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奇异恩典
万维读者网 > 彩虹之约 > 帖子
ZT:华氏911度,“这是自由的燃点"
送交者: wiag 2004年06月29日08:34:14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ZT: "在7分多钟时间里,没有人做任何事"

http://www3.bbsland.com/forums/general/messages/390256.html

片名:《华氏911》
  导演:迈克尔·摩尔

  主角:小布什、切尼、赖斯等

  摩尔反布什言行录

  2003年3月,摩尔(上)给布什(左)写了一封信,以“剃须刀般锋利的语气”提出了自己对伊拉克问题的看法,并对布什进行了一番冷嘲热讽,信中写道:“布什先生,全世界都在反对你,当然还要加上你的同胞美国人”。

  2003年6月,摩尔发表的致布什公开信至今仍广为流传。信中还有这样的话:“在535位国会议员中,只有一人的子女在我们的军队中服役,假如你真想为美国奋斗的话,就请你把你的两位千金送去战场,带头让议员们的孩子也能为战争出点力。”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除了与往年一样有艺术电影、好莱坞大制作和各类商业片外,观众们还意外地看到了一些表达反战声音的政治片。而其中最引人关注、争议和好评的影片是《华氏911》,其导演迈克尔·摩尔在为该片宣传时就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是要通过影片所揭露的布什家族与拉登家族的金钱关系,及其所鼓吹的反布什、反伊战的情绪,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帮助民主党人打败布什。

  “布什在片中是个喜剧演员”

  作为惟一一部参加角逐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大奖的纪录片,《华氏911》不仅有夺取金棕榈奖的野心,它的导演迈克尔·摩尔更是毫不讳言自己的另一个政治目的,就是借这部影片在今年的美国大选中帮民主党人打败布什。

  《华氏911》从筹备、拍摄、发行,一直到去戛纳参加首映,都在舆论上激起了千层浪,可以说还没公映就在宣传上打了胜仗。这部被认为“政治敏感性”极高的电影出自今年奥斯卡纪录片奖得主、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之手,该片以纪实手法回顾了从小布什当选总统到“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这不同寻常的4年,影片最“惊爆”的内容是揭露了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及“9·11”事件的幕后交易,也正是这些片段成为该片遭禁、发行遇挫的导火线。

  《华氏911》一开始便回放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双子大楼遭飞机撞击轰然倒塌的纪实画面,而后镜头一转对准了彼时彼刻的美国总统布什。当时小布什正在参加一个小学的文学会,助手在他耳边说飞机撞进了双子塔,他听到消息后不知该如何反应,于是继续装着阅读手上那本《我的宠物山羊》。这时,画面的角落上出现了一只秒表,在滴滴答答地计算小布什作出反应总共需要的时间。同时摩尔的画外音响起:“他是不是正在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努力工作,而老把时间放在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去除草和打高尔夫球。”

  小布什是该片的第一男主角,用摩尔的话来说:“布什总统在这部影片中是一个优秀的喜剧演员,借他之口,我让人们知道了许多他们根本没机会了解的东西———愚蠢、恐怖、真相。”

  老布什和老拉登的猫腻

  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家族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和“9·11事件”发生后存在于英美两国和海湾国家之间的幕后交易也在影片中被惊人地揭示。该片指出,老布什与拉登的建筑大亨父亲一直有生意上的往来,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曾担任私人投资公司卡莱尔集团的资深顾问,而该公司曾与拉登家族有多年各种商业往来。摩尔说:“布什家族和拉登家族关系如此深厚,因此对于‘9·11’之前的异常发展视而不见,‘9·11’之后又极力否认、撇清与他们的关系。”片中说在恐怖袭击前,恐怖大亨拉登的不少亲信已经潜入美国,而布什明明知道这些情况,却故意放过这些基地分子。在“9·11”事件之后,小布什甚至亲自签署命令,允许拉登家族在美国的24名成员乘坐一架沙特私人飞机逃离美国。

