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美國的“膽小鬼博弈”能否再次取得成功?
“膽小鬼博弈”一詞最先的起源是美國50年代的一部電影,名字叫做《無因的反抗》。該影片於1955上映,講的是一群熊孩子到懸崖邊上玩一個遊戲,兩個人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懦夫,都開着汽車向懸崖狂奔,在這個過程中,誰先從車上跳下來,誰就是懦夫,誰晚跳下來的就是英雄。
當時世界正處於美蘇冷戰期間,著名數學家、哲學家羅素在1959年根據這個電影提出了一個模型,取名叫做“Chicken Game”,翻譯過來就是“膽小鬼博弈”。羅素對電影情節進行了更改,根據當時世界上美蘇兩個國處在爭霸的階段,設計為兩個車手沿着道路中心線互相開過去,這時任何一個車手左打方向盤或者右打方向盤,就能成功避免兩車相撞,但先變道的那個人就會被指為懦夫。但如果兩人都不變道,就會撞在一起同歸於盡。這個博弈的重點就是雙方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使對方認為自己不會變道,並死磕到底。美國曾在“古巴危機”中成功運用了“膽小鬼博弈”手段,偽裝成死磕到底,讓全世界都相信美蘇將會爆發核戰爭,從而使蘇聯在關鍵時候選擇投降。美國從一開始就想要在中美貿易中再現“古巴危機”的橋段,然而現實卻沒能按照美方的劇本走,這其中有許多原因。
美蘇爭霸期間,就“古巴導彈危機”而言,涉及的是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博弈,而今日的中美貿易戰,無非就是特朗普發起的,意在炫耀其所謂“談判的藝術”,通過戰略訛詐,極限施壓,達到使中國屈服,從而撈取連任政治資本的手段,包括某些西方國家在內,並不支持美國的貿易戰行為,這一點從近期美國要求盟國組團封鎖華為一事中就能看出端倪,法國、德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均先後宣布不會響應,所以在貿易戰領域,美國並不存在真正的盟友;
當年美蘇陣營爆發的“古巴危機”是人類歷史上最接近滅亡的一次。這一次博弈的兩敗俱傷的結果是雙方可能爆發世界大戰甚至核大戰,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人類的滅亡。所以雙方在博弈中是慎之又慎,最終以蘇聯的妥協結束。反觀今日的中美貿易戰,其兩敗俱傷的結果會對雙方經濟體系以及金融市場長期發展造成巨大影響,但對中國人民目前的民生生活水平甚至不會有太明顯的影響。反而因為貿易結構的問題,勢必會造成美國無法購買廉價的中國商品,而導致國內生活必須品等消費價格提高,降低了購買能力;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關於政治鬥爭的各種表現形式都層出不窮,同時中國自古以來並不是侵略成性的國家,講究的是合作共贏,相較於西方的“零和博弈”“修昔底德陷阱”等理論,認為只能是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中美之間必有一戰的觀念是不同的,貫穿中國文化的“儒家”思想允許各方一起共同發展,互相繁榮,構建共同的命運體,這一點從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一帶一路”等國家項目中都能夠體現出來;
相對於蘇聯在當年“古巴危機”中的“正面硬剛”,從而被動落入美國預想的“膽小鬼博弈”局面,最終被美國的偽裝迷惑而選擇投降,中國的應對方式就更加顯現出大國的智慧。針對美國的一系列關稅措施,中方做到了不卑不亢,再一一反制的同時,也留出了足夠的空間進行談判,從始至終都做好了兩手準備,正是對太極拳武術中“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哲學體現。包括此次5月10日美方宣布對中國兩千億美元商品增加關稅後,中方在5月13日就宣布了反制關稅措施,但同時將時間點推到了6月1日以後施行,做到了“先禮後兵”,既不在輿論上落下“中國軟弱”的被動局面,同時又給談判留足了時間。通過進退適度的手段,不落入美國預設的“膽小鬼博弈”的局面,始終掌握着主動權。
縱觀世界歷史,四大文明古國目前只剩中國一家。對經歷過五千年的政治智慧的中華文明來說,美方企圖將中國拉入其精心設下的“膽小鬼博弈”劇本是根本行不通的,所謂的“極限施壓”在中國的應對態度面前不止一提,“談亦可,戰便來”正是今日中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