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人会死”的意义是什麽? |
送交者: Mengy 2023年09月08日14:31:28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一 "人会死"这几个字,乍一看,会被吓着,因为有些太"直白"了点。 "人会死"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却少有人愿意提及,甚至也是很多人极为"忌讳"涉及的话题,尤其中国人。 谈论"人会死"的问题,的确让"活着的"人感觉晦气、很不舒服。人活得好好的,谈点什麽不好,为什麽偏要谈"人会死"的事儿? 对迷信的人来讲,这种话题更是大为不吉利,因为迫使人离近"死亡",以至产生恐惧和、无助和绝望。 但是,"人会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讲并非意味着就会躲过或者不存在,避开不谈祇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心态罢了。 随着人的出生、成长,到了中年、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人去世"的事情,不管是亲朋好友、还是左右邻舍。 圣经是神启示给人的真理,因为祂造人,知道人真正需要知道些什麽。在智慧书裡有一节经文説:" 往服丧之家,比往宴乐之家还好,因为死是人人的结局,活人要把这事放在心上。"(传道书7:2) 有一个姐妹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二十几年前,网路刚刚开始普及。她的同学中有人帮助设立了一个网站,为了彼此联络方便。网站还专有一个"平台",供大家在上面"谈天说地"、"谈古论今"。 她知道有此网站后,偶尔也会进去关注一下"平台"上的"动态",但从不"发表言论"。几个月后,有人收集了很多同学的"美照",一个个地贴了上去,有几个特别镶了黑边,使之一目了然,让大家知道这几个人已经"与世长辞"。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黑框"的同学早已"告别于世","平台"裡的气氛顿时由"喜乐"变"哀伤",充满了压抑和沉闷。有些"帖子"的内容畅谈了对这几位的美好回忆,更多的是对"黑框"裡的生命的匆匆离别而叹息。 "黑框"裡的这几位同学,当时都还未踏入"不惑"之年,各人的事业刚有"起色",也还没来得及有子女或看到儿女长大成人,就溘然长逝,的确令人感叹唏嘘。其中一位男同学是她亲眼看见他从得病到去世;另一位年龄比她小、很聪明很安静的女同学,她们毕业几年后仅见过一次面。几位同学的去世消息对她来说非常震惊,完全意想不到。看着几个"黑框"的照片,心裡的悲痛实在难以言表,无法控制流出的流泪。她在"平台"上起初只看不说,因为觉得这时候,"活着的人"无论讲什麽话,词句再感人再得体,都是"隔靴搔痒",没有任何意义。 有一天,她心裡莫名其妙地被感动,想要跟这些"活着的人"说几句"掏心掏肺的"话儿。那时她才信主不久。 "说些什麽呢?" 她心裡在想,"他们可能从来没有听过这位赐人永生的神。....." 当时她正在读圣经"传道书",发现裡面的一些经文都是对在日光之下"活着的人"说的,也正是她所要想表达的。所以,她就匿着名、"斗着胆子"把一些经文挤进了"平台"裡。 谁知,这些经文一贴上去,像水滴进滚汤的油锅裡,霎时间在同学"群裡"炸开了,"愤怒"的情绪如决堤般地倾泻而出。因为没有署名,他们也无所顾忌,说什麽的都有:恶毒的、讽刺的、......。客气点的言语稍微还含蓄一些:"人已经活得够累了的了,都什麽时代了,还讲什麽信仰、对人说教?..... " 不客气的,乾脆就"粗言粗语"地直接骂人,甚至希望把未署名的她"扫地出门"、从"平台"裡轰出去。但也有几个人看到贴上的经文产生"共鸣",反应很积极正面,其实他们也不是基督徒。瞬间,同学分成了两派,唇枪舌战、火药味逐渐升级。"平台"被搅得"翻天覆地"。 她说,令人奇怪的是,当她看到那些对她"不客气"的帖子时,她心裡竟然丝毫没有怨恨。以她原来的"个性",不明着"真枪真刀"回击,至少在心裡也会把这些"不明事理"的人咒个半死:"不知好歹的东西,这麽好的神不愿意相信,以后死了就下地狱吧!!!" 而且,后面不会是一个"叹号",至少叁个以上。 而那时她的心,却像丝棉一样软软的,儘管裡面透着哀伤和难过。摸摸脸,湿湿的;舔舔嘴,咸咸的。她在问自己:"委屈吗?" 不是。"气愤吗?" 也不是。