  “拉登为什么会袭击美国?谁该为‘9·11’负责?‘9·11’之后,美国在国防、外交及反恐政策上究竟做了些什么?观众都会在这部好看的影片中找到答案”。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摩尔雇用了大量的摄影师和记者,并发动自己的社会关系,让剧组偷偷潜进伊拉克,采访了大量的美国政府官员、伊拉克民众以及参加伊拉克战争的美国大兵。摩尔还称,为了使影片更吸引观众,他以自己的方式给影片加入了许多讽刺和幽默元素。摩尔所说的幽默方式是指他本人在影片中以一种天真、近似小丑的画外音,不时地挖苦屏幕上的小布什的表情或行为。

  对于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摩尔有自己的看法:“小布什其实并不想抓到拉登,因为恐怖活动是他发动战争的一张通行证,而攻打伊拉克后的重建工作更是一块大肥肉。”摩尔还猛烈抨击美国政府征召较穷困的工人的孩子、黑人和移民去当兵,成为布什战争的牺牲品。

  迪斯尼高压之下放弃发行权

  《华氏911》的推出适逢今年美国大选,而迪斯尼公司害怕来自白宫的压力,以该片“过多,而且过于偏激地涉及政治问题”的理由,禁止旗下投资该片的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在美国发行这部影片。迈克尔·摩尔得知消息后,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公开信称,这是因为迪斯尼害怕得罪总统的弟弟、佛州州长杰布·布什,从而使迪斯尼在佛州的项目变得复杂并使数百万美元的减税计划泡汤。他还向媒体透露,他原本曾找梅尔·吉布森投资该片,后者拍摄的饱受争议的电影《耶稣受难记》不久前才上映,但吉布森后来被警告“如果你赞助这部电影,以后就别指望再收到白宫的邀请”,吉布森终于决定放弃该片。对此,迪斯尼反击说,迈克尔·摩尔是在个人炒作。而杰布·布什则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会去看一部大大增加了作者净收入的电影……这并非摩尔先生第一次拍批评我们家族的纪录片,没什么好吃惊的。”但不管怎么说,这道禁令对人们却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本片在戛纳的首映式曾掀起观影热潮。

  迈克尔·摩尔自我调侃地在戛纳新闻发布会上说:“毫无疑问,金棕榈应该颁给最无畏的人,而我什么都不怕,我从来都不怀疑这部影片可以在美国上映……布什应该被踢出白宫办公室,因为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而他们究竟在做些什么?也许你们中间的有些人会因为看到我将来死于非命而发笑。”

  据悉,新发行商计划10月份在美国上映该片,距美国总统选举只有几星期时间。毫无疑问,如果纪录片在竞选的关键时期公映,会对布什连任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抹黑布什”的摩尔

  记者、讽刺作家、电视主持人、导演、左翼社会活动家……迈克尔·摩尔拥有众多身份,但无论哪一种身份,都会成为他攻击美国总统布什的工具。摩尔是美国娱乐圈中少有的如此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产量甚丰,几乎每一年都有一部引起轰动的著作或电影产生,而近几年中,他的创作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反对布什。

  “我们喜欢非小说类作品,可我们生活在虚假的时代里。在这个时代,我们得到的是虚假的选举结果,我们选出了虚假的总统……布什先生,我们都反对这场战争!布什先生,我们为你感到羞耻,为你感到羞耻啊!你遭到了美国南部各州的反对,你当总统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

  ———迈克尔·摩尔的奥斯卡获奖致辞

  迈克尔·摩尔1954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小镇,他上高中时制作的环保幻灯片曾获全美“飞鹰荣誉勋章”。18岁时竞选校董事会成员,成为美国最年轻的竞选公职者。进入密歇根州大学后不久就退学。1989年,他首次当纪录片导演,就以反映美国大型公司职工失业问题的《罗杰和我》一片大获成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电影界。1996年,他又开始涉足出版业,成为全美闻名的讽刺作家。他头戴棒球帽、身穿粗布工作服的形象如日中天,为美国人所熟知和喜爱。就连这次参加戛纳电影节,他都会跑到戛纳海滩参加近200名演艺界工作人员举行的示威游行。

