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笔记兼思考(谨供参考):何谓宗派? |
送交者: beiqian 2013年10月31日12:41:21 于 [彩虹之约] 发送悄悄话 |
何谓宗派? 所谓宗派就是指在次要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或解释,并且有所坚持的基督信仰团体。而所谓次要的问题,是指三个基本核心教义以外的神学问题,与一个人的得救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我们虽然应该要避免异端,但却可以容纳宗派,因为宗派的立场,都可以在圣经中找到证据。 基督信仰的三个基本核心真理,讨论到最核心的部分,都有所谓“奥秘”的成分或者表面上的冲突,都颠覆了人的所谓常识或知识;譬如说,三位一体的真神;耶稣基督既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救恩论所涉及到的神的拣选,神的预定,可是人也有责任,等等。这些都有表面上的张力,但又都是真理的陈述。 在次要问题上,同样也有这种冲突(或“弔诡”)的现象,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些次要问题有其重要性。宗派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会出现争论。但是不可否认,他们都有圣经的根据,这其实恰好显示出真理的奥秘性,以及圣经的多元性。 宗派的由来 宗派现象从马丁路德开始。他曾提出过一个“人人皆祭司”的口号。所谓“人人皆祭司”,指的是信徒可以直接来到神的面前认罪,祷告,领受圣经的启示,领受圣灵的光照,等等。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口号;但是当某些人所领受的亮光,和其他另外的人所领受的启示光照解释不一样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争执;基督教会内部就会出现越来越明显的歧异性,多元性。 在16世纪的后半期,马丁路德为了“圣餐论”的问题,使得他的信义宗(也称路德宗,更正教之一)与其它的教会分道扬镳;接着,为了“洗礼”的问题,浸信会脱颖而出;然后又为了“预定论”的问题,使得马丁路德的信义宗和加尔文的改革宗,与亚米念的路线分裂(一般来说,英国的圣公会与浸信会仍与加尔文改革宗保持一致;亚米念这一派,大致包括卫理会,循道会,行道会,圣教会,圣道会,等等)。 关于“圣餐论”和“婴儿洗”的争论在此略过不提;关于“预定论"在历史上的争执详情,在此也略过不提。但是“预定论”的确曾经引起过极大的恐慌。 “拣选”这个字眼,是个伤感情的字眼,它说明并非人人都会得奖赏。也就是说,有人注定会沉沦,这是个事实。这是世人无法接受“预定论”的主要原因,它引发了二个随后而来的问题: 1)神公平吗?为什么神拣选某些人,却没有拣选另外一些人呢?为什么某些人预定得救?某些人却预定要沉沦呢? 2)人的责任是什么?既然神的拣选是出于祂绝对的主权,人没有选择的自由,那为什么人需要为自己的得救负责任吗?人的责任扮演什么什么角色呢? 奥古斯丁有句至理名言,“神不欠人任何东西”。罪人本来就是该死该诅咒的,救恩只是神法外开恩;人没有权利质问神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人只应该为蒙神拯救而感恩。我们必须相信,神不会做错事情,神是公义的标准,连君王的心也被神所掌控着。“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箴言二十一1)”。而且神的预定,并没有抹煞人的责任。我们可以这么说,神的预定,拣选,主权是100%,而人的责任也是100%,二者加起来还是100%。这并非是在玩文字游戏,这是又一次来到了真理核心的奥秘部分,神的预定从来没有排除人的责任。神是最大的“赢家”。人信主,就他个人来说,没有任何的功劳可夸;但是如果人因为不信主而沉沦,那却是他自己要负责任的。“神的拣选”和“人的责任”二者之间,有着显然无疑的张力和矛盾。这是人很难理解的。 有些基督徒排斥“预定论”,认为因此会使教会失去传福音的动力。事实上,在圣经里面,预定论讲的越强烈的人,往往也是传福音最热情的人,譬如旧约里的先知以赛亚和新约里的使徒保罗等人。以赛亚蒙召的时候(赛六),神已经预告他将面对艰难而又“不成功”的福音事业,神已经使人心钢硬,然而以赛亚仍然勉为其难,抱着知其不可为却为之的心态,努力以赴(赛六十五1~2)。罗马书从九章到十一章,保罗把预定论讲的很绝对,然而在十五章却仍然一心念着他的宣教使命和计划。 加尔文虽然比马丁路德更看重信徒的责任,但是二人并没有把神的主权讲的很死板。也就是说,神的作为并不排除人所命定要负的责任。可惜,后来的宗派主义摒弃了这二者之间的具有创造性的张力,过分地强调神的预定和主动。在宗教改革后的二百年间,改革宗与信义宗都甚少有宣教活动,相对而言,大致与此有关。 以赛亚书二十六章12节说,“耶和华啊!你必派定我们得平安,因为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你给我们成就的。” 我们所做的一切,包括领人信主,都是神所成就的。预定人的命运是神的事情,而传福音是人的责任。所谓宣教工作的“成功”或“失败”,也是在神的手里。我们放胆去传福音,把结果交给神去成就。 以赛亚书四十一章4节说,“谁行做成就这事,从起初宣召历代呢?就是我耶和华!我是首先的,也与末后的同在。”
