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的悲劇性和王國維的關係
網上搜索到資料中發現金庸竟然和王國維是同鄉。詫異之下多找了些資料。看到兩人頗有淵源。
他們都不是高學歷者,然確實高知名度高文化者。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平生榮譽頭銜甚多,但大學因故沒有畢業。
王國維(1877-1927),初名國楨,字靜安,亦作靜庵;又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也號永觀,浙江海寧人。
7歲起10年“私塾”;“東文學社”兩年半日語和英文。 16歲時中“秀才”, 相當“中專”學歷。
金庸一向鄉情很重,念念不忘在自己的大作中提一提海寧陳家,查慎行們,甚至自己的中學所在地區衢州。
自然對王國維這樣國學大師級別的前輩不會不崇拜的。
1941年9月4日,金庸在“筆壘”發表第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題目就出自王國維的一首詩。
曉步
四時可愛唯春日
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與海鷗申後約
不辭旦旦冒寒煙
王國維在說自己老成了,老夫聊發少年狂而已。頗有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意思。
而年輕的金庸在自己的文中是為賦新詞強說狂。
疑問,為何金庸從來沒有提過王國維呢。此乃其不願告人的, 金庸的密碼乎。
好奇之下又搜索了一下,只找到了查良鏞同學的《人比黃花瘦——讀李清照詞偶感》一文
和一篇奇囉嗦的《千人中之一人》,實在看不出查同學以後居然前途如此遠大。
《千人中之一人》作者是1907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善寫叢林童話故事和白人的負擔之類歌頌大英的文章。
我們統治着棕櫚與松樹。是其名作。上述童話和思想的完美結合。
切斯特頓G.K.Chesterton科西嘉人拿破崙、格魯吉亞人斯大林和吉卜林並列為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吉卜林
為那些異教徒,他們只信任/冒煙的槍管和鑄鐵的彈片,/為那些灰塵上英勇的灰塵,/而並不尋求你的照看。/為那些癲狂的自大和蠢話,/上帝啊,寬恕你的子民吧!
金版 千人中之一人
這樣的人,我們去尋訪罷,即是二十年也算不得苦!”因為馬太福音中寫着:“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
兩者都提到了基督教,但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吉吉卜林不愧帝國的號手,殺氣騰騰。查同學始終走不出希臘和春秋諸哲的圈子。
要是憑這首詩破譯金庸的密碼,恐怕是個誤區。
回到王國維的主題。人間詞話是王的美哲學巔峰之作。早年的學問盡在其中。
天下壯觀君知否,黑海前頭看大秦 查同學作品和西域關係很深。頗受此句影響。王國維史學成就還在美學之上。
西北古地理和蒙元史是其中重點。與蒙元關聯的遼金兩宋,同樣也是查同學以後寫書的重點。 按時間順序,
天龍八部最早,起點為遼金交替的時代。我私下以為,查同學是按少數民族史寫其系列小說的大部分。順序是遼金交替,
金蒙交替,元明交替,明清交替。
王國維第三期學術工作的對象的是遼金史、蒙古史和西北地理。 撰述重要的書目和篇名如下:
一、蒙韃備錄校注,二、黑韃事略校注,三、聖武親征錄校注,四、長春真人西遊記
校注,五、阻卜考,六、黑車子室韋考,七、金界壕考,八、遼金時蒙古考,九、韃靼考
韃靼年表,十、南宋時所傳蒙古史料考,十一、元秘史,主因亦兒堅考,十二、蒙古札記
。
書寫與傳統史觀相反的歷史,恐怕也是深受王國維的影響。 後來給大清皇帝平反的就是查同學。 康熙爺小玄子,
汝陽王察罕帖木兒,成吉思汗家族就別說了,就是耶律洪基和阿骨打,個個都是英明雄武。 反過來看我們大漢的
