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版主:纳川
文化本体论的声音
送交者: 毛霸 2002年03月02日16:15:28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谢选骏:文化木体论的声音

不论人与人之间纷陈着多少深刻的差异,并由此生起多少 层面的力量比试与文化波澜,在以下这些方面却有着惊人的一 致、稳定的近似:

1,每个人都活生生地存在着,这意味着流动、 变化,对各种刺激进行特殊的反应。

2,每个人都在活生生的存 在过程(这被叫做"生活")中极力表现自己,用各种方式展现自 己的生命。

3,每个人都努力在空间上扩张、在时间上绵延自己 的存在,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只是其手段。只有当人确切知道 了自己的极限之后,他才学会克制自己(所以,让人格守社会规 范的灵丹,是用一定方法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极限)。

4,意识到上 述三点,并通过语言和范畴来思索它们,从而形成群体的文化世 界和个体的意识世界。

由于人的文化意识的泛时空性(我们现在思索这些问题,正 是文化意识的结果),上述四点,事实上是交融在一起的。有时 我们甚至难以区分,什么是动物的人,什么是文化的人;什么是 基于科学观念的对宇宙本体的认识,什么是基于文化观念的对 宇宙本体的认识,…¨但相对说,区别它们恰恰是摆设在思想者 面前的一个令人神往之谜--它诱使思想接近它。

文化本体论的使命,不同于科学的本体论。各种本体论虽 在体现宇宙观念方面,有着深层的一致;但当人类的智慧以其不 同的侧面去探索不同的问题,并把自己的光,投影到了不同界域 中的刹那之间,必定会产生不同的视象。一种真实的科学本体 论,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在实验的(而不仅仅是"实证的")基础上, 它尽量排除猜测或假设的部份。这样一来,一个巨大的空白献 出现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时空诸相的繁复则显得相对无 限。在"实在"的背后和四周,存在着巨大的"虚空"。这虚空,是 现有的科学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的的。

这一虚空,正是文化本体论所意欲探索的空间。应该说,这 是一个较之科学已经证实了的实在世界远为广袤、远为神秘的 地方,但它又是近乎无所不在的,甚至就在我们身边。

极力在生活中表现自己,以此来赢得自己也赢得生活,这是 现代人已经瞥见的普遍的文化精神动力。它不同于科学的精 神,即便是在那如此千姿百态、充满生气的动物世界里,人们也 看到了(并用摄像机悄悄拍下了)这一精神的冲动。人们观世的 眼,决定了他所捕捉到的视象。人们把越来越多的人情味儿,注 入他们不再对之感到恐惧的动物世界。人们越来越多地发见了 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所具有的"人性":这就是自我表现。人 自己,无愧于那顶自我表现的大众情人一般无异的无耻王冠: 他比四脚畜牲有更强烈的动机、更明确的意识、更耐久的毅力。 不可否认,这正是帮助人类这种两脚动物得以战胜群伦、垄断 地球的最大力量。

耶稣早在他短短三年的悲剧史诗般的反击生涯中,就发现了这 个"精神决定物质"的现象,他认为这是"魔鬼"迷惑住人们的感 官,从而蒙蔽了人们的真知。耶稣想完成人间的驱魔仪式,结 果,反被魔鬼的子孙、毒蛇的种类钉死在十字架上。撒旦再一 次取得了实有世界里权力核心必定拥有的光辉胜利,为自己的 饕餮贪污的晚餐又多上了一道"纯洁的菜"。

耶稣的错误在于,他的乐观主义,认定人类有能力战胜自己 "精神决定物质"的(充满幻想气质的)文化天性(就上述意义而言)。 而现代的生理心理学却证明了一个又一个反耶稣的定理! --人必须先对某物感受到兴趣,然后才能将之纳入视觉注意的 中心;人必须对某物感到了"需要的压力",然后才会 把关于它的深刻印象,输入到意识的库存、行为的反应中去。

活生生的人,是随时随地(哪怕是在梦境中和玩笑里)运作 着一整套"生理心理程序"的个体。在有机与无机之间不断反馈 (完成其感知、体验、反应、行动、逃避、转移……)的个人-- 不仅是个人意识的基础,也是集体行为的文化出发点。离开了个 人的精神,集体的文化要么失血并瘫痪,要么抽象为一个禁锢活 力的符咒。

个人的文化精神的扩展,并不像是流行的看法那样,仅仅起着 分裂社会和科学的规程作用。其实,它也是社会文化乃至科学 规范本身得以更新的头等动力。当个人与个人在文化的荒原上 相撞,他们要么两败俱伤,要么联合起来,学会共同的文化生活。 因为在一个人烟日益稠密的世界上,孤独者很难找到自己的乐 土。甚至连立锥之地都会被无情地剥夺掉。当个人的扩张采取 了时间的形式,就促成了被称作"精神文化"事物的起源。"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文化心灵的最大恐惧;而文化绵延的重 大功能之一就是安慰这"无名的悲哀"。人,不仅希冀后人铭记 自己(哪怕是刻在一块冰冷的花岗岩上、印在一条褪了色的条幅 上),还渴望从援引前辈的遗言、遗迹中,汲取支援意识的力量。 这就是"典范"的吸引力所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人,在创造精神 上堪称是贫弱的,这可以从他们以"述而不作"为典范,以"注家" 自居--不敢涉猎"开创先例"的文化表现--上看出一点端 倪。缺乏原创力的表征,恰恰说明文化传统的压力过于强大,以 致走向自己的反面从启示变成了桎梏。

尽管个人的扩张及其创造行为(包括"思想"、"设计")受到 社会(空间上的)和历史(时间上的)的严格文化限定,但他总是 在有限中,遐想着无限;在自我中,包容着宇宙--"不是幡动, 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人的本质是什么?

