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悲剧性和王国维的关系
网上搜索到资料中发现金庸竟然和王国维是同乡。诧异之下多找了些资料。看到两人颇有渊源。
他们都不是高学历者,然确实高知名度高文化者。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中央政治学校外交系。平生荣誉头衔甚多,但大学因故没有毕业。
王国维(1877-1927),初名国桢,字静安,亦作静庵;又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也号永观,浙江海宁人。
7岁起10年“私塾”;“东文学社”两年半日语和英文。 16岁时中“秀才”, 相当“中专”学历。
金庸一向乡情很重,念念不忘在自己的大作中提一提海宁陈家,查慎行们,甚至自己的中学所在地区衢州。
自然对王国维这样国学大师级别的前辈不会不崇拜的。
1941年9月4日,金庸在“笔垒”发表第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题目就出自王国维的一首诗。
晓步
四时可爱唯春日
一事能狂便少年
我与海鸥申后约
不辞旦旦冒寒烟
王国维在说自己老成了,老夫聊发少年狂而已。颇有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
而年轻的金庸在自己的文中是为赋新词强说狂。
疑问,为何金庸从来没有提过王国维呢。此乃其不愿告人的, 金庸的密码乎。
好奇之下又搜索了一下,只找到了查良镛同学的《人比黄花瘦——读李清照词偶感》一文
和一篇奇啰嗦的《千人中之一人》,实在看不出查同学以后居然前途如此远大。
《千人中之一人》作者是1907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善写丛林童话故事和白人的负担之类歌颂大英的文章。
我们统治着棕榈与松树。是其名作。上述童话和思想的完美结合。
切斯特顿G.K.Chesterton科西嘉人拿破仑、格鲁吉亚人斯大林和吉卜林并列为狂热的民族主义者。
吉卜林
为那些异教徒,他们只信任/冒烟的枪管和铸铁的弹片,/为那些灰尘上英勇的灰尘,/而并不寻求你的照看。/为那些癫狂的自大和蠢话,/上帝啊,宽恕你的子民吧!
金版 千人中之一人
这样的人,我们去寻访罢,即是二十年也算不得苦!”因为马太福音中写着:“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
两者都提到了基督教,但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吉吉卜林不愧帝国的号手,杀气腾腾。查同学始终走不出希腊和春秋诸哲的圈子。
要是凭这首诗破译金庸的密码,恐怕是个误区。
回到王国维的主题。人间词话是王的美哲学巅峰之作。早年的学问尽在其中。
天下壮观君知否,黑海前头看大秦 查同学作品和西域关系很深。颇受此句影响。王国维史学成就还在美学之上。
西北古地理和蒙元史是其中重点。与蒙元关联的辽金两宋,同样也是查同学以后写书的重点。 按时间顺序,
天龙八部最早,起点为辽金交替的时代。我私下以为,查同学是按少数民族史写其系列小说的大部分。顺序是辽金交替,
金蒙交替,元明交替,明清交替。
王国维第三期学术工作的对象的是辽金史、蒙古史和西北地理。 撰述重要的书目和篇名如下:
一、蒙鞑备录校注,二、黑鞑事略校注,三、圣武亲征录校注,四、长春真人西游记
校注,五、阻卜考,六、黑车子室韦考,七、金界壕考,八、辽金时蒙古考,九、鞑靼考
鞑靼年表,十、南宋时所传蒙古史料考,十一、元秘史,主因亦儿坚考,十二、蒙古札记
。
书写与传统史观相反的历史,恐怕也是深受王国维的影响。 后来给大清皇帝平反的就是查同学。 康熙爷小玄子,
汝阳王察罕帖木儿,成吉思汗家族就别说了,就是耶律洪基和阿骨打,个个都是英明雄武。 反过来看我们大汉的
