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有神、無神的善意理解/李杜韓 |
送交者: 誠之 2003年03月18日17:02:0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ZT]李杜韓 我對有神、無神的善意理解 我認為人到底是相信有神的,在人的生命中,青年血氣旺盛時,容易相信無神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天不怕地不怕”,但到了三十歲之後,漸知世事命途最終非關人意,人生的關鍵皆非人自己可以計算的(當然我也不相信算命),天意如此,早有安排,這樣的宿命是從自身生命經驗中產生。世界上終其一生都絕對的無神論者,非常的少,大多為狂熱的政治精英或學界中人。如果上帝只是人造出來的,那不會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揮不去的“神”的影子,即使無神論者,也存在“有神”的意識,這種意識只是人以自己的意志力強硬地把它壓下去罷了。我自己是過來人。意識到“神鬼”是人生很自然的感動,凡是生活在人群內的成年人都有此感。 九歌兄您問我對無神論的評價怎樣。我想我是對“無神論”與“無神論者”有所區分。“無神論”如果嚴格意義上作為一個信仰態度和現有的稱為“無神論”(與“有神論”)的那部分學說,我直言不敬,總體是膚淺的。它只憑人的感官和感官科學的邏輯的延伸,就斷言宇宙無神,無靈體,無天堂地獄。它顯得太自信了,在我看來不可知論、泛神論和懷疑論,都比無神論要客觀。是的,神鬼天堂地獄是我們不見的,沒有公認的證據證據這些是存在,但是宗教里包括民間傳說里,這些玩兒是向人隱藏的呀,既然隱藏你科學地邏輯地怎樣證明它在與不在?是的,同樣理由,信一種教,也是沒有百分百讓人絕對放心的證據證明這種教是真實的,你去信吧,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沒有,一個也沒有。那信豈非是愚蠢? 我以為,信是在一種張力狀態上的信,信不是一次過的投資,日後就平安無事了,雖然保羅說“因信稱義”,“稱義”只是信仰生命的開始,要信能在生命中紮根,要走的路很長。在信仰生活中,信與不信,馴服與反叛是相伴而行的。任何一個敏感於心靈與思考的信徒都不是一次過信後就沒有疑問,沒有掙扎,沒有離開的時候。《聖經》上也描述了這種內心的鬥爭,包括耶穌,他在喀西馬尼園的禱告中道:“父啊,求你拿開這杯酒”,信上帝某種程度是渴苦酒。《聖經》記載的信徒幾乎沒有一個是完全地無時無刻無動於衷地只懂跟隨上帝,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啊!更可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何況在現代科學和各種思潮的碰撞下的人? 那麼是什麼使我信的呢?是上帝的在,與上帝的召喚。 接着我思考這個問題:既然人只有現世這幾十年,那人為什麼需要很道德地活着,活出人的莊嚴來,這種自我的莊嚴感從何而來?使即那些文化不高的人也有一樣的莊嚴感,伏做人要認真,對得起天地良心,這“天地良心”又究竟是何物?尤其社會的道德狀況差的時候,我為什麼會否定這些,其實我也凡夫,也喜歡聲色放縱,也是物質金錢,投機取巧,大奸不作,小盜可妨。但是為什麼我的內心會有一個莊嚴的聲音說,這不是你走的路?如果只有現世,許多崇高的思想理念、對人的道德與行為的規範都你不覺得太嚴苛了,太正人君子了,太脫離現實了嗎?因為作為個體,人的內心沒有必然遵守潔淨生活的必然內在的道德要求,道德的底線可以放得更低更低,如果說是為了承擔後輩的教育責任、如果是為了社會秩序的規範,那是外在的,完全可以用隱蔽的行為來達到自己喜歡的目的。不是有很多人都這樣做了。但是,人類中就有這樣的嚴格嚴肅的道德感和道義感,要人遵從。即便是對宗教採取含糊態度的儒家,也因有敬天地、敬祖先的超越現世的歷史感,儒家的這種歷史不是馬克思主義意義上的歷史,而是宇宙中的“道”的歷史,這也分明不是唯物了。 信仰上帝本身就是神跡,是神的恩典,儘管這話在教外的人聽起來很可笑,但卻是真理。上帝是不會座在那等我們去認他。卡爾.;巴特說:“談及上帝在創世中的榮耀,只是要立即轉而強調上帝在創世中在我們面前隱匿起來了;……談及人乃上帝形象所造,只不過是要提出最終的警告:我們所知的人是墮落的人,我們對於人的可憐,比對於人的光榮更為了解。”(轉引自利文斯頓着《現代基督教思想》,下卷,四川人民出版社),上帝不是放大了的人,我們自己是有限的,是後來的,是被造的,人無法在自己有限的知識、經驗和人類歷史中公認一致地認識上帝,無法在有限中把捉住永恆的真理。這樣唯有剩下一條途徑:天啟。神親自向人啟示自己。 我以為,無神論骨子裡是人的自傲自信的產物,它的根源絕非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是與科學一同發達起來的人的興奮感驕傲感,巧妙地用科學打扮起來。在這方面,我認為懷疑論和不可知論比徹底的無神論還真誠,還客觀。例如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自認自己是個不可知論者(不是唯物主義者),恪守“知之為知之,不知之為不知之”的審視原則,而無神論則迫不及待地宣布世界的來去不過如此。因為他要把有神論打倒。這種迫切心情在基督教(整體的地區性的基督教)中是沒有的。 至於無神論者,我以為比較複雜。為什麼,有不少思想家、學問家不信神,但他們對歷史和社會的研究、對人性的揭示很深很正確。無神論只是他們學說的一個出發點而不是全部學說的主要內容,這樣的學說精華還是要肯定和珍視的。例如馬克思的學說,我認為一個典範,馬克思主義的精華並不是無神論,而是歷史唯物論和批判精神,馬克思主義是批判的哲學,特別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當然,還有後現主義思想家,也是這樣。這不能一概而論。 九歌兄,小弟花了一個下午,把自己一些想法和盤托出。意在討論交流。至於一些肢體說是打屬靈的戰爭,我以為是言過其實了,這種交流怎麼會是打仗呢?我想這次不約而同(起碼我不是別人約的)幾位基督教徒來到這個論壇,我想是近來這個罈子的一些帖子傷害了基督教徒的心,我在《基督教聯盟論壇》上看到了一些轉帖過去的批評基督教的話,的確難聽了點。變成了謾罵攻擊,這樣有何意義呢?我不指望網路的討論會是很和平平等的正規交流討論,情緒和意氣用事是誰都有的,只是注意控制,有個尺度,總體得心平氣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