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zt: 教會成長的迷思
送交者: omni 2005年09月20日10:36:5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2、教會成長的迷思

你要付任何代價買得真理與智慧,並且緊緊保守。
箴言23:23(英文版今日聖經直譯)

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總是學到許多童話,諸如:聖誕老公公乘着馴鹿送來聖誕禮物;牙仙子會在你睡覺時,以錢幣換掉你的牙齒;復活節兔子會藏起糖果與彩蛋;若上撥鼠看到它自己的影子,我們就會有壞天氣;月亮是瑞士乳酪做成的。有些童話無害,但有些卻會構成很大的傷害。

我一向很喜愛耶穌在福音書裡對當時一些流行的傳說,或當時的“傳統智慧”挑戰。新約里記載了20次耶穌這樣說:“你們聽見有話說……但我告訴你們……”我曾經根據這些例子講了一系列的信息,稱之為“帶來不幸的傳說”。除非我們過着以神真理的話語為基石的生活,我們才能體會“真理叫我們得自由”的意義。

許多有關大型、成長的教會傳說(迷思)總是繞着牧師及教會領袖打轉。雖然有許多人聽過所謂巨型教會(一個我很不以為然的名稱),可是很少這些教會以外的人真知道裡面的情形。於是,許多不正確的假設開始流傳,有時是出於害怕,有時是出於妒忌,有時則出於無知。

如果你真的想看到你自己的教會增長,你必須願意對許多大型增長的教會的傳統想法挑戰。

迷思之一:大教會唯一關心的是聚會人數

而真相是,如果你只關心人數便不可能變大。在整個馬鞍峰教會的歷史,我們只設過兩次的人數目標,那兩次都是在第一年。人數不是我們的重點,我們的重點是把神所帶給我們的人同化。

提升人數的活動以及廣告可能會把人帶進教會一次,但除非教會真正有供應,他們不會再回來。要維持持續的成長,你必須供應人們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

如果你傳講基督那正面又改變人生命的好消息;如果你的會友對於神在你們教會所做的感到興奮;如果你們的聚會是他們能帶領未信主的朋友來,而不會感到不好意思的;如果你對於你所帶領信主的人,有一套造就、訓練、差傳的計劃;那麼聚會人數是你最後的一個問題,人們總是大量湧入那種教會,這種情形全世界都一樣。

教會必須供應人們在別的地方得不到的東西。

健康持久的成長是多面性的。我對純粹的教會增長的定義有五方面。每一個教會都需要借團契而成長得更溫暖,借門徒訓練而成長得更深人,借敬拜而成長得更剛強,借事工而成長得更寬廣,借傳福音而成長得更壯大。

使徒行傳2章42—47節描述了第一個耶路撒冷教會在這五方面的成長,他們過着團契生活,彼此訓誨,一起敬拜、服事、傳福音。結果,47節說:“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注意這一節里提到的幾件事:首先,當教會做了該做的(即那五方面),神就將成長賜給他們(神的部分)。第二,成長是每天的,也就是說,一年365天就至少有365個人信主!如果以此作為一個健康、符合新約的福音教會的標準,有多少教會符合標準呢?

教會增長是教會健康的必然結果。信息合乎聖經,並有平衡的事工,教會才會健康。新約的五項教會目標必須保持平衡。教會裡的平衡並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必須不斷地糾正不平衡。人的本性就是會刻意強調我們特別有感動的一面。刻意用心設立一套策略及體系來鞭策我們自己對每一個目標有相同的注意力,便是目標導向教會的一切。

教會增長的五個向度

教會借團契而成長得更溫暖

教會借門徒訓練而成長得更深入

教會借敬拜而成長得更剛強

教會借事工而成長得更寬廣

教會借福音而成長得更壯大

迷思之二:大型教會的增長是建立在小教會的會友流失上

有些大型教會的增長是因小教會的會友流失而來,但這卻不是馬鞍峰的情形。我對馬鞍峰的統計資料最感欣慰的是,80%的會友是在馬鞍峰教會信主並受洗的。我們並沒有由別的教會付代價來換取自己教會的增長。截至我寫這些之時,我們有5000名成人會友,其中4000人是在馬鞍峰信主受洗的。我們的成長是靠傳福音,不是靠轉會籍。

基督徒從一個教會轉到另一個教會,不是耶穌對大使命的本意。神要我們成為得人的漁夫,可不是要我們與別的水族館換魚。一個依賴轉會籍成長的教會並沒有經歷真正的增長,只是像重新洗牌罷了。

迷思之三:教會必須在質與量之間取其一

不幸地,這個廣為流傳的迷思實在是錯誤的。問題之一是從來沒有人為他們所謂的質與量下定義。讓我來為你提供我的定義。

質是指一個教會所造就出來的門徒種類。人們是否真正改變成基督的樣式?信徒有沒有建基在話語上?信徒有沒有在主里成熟?他們有沒有用他們的才幹來服事?有沒有與人分享信仰的習慣?衡量教會的質其實只有這幾個方法。

量則是指教會所造就出來門徒的數量。帶領了多少人歸信基督,並被建立成熟,能動員事奉與差傳宣教?

