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抄]关于约翰卫斯理 |
送交者: 基甸 2002年04月10日21:16:29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关于约翰卫斯理 转自网易宗教板,2002-04-04 [基甸注]有网友在网易宗教板询问关于约翰卫斯理的事情(air_element,
信仰之门《约翰卫斯理文集》 -------------------------------------------------------------- 约翰卫斯理(1703-1791) 卫斯理兄弟生于英国教会牧师的家庭。他们的母亲Susanna 1735-1738年,卫斯理兄弟到美国的乔治亚作宣教工作,遭 约翰卫斯理在日记中记载:他于1738年五月24日参加了在伦 约翰卫斯理的重生,改变了他的传道工作。他将福音带到 1780 当选 1784 进入国会 1789 法国革命使他的努力受到极大的挫折 1792 Wilberforce极其沮丧之时,重读这封信。 “… be not weary of well-doing. Go on in the name of God, 1807 二月22日 英国国会终于通过立法禁止贩卖黑奴。 在工业革命之中,英国是第一个成立劳工法的国 --摘自陈约翰《罗马书解经》 ---------------------------------------------------------------------- 就在这一切的问题困扰着教会时,首先在英国出现了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A.D.)带动的信仰更新与复兴。不久便出现了传福音的热潮,差传运动的展开,更刺激教会对神更深的体验与奉献。复兴运动从英国推广到美洲,再由美洲影响其他的地方。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神的灵一动工,任何不利的社会、政治因素反成为积极的因素。神奇妙的作为真是令人折服。 复兴运动 正如前面提到,教会在十八世纪面对内外的压力;在教会内部,新派神学严重地损害信徒的属灵生命;而在外面的世界,政治的纷乱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使人有一种迷惘无助的感觉。就在这时候神借着一些忠心的仆人将教会的局势扭转过来。 神兴起了约翰·卫斯理及怀特菲德(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 A.D.)为教会展开新的一页。约翰·卫斯理生于主后一七O三年,而怀特菲德则生于一七一四年。他们先后在牛津进修,也就是在牛津,神将两个完全不同性格、倾向的人结合起来,一同服事祂。 约翰·卫斯理在主后一七二O年进入牛津,六年后被选为牛津林肯学院的院士。他的弟弟查理·卫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 A.D.)此时也进入牛津。不久他们兄弟二人与一些主内的弟兄聚在一起,组成"圣洁会"(The Holy Club)按时查考圣经及祷告。不久他们更从内省的属灵追求推进到福音工作上去。他们开始监狱的布道工作。由于他们严谨的属灵操练,牛津的同学们便讥讽地为他们起了"循道派"(Methodists)的绰号。 怀特菲德于主后一七三三年进入牛津求学,不久便加入了以卫斯理为首的"圣洁会"。 主后一七三五年,卫斯理兄弟二人感到神的呼召,毅然离开牛津安逸稳定的生活,远赴美洲作宣教士。他们在乔治亚州努力工作,不见什么果效。查理在灰心之余,于主后一七三六年返回英国,留下约翰继续工作。到了主后一七三八年,连约翰也心灰意冷,不能不怀着挫败的心情回到英国。但神却借着这些挫折叫他认识到自己的软弱和无能,这便成为他自己复兴的起点。回到英国后,他认识了一些莫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 Brethren)的人。在一次弟兄会的聚会中,约翰·卫斯理听到有人诵读路德《罗马书注释》的序言。他深受震撼,神的灵在他心中工作,叫他真实地体会基督救赎的恩典。 这次经历之后不久,他便前往德国,与弟兄会的人生活一段时候,体验操练敬虔的生活。从这时起,他整个人生命的方向都改变过来。 与此同时,神也呼召怀特菲德到美国乔治亚州宣教。怀特菲德的遭遇却很不同。