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纳川
万维读者网 > 天下论坛 > 帖子
台湾当局为何要查禁大陆书籍?
送交者: 彭维学 2002年03月06日16:35:34 于 [天下论坛] 发送悄悄话

    在海峡两岸的各种文化交流中,祖国大陆出版物深受岛内民众,尤其是学术界的高度欢迎。但马年新春过后,“台独”意识作祟的台当局却背道而驰,大肆查禁大陆书籍,激起岛内各界的强烈不满。

  研究需要,大陆书畅销台岛

  尽管台当局尚未开放大陆书籍赴台,但祖国大陆出版物早已被岛内学术界视为“精神食粮”,成为岛内一些书店的畅销物。

  由于台当局严格限制祖国大陆出版物入台,规定台湾的书店不得公开销售大陆书籍,因而,多年来大陆图书在台湾的销售仍处于半公开、半地下状态。在台北市热闹的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校园附近的居民小巷里,密布着一些为当地师生所熟知的书店,有的甚至没有挂招牌,它们经销的大陆出版物深受学术圈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的欢迎。有些书店则颇具规模,每月进口大陆书籍达3000-5000册。由于销售大陆书籍的书店越来越多,书商之间的价格战也愈益激烈。7、8年前,大陆书籍在台湾销售的价格是书籍定价的10多倍,现在则往往只有7、8倍甚至4、5倍。

  大陆书籍之所以受到欢迎,纯粹是岛内学术研究需要与两岸出版市场互补的结果。台湾学术界每个领域的研究人员不多,分门别类的专业学术书籍需求量极小。尤其是,学术经典作品的出版往往被高翻译成本、高印刷成本、低市场容量、少量读者所限制,出版商不愿做赔本买卖。而大陆专业人才多,学术研究领域广,翻译人才充足,不少中国古代典籍、西方学术经典、重要研究著作的翻译、科技研究的作品,包括一些在台湾找不到的冷门专业研究的中文书刊,大陆出版界均有涉猎,这正好弥补了台湾学术界之缺。

  勿用置疑,祖国大陆出版物入台,对台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台湾当局有关部门相当清楚。也正因为如此,从“戒严时期”到现在,“限制大陆书籍入台”的政策与学术研究需要的现实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灰色地带”。

  制造借口,“新闻局”奉命查禁

  但马年春节后,台当局却找出种种借口,禁止大陆出版物“报关”,并率先拿销售进口大陆书籍的书商开刀。先是“新闻局”约谈“问津堂”老板,并去函“海关”与邮局,扣留了“问津堂”自大陆进口的数千册书籍。与此同时,台当局有关部门还派人调查那些出售大陆书籍的书店。那些经销大陆书籍的书店老板称,春节过后,不少穿西装、打领带、或者神色严肃的陌生客人突然出入店内,来回搜看书架。这种“山雨欲来的白色恐怖”态势,使他们“感受到异于以往的紧张”。

台当局的“理由”听起来似乎振振有辞,但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违背了岛内民众的利益。第一种“理由”是,“法律规定”研究所需的大陆书籍可申请进口,如果公开销售则是“违法行为”。事实上,台湾的个人、研究机构、学术单位和图书馆虽可根据需要,申请进口大陆出版物,但手续烦琐,限制颇多,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各界的需求。《中国时报》等媒体就此表示,如果法令的存在已违反现实,违反学术研究独立与交流的功能,就应该修改;而“不是用一个早已过时的法令,让图书业者无所适从,更让台湾学术自由蒙羞”。第二种“理由”是,“问津堂”书店开张不久,曾经在报纸上以“大陆图书,两岸同价”作广告,这一作法“太明目张胆”,“让新闻局不得不着手限制”。岛内舆论认为,把这种正常的商业竞争行为视为“惩处的理由”,“太荒谬了”。第三种“理由”是,进口大陆书籍“有违台湾安全”。《联合报》社论认为,学术书只是为知识分子服务,不但量少,且读者多为“具有相当独立判断能力的专精人士”,“若说学术圈因为几本书就被大陆‘统’过去,无疑是把知识分子当傻瓜,更打了执政者自夸的所谓台湾民主成就一耳光”。第四个“理由”是,进口图书冲击台湾出版业。但岛内学者坦承,“大陆几千种,几万种学术书籍都是补台湾出版品的不足”,根本不存在冲击岛内出版业的问题。