一旦將之定義,就不難看出質與量並非彼此衝突、互相排斥;並不需要兩者取其一。每個教會都應該兩者得兼,事實上,一個教會若只強調質與量其中一項,都會製造出不健全的教會。

你去釣魚時是要質還是要量?我兩者都要!我要儘量釣大魚,也要儘量釣得多。每個教會都應該有為基督多得人的心志,也應該有要幫助這些人在屬靈上成熟的心志。

質是指教會所造就出來門徒的種類。

量是指教會所造就出來門徒的多寡。

事實上許多牧者有意忽略的是:質變帶來量變。一個充滿真正有改變的人的教會會吸引人來。你如果研究健康的教會,你會發現神若看到一個教會在帶領人、牧養人、裝備人、差遣人的事工上表現優良,他會供應那個教會許多原料。相反地,神為何要送人到一個不懂得造就人的教會?

在一個有生命被改變,婚姻得挽救,愛自然流露的教會,人必然源源不斷地湧入。人們總是被高品質的敬拜、傳講、事奉,以及團契所吸引。質吸引量,每位牧者都該問自己一個很無情的問題:如果我們大部分的會友從未邀請人到我們教會來,那麼他們的表現是否正說明了教會所提供的品質?

此外,量帶出質在教會生活的某些方面也是事實;舉例來說:教會越大,音樂就越好。你比較喜歡與11個人一起唱歌還是與1100人一起唱?你比較喜歡在一個只有3個人的單身團契,還是一個200人的單身團契?

有一些教會為他們的不增長找藉口,堅持說越小的教會越容易維持品質。這樣的辯解是錯的,如果小就好,那麼最好的教會應該是只有一個人!在開拓馬鞍峰教會之前,我大部分都是在小教會;據我觀察,很多教會一直大不起來的原因是因為教會的事工與教會生活的品質都不好的緣故。教會的大小與品質的好壞實在沒有絕對的關係。

如果父母以質與量來決定生育,在生了第一個之後說:“一個孩子夠了,讓我們養出一個品質優良的孩子。”那我們大部分的人今天不會在這裡!

一個對干增加信徒的數目一點興趣都沒有的教會,無疑是在對這個世界宣稱“你們都該下地獄”。假設我的三個孩子在野外旅行時迷失,我與我的妻子一定不計任何代價來找他們,找到一個之後,也絕不會因此罷手,以找到一個“優良品質”的孩子為滿足;只要還有一個孩子沒找到,一定繼續找,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對於教會來說,只要世界還有失喪的人,我們就必須質與量並重。在馬鞍峰教會,我們計算人數,因為每個人皆不可少。這些數目代表耶穌為人而死的。每次有人說:“你不可以用數目衡量成功。”我的答覆是:“那要看你算的是什麼!”如果你算的是挽救了多少婚姻,改變了多少生命,醫治了多少破碎的人,有多少不信的人成為敬拜耶穌的人,多少人動員從事事工與差傳,那麼數目是極其重要的。它們有永恆的重要性。

迷思之四、教會要增長就必須在信息與事工上妥協

這個流行的迷思暗示,增長的教會,其領袖多多少少都會“出賣”福音以獲取增長。這個假設是,若教會吸引人就一定是膚淺並缺乏委身的。它假設若要吸引大量群眾就必須信息“摻水”。

當然,是有些教會因着錯誤的神學,膚淺的委身,以一些屬世的花招吸引大量群眾。但有大量群眾並非意味着就是這種情形。只因為有幾個大型教會在信息與事工上妥協,就認定所有的大教會都是這樣,這是很不幸的事。

為什麼主耶穌的事工吸引大量的群眾?因為福音是好消息!如果清楚傳達,會有一股吸引人的能力。耶穌說:“我若從地上被舉起來,就要吸引萬人來歸我。”(約12:32)不只是大人想圍繞在耶穌身邊,小孩也一樣。一個有基督樣式的教會也會對人產生吸引力。