他所到之处都引起很大的复兴。在新英格兰,他的讲道与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A.D.)的讲道产生的影响汇成一起,成为一股巨大的复兴力量。美国的人复苏(the Great Awakening)便在此时开始。自主后一七三八年开始,怀特菲德多次在美国巡回讲道。我们可以说,他主要的工场在美国而不在英国,因此由他带动的复兴主要在美国。英国的复兴却主要由约翰·卫斯理带动。 卫斯理兄弟二人得到了复兴之后,便奋不顾身地为主工作。他们四处宣讲神的的道,但很多的教会却将他们拒之门外,对他们充满感情的讲道,不太欢迎。于是他们只好到一些教会以外的小组那里讲道。主后一七三九年,怀特菲德从美国回英国工作,这便是卫斯理兄弟二人事奉方向的转折点。原来怀特菲德将他在美国惯用的露天布道在英国如法炮制,结果非常成功。他更邀请卫斯理兄弟二人与他同工。于是,约翰·卫斯理的巡回露天布道生涯便告开始。而他所到之处,信徒便大得复兴,很多人深切认罪,并且重新向神委身。 约翰·卫斯理不但有布道的恩赐,更有组织的恩赐。他不像怀特菲德,讲道复兴信徒后便往别处去,不太注重跟进工作。约翰·卫斯理却很著重跟进工作。他的讲道复兴了信徒,但复兴之后又如何?假若不给他们适当的栽培,恐怕复兴的热潮过后,便什么也没有留下。约翰·卫斯理把复兴的信徒组织起来,将每一区的信徒分成若干班,每班十二人,其中一人作班长。每一班的人互相扶持激励,班长更有责任督促班员操练敬虔。对于那些因一时感情激动而加入团契,而并不渴求真正属灵操练的人,约翰·卫斯理非常严厉地对待他们,甚至将他们逐出团契。因此,团契中的人都非常认真,所以能保持团契的属灵素质。 因约翰·卫斯理的复兴工作,本来冷漠的知识分子及那些迷惘失意、对神也失去信心的劳工阶级突然间掌握到生命的方向,有清晰的委身对象,他们干涸的生命便又活泼起来。他们开始关心社会中一些因工业革命受伤害的人,一些在社会的变动中失落的人。传福音的托负也越来越重,因而成为另一个运动的基础。这一个运动便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展开的宣教运动。假若没有大复兴,宣教运动也不可能会展开。
---------------------------------------------------------------------- 卫斯理的母亲 卫斯理的母亲有子女十九人,自然很忙,但她极其耐烦。一天,她的丈夫对她说:“我希奇你的耐性,一件事情你竟能向孩子们讲二十遍,而不以为麻烦。”她回答说:“我若是只题十九遍就不再题,以致孩子不能领会,岂不是把以前所提的工夫都失去了吗?”她每天除了公开的对十九个孩子施教外,还要每天携带一个小孩到密室去,母子共同祷告神。有时还要特别的对他们个别讲道,讲故事,今天这个,明天那个,轮流的施以属灵的教育。後来这十九个人,出了两个世界驰名的布道家,就是约翰卫斯理,和他的兄弟查理。 约翰卫斯理,是第十五个孩子,生於一七○三年六月。当他生时,家庭中只有兄姊六人,其余八人都於婴孩时殇卒。他母亲久困於穷乏的苦痛中,但她并不因此灰心和失望。她训练儿童养成守秩序、忍耐、礼貌,和顺从的习惯,这种训练却作了他们未来事业的根基。卫斯理夫人以顺从为各种美德之首,某次在一封信中表示了她的意见,“我竭力以为必须趁早压服孩子的意志,使他养成顺从的习惯,因为这是宗教教育唯一有力和合理的基础,假如缺少了这一点,那么诫命与礼节两者都获不到效果。等到这一步完全成功以後,一个孩子才能被父母用理知和虔敬来把他管束,等到以後他自己的悟解力完全成熟的时候,这宗教的要义也就深深地种在他的心中了。”卫斯理夫人也留意到孩子们宗教的训练,所以他们在年纪很小时已能背诵主祷文以及其他的祷告文了。污秽和粗俗的言语是从来不准他们出口的。母亲很早就令她的孩子们学习读书,每日早晚必须诵读一章圣经。所以从婴孩时起,这些孩子都饱受宗教和道德的训练了。 --摘自佚名《建立属灵家庭》 -------------------------------------------------------------------- 约翰卫斯理并没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能安然自处的。他的妻子总是让他下不了台。但是这人为神的缘故把英格兰整个翻了过来,到处教导人保持圣洁的心。他经常每天骑马奔走六十至七十哩,讲道数次,有五十四年的时间,他平均每年骑马奔走五千哩。这五十四年下来的总数——二十九万哩——足以环绕地球十二周。