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一字之差 |
送交者: bbw 2005年08月17日23:19:39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一字之差 傳統上對這個詞的基本理解是:“牧師是基督在教會裡所立的一個職分,在使徒先知和傳福音的以下,所以他理當在一個地區性的教會盡職,教會需要牧師也是無可爭議的事。”這個理解如此的根深蒂固,以致於在一般的情況下,已經無法與人進行討論了,凡與此持不同看法的人,也立刻被歸入“地方教會”“聚會所”“弟兄會”等背景路線,人們縱能容忍,也對他另眼相待。 在這裡我想本着聖經提出一個與傳統稍有不同的看法(其實不是我的看法,長久以來,許多人早已對此討論多多了),供您思考。 第一、弗四11這裡所說的重點不是職分。如果我們把上下文連起來讀: 第二、牧師這個詞在其他地方都不譯做牧師,而譯做牧人或牧養: 因此弗四11 較仔細的翻譯也可以譯作:“基督所賜的恩賜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養和教導的。”或“基督所賜的恩賜使有些人能做使徒,有些人能做先知。些人能傳福音。有些人能牧養和教導。” 牧養和教導在此被合起來說,更使得我們知道,那不是一個職稱(就如同你不好把主耶穌稱為大牧師或牧師長),而是一種由恩賜而來的責任與能力。主耶穌在世上時,自比為牧人,別人則常稱他為夫子(老師、師傅),牧人加上夫子,就是這兩個恩賜的合一與實際,也就是主耶穌自己。復活的耶穌把這兩個恩賜賞給人,就是要我們學耶穌的榜樣來照顧、教導羊群,如同他在約翰福音末了對彼得所說的。他把這個恩賜賞給人,使我們除了有基督的心腸,還能有從基督來的力量與智慧。 照聖經的榜樣看,這種恩賜能在羊群中顯明、這個責任能在教會中行使,都是由聖靈與教會經過一段時間去驗證,也總是由當地肢體中產生(而不是花錢去外地聘一位素不相識、專職的人來),其實就是聖經中一再出現的長老或監督。 當然,反過來講,一個我們今天所說的牧師,若真有牧養與教導的恩賜,僅管是受聘而來,若“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也一樣能成全聖徒、建立基督的身體,因為一段時間之後,他也成了當地的人,與眾人同負一軛了。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從原則上贊成或反對牧師會眾制度,那不是問題的根本。我只想從聖經的話中,幫助弟兄姊妹們從另一角度去了解這個問題。今天中國教會供不應求的“牧師荒”已經非常嚴重,大陸的家庭教會在可見的將來,也不可能往“一個教會一個牧師”這條路上走。您有沒有想過,主為什麼不多呼召一些人來做牧師、為我們解決問題呢?或者、是否有另一個可能,就是主在等候中國的教會,從這一字之差的傳統里走出來,更貼近他的話而行呢? |
|
|
|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