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湖小舟:給賀梅小姑娘一個完整的世界
DWNEWS.COM-- 2007年3月18日1:48:21(京港台時間) --多維新聞網
http://www7./gb/MainNews/Opinion/2007_3_17_13_48_21_249.html
萬湖小舟來稿/欣慰地知道賀梅的母親終於能夠擁抱她的姑娘了。這個擁抱來的太遲。她應在襁葆之中,呀呀學語之際,蹣跚學步之初,學前班接送之時。母親的擁抱是甘露,滋潤着兒女的心。歷盡艱辛,這個擁抱終於到來,小姑娘都長到八歲了。
好心的貝克夫婦付出了愛給賀梅小姑娘。這種愛可能更多的是憐惜之愛,慈悲之愛,道義之愛,強者寬容之愛。這種愛不能取代小姑娘應得到的來自親生母親的愛。母愛是天然的愛,無私的愛,奮不顧身的愛,牽腸掛肚的愛。擁有一份母親的惦念,一個母親的嗔怪,在母親面前耍一場嬌氣等等都是幸福童年美好的回憶。人生中缺少了母愛是不完整的。
人為的在兒童和他/她們的親生父母之間製造分離,儘管動機可能是善良的,但結局是可悲的。歷史上澳大利亞的混血的土著兒童曾經被強行從父母身邊帶走,交給收養的白人家庭。據說是為了讓這些兒童儘快地從語言,文化,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融入主流社會。但事實證明這是荒謬的。在20世紀下半葉這種做法被確定是歧視性和破壞性的。它製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人間悲劇。長大後的土著兒童要澳洲政府賠償損失,呼天喚地要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親情是割不斷的。
任何一對父母自身修養都不完善,各個家庭間都有貧富差異,這並不妨礙孩子們在各式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比較貝克家和賀家的物質條件,比較美國和中國的生活質量等都不應作為小姑娘能否回到自己親生父母身邊的根據。"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結論是顯而易見的。
8歲的賀梅。(資料圖片)
賀家和貝克家是為了對小姑娘的愛而產生的"戰爭"。一方是親生父母,一方是養父母。這裡不應該有正義和邪惡之分。賀家為能夠呵護孩子,爭得好苦;貝克家不讓孩子受委屈,斗得好兇。讓小姑娘在親生父母和是養父母間做選擇是殘忍的,不可取的。其實這不應該玩成零和的遊戲。如果貝克家高風亮節,成人之好;賀家豁達大度,讓回到身邊的女兒記住貝克家的情和愛,繼續和貝克家保持聯繫。雙贏是最好的結局。
不是有人想用這個故事拍電影嗎?愛的"戰爭",悲歡離合,雙贏的結局,難道不吸引人?不能彰顯人性中的愛?不能為貝克家由於這個愛的官司債台高築而解套?
一切關注這個故事的的朋友和父母們讓我們為他們祝福,讓一切善良的人和事歸於美好,讓賀梅小姑娘得到一個完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