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神的指引,從改革宗的角度來看,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相信,基督徒無法探知神隱秘的旨意(God’s hidden will),諸如搬家搬到那個城市,作什麼工作,跟誰結婚,神要利用海嘯傳達什麼信息,耶穌再來的時候有什麼特殊的徵兆,等等。對改革宗的信徒而言,遵行神的旨意是指我們忠心地順服祂顯明的旨意(revealed will)﹐也就是祂在聖經中明白啟示我們當行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只能間接地明白祂隱秘的旨意。
對比較個別的導引、指引﹐總的來說﹐我們須要參考三個準則﹕
1. 規範的角度(The Normative perspective):我們當問的﹐是聖經禁止我們作些什麼。這需要對教義有一個架構性、整全的認識,不只是片鱗半爪的,斷章取義地以一兩節經文為依歸。
2. 實存的角度(The Existential perspective):我們可以查驗我們的內心,檢查我們的動機是否純正,或者是看心中是否有強烈的負擔(呼召),等等。
3. 環境的角度(The Situational perspective):我們需要考量環境的因素,諸如金錢、時間、機會、人力、可行性等方面,也可以說是我們“正常合理的判斷”("our sound judgments")。我們也需要徵詢、參考周遭聖徒的意見,看看他們是否對我們個人的“感動”有同樣的想法。換句話說,這是一個有關智慧的議題。身為一個成熟的基督徒,我們被召,要使用我們的心思意念去做智慧的決定,而不是依賴所謂的“神跡”(“記號”、“徵兆”),來作決定。
如果我們認真勤奮地作到上面三項,然後發現一切都還順利,我們就可以有把握的說,我們是行在神的旨意當中。如果丈夫和妻子在某樣事上有不同意見,他們也需要運用同樣的原則,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在這種情況下,上帝並不總會給我們什麼“神跡”,表示祂站在丈夫或妻子那一邊。
用這種方式來作出選擇與決定,才是合乎聖經教導的方式。這絕非意味着我們不仰賴上帝的指引,這只是表示,我們不是不成熟的嬰孩,每件事、每個腳步,都需要上帝的指示,都需要上帝給我們“記號”,我們才敢行動。
當然,這也並不表示我們因此在各樣事上就一定會“成功”。因為,我們是否行在上帝的旨意當中,並不能由事情是否成功來判斷。保羅多次的宣教之旅,幾乎每到一處,都會遇到阻攔。如果根據那些成功神學的看法,保羅一定是沒有遵行上帝的旨意,否則應該一切事情都是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的。絕非如此!正好相反!那些老是依賴“記號”的人,他們實際上關心的,不是尋求上帝的指引,或是否順服祂的旨意;他們真正關心的,其實是他們自己!他們不想要失敗!他們心中所想的,只是要上帝保證,他們所作的每一個決定與行動,都會成功而已。上帝的“指引”對他們來說,只是用另一個方式表達“我要祂來滿足我的需求”而已。
(這是一個朋友給我的信的翻譯,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