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瞧瞧,这就是神学家的,最正宗的啊!
送交者: 新歌 2015年07月02日21:01:35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雅和博经学三学、三谛与三路

--选自王志勇《雅和博经学证道十二颂》


     针对现代社会中盛行的灵命和道德上松懈和放纵,雅和博经学结合改革宗神学对成圣的强调,继承中世纪灵修传统,对照佛教所主张的戒定慧“三学”,把《海德堡教理问答》中所阐明的《罗马书》中所启示的“三谛”(“罪谛”由律知罪;“义谛”因信称义;“圣谛”分别为圣)与灵修“三路”结合在一起,再次恢复“苦修神学”(Ascetical Theology)。这种苦修神学的中心思想就是:与基督同生共死;基本的操练方法就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在雅和博经学所 提倡的苦修神学中,我们鼓励基督徒通过禁食、默想、祷告等灵修方式来攻克己身,就是佛教所常说的“身口意”三业。通过这种灵修的操练,基督徒不仅在头脑上 明白上帝的旨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严于律己的习惯和美德。这种苦修神学分为“炼路”、“明路”与“合路”三大灵修阶段。当然,这三大阶段并不是截然分 离或对立的,而是互有渗透,但在重点上确实有所不同。[1]

因此,雅和博经学的核心是修道运动。我们继承初期教会和中世纪教会修道运动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效法基督(imitation of Christ),顺服上帝显明的的旨意,也就是上帝的诫命。修道运动强调通过苦修来克制人内心的贪欲,从而陶造像耶稣基督一般的品格,这种运动所生发的神学就是“苦修神学” (ascetical theologypraktike),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强调通过以实践行动的生命(active life)战胜恶念恶行,以悔改行动改变生命,以上帝的诫命塑造混乱的生活、转化情绪及建立德行;二是以默观生命(contemplative life) 来体证上帝、宇宙、人性和圣经,以祈祷、禁食、阅读、施与等灵修方式使人更加能够自制,对付贪吃、贪色、吝啬、自怜、沮丧、骄傲等等罪恶,从而使人达到内在的统一和内心的纯洁。

佛 教在修行上具有很多闪光之处,特别是戒定慧三学具有超越佛教本身的普世性。《三藏法数》界定说:“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 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一不可缺。而皆称为学者,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成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成圣德。故依此而修者,必证圣果也。一 戒学,戒者禁戒也,谓能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故名戒学。二定学,定者禅定也,谓能摄散澄神,见性悟道,故名定学。三慧学,慧者智慧也,谓能断除烦恼,显 发本性,故名慧学。”我们在戒学部分强调在耶稣基督里认罪与悔改,在定学部分强调在耶稣基督里称义行义,在慧学部分强调在耶稣基督里不断得见上帝,以上帝 为乐。

中国教会在遭受政治逼迫的状况下,很多人重视为主受苦,但是缺乏自觉的灵修,因此既没有在苦难中学习上帝的律例,也没有在属灵的品格上大有增进。“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另外,也有很多人提倡、注重灵修,但却忽略上帝的律法,忽略属灵品格的塑造,最后走向极端神秘主义的路子。因此,我们吸收传统基督教所提倡的“苦修神学”,同时结合清教徒对上帝的律法和个人的品格的强调,参照佛教的修道过程,提出“雅和博经学灵修三路”:

1) 戒律:戒学、罪谛与炼路。佛教强调的持戒,就是防非止恶,也就是约束自己,离弃罪恶。这是最基本的修行,但也是最难的修行。大多数人都是在这一阶段裹足不 前,甚至自欺欺人,不愿意对付自己的罪恶,幻想有另外的方便法门。不管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大多数修行者都在持戒方面不能痛下决心,所以就无法定下心 来,真正认识上帝和自我。

此 处所涉及到的关键是对付罪的问题。这在基督教中就是罪谛,所强调的是悔改。这种悔改不仅是真信心的标记,也是基督徒生活中不断操练的功课。在罪谛部分强调 三大教义:一是人生的愁苦,二是上帝的律法,三是圣灵的光照。佛教四圣谛首先所强调的就是苦谛,就是人生的愁苦。强调对欲望的净化,炼净自己,避免罪恶,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付自己的邪情私欲,不断地向罪而死;这一阶段的特征是自愿性的“苦行”(austerity)。当然,我们所强调的“苦行”并不是圣经中所反对的那种“苦待己身”:“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2:23),而是保罗所说的“功克己身”:“凡 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 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 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3-26)。因此,我们在炼路阶段所强调的是对于自己的罪欲和罪习,洁净我们自身,预备好我们自身,使我们能够成为合乎主用的尊贵器皿。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感觉修”,就是培养我们对罪的恨恶,使我们彻底摆脱对罪中之乐的向往和留恋。如果我们仍然是“跟着感觉走“,就表明我们的灵命仍然处于黑暗阶段,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就是逐渐拜托感觉和情欲的羁绊,越来越能憎恨罪恶,越来越能向罪而死。