耶穌吸引了大量群眾,卻從來不曾在真理上妥協,除了嫉妒他的大祭司,沒有人批評他將信息摻水(可 15:12)。坦白說,我懷疑那些批評教會吸引大量群眾的人,有些可能是出於同樣的嫉妒心理。



別把期望混淆

許多人以為大教會都膚淺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把對參加聚會的未信者的期望與對教會會友的期望互相混淆。這是兩個不同的群體。在馬鞍峰我們以“群眾”和“會眾”來分別這兩個群體。

在馬鞍峰教會我們並不期待來信者的行為舉止與信主的人一樣,我們也不期待來參加聚會的訪客表現如我們的會友一般。我們對於在尋求基督的慕道朋友要求非常少;我們只是如同耶穌在第一次接觸門徒時,對他們說:“來看!”我們邀請未信的人來察看我們,讓他們自己看看教會是什麼。

另一方面,我們對於想要加人我們教會的人要求鄭重的委身,我會在17章分享細節。所有準會員都必須完成會員班的課程並簽署會員誓約,簽署誓約表明會員願意在財務上支持聖工,願意與人分享信仰,隨從領導,不說閒言閒語,過一個敬虔的生活。此外,馬鞍峰教會執行教會紀律——這在今天是鮮為人聽到的。如果一個會員沒有履行約定,就會被退籍。每年都有幾百個人名從我們的名冊上被刪除。

新會員也必須同意上額外的課程,這其間他們必須簽署成長誓約,誓約包括十一奉獻、每日靈修、每周參加小組。馬鞍峰教會沒有很多轉會籍的信徒,原因之一在於我們對會員的要求比別的教會多太多。

我發現向人提出嚴肅的挑戰會吸引人來而非趕走人,我們要求的委身越大,我們得到的回應也越大。許多未信主的人已經對這個世界所能提供給他們的感到厭倦無聊,他們正在尋找一樣勝過他們自身,值得他們付上生命的東西。

要求委身並不會趕走人,委身本該是教會所應要求的。常常,教會失敗在於未解釋清楚教會的目標、價值觀、以及委身所帶來的恩典,教會也沒有一個好的體系幫助人在委身上一步一步地長進。


活在當代而絕不妥協

任何一個抱持認真態度從事牧養,而不是空談理論的人,都必須願意與布魯斯及馬歇爾·雪上(Bruce and Marshall Shellry)所謂“一心兩用的呼召”的張力共生存。一方面,我們有義務對神永不改變的話語忠實,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在一個不停變化的世界中作我們牧養的工作。可惜,許多基督徒不願意活在這種張力之間,而傾向兩個極端之一。

要求委身不會趕走人;問題是在許多教會要求委身的方式。

有些教會由於害怕世界的影響,便從當今的文化中退隱隔離。雖然大部分的教會沒有退到像阿米許(Ami-sh屬於一老教派,生活一切都保留18、19世紀的方式用B麼遠,但許多教會卻似乎認定50年代是黃金年代,決心把他們的教會保存在那個時代。我讚賞阿米許人,至少他們誠實地承認他們選擇保留19世紀的生活方式。但是,一些嘗試將教會永遠停留在50年代文化的人卻常常否認他們的意圖,嘗試引經據典來證明他們的方式才是新約時代的作法。

同時,也有一些教會怕追不上時代,愚昧地模仿最新的時尚與流行。在嘗試與現代的文化掛鈎時,將他們的信息妥協與世界毫無分別。這樣的教會的信息常強調福音的好處,但卻忽略跟隨基督的代價與責任。

耶穌從來不曾降低標準,但他總是從人的立足點開始他的事工。

在我們的文化當中,牧者是否有一條路,能不必妥協我們所信仰的?我相信是有的,我要在12章更深人地討論這個問題。答案是跟隨基督牧養的榜樣。耶穌不曾降低他的標準,但他總是從人的立足點開始他的事工。耶穌在當時是很合乎時代又堅守真理的。

迷思之五:若你奉獻的心志夠,教會就一定增長

這是一個在牧者研習會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迷思;講員敬虔地暗示,如果你的教會不增長,問題便是你缺乏奉獻的心志。他們這麼說:“你只要保守純全的教義,傳講聖經,多禱告,奉獻你自己,你的教會便會爆炸地成長。”聽起來既簡單又屬靈,但卻不正確。許多牧者從這樣的研習會回去時,不但沒有受到激勵,反而感到有罪惡感、更無能力、更灰心。

