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暮年,为死亡做好今生的准备 |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2年03月27日06:34:47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善待暮年 为死亡做好今生的准备
文 | 伊娜 生命季刊专稿
本文音频为暖暖姐妹朗读:
按照中国人的说法,人活八、九十岁已是耄耋之年。我离90岁还有一段路程,但自知身体衰弱,仿佛已走到人生边缘。当然,作为神的儿女,天父自有安排。在回家之前,我要享受祂赐予的每一天,并以感恩的心,敬拜祂、事奉祂。姑且借这篇小文,谈谈对人生与死亡的认识,既为自己加油、打气,也愿与他人共勉。
经上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每年的繁锦过后,望着秋风吹拂中的片片落叶,婀娜多姿,从容大方地奔向造物主要它去的地方。此时的我,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死亡这个词。可惜,人的死亡在一些传统和文化里,至今仍有禁忌之嫌。但几千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以哲学、宗教或科学的方式,试图找寻人的最终归宿。死亡,是生命彻底消失,还是以另一种形态存续?人死后是否还有灵魂?……不仅哲学家有歧意,不同宗教也呈现不同的解读。譬如,唯物论哲学认为,人死如灯灭,意味生命完全终结。佛教则以投胎转世来证明灵魂不死。现代医学凭借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提出灵魂离开肉体独立存在的见证。等等,不一而足。
灵魂,作为人的一种内在生命,我们毫不怀疑圣经的确据——人,是神所创造的,这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生命。我们因相信耶稣获得从祂而来的属灵生命,死后,“尘土要归回原来之地,灵要归回赐灵的上帝。”(传道书12:7)
那日,身体回归土里,但灵魂飞扬,直到上帝身旁。而另一些人,因灵魂离开肉体后与神隔离,灵魂则走向另一凄惨的归属地。只有重生得救的人,灵魂才有归家之旅,得到永生的荣耀。
离开了圣经,死亡永远是个不可测知的谜团。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死后没有生命(灵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无从谈起。科学家牛顿的墓碑上明白地刻下:“此处埋着牛顿死去的部分。”意在指明后人,这里只是瞻仰、纪念之地,伟大的牛顿并非在此。死亡,本是开启永恒之门的金钥匙。
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这是无法改变的生命秩序。岂知死亡也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远行。但是,人又惧怕死亡:因难以经历生离死别的忧伤和痛苦;因害怕失去世上的拥有和享乐;或许真正害怕的不是死亡的事实,而是对终结过程中的软弱和有限的恐惧和逃避,害怕的不是结果,而是那趟艰辛的旅程。
基督徒所以不惧怕死亡,是因为知道生命缘起何处,未来去向何方。死亡是罪带给人的诅咒。死,才是生命的主要真相。罪,借一人进入世界,死从罪来,死就临到全人类。由出生踱向死亡的过程,就是“出生入死”之路。基督的死和复活,让我们因祂的救赎和应许而有永恒的新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11:25)),可谓“出死入生”了。
所以,死,不仅是离别(与人),更是相见(与神)。正如奥古斯丁所说,不朽,是“只有上帝才能赐予的荣耀……除祂以外,无法在别处找到安息。”“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启示录14:13)找到了生命的根据,懂得了生与死的统一,才会有视死如归的坦然。在回家的路上遭遇死亡时,会感到如同思乡之人将要返抵故里的期待和喜悦。
死亡的最大贡献是成全我们向死而生的追求,警示我们要做好今生的准备。
先知摩西说,我们度尽的岁月,转眼成空,如飞而去。人生真的不过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懂得生命短暂无常,才更敬畏生命,珍惜每一个日常;知晓与永恒之间的关系,才不会有生命流逝的忧虑。那么,如何以今生的行为去成就来生的结局,是当严肃思考、审慎选择的人生命题。或许正因为我们只是世上的匆匆过客,永恒中的一个插曲,才成为人们贪恋世界的理由——受欲望役使,在追梦中挣扎和苦斗;不惧人世苍凉,不念历史教训,在财富竞争和权力较量中争先恐后;明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偏要追求转瞬即逝的虚名幻影。这就是人的可怜和永远的悲哀。二千多年来,更被“未知生,焉知死”观念的强化和误导,以为人死即可盖棺论定,便无所顾及地挥霍人生,殊不知人死后必有神公义的审判。
思想家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写道:“人心是一个无限的深渊,只能被一种无限的、不变的对象所填充,也就是说,只能被上帝本身所填充。”人生只能在神那里找到活着的意义。这才是生命该有的逻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世界上真正值得拥有和坚守的东西都是有限的,不能永远有用的,一定是没有永恒价值的。
