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知识──真的与假的
送交者: 诚之 2006年01月25日15:29:55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知识──真的与假的
钟马田 1960年「清教徒特会」信息
诚之摘自《清教徒的脚踪》

前言﹕本次特会的目的
1) 应用我们思考过的事:例如我们领会到,清教徒很注重牧养圣徒,我们要学会应用。但不可停留在仿效抄袭这个层面。
2) 检讨我们过去的作风、习惯:不要把清教徒的教训,变成一种新的繁琐的哲学,引经据典地来炫耀这些理论和知识。

一、问题的本质
每一个基督徒都要面对不同的生活、教会危机,传福音的着重点和特性也不同。有些人忙于参加各种活动,专注于工作,却轻忽在真理上的认识。这已经有许多人不厌其详地提出抗议,指出错误。另外一些人则忙于追求知识上的长进,可是对本身所处的危机──理性和知识上的自高自大却茫然不知。这篇讲章是要针对后者说的。

1Co 8:1-3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 2 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3 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

经文背景:当时哥林多教会对如何处理献给偶像的祭物有争议,引起教会的分裂。

有些弟兄比较有见识,晓得神只有一位,没有别的神;如果把祭过偶像的食物当作废物,等于是倒退回去迷信偶像。他们因此主张,基督徒可以自由选择食物。甚至有些人说可以去参加那些异教的节期﹔他们会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这些所谓的“神”,根本就不存在吗!」他们也果真去参加了,因而成为那些比较软弱弟兄的绊脚石。他们也瞧不起这些软弱的弟兄,嫌他们缺少理性上的领会。这段经文,就是在解决这两群人间的冲突。

保罗解决这个冲突的处理方法,照旧是指出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即对于知识的看法。在某种意义来说,哥林多教会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祭偶像之物,而是人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看法有误。

首先,要先辨明,这里所说的知识和提前6:20所说的“似是而非的学问”不同。那里是论及有些偏离了真道的人,因为那些“似是而非的学问”(一种不可理解的知识,是指一些自以为受感而获得的某种直接知识,事实上只是一些虚假的玄想)而败坏了信心。而这里所讲的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二、知识的必要与陷阱

知识是必要的。圣经里面充满了道理,尤其是新约书信把信条和真理作出有力而荣耀的阐明。使徒们不但传讲真理,他们也一再强调真理知识的重要性。根据新约书信的教导,教会的难处,大部份可归咎于在知识和领会上的欠缺。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知识。欧文在一篇文章提到,首要是真理,其次才是敬虔,然后才有敬拜。这是我们所同意的。
但是,知识和悟性的恩赐,虽然可能是神赐给我们各种恩赐中最宝贵的(除了赐下祂的儿子和救赎的恩典外),却可能成为我们属灵生命中的陷阱和危机。这正是哥林多教会的处境。也是这篇文章的主题。

三、对知识有错谬看法的原因

1. 普遍原则
a. 魔鬼的工作﹕魔鬼不能拦阻我们随从真理,也不能把我们困在心思黑暗和无知中,我们也发现光是忙乱在工作中的危险,因此牠就改变战略,把自己伪装成光明的天使,叫我们在寻求知识上走进极端,叫人失去平衡。
b. 半桶水的危险﹕稍稍学懂一点,就自以为什么都懂了──不学无术的危险。
c. 光阅读而不听道:因为会失去感受到话语传讲出来时的能力。Philips Brooks曾给讲道下定义﹕经由人的性格传递出来的真理。神会使用不同性格的人传讲真理,人听道时会感染到话语中的真理所发出来的能力﹔同时,讲道的人,一面讲解,一面会把经文应用到实际层面,不断提醒我们,叫我们加以实践。人如果只看书,往往会缺少了这个实践的层面。

2. 特殊原则
a. 把求知当作主要目的﹕
只看重对真理和知识的探讨,即理论性和学术性的研究。
把圣经当成一个学科去啃,变成考试科目﹔无形中把圣经知识和其他学科相提并论。尤其是把对真理的讲解变质,即把对真理的研究仅限于学术讨论时。许多研究宗教历史的人就是如此,他们熟读一切细节,对其中的精华却毫无所知。
研究神学的过程也可能有类似危机﹕神学变成学位和文凭考试的必修课,结果把对关乎追求认识神的事,仅看为一门学问。神学就变成一门虚假的知识,空谈理论而不切实际。