我認識數百位滿有奉獻心志的牧師,他們的教會並不增長。他們忠實於神的話語,恆切禱告,傳講堅實的信息,奉獻的心志毫無疑問;但是他們的教會仍舊拒絕增長。說他們的問題是缺乏奉獻心志實在是對他們的侮辱,很少事情比這更激怒我。他們都是些良善又愛神的牧者,以全心服事主。

要教會增長不只是奉獻心志,也要有技巧。我最喜愛的經文之一是傳道書10章10節:“鐵器鈍了,若不將刃磨快,就必多費氣力,但得智慧指教,便有益處。”注意神在這裡說的是技巧,不只是奉獻,才能帶來成功。我如果要砍柴,就必須先將斧頭磨快才砍得好。重點是,聰明地做,而不是更辛勞地做。

花時間學習你所需的牧會技巧,往後會長期地節省你很多時間,並更成功。借着讀書、參加研習會、聽錄音帶、觀察別人的模式,來磨快你牧會的斧頭。磨快斧頭絕不浪費時間;技巧帶來成功。

在我們教會有許多大航空公司的專業飛行員,他們告訴我,不管他們已經飛多久了,公司還是要求他們一年兩次各一周的重新訓練來磨練他們的技術。當我問他們為什麼重新訓練要這麼頻繁,他們回答是:“因為人們的生命就繫於我們的技術。”這對於牧會事工亦然。我們豈能輕忽更新我們的技巧?

在馬鞍峰教會,我們每年提供教會領袖及牧師至少一次的基本訓練研習會。雖然我們的同工對於馬鞍峰教會的異象、策略、結構都已經很清楚,我還是要求每個人都要參加這個研習會。我們都需要定期規律地對異象重新灌注精神,並磨練技巧。

要教會增長不只是奉獻心志,也要有技巧。

使徒保羅能如此有效地植堂及栽培,原因是他有熟練的技巧;他在哥林多前書3章10節說:“我照神所給我的恩,好像一個熟練的工頭(英文直譯),立好了根基”,保羅是一個熟練的建立教會的人,他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粗製濫造的建築者。他不只全心投注在他的任務上,他還知道熟練地使用正確的工具。我們也必須學會使用正確的工具來建立教會。如果你工具箱裡僅有的就是一支錘子,那你很可能把每件事都當作釘子。

聖經還把牧會比作耕地。農夫亦是一項要求技巧的職業。一個農夫可能是一個全心付出、辛勤工作的人;但他還需要有使用正確工具的技巧。如果他用收稻子的器具來收玉米,那他註定要失敗。如果他用採收棉花的器具來採收蕃茄,那一定是一團糟!成功的事工正如耕地,不只要求獻身與努力,也要講求技巧、時間的配合以及正確的工具。

許多過分簡化教會增長的答案都是用一些虔誠的說法,以致於任何想對這些說法加以挑戰的人似乎都變得不屬靈了。必須有人勇敢地指出明顯的錯誤來:單單禱告並不能使教會增長。我認識一些最偉大的禱告勇士,是一些逐漸消逝的教會牧師及會友。

當然,禱告是絕對必要的。馬鞍峰教會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浸浴在禱告裡的。事實上,我有一個禱告團隊在我每個周末四堂的講道中為我禱告。沒有禱告的事工是一個沒有能力的事工。但教會要增長,所需求遠比禱告還要多;必須要有技巧熟練的行動。曾有一次,神告訴約書亞停止為他的失敗禱告,要起來糾正錯誤(書7章)。禱告有時,負責的行動也有時。

我們必須小心避免事工中的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將教會不增長的原因都攬在自己身上,另一個極端是把責任完全推開。我很感謝裘·艾理(Joe Ellis),他揭示出這兩個極端,並幫我點出牧會中有關責任與忠心的議題。裘確認出第一個錯誤為“實用人文主義”,第二個錯誤為“敬虔的不負責任”。兩者對教會都是致命的錯誤。

我們必須避免的第一個錯誤是以為組織、管理與行銷可以造成教會增長。教會不是企業!我曾與一些牧師談話,他們表現得就好像教會只是一個有少許禱告摻入其間的企業罷了。聽過他們所說的話,我不禁懷疑,在他們所做的一切當中,聖靈在哪裡?