皇帝,朱元璋,武功低劣,阴险狡诈,不讲义气。 崇祯,大傻瓜,李自成,好色之徒,浑人。只有吴三桂看着颇
有点男子汉气概,问题是个汉奸。等等等等,诸如此类。
政治上的不正确,可能来自王国维的影响。 入南书房行走,奉旨请讲学。谥 忠懿。王国维生猛啊。他确确实实
是位清遗。当年逊帝溥仪招收了不少国学大腕。人间词话明扬李后主,暗捧清后主。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老实说,把这段完全除去,根本不妨碍人间词话的意思,反而更通畅。简单摘要人间词话后主篇后的精彩之论。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诗人之忧生也。
诗人之忧世也。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看得出,王国维真正心目中的词人的典范。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足以否定性情之真和阅世之深有何矛盾。
至于拉出耶稣等人更是不知所云。
唯独其中尼采一段是大学问,大题目所在,不深究此句,解不了王国维的密码,更解不了金庸的密码。
王国维的第一期学问以人间词话为最,但还有篇出名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上的大手笔。
开篇云
《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
生。”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
就是说 人生苦也,悲观也。
试问释迦示寂以后,基督尸十字架以来,人类及万物
之欲生,奚若其痛苦,又奚若吾知其不异于昔也?然则所谓持万物而归之上帝者,
其尚有所待欤?抑徒沾沾自喜之说而不能见诸实事者欤?果如后说,则释迦、基督
自身之解脱与否,亦尚在不可知之数也。
佛徒基督徒虔诚者非得跳起来。 有苦难而神佛都不一定能解脱,悲剧也。
查良镛正是肆无忌惮地大写特写其武侠史诗性悲剧。
飞 程灵素,袁紫衣和胡斐的爱情悲剧。 苗人凤的婚姻不幸。
雪 胡一刀夫妻被迫自尽。 结局胡斐和苗人凤同归于尽。
连 狄云和戚芳的故事,据说改自真实生活事件刺激读者还不算完,还用人淡如菊,丁典,凌霜华的故事往读者心灵的伤口上撒盐。
天 萧峰和阿朱阿紫的故事,慕容复发疯搭上了王语嫣和阿碧。逍遥派的暂时不说,段二王爷和他的情人们更是死于一场地地道道的大屠杀。
连带段誉的故事连打乱伦的擦边球。 萧远山新婚丧妻,慕容博诈死离家。都是不大不小的悲剧和伪悲剧。
射 杨铁心和包惜弱的故事间接还引发了杨康比武招亲,因此有了杨过的事件。 乍看不错的郭靖黄蓉的婚姻,最后作者狠毒地告诉读者,
他们死于襄阳大战。
白 这部不太出名的作品讲的是一个叫李文秀的小姑娘在西域失恋的故事。颇有小昭的汉化版的意思。
鹿 小资的脉脉温情全部被现实的赤裸裸所代替。 胡逸之的唯美主义,乃美学上的桑丘。傻得令人落泪,不亚于政治上的唐吉珂德,陈近南。
笑 岳灵珊和仪琳两位之外,金庸还断然处死了曲非烟做陪葬。 加上风清扬的故事,也算是够悲凉的。笑傲江湖的琴瑟和谐远远不如
莫大先生的胡琴凄凉寂寞更能表现主题。
书 情人毁容了,还有于秀才恋母情结,火手判官的弑父情节,周铁胆杀子,乾隆和陈家洛的双城记,加上个玛米儿的故事。几乎西洋
悲剧的体裁都用完了。仍然有拼拼凑凑缝缝补补的嫌疑,引不出读者的眼泪,只好断然处死了香香公主。
神 杨过和小龙女一别十六年,金庸的悲剧煽情手法至此炉火纯青。达到了不杀而杀的境界。当然,本书照例死了大批美女,李莫愁,
公孙绿萼等等,还有大批高手东邪北丐铁掌裘等等。
侠 梅芳姑一人足以。悲剧的理由是她太完美。震撼人心。直指人性的悲哀。
倚 仅次于天龙八部的感情大屠杀。 上来就把郭襄终身断送了,跳了几十年把武当张五侠夫妻给废了。又过了十来年把小昭弄波斯去了。