b. 把理性当成认识真理的唯一方法。
我们的确强调要优先运用理性,但是如果把人限定在纯理性的态度,就容易把人导入「虚假的知识」里。这是保罗所说的,纯粹用理性追求真理,不用心灵,也就感受不到真理的能力。这类人纯粹用自己的思想去吸收知识,也全不运用意志。如果所研究的不能引起行动,带动意志,那有什么益处呢﹖罗马书6﹕17说: 感谢神!因为你们从前虽然作罪的奴仆,现今却从心里(指心灵、感性层面)顺服了(意志的运用)所传给你们教义的规范(这才是知识、理性层面)。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人知、情、意全部的投入。如果把理性从人的心灵和意志强分出来,就变成知识的空谈。
套用另一种说法,就是只晓得皮毛,却不真正认识事物本身。只会讲有关福音的事,对福音本身却没有真正的认识。神学最终的目的是认识神──一位有位格的神,不是一堆抽象的概念。使徒约翰提醒我们: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c. 有些人惯用清教徒和他们的著述来替代他们自己的思考。这种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知识,不过是“虚妄的知识”,因为只存在他们的思想,没有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四、虚妄知识的征兆
1. 失去平衡。他们会对某些题目特别感兴趣(只偏重自己的专长),稍有点心得,就自以为是,对其他事物却一窍不通。这就是失去了平衡。这种人的偏差,往往在他们所惯用的口头禅和陈腔滥调中表露无遗,常一些故作惊人的用词或口号挂在嘴边。这正是不学无术的人的真面目﹔他们缺少真知识,也缺乏均衡发展。使徒用“自高自大”来描绘这种人。这种人自以为什么都懂,经常炫耀,趾高气扬﹔无法容忍别人的指正,也不能忍受别人的反对。他既然学富五车,就无法接受别人的提议,不容相反的意见存在,换句话说,就是“傲慢”。

2. 对待别人的态度:自以为高人一等,瞧不起别人,自夸所拥有的知识和悟性。其他人既然不能领会,对偶像的事模糊不清,那么就不值一顾﹔他们因此蔑视这些人,没有一点体谅。还有一些人的傲慢,表现为厌恶,认为别人既然悟性不高,会妨碍自己的追求,也责怪传道人为什么总是提及那么浅显的道理。他们认为别人只会妨碍他们的追求,因此瞧不起别人。

3. 自满自足,一味陶醉在自己的知识领域中,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看不见别人,也忘了世界中还有失丧的人,对人类的问题也漠然不见﹔碰到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就侃侃而谈,炫耀自己的学问,却从来不问世事。他和外面其他的活动完全脱节,也失去作用。这是我们很容易落入的偏差。

五、虚空的知识
使徒在第二节说﹕“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对这种人,他只能这样说:“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这句话部份的意思是:这个自以为满有知识的人,其实不是真有知识。意思就是:假如这个人真的认识神,他一定不会有这种表现。他以为他认识神了,但他不过是知道关乎神的一点知识,不是真正认识神,否则,他的为人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威特腓德(George Whitfield)在谈论圣经时曾说:“这是我的盘石,我的根基。我天天倚在枕上读圣经,已经有35年之久。我爱读圣经,但圣经不过是把神的应许记录下来,而从头到末了,每个字都在说出一个属灵的计划﹔圣灵要把我们连于神。借着圣灵的帮助,信主的人能呼叫‘我主我神’。但是,假如你仅以此为满足──(请留意,他说的‘此’,是指圣经本身而言)──魔鬼就会让你一味谈道理谈个够﹔你会从信奉阿米念派的主张,转而信从加尔文派,而且十分正统﹔假如你满足于这种现状,基督根本没有住在你里面。”

留意威特腓德的话:假如你仅热衷于这类理论的知识,魔鬼就会让你谈个够。假如你不认识基督,也不认识神,魔鬼根本不在乎你从阿米念派,转奉加尔文派的信仰,因为两者都有不足之处。理论上主张加尔文派的,一点不比持阿米念派理论的人强。这就是威特腓德的意思。因此,他提出警告,他关注的是我们是否得着了圣灵。然后他往下说:“当你得着圣灵,你就可以说:‘神是属我的’”他的意思是说,魔鬼一点不在乎你光有知识而没有圣灵的教导,因为仅有知识本身,就算是真正的知识,也没有多大分别。这就是威特腓德的意思。他本人信奉加尔文派,而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布道家之一。

另一个理由。我们这样的景况──自以为有知识而自以为荣,把专爱搞活动的人看扁了,批评他们,甚至不理睬他们──这不是真的知识。因为,关于神的知识是浩瀚无穷的。人怎么能自夸见识渊博。当人领会到知识的广阔无边,一定会明白自己渺小如侏儒。圣经里一切的启示,是为了把我们带进对神的真认识里,祂是那位在荣耀中永存的、满了威严尊贵和圣洁。一个真认识神的人,怎有资格自夸呢?

真正的知识一定会把我们带到神的面前,与祂有真正的交往﹔圣灵会在我们的心中同证我们是神所生,可以经历到心灵里不可言喻的喜乐,使我们预尝天上的生活﹔是我们的心有说不出的火热,愿意倒空自己,向主完全降服,并借着一种属天的圣洁,完全得洁净。这正是圣经要引导我们认识的,也是所有神学研究的目标。如果我们领会这才是真正的“知识”,我们怎么还会自认有“知识”?