  近年来,摩尔可谓是布什总统最“厌恶”的人之一。因为,摩尔无论是著书还是拍电影,都很喜欢和布什对着干。他多次发表公开信批评布什、反对伊拉克战争。他将政治批判娱乐化,利用出版、电影等各种方式暴露黑暗,成为娱乐圈中以实际行动参与“倒布”的中坚分子。

  2002年3月,摩尔撰写的《愚蠢的白人》一书,因为含有大量抨击布什的言辞,一度无法付印。摩尔在书中大骂布什是“强盗头子”,甚至在书中呼吁派遣海军陆战队将布什驱逐出去,还声称美国“已沦为无知愚蠢”的国家。出版社曾要求摩尔对书名以及书中的一些批评性文字作出改动,不过,经过长时间的抗争后,《愚蠢的白人》终于一字未改地被摆上了书架,而且第一版印刷的5万本上市即销售一空,迅速攀上《纽约时报》非虚构类作品畅销书榜。该书还获得英国年度图书大奖,目前已被重印了30多次,在美国各大排行榜连续几十周蝉联榜首。


解读《华氏911》:讽刺尖刀为何对准布什?

“领奖时我太激动了,忘了感谢布什、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没有他们,我的影片怎能如此精彩?想到他们我真该热泪盈眶。” ——迈克尔·摩尔在获奖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华氏451度》是美国科幻作家雷·布莱贝利的长篇小说,1966年被法国导演特吕弗拍成电影。故事中虚构的未来社会里,每栋建筑物都百分之百防火,消防员已无用武之地,他们反变成专业纵火员,惟一的工作就是四处焚书。华氏451度——即摄氏233度——正是书本的燃点。记录片《华氏911度》将这部小说的标题与“9·11”事件合并,导演迈克尔·摩尔说:“这是自由的燃点。”

没人告诉他怎么办

5月22日(当地时间,下同)的颁奖晚会一开始,迈克尔·摩尔就开始成为焦点。稚气未脱的比利时小伙子乔纳斯·盖尔奈特上台领取可能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奖项“最佳短片评委会大奖”时,抓住宝贵的机会向摩尔和他的《华氏911度》致敬。紧接着出来颁奖的英国演员蒂姆·罗斯立刻对此表示出赞赏:“刚才那个小伙子说了一番很有勇气的话,我完全赞同他的意见。”

等到摩尔终于噙着泪水捂着嘴,拖着自己庞大的身躯走上台,去领取属于自己的金棕榈大奖时,喝彩声和倒彩声同时爆发。摩尔好不容易控制住情绪和台下的喧闹声,恢复了自己调侃的形象。“天哪!你们都对我干了啥?”手持金棕榈奖的摩尔问坐在台上的评审团。评审团给了他金棕榈,戛纳的电影市场则给了他好消息:“我找到了新的发行商,一个阿尔巴尼亚发行商。现在全世界都能看到这部电影,除了一个国家。”由于迪斯尼坚决阻止任何子公司在美国发行这部“招惹是非”的影片,《华氏911度》何时能在美国上映,仍是未知数。

5月16日,《华氏911度》戛纳首映前一天,摩尔向媒体捅出新闻:白宫曾阻止梅尔·吉布森的制片公司ICON投资本片。“ICON的总裁布鲁斯·戴维去年打电话给我:‘我现在麻烦大了,你得帮我。我知道我们已经签了合约,我知道资金已经注入影片制作,但梅尔接到白宫那边的人的电话,说如果投资这部电影,以后就别再想得到白宫的邀请。’”于是ICON匆忙退出这个计划,由迪斯尼的子公司米拉麦克斯接手。

有认真的美国记者打电话询问ICON公司,他们却说没有受到过任何来自白宫的压力,只是“因为我们对这部片子不感兴趣了。”该记者问摩尔:“我该相信谁?”“ICON是《科伦拜恩的保龄》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发行商。”摩尔回答,“那部影片打破了票房纪录,就像它在美国取得的7000万票房一样。他们尝到了甜头,是他们来找我说‘我们要投资迈克尔·摩尔的下一部电影,不管是什么片子’。可两三个星期之后他们慌慌张张说要立即撤出——‘我们没兴趣了。’你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吗?”