在这段时间里,他平均每周讲道十五次,再加上在各公众场合中的勉励和演说。有很多次他对着一万、二万、三万名群众演说,没有任何扩音设备可用。 有些世俗的历史学家甚至指出英国能免于类似法国大革命的流血事件,全是卫斯理的功劳:他改变了英国。卫斯理也会犯错,但是他是个祷告人。他曾说:“神的专职就是垂听人的祷告。”有人说到他时,曾说:“他觉得祷告是他最重要的事。我曾见他从自己的衣橱里走出来,脸孔近乎发光。”卫斯理每天都花两个小时来祷告。 --摘自佚名《进深登高》 〔罗七〕 >当年,约翰.卫斯理随时随地传福音,复兴英伦三岛人们的灵命 有一天,卫斯理突然发现有好几天没有人对他谩骂了, 他赶紧跪在主前祷告,询问是不是有什么得罪神的地方,以至 经过长时间的祷告,他得到平安。他推门出去,(一说他从草丛 --摘自网上对话《基督徒是否应该“讨人喜欢”?》 约翰卫斯理说:“每天要把早晨用来读经和读书,不吸取新东西不能讲道,不能成为供应不断的传道人。唯有肯读书的基督徒,才能成为有真知灼见的基督徒。”经常阅读,广泛阅读(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价值无比。“ --摘自佚名《怎样做传道人》 ------------------------------------------------------------------------ “总要说感谢的话。”(弗5:4) 1709年2月9日午夜,约翰卫斯理全家正在熟睡,突然家中起火,当时他还只有五岁,火焰很快蔓延上楼房,约翰卫斯理被一位勇敢的邻居从窗口抢救出来,随即房子就倒塌了。他的父亲充满 感激之情与众邻居跪在地上祷告,他说:“我的八个孩子一个都没有损失,你把最好的为我保留,我感谢你!让房子烧毁吧,我已足够富足了!” --摘自《石子集》341.2 ------------------------------------------------------------------------- 英国牧师兼布道家约翰·卫斯理(1703-1791)与奥雷多将军(James Oglethorpe)一同旅行时,这位将军对着他的一名属下发脾气。属下来到他的面前谦卑地请求饶恕时,他愤怒地说:「我决不饶恕!」卫斯理牧师直视将军说:「很好,不过有一点,将军,我希望你从来没有过错。」 好好地想一想吧!难道你希望上帝饶恕你的方式,像你饶恕别人一样吗? --摘自《灵命日粮》 ------------------------------------------------------------------------- 约翰.卫斯理,是卫理公会的创始人。他初任牧师的时候领到 --摘自佚名《基督徒与非基督徒》 ---------------------------------------------------------------------- 我最近见到一本书,虽非新书,过去却从没见过。这本书读来趣味盎然。书名叫做《书室》,讲的是卫理公会出版社的历史。 书里面最有趣味的部分,是约翰·卫斯理对书的态度。有位卫理公会的历史学家说:卫斯理生平出版了三百七十一种著作,其中三十本是和查理·卫斯理合写的。我们可别忘记:写这么多书的卫斯理,也是旅行布道和讲道都比任何人多的一个人。 有人说到作家萨瑟,说他要是一日不读书、不写书,便不开心。约翰·卫斯理比他还厉害。 他不但自己读,也要求他的同工和卫理公会的传道人读,经常的读。他说:“每天要用早晨的时间读书,一天二十四小时,要用五个小时读书。” 有的人反对,理由是:“我对阅读没有兴趣。”卫斯理的答复很严厉。他说:“没有兴趣,应该培养,要不然回去干你的老行!” 卫斯理深深知道,没有人能不吸收新东西,却能不断讲道。他必须不断学习、研究,才能成为供应不断的讲道人。卫斯理不但要求他的助手和讲道人读书,也要他的会友都读。 --摘自佚名《阅读》 ------------------------------------------------------------------------- 约翰·卫斯理(十八世纪英国布道家)在他走完人生道路时,用 在他写的一首圣诗中,他说得更喜悦:“Oh,lovely appearance --摘自佚名《死亡》 =======================================================================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