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復活之事至今無法推翻 (遊子吟--永恆在召喚) |
送交者: xiaoqing 2002年09月01日20:59:4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里程,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一九七八年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習,一九八一年獲碩士學位。一九八二年赴美,一九八七年獲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Ohio University)和西方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工作。一九九三年後,在威斯康星醫學院從事醫學基礎研究工作。
律師莫理遜(Frank Morison)認為耶穌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但不是神。他認為用復活這樣喜劇性的童話來結束耶穌的一生,是破壞了耶穌的形象。他立志要將耶穌在世的最後幾天中的事完全追記下來,以正視聽,還耶穌英雄本色。他本打算儘可能刪去有關神跡的一切記錄,並準備對耶穌復活一事絕口不提。他認為自己是個律師,有足夠的判斷力,能把耶穌復活這個騙局和迷信揭穿,以便一勞永逸地推倒基督教信仰。可是,他詳盡研究的結果,與他的初衷相悖,他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觀點,接受了耶穌復活的事實。他的著作《歷史性的大審判》(Who Moved the Stone?)是一本暢銷書,第一章的題目是“一本寫不出來的書” 2。 利特爾敦(Lord Lyttelton)是文人兼政治家,曾任英國國會議員和財政部長,他曾追述他與他一個做法官的朋友韋斯特(Gilbert West)的一段往事。他倆年輕時都深信《聖經》是一本欺騙人的書,並決意要揭發其中的虛偽。利特爾敦立志找出大數人掃羅從未變成使徒保羅的證據,韋氏則從事印證耶穌沒有復活。他們分頭研究了相當長的時期。結果,二人均因為竭力找尋證據想推翻基督教信仰,反而在證據面前放棄了偏見,悔改歸信了基督。當他們碰面時,都覺得有些靦腆。他們沒能按預想的計劃因揭發了虛偽而歡呼,卻彼此由衷地慶賀認識了神所啟示的《聖經》。後來韋氏寫了一本書《由歷史及考證資料看耶穌基督之復活》(Observa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Evidences of 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在該書的扉頁上,韋氏引用了一句古語:“對真理未曾下過研究工夫者,實不宜信口隨意批評” 3。 孟沃偉(John Warwick Montgomery)一九三一年出生於紐約州,一九五二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康乃爾大學,繼而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韋登堡大學、芝加哥大學及法國Strasbourg 大學獲碩士、神學士、哲學博士等學位。歷任文學、神學和法學教授,著作甚豐。他在《歷史與基督教》(History and Christianity)第一章中寫道:“在這本書內,筆者準備不厭其煩地再提出這些問題:耶穌是誰?他自稱是誰?有何根據?本章與第三章將討論耶穌的生平、身分及其使命的歷史實錄,以作為第三、四兩章的背景,因為在後兩章內,我們將要討論耶穌基督的神性,他如何從死里復活,以證明他實在是他所自稱的那一位。這些討論的題目難免會引起面紅耳赤的爭論,因為這關繫到人生哲學的檢討與批判。雖然如此,我仍樂於與大家一起來思想這些問題,因為筆者在康乃爾大學攻讀哲學時,就曾面對這些難題,結果變成了基督徒。誠如劍橋大學教授魯益師(C. S. Lewis)所說,我是在‘拳打腳踢’、滿不情願的情況下,被歷史的證據硬拖入主的國度里。從那時起,我對基督教的認識越深,就越覺得其宇宙觀實在是完美無瑕,叫人經歷越多,就越滿足。因此我如今樂於向各位鄭重推薦” 4。 孟沃偉提及的魯益師於一八九八年生於愛爾蘭,在一個學院讀了一年書以後,全靠自學,在牛津大學首次獲得三重學位,一九五四年出任劍橋大學教授。他是一個擁有獨特恩賜和邏輯頭腦的基督徒作家,其作品暢銷全球,享譽世界。年輕時,他是一個無神論者。但後來神將他“團團圍困”,《聖經》的歷史可靠性使他不得不降服在神的面前。他在描述他自己如何拋棄無神論、歸依基督時,有如下自白:“一九二六年初,我所認得的無神論者中之最頑強者,在我房間內和我對坐烤火。他對我說:‘福音書的歷史性看來十分可靠。’‘奇怪得很’,他接著說:‘弗銳瑟(Frazer)筆下那位受死的神,好像真正曾發生過似的。’讀者必須先認識我這位朋友(自那次以後,他沒有再對基督教表示任何興趣),才能想像他這句話給我何等非同小可的當頭棒喝。我悚然大驚:倘若這位犬儒中的犬儒,剛硬者中的剛硬者,尚且不能覺得‘安全’,我還有何地可站,難道真的沒有逃脫的餘地了嗎” 5?“我所最不期望的,是他的無情步伐。可是,它卻偏偏臨近我。我最驚怕的東西,最後也來臨了。就在一九二九年三月一主日,我在神前跪下禱告,承認他是真神。也許那天夜裡,全英倫最勉強不過的悔改,就是我的悔改了。我當時並不覺得這是最光榮重要的事,現在我卻認為是了。聖靈居然謙遜地接納一位像我這樣的人。浪子終於腳踏實地回家去了。這個浪子,一個遊蕩、掙扎、憤恨、還游視每個方向、想逃之夭夭的人,究竟是誰願意大方地接納他呢?所以,‘強迫人入教實在被不法之徒濫用得太多了,這使一般人對入教產生誤解和拒絕。事實上,這恰好顯示神的恩典是多麼長闊高深’”6。 -------------------------------------------------------------------------------- 注釋 2. Fjank Morison著,《歷史性的大審判》。胡務實譯。香港:福音證主協會,1980。 3. 同1,頁265,引文同6,頁55-56。 4. John W. Montgomery著,《歷史與基督教》,陳詠譯(台北:校園團契,1977),頁3。 5. 同15,頁34。 6. David C. K. Watson著,《光明的挑戰》,張妙怡譯(香港:證道出版社,1974) ,頁41。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