这取决于人与其它动物间的区别。古代神话说,人是上帝 从动物世界里挑选出来,用以贯彻自己意念的优秀者。那么,是 否可以据此判断:人,是上帝与动物之间的一个中介?或是上帝 与动物的混合体--精神上的神,肉体上的兽?无怪有句谚语 说,人具有半神半兽的双重构造。

意识与语言,也许并非人的专利(现代生物研究表明,动物 甚至植物都有自己的语言),但人类的独特成就却把它的发展推 向了一个令人眩晕的高度。理智的判断(趋利避害)和情感的冲 动(以欲力为基础),更不是人的专利(这是一切生物存在的前 提)。但人的文化表明,它们是在人的活动中,得到了迄今最 充分的发育。而综合了人的这些超动物特征的"有机文化"就构 成了"人的本质"。人为自己创造了"文化"。文化的本体论,事 实上是人在探索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巨大空隙时的"道路"。 每个文化时代,都产生了自己的文化本体论,每个文化时代,也 都扬弃了前人的文化本体论。

这种新陈代谢,正是"人的本质"的有力表现之一。

所谓真理是多元的这个命题,其含义是:多个真理可以相悖 而共存。关于多个真理的观念,是否属于怀疑主义的一种羞怯表 现?凡此种种,都很难确证。有关的论断与证明,常常取决于语 言(及其定义)的安置及其巧用。因此,那只是语义学上的问题, 而不是哲学问题。但"世界观"与"真理"则不同:世界观是无法 检验和公认的。那是一种存在。即便在一元真理控制着整个文 化意向的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在"一元"的旗帜下,也是各各不同的。

"世界观"与"真理"的关系是这样的:真理虽然来源于实践的总结, 但其具体形成却受到世界观网系的严重过滤。因此,就文化的 本体论而言,它并不把自己的观念世界升格为普遍的甚至局部 的真理;而仅仅自认为,是诉说了在某个时代、某种文化气氛之 下,某个心灵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有机的看法。

这里展示的,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真理",甚至不是一时的、 片断的真理。因为这里诉说的一切,与真理本不属于一个范畴、 一个界域。这里提供的,仅是一些有趣的说法、别致的思想而 已。它并不试图建立固定的定义,而仅只表现了精神探索的多 项可能性而已。也就是说,这是轻松的探寻,并非去背上沉重的 十字架。

宇宙变动不居的性质,决定了任何人为的文化构造,都有其 特定的限数。许多古旧的哲学原理,也像是文化本体论一样,在理 论的原则上是承认文化乃至文明实体本身的这一新陈代谢的。差别 在于,文化本体论还勇于兑现这个文化论上的承诺:它在实践上对异己的新 文化力量,持发自内衷的宽容态度。这样做,不是出于文化道义 感的克制,而是发自对文化命运的洞识。文化的嫉妒心是与缺 乏自信,是成正比的。文化方域中的狂热嫉妒,是一种类似尼采所 谓"追求权力的意志"之类的心理冲动,它来自潜伏在文化人类身体深处的 攻击性本能。它的各种极端表现,在古代的暴君、排除异己的教 会集团(以犹太会堂和基督教会以及他们的现代世俗化的继承人--政党 ,最为"杰出")、以及20世纪以来形形色色甚至相互攻击着的尼采主义者 (如列宁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表演中,早已为人熟 知了。但新哲学并不出此下道,它知道过无济于事--建立在 沙滩上的纪念碑是不可靠的。它看到了掩蔽在文明光彩后面的 漫漫黑暗,它指着壮人视听的文化实体后面的无边虚无,对所有 的"耳朵"(包括他自己的)悄然而说:学会宽容!

它的话语不是规范性的,而是开拓性的。正如弗兰西斯· 培根说:"现在流行的科学,不能帮助我们找出新事功;现有的逻 辑,亦不能帮助我们找出新科学。现在流行的逻辑,与其说是帮 助着追求真理,毋宁说是帮助着把建筑在流行概念上面的许多 错误,固定下来并巩固起来。所以它是害多于益。"

也许,科学本体论的规范无法实现的文化功能,要靠文化本体论的探索去实现。

文化本体论,只是在追求着自己处身其中的文化大时代的文化 本体--"我所自任的角色不是一个裁判官,而是一个向导员。" (《新工具》第l卷32节)

为此,需要区分科学的本体论和文化的本体论,即绝对的本体论和相对的本体论。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抗癌明星组合 多年口碑保证!天然植物萃取 有效对抗癌细胞
中老年补钙必备,2星期消除夜间抽筋、腰背疼痛,防治骨质疏松立竿见影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