看过《华氏911度》,没人会否认它的“杀伤力”。这部记录片的意图清晰尖锐,用摩尔的话说,就是“乔治·沃克·布什应该下台。”

密集的电视素材回顾了2000年布什就职那天,人们往他乘坐的轿车上扔鸡蛋的情形。摩尔以数据指出,“9·11”事件前,布什在任8个月,用了42%的时间度假。随后的影像更是直接尖刻:“9·11”灾难发生前,布什正前往佛罗里达州一所小学参观。当布什被告知一架飞机撞上纽约世贸中心,他决定继续这次上镜机会。当第二架飞机命中另一幢塔楼,他的助手走进教室,俯身向坐在讲台上的布什耳语。镜头长时间地记录布什呆坐着不知所措,摩尔的解说火上浇油:“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没人告诉他怎么办,也没有特工来带他离开,布什只好继续坐着,看小学课本。在7分多钟时间里,没有人做任何事……”

有记者问及这段素材从何而来,迈克尔·摩尔说:“这很简单,我去那学校问他们是否有当年布什访问的录像带,他们说有,就给我了。”

影片接着揭示布什家族与拉丹家族的长期密切关系。“9·11”之后几天,美国所有商业和私人飞机全都滞留在机场,因此被耽搁行程的人包括老布什和瑞奇·马丁。“问题不在马丁坐不了飞机,而是除了本·拉丹家族,谁想坐飞机?”9月13日之后,在白宫的许可下,6架私人飞机和24趟商业航班将142名沙特人,包括24名本·拉丹家族成员带出美国。

摩尔在参加新闻发布会时出示了影片中用过的物证——一份军队文档在2000年和2004年的两个不同版本。文件证明1972年有两人未能通过驻德克萨斯州国民警卫队的体检——布什和詹姆斯·巴斯。2004年的文件上,后者的名字被涂去。巴斯后来成为本·拉丹家族在德克萨斯州的财务主管。“他的名字为什么被白宫和布什涂掉?因为2000年的时候还没人知道什么本·拉丹家族!”摩尔说。《纽约时报》对影片的评论说:“也许影片中最弱的,是所谓最新揭秘的那部分。此处涉及布什家族与沙特阿拉伯王室之间诸多复杂的财务关系(据统计,沙特王室在布什家族经营的石油企业中投资约14亿美元),大多数观众会看得一头雾水。”

我正经,布什搞笑

5月18日在戛纳MAJESTIC酒店的露台,摩尔与包括《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每日新闻》、英国天空电视台在内的十余家媒体谈论他的新片。由于这次密集围绕于影片的新闻,他不得不解释:“我不是想出名,我从来不觉得出名会令我舒服。”本报记者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一些有意思“摩尔式答问”。

这次你很少在镜头中出现。是想让布什做主角,还是想改变自己的记录片风格,更多地让素材说话?

我觉得这次的素材已经足够有力,不需要别的帮助手段。我少在镜头中出现,会让片子更有观赏性。从个人角度讲,我不愿看到自己(笑)。在剪辑室里我曾贴了张纸条,写着“如果拿不准,就把我剪掉。”我不想让迈克尔·摩尔这个角色成为焦点,我想让莱拉(影片中伊拉克战场阵亡士兵的母亲)更被人们关注。

您这部影片很明显将影响美国的大选,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

我做每一部影片之前,都希望它是一部我自己会在周末晚上买票去看的电影。最首要考虑的是,它能成为一部提供享受和娱乐的电影,人们可以带着伴侣去看,吃爆米花,哭,笑,思考,走出影院后的一小时、一天或一星期后还谈论它……这是我一贯的原始动机,也是拍这一部电影的动机。我想讲美国在9·11之后一段时期的生活,我们是怎样走到了现在……我也仍然认为在这种时候笑是很重要的,所以这部影片中亦有许多幽默。不过这次我成了一本正经的人,而乔治·布什负责了所有搞笑的台词。有人还问我:如果布什要捍卫他的作者权利我该怎么办……

您怎么保证有选举权的美国人都去看你的电影呢?

