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善待暮年,為死亡做好今生的準備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2年03月27日06:34:4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1 Corinthians 15-55 Death Where Is Your Victory brown.jpg

 

善待暮年

為死亡做好今生的準備

 

文 | 伊娜

生命季刊專稿

 

本文音頻為暖暖姐妹朗讀

 

按照中國人的說法,人活八、九十歲已是耄耋之年。我離90歲還有一段路程,但自知身體衰弱,仿佛已走到人生邊緣。當然,作為神的兒女,天父自有安排。在回家之前,我要享受祂賜予的每一天,並以感恩的心,敬拜祂、事奉祂。姑且借這篇小文,談談對人生與死亡的認識,既為自己加油、打氣,也願與他人共勉。

 

經上說,凡有血氣的,盡都如草,草必枯乾,花必凋謝。每年的繁錦過後,望着秋風吹拂中的片片落葉,婀娜多姿,從容大方地奔向造物主要它去的地方。此時的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死亡這個詞。可惜,人的死亡在一些傳統和文化里,至今仍有禁忌之嫌。但幾千年來,人們從未停止過以哲學、宗教或科學的方式,試圖找尋人的最終歸宿。死亡,是生命徹底消失,還是以另一種形態存續?人死後是否還有靈魂?……不僅哲學家有歧意,不同宗教也呈現不同的解讀。譬如,唯物論哲學認為,人死如燈滅,意味生命完全終結。佛教則以投胎轉世來證明靈魂不死。現代醫學憑藉對瀕死體驗的研究,提出靈魂離開肉體獨立存在的見證。等等,不一而足。

 

靈魂,作為人的一種內在生命,我們毫不懷疑聖經的確據——人,是神所創造的,這是與生俱來的天然生命。我們因相信耶穌獲得從祂而來的屬靈生命,死後,“塵土要歸回原來之地,靈要歸回賜靈的上帝。”(傳道書12:7)

 

那日,身體回歸土裡,但靈魂飛揚,直到上帝身旁。而另一些人,因靈魂離開肉體後與神隔離,靈魂則走向另一悽慘的歸屬地。只有重生得救的人,靈魂才有歸家之旅,得到永生的榮耀。

 

離開了聖經,死亡永遠是個不可測知的謎團。蘇格拉底曾說,如果死後沒有生命(靈魂),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就無從談起。科學家牛頓的墓碑上明白地刻下:“此處埋着牛頓死去的部分。”意在指明後人,這裡只是瞻仰、紀念之地,偉大的牛頓並非在此。死亡,本是開啟永恆之門的金鑰匙。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這是無法改變的生命秩序。豈知死亡也是一次重大的人生遠行。但是,人又懼怕死亡:因難以經歷生離死別的憂傷和痛苦;因害怕失去世上的擁有和享樂;或許真正害怕的不是死亡的事實,而是對終結過程中的軟弱和有限的恐懼和逃避,害怕的不是結果,而是那趟艱辛的旅程。

 

基督徒所以不懼怕死亡,是因為知道生命緣起何處,未來去向何方。死亡是罪帶給人的詛咒。死,才是生命的主要真相。罪,借一人進入世界,死從罪來,死就臨到全人類。由出生踱向死亡的過程,就是“出生入死”之路。基督的死和復活,讓我們因祂的救贖和應許而有永恆的新生命(“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11:25)),可謂“出死入生”了。

 

所以,死,不僅是離別(與人),更是相見(與神)。正如奧古斯丁所說,不朽,是“只有上帝才能賜予的榮耀……除祂以外,無法在別處找到安息。”“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啟示錄14:13)找到了生命的根據,懂得了生與死的統一,才會有視死如歸的坦然。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死亡時,會感到如同思鄉之人將要返抵故里的期待和喜悅。

 

死亡的最大貢獻是成全我們向死而生的追求,警示我們要做好今生的準備。

 

先知摩西說,我們度盡的歲月,轉眼成空,如飛而去。人生真的不過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懂得生命短暫無常,才更敬畏生命,珍惜每一個日常;知曉與永恆之間的關係,才不會有生命流逝的憂慮。那麼,如何以今生的行為去成就來生的結局,是當嚴肅思考、審慎選擇的人生命題。或許正因為我們只是世上的匆匆過客,永恆中的一個插曲,才成為人們貪戀世界的理由——受欲望役使,在追夢中掙扎和苦鬥;不懼人世蒼涼,不念歷史教訓,在財富競爭和權力較量中爭先恐後;明知“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偏要追求轉瞬即逝的虛名幻影。這就是人的可憐和永遠的悲哀。二千多年來,更被“未知生,焉知死”觀念的強化和誤導,以為人死即可蓋棺論定,便無所顧及地揮霍人生,殊不知人死後必有神公義的審判。

 

思想家帕斯卡爾在《思想錄》中寫道:“人心是一個無限的深淵,只能被一種無限的、不變的對象所填充,也就是說,只能被上帝本身所填充。”人生只能在神那裡找到活着的意義。這才是生命該有的邏輯。“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世界上真正值得擁有和堅守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不能永遠有用的,一定是沒有永恆價值的。

 

