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我實現了突破!(3)
送交者: 范學德 2004年01月22日08:04:48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我實現了突破!(3)
——《路德選集》閱讀筆記(上)

范學德

《路德選集》第三篇:《羅馬教皇權——答來比錫聞名的羅馬教徒》


這是路德論教義的重要著作之一,於1520年6月26日出版。此書的主題是“教會的性質”。1520年萊比錫的羅馬教徒法蘭西斯修道士亞勒威(Alveld)著書宣稱有形的基督教僅限於羅馬教會,並竭力維護教皇為地上教會的頭,並辱罵路德為異端分子,等等,震怒之下,路德著書嚴加駁斥,他宣告,其一:教會為信仰基督屬靈的合一,即使徒信經所謂“聖徒相通”。一個人是基督徒,還是異端分子,並不看他是否在羅馬教會內,而看他是否有信仰。其二:在教會中,惟有基督是頭。


路德一開篇就提出了兩個問題:“羅馬的教皇權,即是照他們所說那具有支配全體基督教的權力,是出乎神呢?還是出乎人呢?。。。若世界上其他的基督徒與我們持守同樣的洗禮,聖餐,福音,和一切信條,只不過他們的教士和主教沒有被羅馬認可”,那麼,他們是不是異端分子和背教者麼?” (第110頁)
  
路德的答案是:不! “他們不是異端分子和背教者,也許他們這些基督徒比我們還好,不過正如我們自己不見得都是好基督徒,自然他們也不都是好的。” (第111頁)而羅馬教皇及其追隨者寧肯讓福音和基督教的信仰在各地毀滅,也不願為它犧牲一根頭髮。“自從教皇權產生以來,除蹂躪全教會以外,毫無成就,沒有人能證明教皇權發生了任何良好的或有益的結果。” (第113頁)

萊比錫羅馬教徒用三個論據來攻擊路德。 他的第一個論據是謾罵,他辱罵路德為異端分子,瞎眼的,沒有知覺的蠢漢,被鬼附的,蛇,有毒的爬蟲,等等。這樣的辱罵充滿了全部書的每一頁。對此,路德諷刺說:就詛咒謾罵凌辱和毀謗來說,羅馬教徒實在是打敗了路德博士,他勝利了(第114頁)

萊比錫羅馬教徒攻擊路德的第二個論據分為兩點:第一點,世上每一個社會都必須在真正領袖基督之下有一個有形的領袖。 第二點,全基督教界,在世界上既是一個社會,便必須有一個領袖,即教皇。 對於第一點,路德說,這並不正確。“有許多侯國,堡壘,城市,和房屋,是由兩個兄弟或兩個有同等權威的主人管理。羅馬帝國有很長久的時候不是由一個首領來治理,也治理得很好。還有許多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第116頁)

在談論第二點時,路德首先闡述了什麼是教會:聖經談到教會,非常簡單,而且僅僅包含一個意義,“按照聖經,教會最初的意義乃是世上一切基督信徒的集會,正如同我們在念使徒信經時所說:‘我信聖靈,聖徒相通’。這個社會或集會包括那些生活在真正信,望,愛裡面的人,所以教會的本質,生命,和性質並不是一個有形的集會,乃是一個在同一信仰里屬靈的集會。”因此,“雖然在肉體方面他們相距有千里之遙,然而他們可稱為一個屬靈的集會,因為他們在講道,信仰,希望,愛,和生活各方面,彼此都是一樣的。”而信仰中的合一,“是指心靈的合一而言,因這合一便有聖徒相通。而且這種合一本身足夠成為一個教會,沒有這樣的合一,任何空間,時間,人物,事工,和其他等等的合一,都不足以構成一個合一的教會。”(第117至118頁)

基督說:“上帝的國就在你們心裡。”這表明,上帝的國即教會,“不是在羅馬,也不是屬於羅馬,或任何其他地方,乃是在有信仰的人心裡,不拘這人是在羅馬,或在此處,或在別處。”(第118頁)

路德得出結論:“正如一個人在羅馬的合一中,並不使他成為一個基督徒,同樣,一個人不在羅馬的合一中,也並不使他成為異端分子,或非基督徒。”(第119頁)或者說:“屬於羅馬教會的教友,不見得就有真的信仰,不屬於羅馬教會的教友,不見得就沒有信仰”。(第120頁)

