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靠神走過一百四十年 |
送交者: 祂的小羊 2005年06月03日10:33:2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信靠神走過一百四十年 ◎林應安牧師(中華基督教內地會台灣區總幹事)
借貸不募款 戴德生決定創立中國內地會前,就想到中國人要成為基督徒之前,要有大量的宣教士進入中國內地宣教,才有可能成就。他向當時的英國各差會遊說,希望他們能差派宣教士到中國那些沒有福音進入的內地省份去。他也寫信給英國各大教會去請求能派宣教士到中國。但當時的教會和差會都以經費不足而拒絕。 為了中國未曾聽聞福音的千萬生靈,戴德生想到每一天有三萬三千中國人在沒有盼望中死亡而難過。他與瑪麗亞合作寫下一本「中國:屬靈的需要和呼求」小冊子,引起了英國信徒很大的迴響。他知道要向中國內地宣教,需要一個新的差會和組織,他不斷思考和禱告,也和一些友人討論和請教,經過數月的尋求和等候,以致他病倒。 有一個周末他的好友邀請他到海邊城市渡假,在那個主日早晨他到教會聚會,他看見聚會中的會眾,又想起中國那些未聽聞福音的千萬失落靈魂,他在沙灘上踱步,長期以來的屬靈掙扎再次湧現,他的靈里非常痛苦,他最後決定降服在神面前,獻上自己,被神所用。 戴德生向神求二十四位同工前往中國,到那十一個未有宣教士的省份,每一省兩位宣教士,再加上兩位去蒙古。他把禱告事項寫在聖經的頁眉上,懷着喜樂平安的心情回家。 在一八六五年的六月二十七日,他與好友皮爾士一起到倫敦郡立銀行,以「中國內地會」的名義開立一個戶口,存入十英鎊。開始了內地會在中國的事工。而這十英鎊,正是他和妻子瑪麗亞所有的。他們堅信神必會供應他們所需。 一個新的差會成立了,一個「信心差會」,沒有強有力的組織和經濟資源,有的是信靠神的信心。戴德生為了避免影響其它差會的收入,他訂下不募款、不借貸的原則,以禱告來尋求神的供應。 戴德生夫婦和四個孩子,加上十六名年輕的宣教士於一八六五年五月二十六日搭上「蘭茂爾」號離開英國前來遙遠的中國。 內外交迫 戴德生在中國所開始的工作,一直面臨許多的困擾,有的同工不同意穿中國服裝的要求,多次抗拒戴德生的好言相勸,有的人寫信回英國批評和攻擊戴德生。在中國的其它宣教士也對戴德生的做法有不同意見,認為英國人應維持他們的穿著和生活方式,而對內地會的穿著規定非常不滿。第一批同工中有九位單身的女宣教士,這在當時是創舉,有人很不以為然的認為讓單身女宣教士在中國宣教是不恰當的,更是危險的作法。戴德生成立中國內地會的目的就是要進入內地去宣教,他看見中國內地更需要福音。宣教士進入內地造成許多士紳和官府的反對,他們製造謠言、散播不實的指控,煽動百姓反對宣教士,用張貼海報的方式控訴許多罪名,甚至攻擊宣教士的住所,最後演變成有名的揚州教案。 教案的發生在英國也引來報章的批評和攻擊,有的基督徒對內地會提出非議,許多的奉獻也減少,甚至英國上議院也在討論是否要召回在內地宣教的宣教士。英國外相也建議宣教士跟在商人後面,可以得到更大的便利。有的宣教士不滿戴德生的領導而選擇離開。 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令戴德生疲憊不堪,他的情緒低落,經過禱告和禁食之後,情況並沒有好轉,直到他收到同工的一封來信,提到聖潔和信心。戴德生再次被神提醒,他才從中得到安息,全然得釋放。 不在聚會中收奉獻 內地會的工作不斷向內地發展,需要的同工越來越大,戴德生向主祈求的一百位同工,神也在一八八七年十一月預備一百位同工,在經濟上也能供應同工所需的費用。為了推展中國內地的需要,戴德生應邀前往北美領會,他在一次由慕迪所帶領的聚會中講道,他講完了之後,慕迪請同工收奉獻,要給內地會,但戴德生嚮慕迪表示內地會從不在聚會中收奉獻。後來他向會眾說:「我十分感激各位和主席的慷慨。不過我所代表的差會是從不在聚會中收取奉獻的,以免有些原來是支持一些固定宣教機構的金錢,因此改變了用途,我們渴望能協助,而非阻礙各機構的工作。這些差會一向都靠這些奉獻來維持下去,如果有人想在他們的固定奉獻之外,參與中國內地會的事奉你們可以寫信給我們。」 慕迪很希奇戴德生是他所遇見一位拒收奉獻的人。 戴德生所訂下的財務直到今天仍被持守。他曾說過這一段話。「讓我們的眼目不要游離在神的左右,讓我們行在他的旨意中;無論大小事情,都要尋求祂的喜悅和榮耀祂。要記住,按照神的方式來作神的工作,斷然不會缺乏神的供應。」 內地會一百四十年來的原則,常會被誤解,以為內地會有很強的經濟支持,在二OOO年以前,我們採用每季禱告目標,就是把下一季的所需經費,在本季列出作為向神祈求的目標;現在則是實行半年禱告目標,仰望神的供應。直到如今,神都豐富供應。 庚子事件拒求賠償 中國內地會在中國為了福音的緣故,付上了極大的代價,包括戴德生和瑪麗亞及四個孩子都死在中國。庚子事件更是讓內地會損失慘重,共有五十八名宣教士和二十一名孩子被殺害。其中包括助理副總主任顧正道。戴德生當時正在瑞士養病,一封又一封的電報帶來一件又一件的壞消息,令他的的憂傷加重,精神和體力也越來越差,他甚至承認他再也承受不了,他說:「我不能禱告,甚至也不能思想----但我能信靠。」