心裡难过并非因为他们对她的冒犯,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她是谁。难过的唯一原因就是,她看到没有神的人极为地可怜:他们不晓得自己的照片有一天也会被镶上"黑边",因为"无人有权力掌管生命、将生命留住,也无人有权力掌管死期。"(传道书8:8) ;他们也不知道肉体归入尘土之后,灵魂去了哪裡;更不明白人该"怎样活"才不枉费一生。 几天后,她安静在神的面前,默默地做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祷告。然后,决定写几句话就退出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帖子写道: "....我思想了很久,最后还是想跟大家説几句话。如果读到我下面所说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就此住'战争'。 没有'署名'的初衷,是因为想到提出这样一个话题,一定会有争议。本人不想在同学之间真名实姓的争论,甚至产生'冲撞';也不愿意让一些不喜欢这些论题的同学对我本人有'厌嫌'之感﹐免得将来有一天大家会见面时,少了一份自然。.... 其实,在我与其交往较多的同学中间,我从不回避我的信仰,也从不间断地鼓励这些同学去接受这个信仰。因为我受益,也愿我的同学受益。说到'累'、'超脱'、'说教'这些词,对我一点不陌生。四年大学生活,我是所谓最'落后'、最没有'信仰'、最讨厌'说教'的一个。全年级只有两叁个没有加入'组织'的,我是其中的一个,应该算是比较'超脱'的吧? 但那时的我,常常整日心情灰暗,百感无聊,心无定所;毕业后几乎每年都要换工作,总觉人活得很'累'、没意思。出国之后接受了基督'信仰',彻底改变了我一生。用一句很时髦的话说,我现在活得很'阳光' 、很喜乐,并非事业有成、万事如意。所以,我真的愿意把这个我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分享给我的同学,因为除了亲人以外,最让我心动的就是同学了。特别是当同学中的一位﹐ 患癌病重及死亡濒临前的那一刻,我几乎是亲眼目睹了一个生命挣扎着渐渐逝去的全过程,心中百感交集。所以当知道还有其他同学去世的消息,就很想说说心裡话儿。但差强人意,始料不及,惹得很多同学不满。我只能说声"对不起", 这原不是我的本意,但决不后悔,因为我知道自己卖的是"珍珠",不是"狗皮膏药"。其实,很多东西,没有研究和经历,妄论对错,就不"智慧"了。...." 她在"帖子"裡重点想要表达的是,一个人如果没有谦卑的心来领受神的"恩典"和启示,就不会意识到人随时都会"死去",就如那些"黑框"裡的同学,因为生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也不知道人该"怎样活"才有价值;更不知道神早已预备了"永生"之道给世人。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二 如果谈到"人会死",通常大概会有如下几种反应: 1) 有人认为,既然"人会死",那人活着就没有什麽意义,好多事不必认真,"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就好了,否则,一死百了,死了后悔,连"放纵"的机会都没了。 2) 还有人认为,既然"人会死",干嘛还要活? 人生苦短,又活得很辛苦很受罪,还不如一死了之。因为这种人太消极太悲观,带来性格"忧鬱",每天勉强活着。直到有一天实在撑不下去了,就会选择把自己结束掉、一死了之,免得活得痛苦。 3) 也有人认为,既然"人会死",那活着就要有"价值,有理想,有抱负",不能"醉生梦死"、"碌碌无为"、"枉费一生"。即使不能"名扬天下"、"功成名就",也不要"默默无闻"、"一事无成",至少要在人生"舞台"上刻出一点"痕迹"来。所以,这种人就会按照自己的所谓"价值观"来过活,竭尽全力追求:钱财、地位、名誉、知识、权力、等....。 表面看来第叁种人的反应似乎有"智慧",懂得人生的所谓"价值"。然而,会发现第叁种人其实是很"短见"地衹为自己、为今生而活,忽略了人生的"永恆"问题。所以,这种人的"理想"无论是否实现,都是"枉然":心愿达成,人"虚空"反而加增,因为人真正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满足,尤其到了"行将就木"的年纪,死的恐惧会使人极度绝望;反之,如果耗尽年华、苦其一生,最终事与愿违,更是是"枉然"。