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曹長青:誰會是美國下屆總統?
送交者: 曹長青 2004年11月04日10:05:19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曹長青專稿:誰會是美國下屆總統?

雖然美國總統大選要11月份才正式投票,但按照民主程序和慣例,共和黨和民主黨在各自黨內確定總統提名人的競爭早就開始。一般當任總統所在的黨,不會有人出來競爭,因而不舉行黨內初選,所以這次布什自然成為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在野黨則總有多人出來競爭,這次民主黨就有10人爭奪提名。繼上周在艾奧瓦州的首場投票之後,1月27日新罕布什爾州又舉行了第二場選舉,結果又是約翰.克里(John Kerry)獲勝,原來呼聲很高的霍華德.迪安(Howard Dean)居第二(在艾奧瓦州排第三)。

但這兩場選舉並不能決定最終的勝負,因為參選人必須一個州一個州地贏夠2,159張民主黨代表人票,才能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提名。各州的代表票數不同,主要以民主黨註冊選民數量而定。哪個州註冊該黨的選民多,代表人票就多。例如,美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州加州(有441張)、紐約州(284張)、德州(232張)加起來,就有957張,僅贏得這三州,就可拿到近一半的代表票。而艾奧瓦州才有56張代表人票,新罕布什爾更少,才27張;兩地加起來,還不到紐約州的零頭。(因而即使克里贏了這兩個地方,並不意味着他一定能贏得其他州,獲得提名。自1972年以來,過去32年中,美國舉行過八次總統大選,其中有4次,總統參選人(兩黨都算上)贏了新罕布什爾州,但在全國大選中輸了,即沒有成為本黨的總統提名人。因而民主黨的總統提名之戰,激烈的爭奪還在後面。按預計日程,將會在3月9日最後決出雌雄。

雖然上述兩個初選之地在代表人票的數量上不構成重大意義,但它對其他州的選民具有很大的心理影響,因而被參選者十分重視;新罕布什爾州歷來是黨內初選的兵家必爭之地。

雖然這次民主黨有多達10人出來競爭,但很多根本沒有任何勝算的可能,他們只是乘機出風頭,擴大自己的知名度而已。例如其中僅有的兩名黑人參選者就是如此。在艾奧瓦州初選之前就宣布退出的布勞恩(Carol Braun),曾是美國首位女性黑人聯邦參議員,但她由於濫用競選經費,她的競選經理,也是她的未婚夫,用捐款買高級服裝,珠寶首飾等醜聞被揭出,結果連任失敗。雖然美國稅務局兩次要檢查布勞恩的稅務情況,但都被克林頓(也是民主黨籍)的司法部長壓住。後來布勞恩還被克林頓任命為美國駐新西蘭大使。大使任期結束之際,正好克林頓下台,布什當選總統,布勞恩就沒了工作,回到她父親的阿拉巴馬州農場管理莊園。她曾對媒體發誓說,“看我的嘴唇,我絕不再參選,永不,永不!”但911事件發生,布勞恩卻不顧曾發過的誓,要出來參選,理由是美國遭到恐怖襲擊,她如果不出來參政,會感到恥辱。她周圍的人說,即使競選小城議員,布勞恩都很難當上,但人家“一步登天”,上來就競選美國總統。她和迪安同台接受媒體採訪時,連堂堂的美國另一位參議員迪安都不記得她曾做過什麼,問她,“你是駐哪國大使來的?”隨後還有人問她,“你在新西蘭是做什麼的?”幾乎所有的媒體都認為她是出風頭,沒有勝選的任何可能。只有《紐約時報》,竟然拿出一個整版的篇幅來推銷布勞恩,因為她是黑皮膚,符合這家左派報紙熱衷的“政治正確”。但布勞恩上了報紙之後,一場競選也沒參加,就宣布退選了。內情人說,這是因為她怕出醜,因為如果在艾奧瓦州參選,她連0.01%的代表人票都得不到。

另一個黑人參選者是民權活動份子夏普頓(Al Sharpton),他從沒當選過任何議員,但人家也是志向高遠,上來就參選總統。夏普頓在美國以善於煽動黑人對白人的仇恨、族裔對立着稱。一年前HBO播出錄影帶,FBI人員扮演毒品販子向夏普頓兜售毒品,他表示同意買。這種人明顯是一個州也不可能贏。但他硬是靠13萬黑人的聯名而獲得參選資格。和布勞恩一樣,他也屬於那種“婚禮要當新娘,葬禮要當屍體”的政客,反正只要出了風頭,就算贏了。另外還因為左派媒體CNN喜歡他,讓他上賴瑞.金的晚間脫口秀節目;《紐約時報》也是用一個整版推銷他,就因為他是黑皮膚,符合這張左報熱衷的“種族配額制”和“道德高調”。昨晚福克斯電視台報道說,由於夏普頓遲交選舉資料,被選舉委員會罰款5,500美元。稍早時,連《紐約時報》也報道說,夏普頓濫用捐款,到外地競選時,下了飛機的頭等艙,就住進豪華酒店。在兩場初選中,他連0.01%的選票也沒有。這種人的做法,只能給黑人總體丟分。

民主黨參選人還有幾個類似的政客,像參議員庫欽奇(Dennis Kucinich)也是如此,他反對伊拉克戰爭,反對經濟全球化,反對世貿組織(WTO)。他在競選辯論時說,如果他當選,美國將馬上退出世貿組織,美軍立即撤出伊拉克,並廢除“北美自由貿易區”。但這樣的狂人迄今沒有跡象會贏得任何一個州,說明在美國,即使是民主黨的選民,也無法接受這種完全脫離現實的意識形態狂熱者。