不幸的,很多教會可以用標準的主日學校,有效率的組織,平衡的預算就解釋清楚了;從來沒有超自然的事發生在這些教會裡,也很少有生命真實的改變。

所有我們的計劃、節目、程序若沒有神的恩膏就沒有任何價值了。詩篇127篇1節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建造一個教會不能只靠人的努力;我們絕不能忘記教會屬於誰,耶穌說:“……我的教會建造……”(太16:18)

神的能力藉着人有技巧的努力,使教會增長。

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避免的另一個錯誤,便是認為我們無法做什麼來使教會增長。這個錯誤觀念也是今天很流行的說法。一些牧師與神學家相信任何計劃、組織、推廣或努力,都是僭越,不屬靈,甚至是罪,我們唯一的角色便是坐看神怎樣行。你會發現在靈命復興方面的書刊有許多這類的教導;這些說法常以一種誠摯的心意,為要強調神在復興當中的作為,而貶抑了任何人為的努力。這樣的思想模式會製造出被動的信徒,並且常以聽起來很屬靈的藉口來為教會不增長辯護。

當我們等候神來為我們成就時,神正等着透過我們來成就。

聖經清楚地教導我們,神完成他在地上旨意的過程中,讓我們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教會增長是神與人完成的。教會增長是靠着神的大能,借着人熟練有技巧的努力;兩種因素必須共存。我們無法不靠神,神也已決定要借我們完成!神使用人成就他的目的。

哥林多前書“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林前3:6,9)保羅以此說明神與人同工的關係。保羅和亞波羅做了他們的部分,神也完成了他的部分。

新約聖經充滿了教導這個論點的例子:栽種與澆灌(林前3:5—9);建造神的工程(林前3:10—13);收取神田裡的莊稼(太 9:37—38);增長基督的身體(羅 12:4—8;弗 4:16)。

舊約的例子,我們可以看約書亞記。神告訴以色列去得那地為業;他並沒有去為以色列取來,他乃是要求與他們合作,讓他們在其中扮演一個角色。但是因為他們的恐懼與被動,以色列人死在曠野。當我們等候神來為我們成就時,神正等着透過我們來成就。

迷思之六:教會增長有某一個訣竅

教會增長是一件複雜的事,鮮少只有一個原因。當你聽到一位牧師將他教會的增長歸於某一個因素時,若不是過分簡化情況,便是他自己並沒有確認出教會增長的真正原因。

在與一些參加馬鞍峰教會訓練會的教會領袖交換意見之後,我歸納出幾個被我的同工稱之為“偉恩增長通則”的基本事實。

第一,教會增長的方法超過一種。我可以為你指出來兩個策略完全相反的教會,而兩個教會都增長。有些教會通過主日學而增長;有些則借着家庭小組增長。有些教會借着現代音樂增長;另有些則借古典音樂增長。有些增長的教會為慕道的訪客有周全的節目;有些則沒有。

別把方法與信息混為一談;信息永遠不能改,方法卻要隨着時代而變。

第二,神使用各式各樣的教會來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感謝神!我們都不一樣。神喜愛多樣性。如果每一個教會都一模一樣,那麼,我們將只能接觸到世界上一小部分的人,就拿音樂來說吧,我們多麼需要不同形式的音樂來接觸世上所有不同文化風格的人!偶爾,我會聽到有人說,所有的教會都該屬於一個教派,不該有所不同;我對此極不贊同。多樣化是長處,不是短處。神使用不同的方法接觸不同群體的人。

我不是說教會可以從聖經的真理脫軌。基督的信息永遠不能改變;正如猶太說的:“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別把方法與信息混淆;信息永遠不能改,方法卻是要隨着時代變。

第三,不要批評神所賜福的,縱使他們的形態你覺得不舒服。我每每訝異於神常常賜福那些我不贊同或不甚了解的人。於是,我採取了這樣的態度:如果你們的生命確實被耶穌基督的大能所改變,那麼我喜歡你們所做的!我們都是神恩典的冠冕。

迷思之七:神所要求於我們的只是忠心

這個陳述只對了一半。神所要求我們的是忠心與結果子。結果子是新約的重要主題,請思考以下內容:

·我們是受基督呼召為要結果。“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約15:16)神要看到常在的果子是出自我們的事奉。

·結果子乃是榮耀神的方法。“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15:8)。一個不結果子的事奉並不榮耀神,而一個結果子的事奉證明我們是基督的門徒。

·結果子討神喜悅。“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西1:10)

·耶穌對不結果子的樹保留了最嚴厲的審判。他咒詛樹,因為不結果子。“看見路旁有一棵無花果樹,就走到跟前,在樹上找不着什麼,不過有葉子,就對樹說:‘從今以後,你永不結果子。’那無花果樹就立刻枯幹了。”(太21;19)耶穌這樣做不是要誇耀,而是要指出一點,他期待結果子!