之所以皆为"枉然",其原因是,人被造,"罪"使有限头脑产生出来的"看点",是一个死的"循环",无法突破自我的"侷限"。 假如都是第一种人,家庭、社会和国家也就瓦解不存在了;假如都是第二种人,地球上的人所剩无几。所以,世上大多应该是第一种人和第叁种人,自认为没有"白活"或懂得活得有"价值"的人。 当今社会,世上第二种人渐渐多起来,因为他们逐渐观察到:第一种人活得很"颓废",不值得模彷;第叁种人的"理想"又很难实现,或者即使梦想成真、"功名成就",却发现他们的生活也是一塌煳涂,活得并不快乐,也不值得羡慕。 上面所谈的"未知死,焉知生"的人生态度,恰与孔子所言相反,似乎在逻辑上比孔子的说得通。 孔子説:"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人生的问题都还没有完全了解,岂能知道死的事情? 似乎在暗示,人要"活在当下",活得明白,才知死的事情。或者意思是,"怎样活"的事情还没弄清楚,哪有时间去研究死的事情? 其实,如果仔细斟酌孔子所言,会发现: 其一,是在鼓励人有意逃避谈"人会死"的问题。这不免有些"自欺欺人",因为并非人不去想,就会抹去"人会死"的事实; 其二,先顾及"怎样活",再思想"人会死"的顺序,似乎是"本末倒置",因为一方面,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活在世上的寿数,或馀下的日子还有多久:几天?几个月?几年? 几十年? 怎麽会有机会研究"死"? 另一方面,没有"人会死"的提醒,人怎麽会认真考虑该"怎样活"?
所以,试比较一下,哪一个说法"智慧"呢?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的说法使人生积极向上,因为衹想"怎样活",不让"人会死"的问题搅扰自己,这样可以活得快乐无忧。而与孔子相反的人生态度不见得好,哪怕是第叁种也并非"智慧"。 如果将孔子所言与上面的叁种人生观比较,会发现它们"大同小异",没有多少区别,归根结底都是不知"怎麽活",也不考虑人死后灵魂去了哪裡。不管是"未知死,焉知生",还是"未知生、焉知死",如果没有神的启示,人的"罪性"使它们的结论趋于一致。 有一天听了一位年轻弟兄的分享。他被告知几年前脑癌手术的地方,又生出新的癌细胞。医生説,如果不及时再开刀,恐怕会扩散得很快,从几年前的第二期会转化到第四期。他问医生到了"第四期"意味着什麽? 医生説:第一,癌细胞会变得异常活跃,迅速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第二,"生命期"仅有一两年而已。 当这位弟兄听到医生的诊断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的时间不多、很快"会死"。其实,他并不是怕死,因为他早已因主耶稣的救恩得到"永生",他知道他的肉体消亡,他的灵魂会到神那边。这位弟兄分享説,当医生没有正式告诉他的癌症复发前,他对时间不会有"紧迫感",总觉得自己的生命还会有很长的一段。然而,当他被医生提醒他的癌症已经复发,在世的日子极为有限时,他才开始认真思考如何珍惜神留给他的馀生,如何尽全力做神所託付给他在地上的工作:用神的爱,把人带到主的面前;用神的话,激励在主裡的弟兄姐妹;......。 的确如此,当人没有被提醒"人会死",被告知馀下的生命屈指可数时,人会常常浪费神所赐的馀生。世上有太多不认识神的人,他们临终前的感言都证明:"日光之下"的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扑风"。人在世再知名、再富有、再伟大....,没有得到"永生",都是"徒然"、没有价值。 人在世的生命很短暂,就如摩西所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篇90:10)
人不愿意去想"人会死"的这件事,也不愿提到跟"死"有关的话题,无可厚非。的确,"死"对人是一个"咒诅"。 人为什麽会死? 而且摆脱不了这个"咒诅"呢?这就追溯到人类始祖亚当夏娃那裡。 神造天造地和一切万物,都是为了祂最后所造的人预备的。神看祂自己所造的一切都很好,最后祂才开始用泥土造亚当。神见亚当独居不好,就为他造了一个女人,既作他的妻子,也作他的"帮手"。不但如此,神按照祂自己"形象"造人,也赐了给他们"自由意志",让他们对神的顺服,都是出于"甘心",而不是"被迫"。神把他们夫妻安放在"伊甸园",与神同在,享受神所赐的一切丰富。