在10名參選者中,只有韋斯利.克拉克(Wesley Clark)是軍人出身,曾擔任北約部隊總司令。但他也是客串而已,沒有實力獲得黨內提名。在幾天前的競選辯論會上,主持人指出,克拉克現在反對美國對伊戰爭,但當年卻撰文支持美軍倒薩。主持人當場讀出文章片斷,然後問克拉克,是不是寫的時候忘了自己是民主黨籍。克拉克相當尷尬地搪塞解釋。克拉克的誤區是,他以為自己是艾森豪威爾,以為他當年領導的對南斯拉夫空襲是諾曼底登陸。而實際上艾森豪威爾作為美國二戰後僅有的將軍總統,是共和黨籍總統中最平庸者之一。27日《華爾街日報》發表前里根總統演說撰稿人、女政治評論家努南(Peggy Noonan)的文章,題目就是“萎糜將軍”(General Malaise),認為克拉克對選民毫無吸引力。

民主黨參選者中真正比較有水準、有實力的競爭者,是在上次美國總統大選中作為戈爾的副總統候選人搭檔的利伯曼(Joseph Lieberman)。他有多年做聯邦參議員的經驗,人品也沒有任何差錯,對重大問題都有堅持原則的統一性,在對外政策上也比較現實並有遠見。但他獲得提名的希望也非常渺茫。主要由於他是猶太人,僅這一點,就難以獲得黨內提名,因為多數美國人在心理上還很難接受一個猶太人當總統。另一個參選人是北卡羅來納州的聯邦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雖然在兩地的初選中獲得第二和第四的成績,但在全國範圍,仍不會出線;因為他首次當選參議員還沒屆滿,缺乏從政經驗。

這次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實際上是在兩個人之間一搏,即在新罕布什爾獲得第一名的克里和第二名的迪安。前佛蒙特州長迪安原來呼聲極高,被《紐約時報》、CNN等鼎力推介,並獲得前總統卡特、前副總統戈爾的支持,以及不惜血本力阻布什連任的金融投機家索羅斯的鼎力幫助,但他在艾奧瓦州卻只得第三名。隨後他在競選晚會上聲嘶力竭地叫喊,經各家電視不斷播放之後,已成為他的致命傷,因為那種幾乎喪失理智的嚎叫,讓美國民眾擔心他脾氣太大,不易自控,無法勝任國家元首,尤其是一個掌控可毀滅整個世界的核子武器按鈕的三軍統帥。連利伯曼都稱他為“一張哪兒也無法抵達的票”。

但迪安的失勢,卻讓共和黨相當失望。《華盛頓郵報》的右派專欄作家克瑞珊默(Charles Krauthammer)在一篇題為“失樂園”(Paradise Lost)的文章中說,如果民主黨的激進派迪安出來和布什對決,共和黨將會橫掃選票,大獲全勝。但迪安如此落後,讓布什陣營失望,如同失去了“樂園”和樂子(fun)。(目前看來克里很可能最後勝出,成為民主黨總統提名人,和布什對決。但克里打敗布什的機會也不大,主要因為民主黨還沉浸於強烈的左翼意識形態,面對反恐戰爭以及對伊開戰形成的布什政府和共和黨的優勢地位,只是一味地反彈,以更加民主黨在2004年選舉中能否擊敗布什,奪回白宮?

左傾來對付美國保守力量的回潮,而沒有真正了解到,美國的整體走向近年已發生很大變化,從八十年代後期開始,以反越戰達到高潮的左派思潮和勢力就開始逐步衰退,而愛國主義、新保守主義等右翼思潮則逐漸上升,並由於911事件、美國本土受到恐怖襲擊而更加強化。這也是布什總統的民眾支持率一直沒有低於50%的原因之一;而且據福克斯電視昨晚公布的民調,在年輕人中,支持軍事打擊伊拉克的高達62%,因為年輕人認為,剷除薩達姆政權,他們更是獲益者。民主黨不是根據美國國情和大眾心理的變化而調整策略,反而更加往左傾的極端方向走,等於逆潮流而上,這樣贏的機會就更降低。

英國近年一直是左派工黨執政,主要原因在於布萊爾走了“第三條道路”,即向右翼保守黨的政策靠攏,體面地投降,也主張小政府、減稅、控制福利,強大國防等,這次布萊爾支持並參加美國軍事倒薩,不是偶然的決定,而是這種第三條道路的政策兌現。正是這種第三條道路,搶去了右派的選民,使保守黨至今無法翻身,在前兩次全國大選中均敗北。

而美國的民主黨不去學習英國工黨,走第三條道路,爭取中間選民,反而更向左翼傾斜,結果只能輸多贏少。再加上克里的大眾溝通能力不是很強,形象較呆板,也對選民缺乏吸引力。雖然克里不斷自喻是肯尼迪,但他既缺少肯尼迪的魅力,也沒有當年克林頓那種風華正茂的氣勢和演說溝通能力,因此他和布什對決,可能仍會像他的前任、曾和老布什競爭總統失敗的麻薩諸塞州參議員杜卡基斯一樣,以敗選告終,從而使布什總統成為美國200年歷史上,父子總統的首位連任者。

(1/28/2004?)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拘捕杜導斌的啟示:一個更黑暗時代開始
2003: 出租子宮
2002: 論韓戰的偉大歷史意義
2002: 美國幽靈槍手之循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