  “台独”作祟,台当局“杀鸡儆猴”

  在台湾入世、国际书商赴台发展也无限制的情况下,台当局却对大陆出版品“情有独忠”,禁止大陆书籍在台湾销售,打击经营大陆书籍的书商,进一步暴露了台当局阻挠两岸文化交流、极力推动“文化台独”的政治阴谋。

  一是“杀鸡儆猴”。去年底刚刚成立的“问津堂”是经销大陆书籍较有影响的一家,颇受岛内“大陆书籍顾客群”的欢迎。而“问津堂”的顾问群,包括王津平、王晓波等人,反对“台独”,大力主张两岸文化交流。虽说岛内销售大陆书籍的不只“问津堂”一家,但“新闻局”和“海关”却偏偏“吃定”问津堂,大动干戈,岛内舆论认为这明显“具有政治针对性”,“杀鸡儆猴”的意味浓厚。

  二是“文化台独”心态作祟。岛内认同中华文化、反对“台独”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构成了遏制“台独”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坚实文化基础。“台独”在岛内并不具备文化、心理基础,其阴谋难以得逞。于是,“台独”分子和台当局以“文化台独”为手段,宣扬“台独文化观”,妄图彻底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脐带”,使“台独”意识渗透到台湾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而混淆岛内民众以“中国”为核心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培植以“台湾”为核心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一步一步地为“台湾共和国”铺路。因而,“台独理念”根深蒂固的陈水扁当局担心祖国大陆书籍入台不利其推行“文化台独”,故以所谓“危害台湾安全”、“冲击台湾出版市场”借口,打压这些销售大陆书籍的书商。 为民请愿,台“立委”要求解禁

  对于台当局的倒行逆施,岛内各界表示强烈反对。受牵连的经销商为之急得跳脚,抨击台当局“限制”甚至“查禁”的作法不合理。“问津堂”及部分出版社负责人称,当局不准学术资料流通,实在不合理;“早应修法而未修的主管机关陆委会”,则是“问津堂事件”的罪魁祸首。“万卷楼”总经理梁锦兴称,台湾的文史哲博士、硕士写论文,甚至大学老师写升等论文,不参考大陆学术书籍或资料可说绝无仅有,台当局的作法“不得人心”。

  学术界痛斥台当局“外行领导内行,政治干预学术”。多位知名教授表示,“戒严时期查禁大陆书籍都禁不了,何况是现在”,“若大陆有值得参考的书籍,就不应以意识形态为理由查禁,为什么不能取长补短呢?”并抨击“法令的不合时宜,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他们称赞“问津堂”及其他数十家相关书店,“功在学术,无关统独”;可以确定的是,“大陆图书的桃花源,台湾恒有问津者”。

  连日来,岛内媒体对台当局查扣祖国大陆出版品一事进行了大幅报道,纷纷发表评论。《中国时报》社论指出,当局若要限制大陆出版品进口,等于是在扼杀台湾这个开放社会的生机;当局应修改相关法规,正视大陆出版品进口。

  面对大陆书籍在台湾流通的现状以及台湾学者、学生的需求,岛内“立委”要求当局解除禁令,并开始准备提案修正有关条例,以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亲民党“立院党团”称,“学术无国界,大陆出版品在台湾的相关限制应该松绑”,尤其两岸学术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学术界对大陆出版品需求与日俱增,“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确有修改的必要”。2月26日,亲民党“立委”李庆华、庞建国等在“立法院”举行记者会,指责台当局有关“禁止大陆书籍入台”的规定不符合实际需要,完全是“以政治干预学术”,更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障碍,要求台当局“立刻改变现行政策”,全面开放大陆书籍入台。目前,他们正积极展开连署,争取更多“立委”的支持。

  (本文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