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師母已經息了地上的勞苦,曾多次聽過她的教導, |
送交者: 852 2004年02月23日07:30:36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
受益非淺,真是神忠心良善的僕人。 生之思 我的生日到了,而你(滌然乾媽)的生命卻逐漸地在消失。我不只一次問過自己,換成我是你,我該怎麼辦?假如有一天醫生告訴我,我得了絕症,我該用怎樣的態度來面對它? 我曾陪伴你去探望病人。對方是一位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老病號,身上有多處的關節都已動過手術,換成人造關節。在那次的手術當中,她的丈夫同時被診斷出患了鼻咽癌,他們還有一個智能不全的孩子需要照顧。似乎全世界的苦難都集中在那一家裡了。 你握着她的手,兩人一起流淚。而我站在一旁,全然不知如何是好。因為那時我太年輕,太健康。我曾經非常羨慕你對人自然流露出的愛與真誠,卻不知道那是淚水與經驗的累積。你讓我明白,所有在上帝里的勞苦與愁煩,都不是白白忍受的。 面對絕症的態度 我是個凡人,雖然目前各方面似乎都不錯,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我忍不住要先有思想上的準備,當用怎樣的心態去迎接那個有可能臨到之燙手的「博士學位」?是接受醫療,忍受無盡期的折磨;或是面對現實,靜候天使來迎?對基督徒而言,怎樣才是面對絕症的正確心態?我們每一個人對疾病的態度都會在不知不覺之間影響到其它人,正如你影響我一樣。因此,我不能不思考這個問題。 有的人認為年齡是決定心態的因素之一,可您們三位都是七十幾歲的人,還是各有各的選擇。有的人認為被診斷出是早期、中期或末期,才是決定怎樣面對的因素,可是也不盡然。 與惡疾共舞 有人說,「熱愛生命就是愛上帝了」。無病無痛時很容易熱愛生命,當病痛纏身,要忍受椎心的神經傳導時,要熱愛生命實在很難,而放棄生命卻很容易。你是一個不輕言放棄的人。雖然身上已長出褥瘡,手已握不住筆,但是你仍然藉着電腦敲下一個字一個字,來傳遞神的愛。每次都聽到你說:「我的醫生很好,他幫我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當然你知道人的能力很有限,但你總是因他人為你做的任何努力心存感激。我們沒有辦法同情你或安慰你,因為你總是滿了感恩的情懷。 楊牧師教導他的女兒與疾病共存。認識疾病,並且在病痛中找出生活的空間,學習過一種附帶疾病的新生活。他提供了幾個原則:1.保持高揚的鬥志,不要接受疾病就是禍患的想法。2.繼續患病前的工作與目標,或找替代。3.心理上拒絕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要去幫助別人。4.認識自我的病情與變化,儘量與醫生配合。 他的教導使我認識到我們的弱點不在於我們的疾病,乃在於我們的心態。若是我們不輕信疾病就是禍福的定義,我們就能堅定地走下去,不會受到無知的魔咒。若是我們不心存無辜受害者的心態,自悲自憐,我們就會找到積極活下去的方式。把疾病看成生命中的難兄難弟,使我們更懂得選擇生活的目標,更珍惜生命的存在。 在今年的生日裡,因着思念你而澎湃的思潮,使我對將來有了更明確的走向。當我的右臉因為牙疼和麻醉而腫得半天高時,我仍努力地用左邊的牙齒來享受家人充滿愛心的生日餐。因為我想到:「神賜人貲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的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傳5:19)既然還能吃,就儘量吃吧,這可是神給我的恩賜啊! 楊牧谷說:「人生根本就是一趟朝聖的旅程,過程儘管有坎坷,只要不失去方位,是對準神走去,這人一定是有福的!」 謝謝你,滌然乾媽,讓我在這趟朝聖的旅程中,能緊緊地跟着你的身影。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