·以色列民因不結果子而失去它特別的地位。“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太21:43)這個原則也可以應用到個別的教會。我看過神把賜福的手從曾經被他大大賜福的教會移開,因為他們變得自我滿足、自我中心,停止結果子。

什麼是結果子?果子這個字,或它的變化用法在新約出現55次,顯示不同的結果。下面的每一項,神都將之看作果子;悔改(太3:8;路13:5一9),行出真理(太7;16一21;西;1:1O),禱告蒙應允(約15:7—8),信徒奉獻金錢(羅15:28),像基督的性情及領人歸向基督(羅1。13)。保羅說他想去羅馬傳福音,“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餘的外邦人中一樣”(羅l:13)。信徒的果子就是另一個信徒。

從耶穌給教會的大使命,我相信對於地方的教會,果子的定義必定包括帶領未信者成為基督徒。保羅提到亞該亞的第一個信徒時稱他為“亞該亞初結的果子”(林前16:15)。

聖經里清楚地確認教會在數量上的增長為結果子。耶穌在許多天國的比喻里都強調這個不可忽視的真理,即神期望他的教會增長。此外,保羅更是把結果子與教會增長相連結;歌羅西書1章6節“這福音傳到……普天之下,並且結果、增長,如同在你們中間,自從你們聽見福音……”你的教會結果子且增長嗎?你見到有人信主加入教會嗎?

事奉必須忠心又結果子,這兩樣都是神對我們的期待。

神要你的教會忠心又結果子,少了一件就只完成方程式的一半。數據的結果不能作為不忠心於所傳講信息的理由,但是忠心也不該成為我們沒有效率的藉口!一些很少有人接受主或根本沒有人接受主的教會常常想要以“神不是呼召我們追求成功,乃是呼召我們忠心”作為沒有效率的藉口。我強烈反對這種論調,因為聖經的教導是期待我們既有忠心又結果子。

最為難的一點是你如何定義成功與忠心。我把成功定義為實踐大使命。耶穌給了教會一件工作,我們不是成功就是失敗。以這個定義來說,每個教會都應該要成功!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成功的反面不是不忠心,而是失敗。任何一個教會若沒有遵行大使命,不管怎麼說,就是沒有達成目標。

什麼是忠心?我們經常以所信的角度來定義;我們總是認為只要保守住純正的信仰,便是成就了基督所要求的忠心,我們自稱為“信仰的捍衛者”。但是,當主耶穌使用這個字眼時,他的意思比守住信仰深遠得多了。他是以行為的角度來定義——以一個願意冒險的心志(這就要求信心與忠心)來結果子。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馬太福音25章14—30節,按才幹接受託付的比喻。那兩個將才幹倍增的人,主人稱他們為“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換句話說,他們以冒險結果子來證明他們的忠心。他們成功地完成指定給他們的任務,並且從主人得了獎賞。那個既被動又害怕的僕人,對於主人給他的才幹,只原封不動地保守起來,因為他不願意冒險結果子。主人叫他作“又惡又懶的僕人”來與結果子的“又良善又忠心”作對比。這個故事的要點很清楚:神期待看到果子。我們的忠心與否是由我們的果子來證明。

忠心是使用神所賜的才幹與資源,儘可能的多有成就。因此,拿教會互相比較,來衡量成功與否是不對的。成功乃是儘可能的以所有的恩賜、機會與潛能多結果子。

基督並沒有期望我們完成超過我們所能的,他只是期待我們靠着他在他們裡面的能力,盡我們所能去做。這已經比我們大部分的人以為能成就的多得多了。我們對神的期待太少了,嘗試為神做的也太少了。如果你在事奉上不冒任何的險,那你也不需要任何信心;而如果你的事奉不需要什麼信心,那麼你便是不忠心。

成功就是使用你所有的恩賜、機會與潛能,儘可能地多結果子。

你如何定義忠心?如果你堅持以一種過時的方式來傳達神的話語,是否就是對神的話語忠心?如果你堅持以你覺得舒服,但卻不結果子的方式來事奉,你忠心嗎?如果你珍惜從人來的傳統過於為神去得人,你忠心嗎?我的結論是,一個教會繼續使用一個不再有效的方法,便是對基督不忠心。

令人傷心的是,今天正有許多信仰純正的教會,對基督是不忠心的,因為他們拒絕為了能接觸到世上更多失喪的人,而改變他們的節目、方法、聚會形態、建築物,甚至地點。海弗那(Vance Havner)曾說:“一個教會可能在教義上正直得像槍管,屬靈上也空得像槍管。”我們必須毫無保留地委身於我們的救主基督,並且對他說:“為了領人歸向基督,我們無論做什麼都願意。”

