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弱是一種傳染病,需要止住,需要醫治! |
送交者: 生命季刊 2022年12月01日09:03:53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反合性的困擾 士師記系列文章(2) 文 | 曲雅各 生命季刊專稿
請閱讀士師記系列第1篇:
本文音頻為以琳姐妹朗讀:
士師記1:19-2:5
反合性是一個哲學問題,簡單講是事物的對立和統一,表面看起來矛盾的兩個方面,其實並不矛盾。正如聖經說:“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生命。”(路17:33)。意思是一個真正跟隨耶穌的人,輕看世界的享樂,表面上失去了時間、名利、賺錢的機會等,但他的財寶存在天上,他得了永恆的生命。反過來講,一個不信主的人,想抓住世界的一切好處,沉溺於享樂和肉慾中,但最後的結果是走向沉淪。士師記是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以後發生的事,面對新的環境,異教的宗教、文化和生活方式,作為神的選民是如何應對這種錯綜複雜的形勢呢?
一、是不能還是不肯?
猶大人對迦南地的進攻起初非常順利,他們所向披靡,似乎無堅不摧,因為“耶和華與猶大同在 (士1:19)。但接着出現了雜音,他們攻取了希伯倫,趕出山地的居民,但不能趕出平原的居民,“因為他們有鐵車”。
在1章19節,我們讀到以色列人“不能”。2章2節直截了當地駁斥了這種說法。當以色列人說:我們不能;而神的回答,不是你們不能,而是你們不肯。正如摩西當年打發12個探子,進入迦南地窺探那地的虛實,其中10個探子報告的是壞消息,認為那地方的百姓身量高大,城牆堅固,雙方的實力懸殊,以色列人萬萬不可貿然進攻。結果,導致了神的選民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漂流在曠野不能進入應許之地。以色列人當年瞻前顧後,裹足不前的原因,本質上來講不是不能,而是不肯。
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在哪些事上是不肯呢?我們常常會為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辯護,找出不去的理由。不去聚會,我們的理由是現在的逼迫很大,等過一段形勢緩和了再去;不傳福音,我們的理由是,現在大環境很惡劣,對方不但不信,還會舉報,會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去探望那些軟弱的信徒,我們同樣會找出許多的理由。但神說那不是理由,只不過是你不願意做工的藉口。許多事上我們認為自己做不到,其實,不是我們真正做不到,而是拒絕去做。神是信實的,祂不會把擔不起的擔子硬是放在我們肩上,神也不會把我們置於一個危險的處境而置之不理。事實上,從來沒一個真正“我不能”的時刻。
士師記許多地方都讓我們看見,我們雖然不順服,神依然信實,祂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 (士2:1)。這令人深受安慰,然而士師記也讓我們看見,神讓我們要誠實,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因為基督徒的一生是必須要爭戰的,神不會撇下不管。正如聖經所說:“你們所遇見的試煉,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煉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煉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編註:和合本中譯為“試探”為誤譯,正確的翻譯應為“試煉”)
二、是有利還是不利?
