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奇異恩典
萬維讀者網 > 彩虹之約 > 帖子
彩虹之約精彩網文回顧62:撒馬利亞婦人
送交者: 喜來登 2005年10月04日09:47:21 於 [彩虹之約] 發送悄悄話

撒馬利亞婦人

作者:852

2004年1月23日 於[彩虹之約論壇]

約翰福音第四章記敘了耶穌和一個撒馬利亞婦人的對話。耶穌在中午時分,來到撒馬利亞地界的雅各井旁,因為走路睏乏,就坐在井邊。這是,走過來一個婦人到井邊打水,耶穌向她要水喝,於是開始了這場對話。從對話中看出幾點,第一,這個婦人是趁中午井邊沒有人的時候來打水的,在巴勒斯坦那裡,打水是女人的活兒,一般都是在清晨和傍晚,中午很少有人來打水。這個婦人這時候來,一定是不想遇見什麼人。第二,這個婦人有很多的東西,她有傳統,知道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彼此不來往;她有宗教,她和耶穌討論在哪裡拜神的問題;她有家庭,她曾經有過五個丈夫,現在和一個不是丈夫的人同居;她對生活有盼望,當耶穌說喝了他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的時候,她要求耶穌給她這樣的水喝,她也不用天天來井邊打水了。

這個婦人,就像我們一樣,是個對生活有盼望,有追求,用了許多的心機和手段,卻得不到滿足的人。她有過五個丈夫,這在當時的社會裡,是很不尋常的。那個時候,寡婦是可以再嫁的。可是,這個婦人作了五次寡婦的機會很小,很可能是離婚的。從她現在還和一個人同居來看,她的年齡還不會很老,姿色尚可,否則很難有人願意養着她。從這些方面看,這是一個對生活很有追求的人,她為了她的理想,可以不斷地換丈夫,這是她唯一可用的手段。因為在那個社會裡,作為女人,是不可能像男人那樣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的,她不可能靠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作出一番事業。她惟有靠着男人,才可以夫貴妻榮,達到她的目的。不知是機遇不濟呢,還是她永不滿足,使盡手段,丈夫換了一個又一個,她的日子卻是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現在弄到沒有人願意娶她,只好和人同居。在鄰里的名聲想必也不好,為了避開人們的議論,她趁沒有人的時候來井邊打水,免得看別人的白眼。

這個婦人,把盼望放在人的身上,終於不能不失望。其實現代的人,看起來是有知識多了,可是仍然跳不出這個靠人的怪圈。人是社會動物,人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接納,人需要愛,人渴望愛。但是從人那裡來的愛是有限的,是有條件的,是自我中心的。它與人所求的愛不同,我們想要的是無條件的,是忘我的,是永久的。這樣的愛,在人間是找不到的,可是我們還在痴心的尋找。古往今來多少愛情的故事,就是述說這這種夢想,在現實中能見到嗎?人的愛,充其量像那井水水一樣,可用來解一時之渴,卻是喝了還會渴,還要喝,還要不停地去打水。

人心渴望愛,卻找不到愛,因此心中煩躁不安,不得安息。耶穌對那個撒馬利亞婦人說:“凡喝這水(井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了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人所需要的那種無條件的、舍己的愛,只有在耶穌那裡才能找到。離開這愛的源頭,在人間尋找屬於神的愛,是註定要失望的,人的心只能在神那裡找到安息。正如奧古斯丁所說的,神原是為自己造人,人的心若不在神裡邊便永遠不得安息。在起初神造人的時候,神與人是親密相交的,後來人犯了罪,與神隔絕了,人不得再見神的面,從神的愛中墜落了。人心裡有了一個“人形空洞”,非神自己不能填滿。人心的這種渴望,這種得不到滿足的饑渴,促使人們拼命地找東西來填滿它,可惜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物質的東西,是越多就越覺得不夠;知識呢,也是一樣,越多,煩惱就越多。宗教,除了引起紛爭外,解決不了問題。愛情呢,更加令人失望,看離婚率就知道了。在婚姻失敗的時候,我們以為換一個人就好了,其實越換越失望,因為那個癥結是在裡面,不是在外邊。在人間尋找只有神才能給的東西是緣木求魚,找錯了地方。

只有耶穌,只有耶穌的愛,才能填滿我們心中的黑洞;只有找到耶穌,喝了他所賜的生命之水,才能永遠不渴。除此之外,所有其他的一切,都不免叫人失望。那個撒馬利亞婦人終於認識了耶穌,就丟下了水罐子,也不顧自己的名聲如何,跑着去為耶穌在見證,她終於得到了滿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苦難和恩典(0)
2002: 苦難和恩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