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凡人第七章拿但業-心無詭詐的使徒(Nathaniel-The Guileless One)(5)
拿撒勒屬於村野小鎮,文化狀況也顯得有些粗獷古樸(至今依然如此),景色也不那麼入鏡。雖然從加利利的小山丘俯瞰拿撒勒算也看得過去,但卻無法做到讓人流連忘返,在耶穌時期的拿撒勒更是如此。這樣一來,猶大全地的人會小瞧加利利人,而加利利人又會小瞧拿撒勒人。儘管拿但業來自更小更不起眼的迦拿,仍然有着迦拿人對拿撒勒人的偏見,這有點類似於今天由於區域性的優勢而有優越感的克利夫蘭人看待布法羅(美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兩個城市-譯註)的人。
從這兒我們又一次看到神卻是使用那些愚拙(而非有智慧)、軟弱(而非強壯)、卑賤(而非尊貴)的人,與之相對的是世界的標準-有智慧、有權勢(參林前1:27)。神甚至從那些偏遠地區,選召那些有屬靈視覺缺陷-偏見的人,然後改變他們,使他們去完成改變世界的偉大工程,而讓人們最終歸於神的大能,將所有的榮耀歸給神。
對於拿但業來說,彌賽亞來自拿撒勒,這是不能接受的,因那是不開化之地,充滿邪惡和腐敗,似乎是罪惡的淵藪,所以他簡單地認為任何好的事物不可能來自這一地區。他自覺不自覺地接受了這樣的區域性偏見。
偏見是要不得的,是從地區優勢而生的一種優越感,而非基於事實,會造成人們的屬靈的目翳症。偏見阻斷了人們對於真理的認識。事實上,以色列國大多數人拒絕彌賽亞就是囿於這偏見,他們認為彌賽亞不可能來自拿撒勒也一樣囿於這種偏見。在他們看來,彌賽亞和他的使徒來自加利利地區是不可接受的。他們遷怒於這些沒有文化的使徒,法利賽人質問尼哥底母,“你也是出於加利利嗎?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7:52)。對於耶穌批評耶路撒冷的宗教體制他們很不高興,從高高在上的宗教集團領袖到坐在會堂里的普通民眾都有這樣的偏見,就連耶穌家鄉的鄉親們也不能倖免。他們嘲笑耶穌是約瑟的兒子(路4:22)。他自己的家鄉的人都不認可他,因為除了是木匠的兒子,他似乎什麼都不是(路2:24)。當耶穌在自己家鄉的會堂-也是自己從小到大都在這裡受教的同一會堂-傳道結束後,自己家鄉的鄉親們也因為同樣的偏見反對他,甚至“帶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路4:27-28)。
-選譯自約翰 麥克阿瑟《十二凡人》第七章《拿但業-心無詭詐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