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灵魂的纪录”---(1) |
送交者: 范学德 2004年02月04日07:43:08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范学德
中文版《忏悔录》笔者看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由周士良翻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印刷出版第1版,一个是由徐玉琴翻译的全译本,由台湾的志文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后者的翻译在许多地方与前者雷同。 《忏悔录》的原名是“Confessiones”,古典拉丁文解做“承认,认罪”。但在奥的笔下,它兼有为自己的罪忏悔和感谢赞美上帝的双重意义。《忏悔录》全书共13卷,可以分为3部分:第1至9卷是第1部分:忏悔自己从出生到信主(33岁)的生命历程;第10卷为第2部分:记叙自己身为主教而写作此书时对上帝的感恩和忏悔;第3部分是从第11卷到13卷:注释《创世纪》第1章,赞美上帝。
1. 赞美与忏悔,你与我 一开头,奥古斯丁就引用了旧约中的诗篇来赞美上帝:“主,你是伟大的,你应受一切赞美;你有无上的能力、无限的智慧。”紧接着,他从“主”转到“我”,有赞美转到忏悔:“一个人,受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愿意赞颂你;这人遍体带着死亡,遍体带着罪恶的证据,证明‘你拒绝骄傲的人。’但这人,受造物中渺小的一分子,愿意赞颂你。你鼓动他乐于赞颂你,因为你造我们是为了你,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便不会安宁。” (注一,第3页) 这个开头,贯穿着《忏悔录》 的始终,构成了《忏悔录》的基本模式:忏悔与赞美合为一体,我与你不断地对话,我是一个忏悔者,赞美者;你是拯救我的主,是爱我的天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忏悔录》就是一部“吁天录”,是在深渊中的人向上帝呼吁,迷途中的浪子寻找主,沉沦的罪人向主忏悔。 在奥古斯丁看来,“向天父呼吁,就是请天父降至我身”。问题是“我的天父,我身上真的有可以容纳你的地方吗?你所造的天地,复载我们的天地能容纳你吗?是否由于一切存在没有你便不能存在,为此凡存在的便容纳你:这样,我既然存在,何必要求你降至我身?因为除非你在我身上,否则我便无由存在”。因此,如果不是你存在我之内,我便是虚无,全然无法实存,或者说,除了在你之内,我便不存在。因为一切来自你,一切通过你,一切在你之中。(第4页) 寻找上帝就是追问一个恒古的问题:上帝你究竟是什么?“你除了是主、天父外,是什么呢?” 奥古斯丁用人所能想到的最美丽最高贵的词汇来形容上帝,但说到最后,他不得不承认,我能说什么呢?上帝的伟大与完美是人完全无法用语言描绘出来的。至此,思索变成了祈求,单项的我成为双向的你我:我的主,请你告诉我,你和我有什么关系?奥的灵魂听到上帝说:“我是拯救你的。”罪人与救主,这就是我与你的关系。“我的灵魂的居处是狭隘的,不相称你降来,请你加以扩充。它已经毁败,请你加以修葺。它真是不堪入目:我承认,我知道。但谁能把它清除呢?除了向你外,我向谁呼号呢?”(第5至6页)
主后354年11月13日,奥古斯丁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城(今属阿尔及利亚),父名巴特利西乌斯,母名摩妮卡,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奥古斯丁的忏悔就是从自己出生开始的。他对主说: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到此世,但你的慈爱接纳抚慰了我。是你使用了我的生身父母形成了我,使我生于此世。回忆至此,奥古斯丁衷心地赞美上帝是生命的创造者。“谁能是自身的创造者?除了你创造我们之外,哪里能有存在和生命的泉源流注到我们身上呢?主,在你,存在与生命是二而一的,因为最高的存在亦即是最高的生命。你是至高无上、永恒不变的;在你,从不会有过去的今天,而在你之中今天则悄然而逝,因为这一切都在你掌持之中,除非你把持它们,便没有今古。‘你的年岁终无穷尽’,你的年岁永远是现在:我们和我们祖先的多少岁月已在你的今天之中过去了,过去的岁月从你的今天得到了久暂的尺度,将来的岁月也将随此前规而去。‘你却永不变易’:明天和将来的一切,昨天和过去的一切,为你是今天将做,今天已做。”奥知道有人不会理解这些观点,但他渴望人“宁愿不理解而找到你,不要转求理解而找不到你。” (第9页) 上帝创造了人,“但没有造他身上的罪恶。”而人却是在罪孽里生的,在上帝面前“没有一人是纯洁无罪的,即使是出世一天的婴孩亦然如此。”“我的天主,何时何地你的仆人曾是无罪的?”没有,从来没有。(第10至 11页)
回忆童年时代,奥古斯丁向主坦承自己是在犯罪,并且向主呼吁:主啊,“请你用慈爱的心看看这一切,请你挽救已经向你呼吁的我们,也挽救那些尚未向你呼吁的人们,使他们也能发出呼吁而得救。”(第13至14页) 奥不欢喜读书,并且恨别人强迫他读书;但大人们出于追利逐明的目的仍强迫他读书。但是,主“你利用一切催促我读书的人的错误使我得益,又利用我怠于学业的错误而加之惩罚;我年龄虽小,但已罪大恶极,确应受惩罚。你利用那些不为我利益打算的人来造就我,又使犯罪的我受到应受的处分。”(第15至16页) “人世间习俗的洪流真可怕!谁能抗御你?你几时才会枯竭?你几时才停止把夏娃的子孙卷入无涯的苦海,即使登上十字架宝筏也不易渡过的苦海?”(第19页) “我耽于嬉游,欢喜看戏,看了又急于依样葫芦去模仿,撒了无数的谎,欺骗伴读的家人,欺骗教师与父母,甚至连那些称道我的人也讨厌我。我还从父母的伙食间中,从餐桌上偷东西吃,以满足我口腹之欲,或以此收买其他儿童从事彼此都喜爱的游戏。在游戏中,我甚至挟持了求胜的虚荣心,住往占夺了欺骗的胜利。但假如我发现别人用此伎俩,那我绝不容忍,便疾言厉色地重重责备,相反,我若被人发觉而向我交涉时,却宁愿饱以老拳,不肯退让。 这是儿童的天真吗?不是,主,不是,请许我如此说,我的天父。因为就是这一切,从对伴读家人、老师,对胡桃、弹子、麻雀是如此,进而至于对官长、君主,对黄金、土地、奴隶也就如此;随着年龄一年一年伸展,一如戒尺之后继之以更重的刑具。“(第23页) 虽然生命中有许多的罪恶,但奥古斯丁还是为此而感谢上帝,“因为这时我存在,我有生命,我有感觉,我知道保持自身的完整,这是我来自你的深沉神秘的纯一性的迹象;我心力控制我全部思想行动,在我微弱的知觉上,在对琐细事物的意识上,我欣然得到真理。我不愿受欺骗,我有良好的记忆力,我学会了说话,我感受友谊的抚慰,我逃避痛苦、耻辱、愚昧。这样一个生灵上,哪一点不是可惊奇、可赞叹的呢?但这一切都是我天父的恩赐,不是我给我自己的;并且这一切都是良好的,这一切就是我。造我者本身原是美善,也是我的美善,我用我童年的一切优长来歌颂他。我的犯罪是由于不从他那里,而独在他所造的事物中、在我本身和其他一切之中,追求快乐,追求超脱,追求真理,因此我便陷入于痛苦、耻辱和错谬之中。”(第23至24页)
于芝加哥北郊橡树镇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