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回音--1800年前的反基與辨道
基甸
最近讀一點教會歷史的書,讀到關於早期教會時期的“護教”的一些資料,很
有感觸。1800年前的反基與辨道跟今天我們在網路上天天遭遇的反基與辨道,
一方面有令人驚異的相似之處,一方面又有發人深思的不同。
“日光底下沒有新事”,福音真理並不是在“科學昌明,物質進步”的今天才面
臨排斥,抵抗和反對。公元二世紀的早期教會一方面經歷了羅馬帝國多次的殘
酷鎮壓和迫害,一方面處在異教盛行,崇尚哲學的希臘--羅馬文化之中。政治
上的逼迫同時伴隨着信仰上的攻擊。剛剛誕生不久的教會就已經需要面對他們
那個時代的反基思潮。當時的反基“高手”之一,名叫瑟爾蘇(Celsus),他的
反基文論頗具代表性(今天中文網上的方舟子大概跟他有點相像--我知道這麼
講有點把方舟子看得太“高”,呵呵)。瑟爾蘇是一個“折衷的柏拉圖主義者”,
大概在當時算得上是個哲學家吧。他的反基文論發表於公元177-180年左右,
原稿已經佚失,所幸在後來俄利根的反駁文論中有大量引用。早期教會要回應
諸如瑟爾蘇這樣的對基督教信仰的質疑和挑戰,也就產生了用理性駁斥反基言
論以為基督教信仰辯解和維護的需要。最早期的“護教學”於是在公元二世紀誕
生。(“護教學”英文為apologetics,但是其原意並沒有“道歉”的意思,而
是具有“辯護”之意。在今天的網上,我更願意用“辨道”一詞來“稱謂”駁斥反
基言論的實踐,因為在信仰的衝突和思想的交鋒當中,基督徒並不需要--也不
應該永遠處在“防守”的地位。)早期教會的一些著名的“(使徒後期)教父”
(Apostolic Fathers),如特土良(Tertullian),俄利根(Origen)和
殉道者游斯汀(Justin Martyr),都成為基督教信仰的代言人而跟反基人
士有直接的思想交鋒,他們也就是歷史上最早的一批“護教家(辯道家)”。他
們當中有很多自己原來也曾經是非基督徒,熟悉希臘哲學和異教文化,對基督
教信仰有很深的思辨(有意思的是今天網上辯道的基督徒很多也是從無神論背
景“反叛”出來而信主的)。
下面我將把這些早期基督徒跟瑟爾蘇的部分論爭的內容摘要介紹一些給大家,作
為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反思今天的例子。這些早期反基和護教的“信仰之爭”的片
斷表明,二世紀時期的“信仰之爭”的主要議題包括信仰與理性,復活的真實性,
耶穌的神性,基督徒的行為等等,這些議題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仍然是中文網上關
於基督教信仰的論爭的“熱門話題”,因此我相信相關的資料在基督徒同樣需要面
對反基文化的“大環境”的今天仍然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今天的基督徒,尤其是
在網上參與“信仰之爭”的我們,應該讀一讀,了解一點,想一想。
在這裡我還想提醒基督徒朋友的是,我知道一些基督徒朋友當中可能有“反神學”
和“反傳統”的傾向,但是我希望我們能放下一些先入為主的成見,對這些“教父”
護教家有一個合乎中道的看法。首先他們是早期的基督徒,他們有直接從使徒那
里來的傳承(早期教會很強調"apostolic succession"/“使徒統續”),
有的直接是新約使徒的“徒弟”或者“徒孫”。他們多數受過逼迫,有的甚至最後
為主殉道。所以他們至少是我們可敬的“老前輩”主內弟兄。今天感動我們的聖
靈昔日一樣保守他們。而他們的辯道往往是本着聖經真理為福音真道竭力而辯,
他們為奠定基督教的教義根基和信仰傳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另一方面,
他們仍然“是人而不是神”,他們的論說也會有錯/不符合聖經的地方,而且今天
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甚至可能覺得他們有他們的“歷史局限性”。但是這些不完
美並不妨礙我們“欣賞”他們的護教,並“以史為鑑”從古老的歷史中學習(想到
這些辨道竟然發生在將近兩千年以前,我仍然禁不住感嘆不已)。我相信如果我
們存着謙卑的心態和追求真智慧的精神來了解思考,對我們自己的“以信求知”,
乃至對我們在網上的辯道,都一定會有所裨益。願上帝幫助我們。
以下整理的論爭皆為筆者對原作者本文的鬆散意譯和大意歸納,仿照今天網上論
爭常見的對話的形式按話題分類列出。原作者本文(英譯)見參考文獻[1]。
-------------------------------------------------------
[瑟爾蘇(Celsus)]
基督徒是一幫弱智,愚昧,低俗而道德敗壞的刁民。只有他們這樣的下等人才
會相信那些歪理邪說。
[雅典那哥拉(Athengoras)]
是的,基督徒中不乏販夫走卒,貧民百姓。然而他們的行為表明他們愛人如己,
甚至愛他們的仇敵,為逼迫他們的人禱告。世間的那些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又
有幾人能夠有這樣的品德? 基督徒也許沒有高言大智,但是他們有真正的屬
神的生命。
[俄利根(Origen)]
什麼是“愚昧”?是說迷信嗎?我認識一些遠比你更聰明更睿智的人,他們對律
法,預言和福音有深刻的了解,然而他們信奉這道。你對這些並沒有深入的了
解和細心的查考,卻蔑視你所不了解的。到底誰更迷信呢?