2) 禅定:定学、义谛与明路。佛教强调,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六根”是指人通常都具有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大感官,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 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人在社会环境上通常的实践活动都是涉及到这六根的运作,“缘”就是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心不随缘”是指人要“随 缘”,对周围的环境保持敏感。但是,人的真诚心不变,清净心不变,平等心不变,觉悟心不变,慈悲心不变。顺境里头不变,逆境里头还是不变,始终保持自己的 本心。这就是真正的禅定:外不着相,对于一切变动不居的现象都要放下;内不动心,对于各种来来去去的感觉都要看破。这种禅定的功夫就是“思维修”。《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著,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在基督教中,这种禅定的功夫就是成圣的操练。基督徒的成圣首先是从称义开始的。义谛所强调的是归信,就是在耶稣基督里因信称义,同时也要因信行义。我们在禅定阶段强调在理性上得蒙上帝的光照,明白上帝的旨意和事理,并且在生活上躬行遵守,积极行善,不断地向义而活。“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上帝而生。凡爱生他之上帝的,也必爱 从上帝生的。我们若爱上帝,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上帝的儿女。我们遵守上帝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因为凡从上帝生 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约壹5:1-5)。

这一阶段可称之为“思维修”,就是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得到洁净,不为这个世界上所盛行的异端邪说所惑,更加发自内心地渴慕圣洁。在这一阶段强调深刻地研读圣经,听受先圣先贤的教训,效法他们的脚踪;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有意识的“默想”(meditation),在这种默想中,我们特别强调默想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死里复活与驾云再来,从而使我们不断地效法耶稣基督,并且在耶稣基督里不断得胜。思维修是我们从对付我们的感觉和情欲转向对付我们的思想意识。此类思想意识包括各种哲学、道德、宗教、政治、律法、经济、社会等等的思想和潮流,使得我们能够从上帝所启示的真理的角度来高瞻远瞩,洞察幽微,“使我们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诡计,和欺骗的法术,被一切异教之风摇动,飘来飘去,就随从各样的异端”(弗4:14)。

3) 智慧:慧学、圣谛与合路。佛教强调,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圣谛所强调的成圣,就是完全归于上帝。在合路阶段,我们强调与上帝的圆融合一,舍弃自己, 爱主爱人,时时以上帝为乐。这一阶段的灵修超出人的努力和理性,需要上帝特别的光照和引领。这一阶段的特征乃是深刻的“默观”(contemplation),就是在心灵深处常常享受上帝的同在,得见上帝的荣耀:“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象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意志修”,从根本上摆脱各种罪习对我们残余的影响,使我们的意志完全降服在上帝的意志之下,正如主耶稣基督在客西马尼院里的祷告所展现的那样: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因此,真正的智慧决不是自以为比上帝更有智慧,而是自觉、谦卑地降服在上帝的智慧之下,发自内心地承认: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 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55:8-9)。

通过感觉修、思维修和意志修这三方面的修行, 我们才能真正落实前面所说的“仁教”,开启后面所提倡的“法治”与“德政”。不管如何提倡爱主爱人,如果不能攻克己身,我们就仍然是自己的邪情私欲的奴 隶,所谓的“爱主爱人”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宗教和道德口号,既不能够改变自己,也不能影响别人。“法治”的关键并不是律法与制度,而是人的心灵甘心乐意地接 受上帝的律法的统治。因此,圣经中最大的启示之一就是圣灵把上帝的律法刻在人心中,也就是赐给人内在的遵行上帝的律法的能力,这才是法治的根本。“德政” 的关键并不是外在的善行,而是个人内在的心灵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与个人的灵修密不可分的。

因 此,雅和博经学的核心就是“心学”,也就是个人心灵的体证,这种体证是以个人的心灵为主体,以合乎圣经的敬虔的灵修为根本的。这种对灵修的重视也是我们在 耶稣基督身上所看到的。他在正式进入公开的社会性侍奉之前,首先就是禁食祷告,在心灵深处胜过撒但在饮食、权力和荣华三大方面的试探和诱惑,然后从这种内 在的个人得胜走向世界,迎接世界的挑战。即使他在繁忙的侍奉过程中,他也经常离开众人,自己到一个地方祷告,在内心深处面对个人的孤独和挣扎,把自己完全 交托给父上帝,然后坦然面对全世界。基督徒要效法耶稣基督,一是要学习耶稣基督的公开的教训,二是要学习耶稣基督私人的灵修,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而且 这也是许多基督徒一直忽略的。



[1] 参考刘锦昌:《基督信仰的灵修观》,增订版(新竹: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圣经书院,2012)。See Reginald Garrigou-Lagrange, The Three Ages of the Inner Life (Rockford, Illinois: Tan Books and Publishers, 1989).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有谁能发发慈悲,救救雅歌,帮助他明白
2014: 请本坛支持加尔文预定论者回答这个问题
2013: 宣教士: 拣选与弃绝
2013: 慕道30年!何白见证:叩门的,就给他开
2012: 廿二名牧者联署文告:指同性恋不是罪亦
2012: 天人交战 :推荐书籍:《做个大丈夫》
2011: 和諧大統一: 祖國五教唱紅歌比賽。
2011: 出5
2010: ZT 卡卡每周150封求爱信不为所动 拒婚
2010: 宇宙山川或依靠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