以色列人沒有趕出迦南人,就將計就計,讓迦南人住在自己周圍,讓他們為自己服役做苦工,這樣表面看起來比趕出他們更有益處,對自己有利。實際上,外表上的成功會迷惑神的兒女,以色列人會陷入靈性的危機,他們與拜偶像的迦南人一起生活,異教的信仰和習俗會潛移默化的滲透到神的百姓中。這就好比在戰場上的敵人很容易防備,暗中的敵人很難防,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美國的歷史是值得我們引以為戒的。建國初期,以基督教作為立國原則,整個社會信仰的氣氛很濃厚,國民大多數人都是敬畏上帝的人。後來與上帝漸行漸遠,主流社會千方百計的要與上帝保持距離,似乎要撇清關係。當美國遠離神的時候,極端個人主義就充斥整個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正如士師記21章25節所講:“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所以槍支泛濫,校園和公共場所槍擊的事件經常發生。同性戀合法化,青少年吸食大麻習以為常,整個社會的道德都在滑坡,這一切都是因為遠離神的緣故。
疫情以來,教會迫於外在的形勢,開始在線上聚會,起初面對網上傳道人的講道和網絡的聚會大家很不適應,久而久之大家適應了這種聚會方式。傳道人面對電腦講道甚至比面對實體的聽眾更加輕鬆,教會的會眾也適應了在線上聚會,不需要跑路,打開手機可以坐着、也可以躺着聚會,甚至可以一邊聚會,一邊干自己的事。大家都感到這種聚會方式也不錯,等到恢復了線下實體聚會,許多信徒反而不願意來教會了。教會首先是屬靈的團契,彼此之間需要交接分享,如果長期滿足於網絡的形式,那真的失去了教會的許多功能。
軟弱是會傳染的,一個支派的失敗也許問題不大,但它會影響到其他支派。猶大支派不能趕出住在平原的迦南居民,然後這種失敗就蔓延到其他各個支派:瑪拿西沒有趕出……以法蓮沒有趕出……。一個教會的軟弱無力問題不大,但會影響到周邊的教會,它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一個信徒的軟弱也不要緊,但同樣會影響到周圍的人以及他有關係的人。所以這種令教會軟弱的傳染病需要止住、需要醫治,不然就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以色列人的失敗是因為對神不忠,偶像崇拜時常困擾他們,有時是明顯的偶像,有時是隱藏的偶像。當這些偶像占據他們的心靈的時候,失敗也就是必然的結果。
今天的基督徒絕大多數都會說:我們不拜偶像。且慢,佛教、道教、民間宗教的這些偶像我們真的不會去拜它,但許多人心中有偶像。當你看金錢比信仰更重要時,瑪門就是你的偶像;當你看待事業、子女、嗜好這一切超過神時,這些就是你的偶像。所以,面對一個商業化、世俗化非常濃厚的世代時,神的兒女如果不警醒,那就很容易陷入惡者設計的陷阱。
這裡教導我們的基本功課是,神要成為我們生命中每一部分的主,而不只是其中一部分的主。神希望以色列人除掉迦南全地的偶像,不要祂的百姓既敬拜偶像,又同時敬拜上帝。但從他們的所作所為看來,雖然他們沒有全然否認神是他們的神,卻也沒有全然接納祂。有解經家說,這種一方面妥協,一方面跟隨的人,是半調子門徒。這是一種極不穩定的狀態,看起來在跟隨神,又若即若離;看起來在順服,實際上是部分順服,最後就是落入不順服的境地(提摩太·凱勒,2005,頁24)。
三、是祝福還是不祝福?
從士師記第一章來看,以色列人的戰役沒有完全成功,似乎無可厚非。有軍事力量較差,考慮到當地人口稀少,自己的經濟利益等,妥協似乎也情有可原,何況他們又沒有鐵戰車,怎能趕出有鐵戰車的居民呢?
