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真的與假的 |
送交者: 誠之 2006年01月25日15:29:55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知識──真的與假的 前言﹕本次特會的目的 一、問題的本質 1Co 8:1-3 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 2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3 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經文背景:當時哥林多教會對如何處理獻給偶像的祭物有爭議,引起教會的分裂。 有些弟兄比較有見識,曉得神只有一位,沒有別的神;如果把祭過偶像的食物當作廢物,等於是倒退回去迷信偶像。他們因此主張,基督徒可以自由選擇食物。甚至有些人說可以去參加那些異教的節期﹔他們會說:「為什麼不可以呢?這些所謂的“神”,根本就不存在嗎!」他們也果真去參加了,因而成為那些比較軟弱弟兄的絆腳石。他們也瞧不起這些軟弱的弟兄,嫌他們缺少理性上的領會。這段經文,就是在解決這兩群人間的衝突。 保羅解決這個衝突的處理方法,照舊是指出一個更重要的原則,即對於知識的看法。在某種意義來說,哥林多教會的真正問題,不在於祭偶像之物,而是人對自己所擁有的知識的看法有誤。 首先,要先辨明,這裡所說的知識和提前6:20所說的“似是而非的學問”不同。那裡是論及有些偏離了真道的人,因為那些“似是而非的學問”(一種不可理解的知識,是指一些自以為受感而獲得的某種直接知識,事實上只是一些虛假的玄想)而敗壞了信心。而這裡所講的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知識。 二、知識的必要與陷阱 知識是必要的。聖經裡面充滿了道理,尤其是新約書信把信條和真理作出有力而榮耀的闡明。使徒們不但傳講真理,他們也一再強調真理知識的重要性。根據新約書信的教導,教會的難處,大部份可歸咎於在知識和領會上的欠缺。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知識。歐文在一篇文章提到,首要是真理,其次才是敬虔,然後才有敬拜。這是我們所同意的。 三、對知識有錯謬看法的原因 1. 普遍原則 2. 特殊原則 b. 把理性當成認識真理的唯一方法。 c. 有些人慣用清教徒和他們的著述來替代他們自己的思考。這種方式所表現出來的知識,不過是“虛妄的知識”,因為只存在他們的思想,沒有成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 四、虛妄知識的徵兆 2. 對待別人的態度:自以為高人一等,瞧不起別人,自誇所擁有的知識和悟性。其他人既然不能領會,對偶像的事模糊不清,那麼就不值一顧﹔他們因此蔑視這些人,沒有一點體諒。還有一些人的傲慢,表現為厭惡,認為別人既然悟性不高,會妨礙自己的追求,也責怪傳道人為什麼總是提及那麼淺顯的道理。他們認為別人只會妨礙他們的追求,因此瞧不起別人。 3. 自滿自足,一味陶醉在自己的知識領域中,把自己埋在書堆里,看不見別人,也忘了世界中還有失喪的人,對人類的問題也漠然不見﹔碰到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就侃侃而談,炫耀自己的學問,卻從來不問世事。他和外面其他的活動完全脫節,也失去作用。這是我們很容易落入的偏差。 五、虛空的知識 威特腓德(George Whitfield)在談論聖經時曾說:“這是我的盤石,我的根基。我天天倚在枕上讀聖經,已經有35年之久。我愛讀聖經,但聖經不過是把神的應許記錄下來,而從頭到末了,每個字都在說出一個屬靈的計劃﹔聖靈要把我們連於神。借着聖靈的幫助,信主的人能呼叫‘我主我神’。但是,假如你僅以此為滿足──(請留意,他說的‘此’,是指聖經本身而言)──魔鬼就會讓你一味談道理談個夠﹔你會從信奉阿米念派的主張,轉而信從加爾文派,而且十分正統﹔假如你滿足於這種現狀,基督根本沒有住在你裡面。” 留意威特腓德的話:假如你僅熱衷於這類理論的知識,魔鬼就會讓你談個夠。假如你不認識基督,也不認識神,魔鬼根本不在乎你從阿米念派,轉奉加爾文派的信仰,因為兩者都有不足之處。理論上主張加爾文派的,一點不比持阿米念派理論的人強。這就是威特腓德的意思。因此,他提出警告,他關注的是我們是否得着了聖靈。然後他往下說:“當你得着聖靈,你就可以說:‘神是屬我的’”他的意思是說,魔鬼一點不在乎你光有知識而沒有聖靈的教導,因為僅有知識本身,就算是真正的知識,也沒有多大分別。這就是威特腓德的意思。他本人信奉加爾文派,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布道家之一。 另一個理由。我們這樣的景況──自以為有知識而自以為榮,把專愛搞活動的人看扁了,批評他們,甚至不理睬他們──這不是真的知識。因為,關於神的知識是浩瀚無窮的。人怎麼能自誇見識淵博。