神唯一给他们设立了一条"禁令",告诉他们虽然园中的果子他们都可以随时随地摘下来吃,但唯一一棵"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他们不可以吃。并且神严厉地警告亚当説:"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创世纪1:1-3:6)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就知道了。他们没有听神的吩咐,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使得他们不但肉体会死,灵裡也落在黑暗裡、与神隔绝。人类的"死亡"并不是因为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有毒",而是他们悖逆神、破坏了神给他们的"约定",致使人与神关係破裂的结果。神是生命的源头,人与神的"约定"破裂,就意味着人与神的生命源头也就断开了。 实际上,神同时在伊甸园也放了一棵"生命树",神并没有禁止他们吃,但是,他们却偏偏选择神不让他们吃的那棵树上的果子。 他们被赶出伊甸园后,神立刻"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免得他们永远活着。(创世纪3:22-24) 这是神极大的"恩典"。如果带着罪的亚当夏娃,再吃了生命树上的果子,后来的人类衹能与"罪"共存到永远,落在"虫不死、火不灭"的地狱裡。这是神不愿意看到祂所造的人的结局。 人可能仍然会问一个"千年"的问题:那神造人时为什麽要在伊甸园安放一棵”分别善恶树"? 祇有一个答桉,就是"神的爱"。祂不愿意把人造成"木偶"或"机器人",祂喜欢与有祂"形象"的人同住。 神无所不知,祂造人并给人"自由意志",其实祂早已知道人会犯罪。这就是为什麽神在创世已先就为人类预备了救恩。"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以弗所书1:4) 时候到了,神降下祂的独生爱子--耶稣到世上来,在十字架上担当人类的罪,满足神的"公义",使所有"信祂的人"从神的震怒之下被拯救出来,与神恢复起初祂造人时的关係。所以,死亡不再能拘禁那些在神面前愿意认罪悔改、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们已经归在了神的永恆保护之下。 因此,人瞭解了"人会死"的意义,而且是"永死",人才有可能渴望"永生"。没有"永生",人无论怎样想尽办法延长寿命或"晚死",最终还是会"死"。人死不是如"灯灭"、"一了百了",是要受神的终极审判。"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还有审判。"(希伯来书9:27) "罪"使人和神隔开,如果没有主耶稣的赦罪之恩,世上所有人都与神永久分离,陷在"永死"之中。人的肉体必朽坏死亡,人被造出自尘土,最终也归于尘土。但神造人时所吹的那口"气"却是永存。肉体死后,灵魂与肉体分开,肉体归入尘土,灵魂便去两个地方: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就在天堂,永远与神同在乐园裡;拒绝接受主耶稣的,便去了与神永远分离的地狱裡。 无论是非基督徒还是基督徒,知道"人会死"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提醒: 1) 对非基督徒:提醒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使其愿意谦卑下来,在神面前认罪悔改,归向神,得"永生"。假如没有这样的提醒,人一方面不会去思考"永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会去想该"怎样活",如何珍惜在世的日子、过一个有价值、符合神心意的人生。 有一位牧者常常喜欢用一根很长的绳子来表明人的短暂和神的永恆。他把绳子的一端染成橘红色,那一段很短;染色后面部分是白色,无限长、没有尽头。他把染色的部分比作人短短的一生。他説,不认识神的人,通常衹顾及那短的部分,而放弃后面白色的"无限"部分,就是与神同在的永恆,也就是"永生"。 所以,拒绝接受主耶稣的人,不但失去了"永生"的福分,同时也没有智慧在世上过活,或"及时行乐",或追求地上所见的,一生活在"罪"中。最终,世上要得的和"永生"两样皆空,毫无所得。 神藉着所罗门向世人启示人説:"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 (传道书1:2-3) "......