六、真知识的准则
用什么标准来试验自己是否有真知识呢?
1. 爱神的心。使徒在林前8:3说:“若有人爱神”,他实际上是说,这就是知识。换句话说,认识神的,就必爱祂。人不能没有爱神的心而能认识祂。因为神就是爱,因为祂是满了荣耀,也因为祂的所是。人若真正认识神,自然就落在“惊异、爱慕与颂赞”的感受中。真知识一定会引进对神的爱慕。

2. 以品格定标准。使徒指出,“唯有爱心能造就人”。爱心会造就出什么品格呢?林前13章说得很清楚:“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真实属灵的品格就是如此。它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谦卑。圣经中记载的那些遇见过神的人,他们都要扑倒在地,像“死了”一样﹔会像以赛亚那样说:“祸哉!我灭亡了!”他们会因自己的知识和学习自夸,自以为告人一等吗?不会!他们只会自惭形秽,只会自觉不配站在那个地位上,不配批评别人。真正的知识必会带出谦卑,也会带出圣洁与敬虔。

3. 对待邻舍的态度。爱邻舍是主给我们第二条最大的诫命。我们应该爱邻舍,尤其因为他们的软弱无知。如果他是阿米念弟兄,那又怎样?如果他不认识恩典,那又怎样?难道我们要鄙视他,不理会他,把他撇在一旁吗?让我再引述威特腓德的话:“对这样的人,信主的人就会想到在他们里面基督的成分。主说:‘我的羊’。”啊,因为这宝贝的称呼‘我的!’我要称颂神!照着祂永远的拣选,我们成了祂的羊。主基督说:‘父所赐给我的羊。 这些羊是父神因着从亘古以来与祂儿子所立的约而赐给耶稣基督的。”这是对拣选这伟大真理一个何等宝贝、奇妙的说明。这拣选的真理也正是恩典的真理的一部分。

威特腓德又说:“我愿那些还没有这样领会的人能有更好的头脑思想,虽然我相信更重要的是要他们心里有更清楚的看见。愿神帮助我们能存诚实的心彼此包容。”我们会同意他这句话,我们相信这样的人是犯了错误,但不要鄙视他们,或嘲笑他们,不要认为他们如果你和他们理论是在浪费时间。让我们同意威特腓德所说的:他们的心思比头脑更清楚。只要一个人的心思是对的,就算他的思想不对,我们也要存心忍耐对待他、帮助他。不要一味指出别人的错处,一直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假如你相信你是对的,那么你的责任就是要纠正他﹕要纠正他,就要用爱心、忍耐设法去了解他,不要用威吓的态度,更不要看扁、轻视他。而是设法了解他,向他提出例证,跟他讨论研究,尽量用爱心为他解明圣经的话,好让他在心思中逐步明白更多。

七、真知识的果子
1. 在主里有喜乐。当我们真认识主,不单是信靠祂,我们在祂里面会有喜乐。教会里面最有喜乐的人,一定是那些认识恩典的人。他们不会自认为有知识而自高自大。

2. 对神大发热心。他们会为神的名大发热心,因而对失丧的灵魂充满怜悯。世上最伟大的布道家,正是认识恩典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神有最清楚的认识。你知道吗?1790年掀起的福音运动初期,每一个有分在其中的人,都是加尔文派的。我不喜欢这种在圣经里找不到的称呼,但这却是简单的历史事实。今天海外流行一种概念,认为那些高举恩典信条的人,都不作工﹐都不相信福音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会有这种概念?有道理吗?如果有的话,那意思就是:我们自以为有的知识,根本不是知识,我们有的只是无用的理论上的知识,不是认识神的知识。人若认识神,他就一定要比别人更为神的名发热心,更看重神的荣耀。他会渴望全地的人都来亲近祂,他也一定是个最活耀的传道者。我们晓得,在18世纪期间,没有比威特腓德更火热服事神的人。

3. 热爱失丧的灵魂,也为神的荣耀大发热心。虚妄的知识常为我们带来偏见、傲慢,也不能容忍别人,求神怜悯我们。“你们当以基督的心为心 耶稣是何等谦卑1让我们能表明自己是认识神的,不光是借着我们对神的爱,也是借着我们对邻舍的爱,尤其是对那些失丧的、软弱无知的、退后灰心的、在灵里作婴孩的、初信的、和那些学习迟缓的。愿我们能对他们满有忍耐,正如神对我们满有忍耐一样。

八、怎样得着这个真知识呢?(提纲)
1. 读圣经!从读圣经开始,加上对自己的省察。你要查问自己,是否把从圣经学到的应用出来。比方说,“这话是对法利赛人说的,但我是不是这样?”可以读一些圣徒的日记﹐如爱德华滋、John Fletcher曾提出供人省察自己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参考。无论你怎样作,必须要去省察自己。

2. 平衡地阅读。没有平衡的阅读习惯,很容易产生虚妄的知识。那些光阅读神学书籍的人,最易受害。阅读要平衡,有如饮食要平衡一样。我获益最深的,是一方面读神学书籍,一面也读属灵人的传记,例如爱德华滋、威特腓德。这是我能给大家最有帮助的忠告。

要“知道并感受”神的亲近!如果我们对这感受一无所知的话,我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林前13:2)。求神保守我们不致落在“虚妄的知识”中,因为这并非是真知识,只是假冒的,而且毫无用处。

林前13:2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地狱在何处?犹太人的地狱观念如何?
2005: 我反正
2004: 小靳庄过猴年
2003: 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君子可欺以
2003: 祷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