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精神的戈壁》之二十 |
送交者: 楊愛程 2006年05月02日23:23:57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穿越精神的戈壁》之二十 能進自治州政府工作,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意外。按那時的常理,那樣的工作似乎沒有大後門是拿不到的。但我知道我唯一的靠山就是我哥哥,作為一個因出身不好而發配到偏遠地區去工作的中學教師、臭老九,有多大門路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一點都沒想辦法。他雖然是數學系畢業,卻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畫的國畫《虎下山》居然有人拿去掛在家中客廳里!他還會弄好幾種樂器,縣裡要辦文藝晚會之類的活動都是他帶着學生老師編排節目。另外,他也常跟一幫喜歡運動的老師和幹部打籃球、排球、開展友誼比賽什幺的。尤其是一幫跟他同樣因出身問題而分配到那裡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建立了很好的關係,這些人中有教師、醫生、獸醫、氣象、畜牧草原等專業人士,也有幾個在縣政府作文書的中文、歷史專業畢業生。 他的這班朋友能起多大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從我被推薦上大學並被刷下來,第一次招工同屆同學都得到安置,唯獨剩下我的事實看,他和他的朋友們中間恐怕沒有什人有真正過硬的後台。 我相信特殊的地埋環境是關鍵,那時省里的政策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除消化本地產生的知青外,不派外地知青,所以我那一屆全縣也只有九個待安置的知青,給八個名額就只有我一個倒霉蛋留下來。但是,下次有名額,那怕只有一個,也要先安置我。而我那批是28個名額,所以我得到優先安置,其餘27個名額由下一屆34位知青各顯神通去爭,那可真的得看誰的路子野了。 信不信由你,那個時候、在那個地區(切以軍事設置組織起來),那個叫作組織紀律的東西還真能管點用,同一個單位上,有人就是因早一、兩天參加工作工資就高一級,因為劃線的規定是很死板的。我的最大優勢就是比下一屆同學早一年下鄉。相比我老家臨潭縣,農村戶口的畢業生不存在安置的問題—直接回鄉。而城鎮戶口的畢業生每年也有300來號,而每年還要接受數十名省城蘭州,甚至北京的知青。所以那裡每屆要安置的就有400多人,就算拿到比瑪曲縣多十倍的名額,仍然有四份之三,甚之五份之四的知青得像我一樣翹首盼望下一次、甚至再下一次的機會。我在重慶的一位表兄就是插隊12年才回的城。在那裡當然更需要各顯神通,千方百計找門路了。 無論如何,我能進州外貿局確實是一件稀奇的事。正如網友所說,我有一個最大的靠山,那就是眷顧人的神 -- 耶和華。 外貿局是一個新成立的政府機構,同時又直接經營外貿商品的購銷。在執行上級政府的外貿政策,控制外貿商品的流通時,它是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的一個部門;而在直接經營外貿商品時,又是一個外貿公司。其實,局和公司的職能從來就分不清楚,我在那裡工作了兩年多的時間,從來就沒有搞清楚政府機構和商業公司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因為「外貿局」和「外貿公司」名義上是兩塊招牌,實際上是一套人馬,「局」也好,「公司」也好,都是政府所有,完全是一個官僚機構的架勢,根本不講經濟效益。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外貿局同時招收了十四位青年職工,都是從甘南州各縣農村插隊知青中選調的。那時,由於商品奇缺,交通運輸也不方便。所以,人們都爭着去做卡車司機。只要一開上汽車,就可以有較大的活動空間,便於為家人弄到在當地弄不到的東西,如肉、油、蔬菜、水果、煤、柴薪、木料等等。而且,這些東西都可以不花錢就能弄到手。因為,人們為了求司機捎帶東西,或為了搭乘他的車,都會送給他東西。另外,拉運公家物資時,也不免要多裝一點,少卸一點。所以,那時汽車司機是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可與之相比的另外兩個職業是醫生和商店店員,其中的原因自然也與藥品和商品的緊缺有關。 十四位青年職工中,靠山最大的八位都去受訓做司機,剩下六位中,一位做庫房管理員,一位做會計,一位做物價統計員,一位做行政秘書,我和另外一位同伴做「業務辦事員」。 名義上是「辦事員」,其實並沒有多少事可做。幾乎每天上午都要坐在一起讀報紙上的社論,「毛選」以及各種黨和政府的「紅頭文件」。剩下的時間喝茶談天。中午吃過午飯後,休息兩小時,下午上班後,有事就辦一辦,多數時間也是在喝茶談天中渡過的。 那時候,我找到了兩個利用時間的好辦法:上午開會學習文件時,我就拿幾張紙練習寫鋼筆字,看上去好象在記筆記的樣子。別人喝茶聊天兒時,我就躲進一個空屋子裡念英文、古文和魯迅的雜文。魯迅的著作是當時唯一可以從書店裡買到的,可以稱得上是文學的書,其餘都是所謂的「革命文藝」,滿篇「萬歲」呀,「鬥爭」呀之類的口號式語言,簡直不忍悴讀。 我們也常常去各縣各公社,催交畜產品,推廣畜產品增值技術,查驗貨物等。工作還算不錯,月工資36元,住職工宿舍不用付房租,在職工食堂吃飯,面天只花五、六毛錢就夠了,感覺蠻富餘了。 但是,我天生不喜歡經商,也不喜歡作政府職員,成天都在作大學夢。直到那位四個偉大駕崩之後,我才終於有機會圓了我的這個夢。我迫不及待地參加了1977年第一屆升學考試,沒敢報考更高的學府,只報了本省內兩間大學和一間大專。考試成績在當地算是相當高的,可政審那一關又叫我好多天睡不好覺。我單位的政工幹事上我老家外調回來後,很神秘地把我叫到一邊說:小楊,現在的工作就很好了,別人想進還進不來呢!我擔心你的政審可能有點兒問題。算了,安心在在這兒工作吧!我一聽心裡就涼了半截,強作鎮靜地回答他:這次要是不行,我就不再作上大學的夢了。 沒想到,時代真的有點兒不同了,我接到了甘肅師範大學外語系的錄取通知書!1978年二月非常高興地報到去了。雖然不是有名的大學,但上師範大學的好處就是不但不交學費,還有少量生活費補助,這對我這無依無靠的窮小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哥我大姐各有四個孩子,可想而知,他們能給我的資助十分有限。 補充一點: 甘肅師範大學原本是抗戰期間從北京轉移出來的,當時稱為西北聯大,其中的師範學院輾轉遷至蘭州,改稱西北師範學院。1958院系調整時劃歸甘肅省,改為甘肅師範大學,80年代又改稱回原名西北師範學院,稍後又改稱為西北師範大學。全篇終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