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2) 对基督徒:是一个警醒,提醒不要浪费光阴,要按照神的话语,顺服圣灵的带领,竭力在世上做美好的见证,尽自己该尽的本分,无论:在教会裡服事;在家裡与父母、配偶、孩子相处;在工作上为老闆打工或作老闆的;在社会上遵纪守法、作一个好公民;.....。 一个认识神、真正重生得救的人,随着属灵生命的成长,必然会愿意按照神的心意过活,不会把地上可见的事物作为永远的盼望。人的肉体生命衹是一个承载灵魂的"帐篷",人在世的日子不过是一个"客旅"而已。基督徒的"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见的盼望不是盼望。谁还盼望他所见的呢?"(罗马书8:24) 所以,使徒保罗説:"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 …….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16-18) 因此,基督徒的盼望不在地上,既然知道在世的日子很短,就切切地仰望神。如大卫的祷告:"耶和华啊!求你使我知道我的结局,我的寿数有多少,使我知道我的生命多麽短促。你使我的日子窄如手掌,我的一生在你面前如同无有;各人站得最稳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口气。"(诗篇39:4-5) 基督徒的肉身死亡衹是暂时"睡着"。等主耶稣第二次再来,神会使所有基督徒的身体复活,赐予他们一个永远不朽坏荣耀的身体。保罗说:"我们是天上的公民,切望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从天上降临;祂要运用那使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改变我们这卑贱的身体,和祂荣耀的身体相似。"(腓利比书3:20-21)
亲爱的朋友,"人会死"虽然无人喜欢提及,但是,这是世人因"罪"带来的必然结局。然而,神没有让"死"成为世人永远被辖制的"咒诅",祂给你我开了一条"永生"的大门,让我们在"死"的绝望中转向祂,接受耶稣基督的赦罪之恩并得"永生",使你我在活着的时候,就经历和品嚐到"在地如在天"的"永生"美好,享受神所赐的丰富人生。 但愿下面圣经里面的几段经文,给你带来人生的思考和帮助: 主耶稣的话: "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以西结书18:32) "认识你是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3:36)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5:24) 所罗门智慧的言语: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传道书11:9)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道书12:1)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道书12:13-14) 大卫的祷告: "神阿,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甚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139:23-324) 愿神的爱感动你,神的智慧开启你,神的恩典临到你! ....。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22: | 查经分享:列王纪下第一章 | |
2022: | 不作工吃福利?看圣经如何教导! | |
2021: | 亚他那修是“杠精”吗? | |
2021: | 若云:《芳梦佳人》长篇爱恋小说连载 | |
2020: | 耶稣降世为人就是人 | |
2020: | 《拾荒者》(电影剧本) | |
2019: | ZT:拣选与弃绝 | |
2018: | 十字架为基督宗教的象徵 | |
2018: | 前倨后恭者,或后倨前恭,或有倨有恭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