-----------------------------------------------------------
[瑟爾蘇(Celsus)]
基督徒所相信的道成肉身純粹是一種愚蠢的迷信。耶穌的復活完全是無稽之談,
這個神話根本就是耶穌的那些門徒們在耶穌死後編出來的--這幫門徒本來就是
一幫品行不端的烏合之眾。耶穌根本就是個騙子。如果他真是上帝,他應該可
以用很多更好的方法來拯救人類,為什麼需要受苦受死?他又怎麼會在死之前
祈求上帝拿走他的苦杯?他為什麼不向那些蔑視他的人顯示他的能力?
[俄利根(Origen)]
如果你用開放的心和誠實的態度去考察發生在耶穌門徒身上的事,你應該意識
到耶穌的門徒的行為恰恰證明復活是真實的。是的,這些門徒都不是超人,他
們都有軟弱的地方(他們並不諱言自己的失敗,而且這些失敗有文字記載下來,
這說明他們是誠實的,並沒有編造謊言)。然而就是這些軟弱的人,為了見證
復活而不畏逼迫,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是什麼使他們突然變得如此堅強
勇敢?這正是因為他們親身見證了復活。這是見證復活的真實的很清楚而確定
的證據。沒有人會為了一個對自己沒有好處的謊言犧牲生命。
想一想耶穌的影響力吧。仔細考察他的生平。他自己出身貧寒,並沒有受過多
少教育,然而他的教導竟能贏得這麼多人的心!這些人當中有貧苦卑微的人,
也有富足高貴的人,有山村野夫,也有飽學之士。他們都跟隨他,把自己奉獻
給他。他宣講的教義讓人擺脫死守律法的束縛,卻使人從內心順服上帝;他成
全了舊約的預言,他的教導何等清新!他宣講上帝懲惡賞善的公義審判,他對
上帝的認識何等崇高!
--------------------------------------------------------
[瑟爾蘇(Celsus)]
基督徒拒絕向我們的眾神獻祭,是一種無神論的精神污染。沒有我們的宗教的教
化,他們對民眾的道德的影響也是有害的。試想他們宣揚什麼“吃人肉,喝人血”
的邪說,他們甚至殺掉小孩子吃人肉!
[特土良(Tertullian)]
說基督徒殺掉小孩子吃人肉完全是誣衊,從來沒有任何證據。基督徒忌吃血,連
帶血的動物都不能吃,又怎麼可能喝人血?倒是你們這些帝國公民多有墮胎和棄
嬰的行為,憑着你們的良心,你們知道其實這些才是殺害小孩子妄奪他們的生命
的行為。(筆者註:正是在那一段歷史時期,反基皇帝和帝國及其反基國民對基
督徒進行了極其殘酷的迫害,其手段之血腥殘忍,連小孩與女性也同樣不放過,
實在是罄竹難書。。。)
[阿諾布斯(Arnobius)]
你們的神祉,那些神話人物,才真的是一些怪力亂神,那些故事荒誕不經,自相
矛盾,愚昧可笑。。。(阿氏另舉多例說明。。。)
[塔提安(Tatian)]
你們獻羊為牲祭,一邊卻又拜羊;你們的天上有牛,你們在地下卻宰牛來吃;你
們的神祉有貪婪,會嫉妒,甚至好色淫蕩。。。(塔氏另舉多例說明。。。)
[游斯汀(Justin)]
如果不相信你們的那些“神”就是“無神論”,我們承認我們是“無神論”。但是我們
相信獨一至高的真神,相信他全然的聖潔公義和恩典慈愛。
-----------------------------------------------------------
[瑟爾蘇(Celsus)]
基督徒的迷信是危險的歪理邪說。他們不敬拜我們的君王,對帝國的安定團結是一
種威脅。他們甚至不願意當兵。這樣的人簡直是反人類的社會渣滓。如果他們不肯
敬拜我們的眾神和君王,我看就應該把他們趕到沙漠裡面去,不准他們自由來往,
不准他們結婚生子,或者在社會上從事任何其他事情。
[特土良(Tertullian)]
基督徒被教導連我們的仇敵我們都要愛,我們怎麼會“仇恨人類”?基督徒跟人打交
道都是以德報怨,並沒有以惡抗惡。基督徒除了不進你們的廟宇以外,在社會的各個
層面和各個角落都有參與,無論是市鎮鄉村,工商政界,都有基督徒在其中。把我們
拒之社會以外,你們的社會才真正會受到虧損。我們不是人類的敵人,我們只是謬誤
的敵人。我們不願意到你們馬戲團,戲院,鬥獸場和競技場去,也只是因為我們不會
在那些瘋狂,低俗,殘忍和暴虐眾找到“樂趣”。我們的教會是靠共同的信仰維繫的團
體,我們有共同的盼望和教會的紀律。我們在一起是為了敬拜上帝。我們在一起禱告,
我們也為君王禱告,為執政的掌權的禱告,為和平禱告。我們的金錢奉獻都是出於自
願,教會受到的錢很多用在周濟窮人上,而不是只供我們自己吃喝。
[俄利根(Origen)]
信仰基督帶給人生命的轉變。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正象“世上的光”,我們跟迷信,邪
盪和不公義對立。基督讓基督徒脫離軟弱疾病和魔鬼的捆綁,帶給我們謙卑和寧靜,
更帶給我們對人類的關愛和同情。
-------------------------------------------------------------
參考文獻:
[1]Bainton, R., Early Chritianity, Van Nostrand Company,
1960, pp 11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