我的电影并不是在艺术院线放映的,它们在大商场里的影院和商业院线放映。我也觉得有幸能够让记录片面对大众。《科伦拜恩的保龄》上映时,发行公司对观众做了调查,70%的观众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到影院里看一部记录片。我的观众就是平常的电影消费者,我相信这部影片一定能在美国和世界各处面对所有普通观众。

这部影片很有力量,它来自大量客观真实的素材,但那是我们都已知道的。之前你所说的许多从前“不为人知”的东西是什么?你认为哪些东西真正会威胁我们的政府?

在电影开始时,布什在服役期间的记录,和被涂改的另一份文档。我想你也没有见到过美军士兵像影片中这样的讲话,他们的觉醒、他们对这件事情的疑惑……对着摄影机讲这些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在晚间新闻里没看到过这些。你也没看到过战争对那些家庭造成的持续创伤,我们都很少看到,但它们在这部影片中一次又一次出现。我想这对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美国人,都是新的启示。美国的好处在于当人们一旦知道真相,他们会依此采取正确的行动,难处在于了解真相。

我雇佣的自由记者,以他们有限的资源,在伊拉克战场找到他们所寻找的东西。我们要问每一天都在现场的那么多家电视网———你们应该去问NBC、CNN、ABC、……数百万美元投入到他们的工作,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这些?今天你们在我影片中看到的美军虐俘素材是第一次。除了现在我们看得到的监狱里的照片,你们没看到过任何监狱大墙之外、战场上的事情。但影片当中就有,你们今天是首次看到它的人。这是可耻的。

我和我们的自由记者把这些事实带给美国民众,美国人不喜欢被蒙蔽,我想这部影片要做的就是揭示秘密,告诉大家真相。

为什么影片中关于托尼·布莱尔的内容相当少?

可能因为我是美国人,我想把我要谈的问题集中在美国、白宫,而不是唐宁街10号。在我印象里托尼·布莱尔要明事理得多,他跟布什这样的家伙搞在一起做什么?我真是不懂。这是我见过的最古怪的一对。你们是否记得布莱尔第一次去戴维营,在那里过夜?次日早上他们要出席记者招待会,两人站在讲台上,布莱尔准备发言,而布什对着麦克风跟他说:“我们用了同一支牙膏!”布莱尔只好讪笑,他也许会怀念比尔·克林顿——记者们全都在场,他不觉得尴尬吗?

布什日前发表讲话,谈了美国士兵在虐俘事件中扮演的失败角色,您认为布什的角色失败在何处?

这是另一个证据说明乔治·华盛顿·布什不支持我们的军队。他实际是在蔑视我们的军队。他轻视服役保卫国家、在必要时会献出生命的年轻人,把他们送进一场基于谎言的战争。这是对军队的最大侮辱,对待军队的最坏方式。他说我们的士兵缺乏人品——缺乏人品正是始自他自己、迪克·切尼和唐纳·拉姆斯菲尔德,上梁不正下梁歪、恶行自有恶果,所以不必奇怪。这不是一场保卫国家、自由人民、阻止杀戮的崇高战争,我们能说的只是:感谢上帝他们很快就被抓获,要知道在越战时,谎言揭穿用了1年。

您最担心的是否布什的连任,让这个噩梦继续?

