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幾年來米鍋的。那時中國的普通人民對信用卡概念還是零蛋。所以來美國以後的幾年內雖然迅速的搞清楚了支票和CHECK CARD 的概念,卻很久才明白並申請到第一張CREDIT CARD。
正好這幾天與TDA同學反覆討論“義人”和“因信稱義”的概念,雖然TDA同學反覆強調“沒有一個義人”和“因信稱義”相矛盾,但這應該不能怪他,因為這個概念的確比較深奧,保羅大約用羅馬書的2/3來闡明這個神學思想。我們基督徒大約也需要信主以後2-3年大家一起查閱羅馬書3-4次,自己帶領1-2次,平時閱讀10-20次左右,並根據一些參考文獻才能大約50%的搞明白這個道理。
不過神的愛不是神學,理解神的愛是不需要完全搞明白某個神學思想後才進入我們的:神的愛先於神學思想。
那麼TDA同學到底卡在那裡了呢?讓我們回到CREDIT CARD上來。按照TDA同學的思路:如果我們手頭沒有錢(現金,金條。。。。),相當我們都是罪人,沒有一個義人,我們就沒有辦法花錢(沒有CASH你就沒有辦法買東西),也就根本談不上因信稱義。從這個角度上講,TDA同學是對的:沒有錢,你卻花錢,的確是互相矛盾的。但巧妙的是,CREDIT這個概念在錢上面其實就是:別人先白白的借給你一筆錢讓你先花:他相信你會而且有能力償還。這樣就很有意思了:表面我們沒有任何的現金,沒有辦法花錢,但卻“憑空”生出一大筆銀子,讓我們使用,雖然用後要償還,但很多人民是會選擇這個信用的:因為不但方便,而且為我們建立我們人生在金錢上面的CREDIT,包括控制自己花錢的魚網和能力,都形成一個最好的機制和保障。
所以神的奇妙就在於:可以在無的基礎上生出另有,在宇宙暴躁前生出虛時間,在暴躁後生出反物質而給宇宙升溫。
特別巧的時,大約2個月前我帶領查閱羅馬書第4章的“因信稱義”,當時我們在查閱第4章第3和9句話的時候,中文是“就算為他的義”,當時特意的查看英文版本,用的就是:WAS CREDIT TO HIM AS RIGHTEOUSNESS。整章這個概念反覆出現不下10次。
當時只是從概念上說明了CREDIT的意思,今天通過和TDA同學的討論大家就明白了:原來義並不在我們中間,我們在義上面是個窮人,沒有一文錢。以色列人需要每年大祭祀的獻祭來與神和好,保留這一年內的”義“。這就是律法下的人的生活。舊約時代我們是現金過日字的,要刷只能用DEBIT CARD,銀行裡面必須有存款在那裡保障。
但神憑空為我們生成了義,就是主耶穌基督,有了這個CREDIT,我們就可以因信稱義了。所以,新約時代是恩典的時代,我們的恩典是白白得來的,”不用我們前世或者今世來做所謂的擠得才能獲得”(假設沒有信主的人仍然用佛教或者傳統思路來討論--職按)。如保羅所言:你的欠帳,被鈎去了“不僅如此,還給你屬靈的CREDIT。
當然,神要我們“償還”,其實不是真正的償還,而是給我們更多的恩典,就是把這CREDIT送給別人,也叫做福音。
不知我這樣通俗的講解因信就得CREDIT的概念能否幫助TDA同學明白稱義的概念,而”沒有一個義人“是指我們沒有得到這個CREDIT以前。
朋友,你願意白白的得到人生第一張生命的CREDIT麼?請在他的施恩寶座下的生命冊上籤下你的名字吧,好麼?
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