用現代人的觀點看,以色列人在人數上處於劣勢,武器明顯落後,對方又是主場作戰以逸待勞,能取得這樣的戰績,可以說他們的表現相當不錯了。然而,我們突然聽見了神對這場戰役下了宣判,現在 “耶和華的使者從吉甲上到波金,對以色列人說” (士2:1)。在這裡,給了我們從神而來的解釋。神的結論是:“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 (書5:9)。不僅如此,神與以色列人之間有一個“約”,神承諾要保護他們,賜給他們大福。以色列人當盡的本分是愛神、遵守祂的律法。但結果是:“你們竟沒有聽從我的話” (書5:9)。
以色列如何不聽從神呢?一是以色列民仍 “與這地的居民立約”;二是沒有 “拆毀他們的祭壇” (2節)。這正是這場戰役的目的,因為這場戰役不是種族滅絕,迦南人妓女喇合被允許留在他們中間 (書2:18~20,6:25);基尼人也住在猶大人中間 (士1:16)。這場戰役也不是為了建立一個以色列人的帝國,因為不是為了奴役被占領地區的人口和土地。戰役的目的是要潔淨迦南地的偶像,潔淨這裡的屬靈空氣,好叫以色列人生活的那地,不受異教宗教文化的腐蝕,可以忠於與耶利華所立之約,單單地事奉這位獨一的神。但以色列人完全違背了與神所立的約,以色列人允許迦南人生活在自己中間,並與他們立約,使得偶像崇拜在以色列當中得到傳播。神不想棄絕祂的百姓,警告了以色列民,在2-3節用了“不”、“沒有”這些非常嚴厲的詞彙,意思是絕對禁止這些行為。警戒以後以色列人就哭了。但他們所在乎的不是自己得罪神,也不是為自己與神的關係而哀哭,他們害怕的是神過於嚴厲的懲罰,害怕自己承受不了而哀哭。
“因為依着神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林後7:10)。這就是說,我們按着神的意思產生的憂愁那是好的,為我們的軟弱,為着我們犯罪以致得罪神,我們深深的懊悔這是合神心意的,表明在神面前有個真正悔改的心;如果是因為個人利益受到損失,人的私慾沒有得到滿足,按照自己的意思產生的憂愁,那是沒有價值的,它只會帶來更大的憂傷,甚至會導致抑鬱。作為神的兒女,不是停止在這裡,不是從過去的失敗、軟弱中不能自拔,而是要向前看,從過去的失敗中要走出來,這才是一個正確的人生觀。
第2章第1節與第3節有明顯的張力,第1節說:“我永不廢棄與你們所立的約”。第3節我又說:“我必不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他們必作你們肋下的荊棘,他們的神必作你們的網羅。”這等於是說:我已經起誓要祝福你們,因你們是我所愛的百姓;我也起誓不祝福你們,因你們是不順從的百姓。這到底是要祝福還是不祝福?如何解決這個進退維谷的難題呢?從神的屬性來看:神一方面是聖潔、公義的,祂恨惡罪惡,絕不以有罪的為無罪,所以過犯罪惡必須審判;另一方面,神又是慈愛信實的,不會容忍罪惡中的百姓走向沉淪,祂必要拯救自己的百姓。這種張力從頭到尾出現在整個士師記中(提摩太·凱勒,2005,頁 28)。
這種張力看起來是無解的,感謝神,在十字架上神的公義和慈愛信實都得到了滿足。神的憤怒傾倒在祂的兒子身上。在十架上,“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林後5:21)又由於耶穌擔當並赦免了我們的罪,使我們不被定罪,反而得到拯救,使神的慈愛和信實不至於落空。這是士師記的張力得以解除的惟一途徑。
約書亞之後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尚未全然背離神,但也沒有全然順從祂,他們真是些心懷二意的門徒,這使得他們以及他們的子孫被荊棘和網羅所圍困,不斷地陷在妥協的試探里,無法全心全意地熱愛和順服那位拯救他們的信實的神。士師記就在這樣的背景中登場,神的百姓在偶像崇拜的文化中尋求神,無法活出討神喜悅的聖潔生命。
參考書目 1.提摩太·凱勒 (2006)。《永不失敗的神:士師記解密》。藍慈理、姚傳信譯。台北:校園書房。 2.張克復《研讀士師記》。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 3.《馬唐納士師記注釋》。電子版。
曲雅各 中國大陸傳道人。
閱讀本刊更多文章,請點擊👇 或長按識別二維碼👇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1: | 降臨節靈修第一天 天使天兵 (含音頻) | |
2021: | 你歸屬於主嗎?(含音頻) | |
2020: | 由2020總統大選引發的兩點信仰反思(轉 | |
2020: | 世上多引誘 | |
2019: | 什麼是呼召?如何知道神是否呼召我? ( | |
2019: | 12月1日 靈魂之錨的應許 | |
2018: | 夏娃:第一個應許 | |
2018: | 小鬼們想動上帝的基因蛋糕 | |
2017: | 基督徒的見證 | |
2017: | 追求永生導師,請分析一下這篇文章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