當人領會到知識的廣闊無邊,一定會明白自己渺小如侏儒。聖經里一切的啟示,是為了把我們帶進對神的真認識里,祂是那位在榮耀中永存的、滿了威嚴尊貴和聖潔。一個真認識神的人,怎有資格自誇呢? 真正的知識一定會把我們帶到神的面前,與祂有真正的交往﹔聖靈會在我們的心中同證我們是神所生,可以經歷到心靈里不可言喻的喜樂,使我們預嘗天上的生活﹔是我們的心有說不出的火熱,願意倒空自己,向主完全降服,並借着一種屬天的聖潔,完全得潔淨。這正是聖經要引導我們認識的,也是所有神學研究的目標。如果我們領會這才是真正的“知識”,我們怎麼還會自認有“知識”? 六、真知識的準則 2. 以品格定標準。使徒指出,“唯有愛心能造就人”。愛心會造就出什麼品格呢?林前13章說得很清楚:“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真實屬靈的品格就是如此。它的特點是什麼呢?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謙卑。聖經中記載的那些遇見過神的人,他們都要撲倒在地,像“死了”一樣﹔會像以賽亞那樣說:“禍哉!我滅亡了!”他們會因自己的知識和學習自誇,自以為告人一等嗎?不會!他們只會自慚形穢,只會自覺不配站在那個地位上,不配批評別人。真正的知識必會帶出謙卑,也會帶出聖潔與敬虔。 3. 對待鄰舍的態度。愛鄰舍是主給我們第二條最大的誡命。我們應該愛鄰舍,尤其因為他們的軟弱無知。如果他是阿米念弟兄,那又怎樣?如果他不認識恩典,那又怎樣?難道我們要鄙視他,不理會他,把他撇在一旁嗎?讓我再引述威特腓德的話:“對這樣的人,信主的人就會想到在他們裡面基督的成分。主說:‘我的羊’。”啊,因為這寶貝的稱呼‘我的!’我要稱頌神!照着祂永遠的揀選,我們成了祂的羊。主基督說:‘父所賜給我的羊。 這些羊是父神因着從亙古以來與祂兒子所立的約而賜給耶穌基督的。”這是對揀選這偉大真理一個何等寶貝、奇妙的說明。這揀選的真理也正是恩典的真理的一部分。 威特腓德又說:“我願那些還沒有這樣領會的人能有更好的頭腦思想,雖然我相信更重要的是要他們心裡有更清楚的看見。願神幫助我們能存誠實的心彼此包容。”我們會同意他這句話,我們相信這樣的人是犯了錯誤,但不要鄙視他們,或嘲笑他們,不要認為他們如果你和他們理論是在浪費時間。讓我們同意威特腓德所說的:他們的心思比頭腦更清楚。只要一個人的心思是對的,就算他的思想不對,我們也要存心忍耐對待他、幫助他。不要一味指出別人的錯處,一直要證明自己是對的。假如你相信你是對的,那麼你的責任就是要糾正他﹕要糾正他,就要用愛心、忍耐設法去了解他,不要用威嚇的態度,更不要看扁、輕視他。而是設法了解他,向他提出例證,跟他討論研究,儘量用愛心為他解明聖經的話,好讓他在心思中逐步明白更多。 七、真知識的果子 2. 對神大發熱心。他們會為神的名大發熱心,因而對失喪的靈魂充滿憐憫。世上最偉大的布道家,正是認識恩典的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對神有最清楚的認識。你知道嗎?1790年掀起的福音運動初期,每一個有分在其中的人,都是加爾文派的。我不喜歡這種在聖經里找不到的稱呼,但這卻是簡單的歷史事實。今天海外流行一種概念,認為那些高舉恩典信條的人,都不作工﹐都不相信福音工作的重要性。為什麼會有這種概念?有道理嗎?如果有的話,那意思就是:我們自以為有的知識,根本不是知識,我們有的只是無用的理論上的知識,不是認識神的知識。人若認識神,他就一定要比別人更為神的名發熱心,更看重神的榮耀。他會渴望全地的人都來親近祂,他也一定是個最活耀的傳道者。我們曉得,在18世紀期間,沒有比威特腓德更火熱服事神的人。 3. 熱愛失喪的靈魂,也為神的榮耀大發熱心。虛妄的知識常為我們帶來偏見、傲慢,也不能容忍別人,求神憐憫我們。“你們當以基督的心為心 耶穌是何等謙卑1讓我們能表明自己是認識神的,不光是借着我們對神的愛,也是借着我們對鄰舍的愛,尤其是對那些失喪的、軟弱無知的、退後灰心的、在靈里作嬰孩的、初信的、和那些學習遲緩的。願我們能對他們滿有忍耐,正如神對我們滿有忍耐一樣。 八、怎樣得着這個真知識呢?(提綱) 2. 平衡地閱讀。沒有平衡的閱讀習慣,很容易產生虛妄的知識。那些光閱讀神學書籍的人,最易受害。閱讀要平衡,有如飲食要平衡一樣。我獲益最深的,是一方面讀神學書籍,一面也讀屬靈人的傳記,例如愛德華滋、威特腓德。這是我能給大家最有幫助的忠告。 要“知道並感受”神的親近!如果我們對這感受一無所知的話,我們所擁有的全部知識,是沒有價值的(林前13:2)。求神保守我們不致落在“虛妄的知識”中,因為這並非是真知識,只是假冒的,而且毫無用處。 林前13: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5: | 地獄在何處?猶太人的地獄觀念如何? | |
2005: | 我反正 | |
2004: | 小靳莊過猴年 | |
2003: | 南懷瑾:論語別裁:雍也第六:君子可欺以 | |
2003: | 禱告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