让人对作者痛恨欲绝。好一个长江三叠浪。
碧 重财宝而轻别离,愚之极矣,悔甚恨甚。温仪的故事。
鸳 萧义身世近似八卦掌祖师董海川,武功卓绝,但身为太监。令人不解。
第一种的悲剧是有恶人的拨弄。萧远山的故事就是个典型。
第二种悲剧命运的悲剧。阿朱的故事近似于此。段誉是查良镛手下留情而已。否则是地地道道命运悲剧。
第三种悲剧,性格悲剧。王重阳的倒霉的爱情,但没正面写出来,只能算是个意图。 不过要说平凡生活中很普通的事件导致大悲剧的莫过于
侠客行,石青充满大男子主义的观点导致的悲剧。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金庸彻底做到了。
看到人生的悲剧,但如何解脱了。天龙八部也好,笑傲江湖也好,都提出了问题然后给了伪答案。以中国式的大团圆掩盖读者的眼球。
然而这肯定不是金庸内心的本意。在雪山飞狐里,他大胆地打了个擦边球,好好儿满足了自己写作伟大的纯悲剧的一丝邪恶念头。
另一个擦边球就是杨过了。
王国维一生先攻哲学,没读懂康德,对舒本华和尼采倒是十分佩服。舒本华的虚无主义算是到了家,西方的佛教徒。认定人生悲观凄惨,
没的办法了。尼采颇有些阿Q主义,认为人生悲观,但可以轰轰烈烈。推崇酒神精神,大骂苏格拉底往下希腊哲学的徒子徒孙,连带基督教
的上帝也给判了死刑。 很怀疑阿Q的原产地是德国货。
红楼梦评论里,王国维认为悲剧使人生不麻木。应该是尼采派的看法。人间词里,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来历如是。
现实生活里的王国维自杀了。 理性上他读懂了尼采,感性上他信舒本华。
人间词话论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王国维论有我无我之境非常透彻,可惜写着写着就不知不觉地有我起来,率真起来。 虽然王国维是国学大师,但阅事似乎
真的很不深,赞后主不失赤子之心,未尝不是赞自己。提倡悲观虚无主义的舒本华,实际生活十分的布尔乔亚。戏剧理论里
有一派讲究不动心。提倡隔。 而王国维人间词提倡不隔。 不隔加上悲剧,可真的要出人命了。
希腊的悲剧出自祭祀众神的仪式。众神高坐在圣山观看人间戏剧,以为娱乐。 希腊的观众也都是以小神自居,观看自己的舞台戏剧。
罗马人酷些,直接看角斗,激情但不投入。 距离产生美。
查良镛则是明智的,自己书写悲剧只限制在纸张上,自己的人生则是走在传统的大团圆的道路上。狡猾的教授欺骗学生大体和作家欺骗
读者类似。千万要看清楚手指头啊。
悲剧的问题怎么解决呢,不归佛即归道。或隐。
认真的讲,这超出学者和作家的能力了。
金庸所能表达的是对弱者和失败者强烈的鄙视。即超人的哲学。尤其是对女人, 可怜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可怜金庸小说中的众女子。
一个瘦小的女人弱不禁风地站在一丛菊花前。因而引起了许多近乎
是无可奈何的联想。它使我强烈地意识到李清照在这句子中是故意显示自己底柔弱,而目的在引起
别人的同情。她是深深地浸沉在自我怜惜中。……
总算明白了爱菊花的女子凌霜华的来历,还有查良镛同学为何给她安排个超恐怖结局了。
相反,金庸小说的很欣赏狂人,少年狂。还个个好酒,杨过,令狐冲们。超人也,酒神精神也。
几篇文章足证金庸的思想推崇超人,深受同乡前辈王国维的影响。
查良镛乃是文学界中王国维翻版。两者都是不世出的天才。王国维的学术让查良镛生活化了。
然据闻金老在浙大开讲历史,似乎是和中西交通或者西域交通有关。又闻,金老去剑桥进修学问。难道真的要和王国维拼
史学。难矣。
当年胡适治学疑古,冯友兰治学释古,王国维治学证古。一时瑜亮。 我深深怀疑金老能否在史学上拼得过老前辈。
一事能狂便少年。 可没说事事能狂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