皇帝,朱元璋,武功低劣,陰險狡詐,不講義氣。 崇禎,大傻瓜,李自成,好色之徒,渾人。只有吳三桂看着頗
有點男子漢氣概,問題是個漢奸。等等等等,諸如此類。
政治上的不正確,可能來自王國維的影響。 入南書房行走,奉旨請講學。諡 忠懿。王國維生猛啊。他確確實實
是位清遺。當年遜帝溥儀招收了不少國學大腕。人間詞話明揚李後主,暗捧清後主。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
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後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老實說,把這段完全除去,根本不妨礙人間詞話的意思,反而更通暢。簡單摘要人間詞話後主篇後的精彩之論。
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詩人之憂生也。
詩人之憂世也。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矣。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
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
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草共憂樂。
看得出,王國維真正心目中的詞人的典範。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足以否定性情之真和閱世之深有何矛盾。
至於拉出耶穌等人更是不知所云。
唯獨其中尼采一段是大學問,大題目所在,不深究此句,解不了王國維的密碼,更解不了金庸的密碼。
王國維的第一期學問以人間詞話為最,但還有篇出名的紅樓夢評論。是紅學上的大手筆。
開篇雲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莊子》曰:“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
生。”憂患與勞苦之與生相對待也久矣。
就是說 人生苦也,悲觀也。
試問釋迦示寂以後,基督屍十字架以來,人類及萬物
之欲生,奚若其痛苦,又奚若吾知其不異於昔也?然則所謂持萬物而歸之上帝者,
其尚有所待歟?抑徒沾沾自喜之說而不能見諸實事者歟?果如後說,則釋迦、基督
自身之解脫與否,亦尚在不可知之數也。
佛徒基督徒虔誠者非得跳起來。 有苦難而神佛都不一定能解脫,悲劇也。
查良鏞正是肆無忌憚地大寫特寫其武俠史詩性悲劇。
飛 程靈素,袁紫衣和胡斐的愛情悲劇。 苗人鳳的婚姻不幸。
雪 胡一刀夫妻被迫自盡。 結局胡斐和苗人鳳同歸於盡。
連 狄雲和戚芳的故事,據說改自真實生活事件刺激讀者還不算完,還用人淡如菊,丁典,凌霜華的故事往讀者心靈的傷口上撒鹽。
天 蕭峰和阿朱阿紫的故事,慕容復發瘋搭上了王語嫣和阿碧。逍遙派的暫時不說,段二王爺和他的情人們更是死於一場地地道道的大屠殺。
連帶段譽的故事連打亂倫的擦邊球。 蕭遠山新婚喪妻,慕容博詐死離家。都是不大不小的悲劇和偽悲劇。
射 楊鐵心和包惜弱的故事間接還引發了楊康比武招親,因此有了楊過的事件。 乍看不錯的郭靖黃蓉的婚姻,最後作者狠毒地告訴讀者,
他們死於襄陽大戰。
白 這部不太出名的作品講的是一個叫李文秀的小姑娘在西域失戀的故事。頗有小昭的漢化版的意思。
鹿 小資的脈脈溫情全部被現實的赤裸裸所代替。 胡逸之的唯美主義,乃美學上的桑丘。傻得令人落淚,不亞於政治上的唐吉珂德,陳近南。
笑 岳靈珊和儀琳兩位之外,金庸還斷然處死了曲非煙做陪葬。 加上風清揚的故事,也算是夠悲涼的。笑傲江湖的琴瑟和諧遠遠不如
莫大先生的胡琴淒涼寂寞更能表現主題。
書 情人毀容了,還有於秀才戀母情結,火手判官的弒父情節,周鐵膽殺子,乾隆和陳家洛的雙城記,加上個瑪米兒的故事。幾乎西洋
悲劇的體裁都用完了。仍然有拼拼湊湊縫縫補補的嫌疑,引不出讀者的眼淚,只好斷然處死了香香公主。