路德強調,基督教會稱為基督的教會就“表明基督教在地上,除基督為頭以外,沒有別的頭,因為基督教除了基督的名稱以外,沒有別的名稱了。”(第120頁)因此,“信仰是做基督徒的唯一條件,沒有真實的信仰,其他的一切決不能使他成為基督徒。因着這個理由,所以我們被稱為基督的信徒。”而“教會” 和“屬靈的”這些字眼不是指外表的事情,它們“只和信仰有關,這信仰在靈里運行,產生正大和真實的心靈和基督徒。”(第122頁)

路德由此區分了這兩種教會:“第一種教會是自然的,基本的,實際的,和真正的,我們就稱為屬靈的,和內在的基督教會。另一種教會是人為的,和外表的,我們就稱為有形的和外表的基督教會。。。基督徒集會,就心靈而論,是一種信仰相同的社會;雖然按照肉體,這樣的社會不能在一處地方集合,每個團體只能在它自己的地方集合。”(第123頁)“只有第一種基督教會,才是真教會,這樣的教會在世界上不能有一個頭,世上也沒有人能統治它,主教和教皇都不能統治它,只有在天上的基督是頭,也只有他統治。” 因為“沒有人能把基督的真信仰,思想,意志和事業灌輸到別人或自己的心靈中,只有基督自己才能這樣做。”教會的建立和生長,只是由於教會的頭基督。(第124至125頁)

如果那些教長不是屬靈教會的頭,那他們到底是什麼呢?路德回答:是使者 。“聖彼得是一個使者,其他使徒也都是使者。”(第126頁)這些使者的職務就是施行餵養,管理,做主教等等。因此,“就神權講,所有的主教,都是平等地坐在使徒的地位上,但我願承認,在外表的教會中,就人權講,一個人可居於他人之上。因為教皇可以灌輸他自己的思想,例如他的教會律例,和人為的東西,因而基督教界就為外表的炫耀所統制。”(第127至128頁)

儘管“教會是在信仰中的,”但它也有其外表的標記,這就是“聖洗禮,聖餐禮,和福音,而不是羅馬,或這個地方,或那個地方。因為凡洗禮和福音所在的地方,就無疑的必有聖徒,即令他們只是搖籃里的嬰兒。但羅馬和教皇權,都不是教會的標記。。。而是人為的制度。”(第128頁)

萊比錫羅馬教徒攻擊路德的第三個論據如下:舊約是新約的預表,因為舊約有一個有形的大祭司,新約必須也有一個。否則,預表將怎樣應驗呢? 路德批評說:“第一、顯然預表是物質的和外表的,預表的應驗是屬靈和內心的。凡預表對肉眼所顯示的,它的應驗就只能對信仰的眼顯示,否則,就不是實在的應驗。。。在全部舊約中,一切有形的肉眼可以看見的事物,在新約中都是指屬靈的和內心的事物。這些事物不能以肉眼看見,只能以信仰獲得。” 而教皇的外表炫耀和他教會的合一,既然能夠為肉眼所看見,所以他不能做任何預表的應驗(第130頁)
  
“除聖靈以外,誰也不得解釋預表,這聖靈給了預表並完成了應驗,好使應許與完成。預表與應驗,以及兩者的解釋,都屬於上帝,而不屬於人;這樣,我們的信仰不以人的,而以神的工作和話作為基礎了。”(第127至128頁)

聖奧古斯丁曾經說過,在爭論中引用預表,除非有聖經的支持,否則是靠不住的。路德則指出:“凡有關信仰的地方,一個人必不可依據那不確實的經文來辯論,而要依據那些確定,明白,簡單和切題的經文;否則,魔鬼將把我們拋來拋去,直到最後我們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在那裡。”在聖經中,“亞倫既是基督的預表,就不能做聖彼得的預表。那在聖經里所歸於基督的,斷不能歸於別人,這樣聖經能以永遠有一種簡單直接和不可爭論的意義,憑着這意義我們的信仰庶可堅定不移。”(第135至136頁)。


基督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對聖彼得說:“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羅馬根據這些話,認為只有彼得一個人得着鑰匙。路德認為這樣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很顯然,在此處基督是解釋祂自己的話,十八章所說的是解釋十六章所說的,即是說,那給聖彼得的鑰匙並不是給他個人的,乃是給整個教會的。約翰福音廿章也說:‘就向他們吹一口氣,說,你們受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既然在一方有兩節經文,在另一方只有一節。。。所以馬太十六章的話必須依照十八章的話和約翰廿章的話來了解,因為一節經文不能反乎兩節有力的經文,兼以一節經文應由兩節經文來解釋才合理。兩個證據當然比一個證據更強有力,一個應該跟隨兩個,不是兩個跟隨一個。”(第139頁)