约翰福音十五章5节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那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结出许多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以赛亚书六十三章17节说,“耶和华啊,你为何使我们走差离开你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你呢?求你为你仆人,为你产业支派的缘故转回来。” 这些带着强烈口吻的经文,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神特别的旨意,连恶人也是神特别的创造,连人误入歧途,心蒙脂油,也是神使然。 罗马书九章21~23节说,“陶匠难道没有权用同一团泥造一个用途尊贵的器皿,又另造一个用途卑贱的器皿吗?可是,如果神以极大的忍耐容忍那些激怒他的器皿,就是那些预备遭毁灭的器皿,是因为要显明他的愤怒,并要让人知道他的能力,且要让人知道他荣耀的丰盛倾注在那些蒙怜悯,早已预备好得荣耀的器皿上,这又为何不可呢? ” 这样的经文,我们咽的下去吗?马丁路德说的好,罗马书的任何主题(尤其是第九章至第十一章),都可以立刻封杀自由意志在救恩上的角色。加尔文说,预定论主要是要人正面地认识救恩乃是神单方面主动的作为,要人欣赏祂那无条件的恩典,老老实实地承认人一点功劳都没有,至于预定论负面的信息,那是奥秘,我们不必过多地谈论。 马丁路德的挚友墨兰顿(Philip Melanchthon)发现圣经讲到人的回应时,也蛮有弹性的,也很强调人的责任。17世纪亚米念所持的看法,与墨兰顿很接近,他的看法又影响到了18世纪英国的约翰卫斯理。他们都承认,如果没有神的恩典,如果没有圣灵在人的心中动工,没有人能够认耶稣为主基督,没有人能得就;但是神的预定,并不是那么死板,神仍然给人回应祂恩典的空间。 使徒行传七章51节说,“你们这些硬着颈项,心和耳都未受割礼的人啊,你们总是抗拒圣灵,你们的先祖怎样,你们也怎样。” 可见人会抗拒圣灵的感动,人的自由意志仍然在起作用。 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9节说,“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 若非圣灵的感动,没有人能够认耶稣为主基督,但是人会抗拒,会消灭圣灵的感动,所以人会抗拒神的预定。 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须要小心,我们不能说人可以用自由意志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人的自由意志只是表现在负面的抗拒和消灭圣灵的感动上;至于正面的接受救恩,相信耶稣是主基督,完全是出于神的恩典。所以说,神是最大的“赢家”。我们得救,自己一点功劳都没有;可是我们不得救,自己要负消灭圣灵感动得责任。 另外,莫兰顿和亚米念也反对所谓“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说法。因为希伯来书六章4~8节说,“因为那些曾经蒙过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与圣灵有分,又尝过神话语的好处和来世能力的人,若背弃信仰,就不可能使他们重新悔改了,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竟把神的儿子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这就如一块土地喝过常下在它上面的雨水,为耕种这地的人出产有益的谷物,就从神那里得福。但这块土地若长出荆棘和蒺藜,就没有用处了,近乎被诅咒,结局就是焚烧。” 他们根据认为经文所说的那些“曾经蒙过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与圣灵有分,又尝过神话语的好处和来世能力的人”明显是已经重生过了的,是已经有了圣灵的印记的,可是仍然有可能失去救恩。 希伯来书第十章里也有很大的弔诡(或者悖论;表面看似自相矛盾,背后却可能合情合理)。譬如,12节说,“基督献上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坐在神的右边”;但是26节却说,“因为我们领受了真理的知识以后,如果还故意犯罪,就不再有赎罪的祭物了” 。 一方面耶稣的舍身,流血,是永远可靠的赎罪祭;可是另一方面,我们则必须警惕撒旦的诱惑,不要滥用恩典,不要故意犯罪,以免失去宝贵的救恩。 其实,早在教会初期,信徒们就已经面对着宗派林立的局面了。早期教会的领袖俄利根在答复教外人士的质疑时,曾经指出,任何一门学问,如果对人类很重要,很有贡献,那么一定会产生派别;譬如说,医学,哲学,等等。他认为宗派现象是健康,正常的。有人说,宗派的差别,恰好反映了圣经真理丰富浩瀚,博大精深的特质。 对于基督信仰的核心要害真理,我们必须要坚持一致;可是在次要的问题上,可以接受圣经多元的解释。多元性(deversity)和一致性(unity)是圣经真理二个最基本也是最优美的特质。掌握了这二个特质,可以帮助我们的解经和事奉,既中肯又宽广。 圣经所禁止的是分门结党,互相攻击。教会如果能够避免宗派之间的批判和攻击,以积极的态度彼此欣赏和补足,则一定会大大有益于教会的福音事工。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是不是谁当选这届总统早就定好了? | |
2012: | 历史的1517年10月31日是宗教改革的日子 | |
2011: | 版主公告 | |
2011: | Dandelions:“你们不累吗?” | |
2010: | 约9 | |
2009: | 对“三位一体” 的最高审判--让圣经说 | |
2009: | 加拉太书释义第五课:十七年(1:18-24 | |
2008: | 上帝怜悯我吧 | |
2008: | 祂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