生命不會重來。人生的不可複製性,時時提醒我們要珍惜今生。肉身是遲早要毀壞的皮囊,重要的是,皮囊里裹着的心。對於年老的我們,死亡如此臨近,更當在有限的今生,看透生命長短的無謂,清醒地持守心靈的健康,才會得到對死亡的自由。人老了,疼痛、憂慮、孤獨感都是正常感受。重要的是,經歷了,學會放下,接納衰弱的自己,重新找回安寧和喜樂,平靜地迎接死亡。離世前,也要盡其所能地給出愛,這是我們最後的生命價值所在。我們很容易接受服事,卻常常藉口老了,做不動了,不去主動幫助別人。也許我們無力效法耶穌基督離世前給門徒洗腳的榜樣,卻可以葆有並操練愛人的本心。愛,能給人溫暖和力量,可以使一切破碎得以彌合。就愛的價值而言,死亡也並不真正存在。愛,能穿越時空。生時,給出多少愛,死後,愛不會消失,它會以回憶的方式升華和延續。人老了,以感恩的心從容地面對死亡,讓人看到我們與神的親密關係,就是在彰顯基督的愛了。

 

只有準備好面對死亡,才能真正面對今生。真正活過的人,不會懼怕死亡。對於他們,死亡是另一種新生。

 

葛培理牧師在自己的書中,如此描述死亡:“我不怕死,因為我知道天堂的喜樂正等着我。我最大願望是,一邊過今天的生活,一邊預備燦爛的明天,且預備好受歡迎的歸回神永恆的家。”馮秉誠牧師說:“對基督徒來說,死亡是增加而不是減少(增加永恆的盼望),是充滿而不是倒空(充滿喜樂和豐盛)……如果說重生得救那天是我第二個生日的話,第三個生日就是我心臟停跳之時。那一天,主將接我回天家,在天父寶座前,我將前所未有的活躍着。……”

 

能淡然地應對死亡是勇氣,更是一種選擇。選擇依靠神的力量和安慰,以忍耐度過疼痛和死蔭的幽谷。相信受苦也是上帝借着祂的能力釋放我們,給我們生命的支撐和指引,預備到達那可盼望的目的地,迎接榮耀的來臨。在融入上帝的時候,祂會給我們一種新的尊嚴,這種尊嚴就體現在面對死亡的勇氣上。卸下重擔得享從天而來的安息。

 

我很感恩,自幼身體孱弱,天父卻賦予了完全超出我想像的如此多的歲月。如今,介於人生與永恆之間,自知離上帝已經近了。但是,神的恩典仍在供給我事奉祂的能力,我還不想過早認輸,仿佛覺得生命還會有新的可能。或許到了身體完全受到限制的那一天,即死亡降臨的時候,我冀望自己的心,還能有回應困頓的勇氣,像回到嬰兒時一樣,把忍受痛苦變為接受別人伺候的享受,完成人生中最後一次超越——

 

面對死亡,感到寧靜和平安,面對離別,帶着愛和祝福。

 

death-defeated-wallpaper.jpg

 

伊娜 來自中國大陸,退休教授。2011年信主,現定居美國紐約州。


親愛的朋友:若您願意接受耶穌為救主,或者是願意更多地認識耶穌,請您回應這個信息、或者是聯繫向您轉發這個信息的人,我們會有同工幫助您

如果您已經是基督徒,請您把這些信息,轉發給您的親人和朋友


 

福音真義

 

1.至真、至善、至美的全能的上帝創造了宇宙萬物;萬物之中唯有人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形像創造的

 

2.我們的始祖亞當、夏娃悖逆神,犯罪墮落了;罪因一人進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罪的結局就是死。人類開始過着悲慘的生活;並且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3.神愛我們,把祂的獨生子耶穌賜給我們。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祂擔當我們的罪,代替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贖的工作;死後被埋葬,第三天,神使祂從死里復活;祂回到天上,還要再來,施行審判

 

4.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救主。我們認罪悔改,歸信耶穌,接受祂作我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便能與神和好,脫離罪和死,得享永生

 

親愛的朋友,今天,神的恩典借着這篇微信臨到了你。神在尋找你,祂在敲叩你的心扉,祂白白地賜給你恩典。你失去的,只是罪和死的枷鎖;得到的,卻是一個充滿平安喜樂的新生命!如果你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願意信耶穌、接受祂的救恩,請你以心靈和誠實作這樣的禱告:

親愛的天父,現在我知道你是獨一真神,耶穌基督是人類唯一的救主。我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我願意悔改歸信耶穌。求你赦免我的罪,接納我這個罪人作你的兒女。我今天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你,求你引導我前面的道路,使我從今以後一生為你而活!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生命季刊手機主頁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1637949035660576.png


閱讀本刊先前發表的文章,請點擊👇

生命季刊備份網站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1637949059445651.pn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約伯與他三友三回辯論_1上
2021: 預苦期靈修第三十九天 神跡解析
2020: 《求主拯救》
2019: ZT: 路17:21解經:神在人內心中掌權是
2019: 馬太福音談主的兩次降臨ZT
2018: 第四十二天 十字架上的另一個賊
2017: 給你權柄的是誰?
2017: 中國教會史的重新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