生命不会重来。人生的不可复制性,时时提醒我们要珍惜今生。肉身是迟早要毁坏的皮囊,重要的是,皮囊里裹着的心。对于年老的我们,死亡如此临近,更当在有限的今生,看透生命长短的无谓,清醒地持守心灵的健康,才会得到对死亡的自由。人老了,疼痛、忧虑、孤独感都是正常感受。重要的是,经历了,学会放下,接纳衰弱的自己,重新找回安宁和喜乐,平静地迎接死亡。离世前,也要尽其所能地给出爱,这是我们最后的生命价值所在。我们很容易接受服事,却常常借口老了,做不动了,不去主动帮助别人。也许我们无力效法耶稣基督离世前给门徒洗脚的榜样,却可以葆有并操练爱人的本心。爱,能给人温暖和力量,可以使一切破碎得以弥合。就爱的价值而言,死亡也并不真正存在。爱,能穿越时空。生时,给出多少爱,死后,爱不会消失,它会以回忆的方式升华和延续。人老了,以感恩的心从容地面对死亡,让人看到我们与神的亲密关系,就是在彰显基督的爱了。
只有准备好面对死亡,才能真正面对今生。真正活过的人,不会惧怕死亡。对于他们,死亡是另一种新生。
葛培理牧师在自己的书中,如此描述死亡:“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天堂的喜乐正等着我。我最大愿望是,一边过今天的生活,一边预备灿烂的明天,且预备好受欢迎的归回神永恒的家。”冯秉诚牧师说:“对基督徒来说,死亡是增加而不是减少(增加永恒的盼望),是充满而不是倒空(充满喜乐和丰盛)……如果说重生得救那天是我第二个生日的话,第三个生日就是我心脏停跳之时。那一天,主将接我回天家,在天父宝座前,我将前所未有的活跃着。……”
能淡然地应对死亡是勇气,更是一种选择。选择依靠神的力量和安慰,以忍耐度过疼痛和死荫的幽谷。相信受苦也是上帝借着祂的能力释放我们,给我们生命的支撑和指引,预备到达那可盼望的目的地,迎接荣耀的来临。在融入上帝的时候,祂会给我们一种新的尊严,这种尊严就体现在面对死亡的勇气上。卸下重担得享从天而来的安息。
我很感恩,自幼身体孱弱,天父却赋予了完全超出我想像的如此多的岁月。如今,介于人生与永恒之间,自知离上帝已经近了。但是,神的恩典仍在供给我事奉祂的能力,我还不想过早认输,仿佛觉得生命还会有新的可能。或许到了身体完全受到限制的那一天,即死亡降临的时候,我冀望自己的心,还能有回应困顿的勇气,像回到婴儿时一样,把忍受痛苦变为接受别人伺候的享受,完成人生中最后一次超越——
面对死亡,感到宁静和平安,面对离别,带着爱和祝福。
伊娜 来自中国大陆,退休教授。2011年信主,现定居美国纽约州。 亲爱的朋友:若您愿意接受耶稣为救主,或者是愿意更多地认识耶稣,请您回应这个信息、或者是联系向您转发这个信息的人,我们会有同工帮助您。 如果您已经是基督徒,请您把这些信息,转发给您的亲人和朋友。
福音真义
1.至真、至善、至美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万物之中唯有人是神按照祂自己的形像创造的。
2.我们的始祖亚当、夏娃悖逆神,犯罪堕落了;罪因一人进入世界,世人都犯了罪;罪的结局就是死。人类开始过着悲惨的生活;并且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3.神爱我们,把祂的独生子耶稣赐给我们。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祂担当我们的罪,代替我们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救赎的工作;死后被埋葬,第三天,神使祂从死里复活;祂回到天上,还要再来,施行审判。
4.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们认罪悔改,归信耶稣,接受祂作我们的救主和生命的主,便能与神和好,脱离罪和死,得享永生。
亲爱的朋友,今天,神的恩典借着这篇微信临到了你。神在寻找你,祂在敲叩你的心扉,祂白白地赐给你恩典。你失去的,只是罪和死的枷锁;得到的,却是一个充满平安喜乐的新生命!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愿意信耶稣、接受祂的救恩,请你以心灵和诚实作这样的祷告: 亲爱的天父,现在我知道你是独一真神,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罪人,我愿意悔改归信耶稣。求你赦免我的罪,接纳我这个罪人作你的儿女。我今天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你,求你引导我前面的道路,使我从今以后一生为你而活!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阿们!
阅读本刊更多文章,请点击👇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阅读本刊先前发表的文章,请点击👇 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1: | 约伯与他三友三回辩论_1上 | |
2021: | 预苦期灵修第三十九天 神迹解析 | |
2020: | 《求主拯救》 | |
2019: | ZT: 路17:21解经:神在人内心中掌权是 | |
2019: | 馬太福音談主的兩次降臨ZT | |
2018: | 第四十二天 十字架上的另一个贼 | |
2017: | 给你权柄的是谁? | |
2017: | 中国教会史的重新解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