迷思之八:大教會是學不來的

馬鞍峰教會成長的故事是神大能的作為,是無法複製的。然而,我們應該從中選取可以轉移的原則與教訓。忽略神對我們教會的教導是不智的管家。“要記得你們從與主同行的經驗所學到的”(英文版今日聖經直譯)。每個教會都不需要再為自己發明輪子。

馬鞍峰教會的成長是神大能的作為,人無法複製。然而我們應該選取其中可以轉移的教訓與原則。

每次我看到別的教會有行得通的好方法,我便嘗試選取它裡面的原則,應用在我們的教會。因為這樣,我們的教會受益於許多我們所研究的教會模式——包括現代的,和歷史上的;我很感激這些對我有幫助的模式。我早就明白我不需要自己創作每件事;神並沒有要我什麼事都自己開創才行得通。他呼召我們要有果效。

為要減少錯誤翻版的風險,我要從馬鞍峰教會的例子來指出什麼是可轉移的,什麼是不可轉移的。


什麼是不可以翻版的?


第一,你無法翻版我們的背景。每個教會都有它非常獨特的文化背景;馬鞍峰位於繁忙的南加州中心,滿是受教育的年輕夫婦。這裡不是伊利諾州的皮歐利亞,也不是德州的慕秀,甚至也不是洛杉礬市中心。每個社區都有它的獨特性,用人的辦法,強行將馬鞍峰教會移到一個不同的環境,便註定失敗。曾經有人不管我清楚的警告而去做,然後卻問為什麼行不通。

神並沒有叫我們在每件事上都創新,而是叫我們要有果效。

第二,你無法複製我們的同工。神使用人來作他的工;任何計劃的領導都比計劃本身重要。我花了15年,建立了一個同工團隊,這個團隊合作的效果,遠比我們任何一個人單打獨門的效果好。

我們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是一旦將我們放在一起,我們個人的恩賜、個性、背景一混合,便產生強而有力的能量,勝過任何管理專才,並使我們能完成一些令人驚訝的任務。


第三,你不能是我。(沒有一個正常理性的人會想要我的弱點。)只有我才是我,你就是你,那是神的創造。當有一天你回到天上,神不會對你說:“你為什麼不多像雷偉恩一點「或費傑利(Jerry Falwell)或海比爾(Bill Hybels)或麥約翰(John MacArthur)或是其他任何人」?”神可能會說:“你怎麼不多像你自己一點?”

神造你成為你。他要用你的恩賜、你的熱切、你天然的能力、你的個性、以及你的經驗,來影響你所處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開始的時候都是原版,很可惜很多人最後都變成別人的翻版。你不可能借着嘗試作別人,來使教會增長。



你可以學的事情


第一,你可以學原則。就像我們有句口頭禪:“舉一反三,原則不變,方法多變。”如果原則合乎聖經,我相信就應該可以放諸四海而皆準。從觀察神在當前這個世界的作為,來學習應用原則是有智慧的。既然你不可能成為別人來使教會增長,你可以將別人所發現的理論,在經過你個性與背景的過濾以後,加以應用。

我從來沒有興趣製造馬鞍峰教會的增生體;這也是為什麼我用地區名稱為教會的名稱,而不用一個可以被複製的“品牌名”。除非你住在我們這個社區,否則“馬鞍峰”這個名稱對你是行不通的。我們所開拓設立的25個子教會,沒有一個教會事工方式完全像馬鞍峰教會。我鼓勵他們將從我們所學到的,以他們的個性與背景加以過濾。

你可以從別人的教會學習,而不必成為別人的增生體。

神為每個教會準備一份訂做的事工;你的教會有一個獨特的神的指引。但是你可以從別人的模式有所學習而不必成為別人的增生體!觀察別人的模式能使我們在短時間內有最好的學習。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大部分還不都是從別人學來的!不用覺得不好意思去使用別人的模式,那是智慧的象徵!箴言18章15節說:“聰明人對新方法新主意敞開心胸,並且熱心尋求。”(英文版今日聖經直譯)

保羅一點也不怕他們開始的教會使用既有模式。他告訴帖撒羅尼迦的教會:“……就效法我們,也效法了主,甚至你們作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帖前1:6—7)我對你教會的禱告是,你能從馬鞍峰教會的模式有所學習,並且能成為其他教會的榜樣。