戴德生在寫信給在中國的同工:「當我們把你們簽署的姓名逐個讀完後,我們都感謝神,因為祂把你留下。這是為了我們,也是為了中國。我們所經歷的悲慘遭遇是神所容許的,是為了祂的榮耀和我們的益處。祂考驗了我們和中國的弟兄姊妹後,肯定要重新打開福音的門。以後的工作環境一定會比從前更加有利。」 「我們感謝神,因祂賜恩給受苦的人,祂信賴我們這個宣教組織,讓我們經歷如此沉重的考驗。在我們內地會當中,有許多人還配得那殉道者的冠冕。在存留的人中,有些人所受的苦比一些被主接去的人還要多哩!祂決不忘記我們為祂受的苦。在那試煉臨到的時刻,我竟離開你們那麼遠,實在愧對你們。但施恩座離中國那麼近,照樣,離我們也是那麼近。」 面對如此巨大的傷亡,內地會又經歷一次嚴峻的考驗,整個差會在極大的的傷痛中,但卻堅守留在中國的土地上事奉。戴德生決定拒絕接受由西方各國向中國政府要求賠償,包括生命的損失和房屋財產的賠償。 雖然在生命和財產都有極大的損失,內地會決定為了愛中國和人民,也彰顯「主耶穌的柔和謙卑」,不接受中國的任何賠償。 前進亞洲 戴德生成立內地會就是為了中國和人民,內地會成立以來,一直面對不同的挑戰。自中共控制了整個中國大陸後,內地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無神論的政府對宣教士在中國的傳教工作,有了許多的限制,所建立的教會也面臨極大的壓力,宣教士被要求離開,最後差會不得不要求駐守各地的同工一一的撤出,但是仍有同工被刁難,甚至被控告而監禁。 當時中國就是內地會唯一的工場,當所有宣教士被迫撤離中國時,共有六百二十七位同工在中國。整個差會要完全撤出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宣教士分布在中國各地,要順利而安全撤出,把現有的工作要交到中國同工手上,讓他們承接責任。從一九二七年起,內地會就把教會的管理工作和布道牧養工作交在中國信徒手中,宣教士退居幕後,或是開展新的拓荒工作。 內地會撤出中國的工作在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完成,最後兩位同工從青海順利來到香港。 內地會決定在東南亞開始新的工作,總部重新設在新加坡,工場在馬來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日本、台灣一個一個的建立起來,宣教士一批又一批被分派到新的工場,原來在中國已學好中文的同工很快在各地華人中間開始工作。歐美各國的中心再次開始召募新同工的工作,差派同工到新的工場。 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 內地會的中央委員會於一九六四年作出了兩項極大的決定,以符合當時的環境和需要: 1. 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 在東南亞的工作已集中在當地的民族,東南亞華人教會已有能力承擔牧養和教導的工作,原住民的教會則較弱小,需要外來的支持,特別是鄉村的教會。為了更符合現況,更名是必要的。經過討論和禱告,正式更名為海外基督使團。 2. 接納亞洲人加入差會 從英國差會到西國差會,一直以來都只接受白種人成為會員。為了喚起亞洲人起來參與宣教,承擔大使命,內地會同意開始接納亞洲同工加入會員,共同合作配搭建立本色化教會。 要接納亞洲人的加入,首要之務是在亞洲各地成立各國的委員會,來推動亞洲宣教工作,甄選宣教士,建立後勤中心和關懷宣教士等。亞洲各國的委員會成立以來,大大提升了亞洲人在差會所扮演的角色,第十位總主任將由亞洲人擔任,現有的一千兩百位同工中,亞洲人約有二百餘位。 在國際總部的入門處可以見到中英文並列的牌樓:『Have Faith In God』『信靠神』說明了內地會的精神,而內地會的會訓『耶和華以勒,以便以謝耳』,則仍被內地會所建立的教會所保留。 二ΟΟ三年十二月中國的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第一本戴德生的自傳,書名是「帶着愛來中國」(To China with Love),在後記里有這一段話,值得我們來向神感恩。 「戴德生和早期同工所努力和祈求的,現今已大大地賜與那些願意繼承他們遺志的人。在某些地方大規模的聚會已成為一種特色,無數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先後悔改信主。」 走過從前,面對將來,禾場仍在等待工人去收割。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ZT)婚前關係評估 / 給需要者參考(簡 | |
2004: | 是因為我的性格懦弱嗎?還是他們不善良 | |
2002: | ZT:What would Jesus drive? | |
2002: | 時間是什麼(再定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