应该说是可能的“当选”,不是“连任”。他先得被选举成总统,然后才谈得上“连任”。

这部影片是延续《科伦拜恩的保龄》的思路,我想探讨得更深。在《科伦拜恩的保龄》中我从个人层面谈到了美国的文化恐惧,人民被错误的信息操纵,电视上的影像告诉他们应该害怕,应该购买枪支保护自己。这部影片要探讨的是大众恐惧、大众的歇斯底里。它们是刻意制造出来的,以便大众将注意力从真正应该考虑的问题上转移开,依照他们的政治日程进行。如果布什要打伊拉克战争,他必须先恐吓美国民众,让他们相信萨达姆·侯赛因与“9·11”有关。他们成功了,投票显示70%以上的美国人相信基地组织与萨达姆·侯赛因有联系。他们十分擅长这一手。

我在这部影片里要做的,是给大家看事情的另一面,告诉美国人他们如何被这种恐惧操控。就像奥威尔在《1984》中所说:“统治者需要置人民于持续的恐惧中,要令他们相信敌人无处不在,他们随时可能被攻击、被杀害。而人民为了得到保护,将情愿放弃自由。因为他们想活。”

这是我们在过去两年半中所做的,我们希望美国人民重新考虑,恐怖事件过去存在,将来也可能发生,但我们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我的美国同胞们———这世界并没那么危险,或者说一直都是危险的。你要做的不过是多加小心,尽量让自己安全,要是我们自己放弃自由,有什么意义?

迈克尔·摩尔语录

我们都喜欢纪实而不是虚构,但我们生活在一个虚假的时代。这个时代,一场虚假的选举,选出了一位虚假的总统;这个时代,我们因为某个人的虚假理由而奔赴战场。布什先生,我们都反对这场战争。可耻啊,布什先生!可耻啊,布什先生!在教皇和“南部小鸡”乐队都反对你的时候,你就到头了!

———2003年奥斯卡颁奖礼上的答谢辞

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在座的各位所做的和将要做的事,就是确保让每个美国人都看到这部影片。对此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谢意。是你们让目光焦点集中在这部影片上。人们希望知道真相并珍藏起来。一位伟大的共和党总统曾说:“只要把真相和共和制度带给人民,美国人就能得救。”这个总统叫亚伯拉罕·林肯。

 ——2004年戛纳电影节颁奖礼上的答谢辞

以下是我最喜欢的由他们这些“吃角子老虎机协会会员”嘴里吐出来的“筹码”:“对我们公司来说,上映一部可能引起客户反感的有激烈政治观点的电影是不太明智的。”嗯……迪斯尼不会上映这类电影?我似乎还记得美国国会选举那年,1998年,迪斯尼还上映了一部观点非常激烈的政治电影,叫《老大》,是由……嗯……我拍的!

“《华氏911度》不是迪斯尼的产品,我们出品的都是合家欢电影。”毫无疑问。这就是最近剧院热播迪斯尼公司产品《杀死比尔II》的原因。这部精彩的米拉麦克斯影片,和其他像《低俗小说》之类的经典作品,都是由迪斯尼出品的。这也是米拉麦克斯存在的原因———为迪斯尼的常规投资方式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迪斯尼要一直保持自己出品的片子在Nc-17级(美国电影分级制的限制级———编者注)以下。

“摩尔先生总爱公开作秀。”据报道,这是前些日子迈克尔·艾斯纳在加利福尼亚冒险乐园参加一次作秀活动———为新落成的“恐怖塔”(和整个国家最近的遭遇相比,这是一个多么讨人欢心的名字)剪彩时说的。让我告诉你一些事:任何一个电影制作人都不想让自己陷入这种争执。你的票房行情会很差(我可以举出许多例子,证实所有在最后一刻改换发行商的电影,全都失败了)。

我的电影会怎么样?我还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会让你们每个人都看见它。我们是美国人。虽然我们之间现在还有很多拧巴的事情,但绝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讨厌别人告诉我们看不到某些东西。我们痛恨审查官,而最可恶的审查官就是那些胆敢限制思想、压制异见的家伙。那种做法很不“美国”。我要穿越整个国家,在各个城市公园付诸行动(或是像昨天某个人所说的,在家门口向邻居们展现),我会去这么做的。

——2004年4月在其官方网站上的公开信(来源南方周末)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教会故事(3)
2002: 万名之上的名(修改稿)
2002: 我为什么不愿成为基督徒?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