馬鞍峰不是一個完美的教會,但它是一個健康的教會(就如同我的孩子並不完全,但他們是健康的)。一個作榜樣的教會並不需要是完全的教會。如果完美是作榜樣的條件,那你就無法從任何教會學習了。世上沒有完美的教會。

讓我警告你:如果你將這本書裡的策略與方法用到你的教會,一定有人說:“你這是從馬鞍峰教會學來的。”你應該回答:“這又怎樣?他們還不是從幾百個其他的教會學來的。”記住,大家都在學習。

我相信,無法從別人的榜樣學習的人,必有自我的問題。聖經上說:“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思給謙卑的人。”(雅4:6)神為什麼要這樣作?一個理由是,當人充滿傲氣時,就變得無法被教導:他們自認為什麼都懂。我發現一個自以為對、什麼都有答案的人,他其實連問題是什麼都不知道。我給自己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地常常從每個人身上學習。我嘗試從對我的批評,從我所不同意的,甚至從敵人身上去學習。


第二,你可以學程序。這本書着重在程序,而不是節目。這本書提供一個造就你教會的信徒,並幫助你的教會取得平衡目標的系統。觀察了馬鞍峰教會如何在快速增長的繁重要求之下領人歸主,使我對目標導向的程序,能夠應用在其他的教會充滿着信心。我們已經看到這個系統在數千個中、小型的教會,造就出剛強能結果子的信徒。所以這並不是一個單單為超大型教會量身訂做的策略。

人們常常忘了馬鞍峰教會曾經是一個非常小的教會,是借着目標導向的程序長大的。當我向許多教會領袖解說這個程序之後,他們對我說:“若是這樣,什麼人都做得到!”我答道:“你說對了!”健全的教會是建立在程序上,而非建立在個性上。

最後,你可以學一些方法。沒有一個方法可以永遠使用或適用任何地方;然而,並非因為如此,這個方法就全無價值。最近,教會增長的方法名聲不佳,在一些圈子裡,被認為是不屬靈,甚至是世俗的。那是因為一些熱衷於教會增長的人過分強調方法,而忽略了純正的教義,以及聖靈超自然的工作;同時,另一個極端則是把所有的方法都拋諸腦後。

每一個教會,不管有意或無意,都正在使用某種方法;所以問題不在於要不要使用方法,問題在於用什麼方法、方法本身合不合乎聖經、有沒有效率。

方法只是原則的呈現。有許多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表達出聖經的原則。使徒行傳裡面記載許多例子,告訴我們初期的基督徒在不同的情況下曾使用不同的方法。

如果你研究今天的教會,會發現神使用各種方法,並且他比較賜福某些方法。明顯地,一些過去有效的方法,今天已不再有效。值得慶幸的是,基督教的強處在於面臨文化與時代的挑戰時,有改變方法的能力。歷史戲劇性地描述教會持續創造出“新皮袋”來。神不斷地給教會新的方法來接觸新的世代。傳道書3章6節說:“保守有時,捨棄有時。”這個經節可以應用到方法上。每一個時代,教會都必須決定什麼方法應保守,什麼方法該捨棄,因為已經無效了。

你或許不喜歡馬鞍峰教會用的一些方法,這沒關係。我自己也不是對我們教會所作的每一件事都喜歡,所以我也沒有期待你會喜歡。以吃魚的方法讀這本書:吃下肉,吐出刺;修改和採用可以用的。領導學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就是分辨出什麼是絕對必要的,什麼不是絕對必要的。方法必定要擺在信息之下。任何時候,讀有關教會健全或教會增長的書,都要小心,不要把基本的與次要的混淆了。


教會健全增長的基本要件:

·我們的主人是誰?
·我們的信息是什麼?
·我們的動機是什麼?


教會健全增長的次要要件:

·我們的對象是誰?
·我們的模式為何?
·我們的方法為何?

愛因斯坦有一次悲嘆於20世紀最大的弱點是,人們習慣性地把方法(means)與結局混淆。對於教會來說,這一點尤其危險。我們絕對不能沉溺於方法,而失去異象,遺忘信息。

不幸的是,許多教會正以本章所提到的這些迷思與錯誤的觀念在運作。這使他們無法完全發揮潛力,達成應有的健全增長。教會需要靠真理來成長。異端邪教可以不靠真理而增長,但教會不行。提摩太前書3章15節說到“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本書的下一部,我們要來討論如何置放真理的柱石,容讓神在上面建立他的教會。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回來的單張
2004: (ZT)真愛為何要等待?
2003: (磐石通訊) 帶職*事奉*挑戰
2003: ZT:愛是永不敗落
2002: 愛到「除你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