神 楊過和小龍女一別十六年,金庸的悲劇煽情手法至此爐火純青。達到了不殺而殺的境界。當然,本書照例死了大批美女,李莫愁,
公孫綠萼等等,還有大批高手東邪北丐鐵掌裘等等。
俠 梅芳姑一人足以。悲劇的理由是她太完美。震撼人心。直指人性的悲哀。
倚 僅次于天龍八部的感情大屠殺。 上來就把郭襄終身斷送了,跳了幾十年把武當張五俠夫妻給廢了。又過了十來年把小昭弄波斯去了。
讓人對作者痛恨欲絕。好一個長江三疊浪。
碧 重財寶而輕別離,愚之極矣,悔甚恨甚。溫儀的故事。
鴛 蕭義身世近似八卦掌祖師董海川,武功卓絕,但身為太監。令人不解。
第一種的悲劇是有惡人的撥弄。蕭遠山的故事就是個典型。
第二種悲劇命運的悲劇。阿朱的故事近似於此。段譽是查良鏞手下留情而已。否則是地地道道命運悲劇。
第三種悲劇,性格悲劇。王重陽的倒霉的愛情,但沒正面寫出來,只能算是個意圖。 不過要說平凡生活中很普通的事件導致大悲劇的莫過於
俠客行,石青充滿大男子主義的觀點導致的悲劇。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金庸徹底做到了。
看到人生的悲劇,但如何解脫了。天龍八部也好,笑傲江湖也好,都提出了問題然後給了偽答案。以中國式的大團圓掩蓋讀者的眼球。
然而這肯定不是金庸內心的本意。在雪山飛狐里,他大膽地打了個擦邊球,好好兒滿足了自己寫作偉大的純悲劇的一絲邪惡念頭。
另一個擦邊球就是楊過了。
王國維一生先攻哲學,沒讀懂康德,對舒本華和尼采倒是十分佩服。舒本華的虛無主義算是到了家,西方的佛教徒。認定人生悲觀悽慘,
沒的辦法了。尼采頗有些阿Q主義,認為人生悲觀,但可以轟轟烈烈。推崇酒神精神,大罵蘇格拉底往下希臘哲學的徒子徒孫,連帶基督教
的上帝也給判了死刑。 很懷疑阿Q的原產地是德國貨。
紅樓夢評論里,王國維認為悲劇使人生不麻木。應該是尼采派的看法。人間詞裡,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來歷如是。
現實生活里的王國維自殺了。 理性上他讀懂了尼采,感性上他信舒本華。
人間詞話論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王國維論有我無我之境非常透徹,可惜寫着寫着就不知不覺地有我起來,率真起來。 雖然王國維是國學大師,但閱事似乎
真的很不深,贊後主不失赤子之心,未嘗不是贊自己。提倡悲觀虛無主義的舒本華,實際生活十分的布爾喬亞。戲劇理論里
有一派講究不動心。提倡隔。 而王國維人間詞提倡不隔。 不隔加上悲劇,可真的要出人命了。
希臘的悲劇出自祭祀眾神的儀式。眾神高坐在聖山觀看人間戲劇,以為娛樂。 希臘的觀眾也都是以小神自居,觀看自己的舞台戲劇。
羅馬人酷些,直接看角斗,激情但不投入。 距離產生美。
查良鏞則是明智的,自己書寫悲劇只限制在紙張上,自己的人生則是走在傳統的大團圓的道路上。狡猾的教授欺騙學生大體和作家欺騙
讀者類似。千萬要看清楚手指頭啊。
悲劇的問題怎麼解決呢,不歸佛即歸道。或隱。
認真的講,這超出學者和作家的能力了。
金庸所能表達的是對弱者和失敗者強烈的鄙視。即超人的哲學。尤其是對女人, 可憐人比黃花瘦——李清照。可憐金庸小說中的眾女子。
一個瘦小的女人弱不禁風地站在一叢菊花前。因而引起了許多近乎
是無可奈何的聯想。它使我強烈地意識到李清照在這句子中是故意顯示自己底柔弱,而目的在引起
別人的同情。她是深深地浸沉在自我憐惜中。……
總算明白了愛菊花的女子凌霜華的來歷,還有查良鏞同學為何給她安排個超恐怖結局了。
相反,金庸小說的很欣賞狂人,少年狂。還個個好酒,楊過,令狐沖們。超人也,酒神精神也。
幾篇文章足證金庸的思想推崇超人,深受同鄉前輩王國維的影響。
查良鏞乃是文學界中王國維翻版。兩者都是不世出的天才。王國維的學術讓查良鏞生活化了。
然據聞金老在浙大開講歷史,似乎是和中西交通或者西域交通有關。又聞,金老去劍橋進修學問。難道真的要和王國維拼
史學。難矣。
當年胡適治學疑古,馮友蘭治學釋古,王國維治學證古。一時瑜亮。 我深深懷疑金老能否在史學上拼得過老前輩。
一事能狂便少年。 可沒說事事能狂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