路德非常驚奇羅馬教皇居然把鑰匙權變為統治權,而統治權比鑰匙權廣泛多了。鑰匙權只及於告解禮,將罪捆綁或釋放,但統治權的範圍也包括講道,勸告,安慰,舉行彌撒,和聖禮等等。實際上,“這三段經文沒有一段是指教皇的權柄可以及於整個基督教界,只把他看為是惡人和罪人的聽認罪者,或咒詛者,僅對他們施行統治。。。所以每個基督徒要相信,在這些經文裡,基督既沒有把高高在上的統治權給聖彼得,也沒有給其他使徒。然則祂給了什麼呢?我將告訴你。基督的這些話不過是給了全教會仁慈的應許,如上面已經講過的,可使那良心上覺得有罪的人,當他們得‘釋放’或宣赦的時候,可以得着安慰。”(第141至142頁)
  
當耶穌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時,這“磐石”絕不是指那不能抵抗陰間權柄的權威,而是僅僅指那任何權力都不能戰勝的 “建築在基督磐石上面的堅真信仰,這磐石永不會被魔鬼的權力所推倒,即使他有更多的信徒,並不斷使用鬥爭,狡詐和強暴來反對它,也是無用的。 現在羅馬教會大部分的人,甚至有些教皇已經拋棄了信仰,顯然是生活在魔鬼的權下,因此教皇制是常被陰間的權柄所統治。我可以公開地說,這羅馬的權威自從要控制整個基督教以來,不僅沒有達到它的目的,而且在基督教中成為一切背教,異端,不和,分裂,不信和痛苦的原因,它從來就沒有脫離陰間權柄的捆綁。基督說過,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祂在磐石上所建造的;那麼,如果沒有別的經文可以證明羅馬的權威是人權,而不是神權,僅憑這一節經文就夠證明了。因為陰間的權柄常常操縱了教皇。。。羅馬的主教常為其他的主教所任免。如果他的權柄是出自神的任命和應許,上帝就決不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因為這是違反祂的話和應許的。假如上帝不忠於自己的一句話,那麼信仰,真理和聖經,乃至上帝的本身就將一同毀滅。但是假如上帝的話是很可靠的,我的敵人就必須證明教皇從來沒有一次服從過魔鬼或人。”(第145至146頁)
  
耶穌曾三次對彼得:“你餵養我的羊。” 路德對此的解釋是:“餵養”的意義就是指服從基督。除非有愛就不要餵養祂的羊。沒有愛就沒有餵養。基督借着對聖彼得所講的話,將使命授予一切傳道人;他仿佛是說:“彼得啊,如果你要宣講我的道,餵養我的羊,那麼地獄,魔鬼和世界的權柄都要起來攻擊你,所以你務必甘心情願冒身體,生命,財產,榮譽,朋友或其他一切的危險。假如你不愛我,不緊緊地依着我,你就不會願意那樣做。在你開始傳道,正在草場上餵養羊時,若有豺狼闖進來,你像僱工一樣逃跑,不冒生命的危險,將羊撇棄,這樣你倒不如沒有開始傳道,餵養羊群為好”。“凡是用那樣的愛來傳道的人就是一個真的教皇,但這樣的人在哪裡呢?在我的講道中沒有一節經文像這節經文那樣使我憂愁,因我覺得我愛心太少,我講道太多。”路德很了解,這一個小小的“愛”字使得教皇和他的教徒吃驚,“因為愛推翻整個教皇制。”(第151至152頁)

在《羅馬教皇權。。。》的最後,路德對於教皇的問題作出了以下的結論:“既然教皇對我們的主教有充分的權威,而且非由神意不克臻此——。。。並不是慈祥的神意,而是震怒的神意——所以我不願意任何人抵抗教皇,但願人人服從神意,尊敬這個權威,而且用耐心忍受,仿佛我們是受土耳其統治一般;這樣一來,它就不能為害。我僅為兩件事爭論。第一:我不容許人訂立新信條,也不容許人因世界上別的基督徒不在教皇統治之下,就糟蹋他們,誣陷他們為異端派,背教和不信的人。。。第二:凡教皇所頒和所行的一切,我願意接受,但有一個條件,就是我首先要把它們對照聖經來考驗。他必須在基督之下,並且要受聖經的判斷。”路德最後的禱告是:“原上帝應允我們雙方的禱告,幫助我從其中出來,讓他們停在其中。阿們。” (第153至154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2003: 以利亞與以利沙
2002: Introduction to the Gosp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