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辰的特别节日。《圣经》中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都记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圣诞节。两千年前的平安夜,耶稣基督降生在寒
冷、荒凉的伯利恒之郊野。但圣经上并没有记载耶稣究竟是哪一天诞生的。学者一般认为,12 月25 日被定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
年的罗马教会。这一天是罗马历书上的冬至节,同时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太阳神的诞辰。罗马教会之所以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是为了用基督教改造异教的风俗
习惯。公元392 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耶稣基督的影响也遍及全世界。
按照基督教教义,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拯救世人,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最后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上帝的大爱就在此显明了。这才是圣诞节的真正意义。耶稣基督一生传扬的是宽恕、和平、博爱和无私奉献,而这些正是人们理想中的美好品质。
圣经中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受此启发,1843年,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创作了一部广受欢迎的小说《圣诞颂歌》,诠释了圣诞精神,就
是爱和分享。狄更斯认为,基督的教导简单而丰富,基督的榜样圣洁无瑕,圣诞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后来,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成了圣诞节的约定风俗,比如家庭团
聚、互换礼物、圣诞大餐等,甚至“圣诞快乐”(“Merry Christmas!”)这句问候语也是在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得以流行的。
《圣诞颂歌》的主人公斯克鲁奇是一位冷漠无情、极端自私的生意人。他生命中所追求的只有金钱。他对待自己的员工非常苛刻,甚至觉得圣诞节给他们放一
天有薪假期也不公平,等于抢夺他的钱财。圣诞节前夕,慈善机构义工请求他为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穷人捐些钱,他一毛不拔,反倒说,
“世界上的人太多了,所以如果有些人死了的话这倒是件好事。这些都与我无关!”他的理由是,“我自己圣诞节都不快乐,所以我也不会花钱去让其他人快乐。”
由于他极端的冷漠和自私,他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在他的一生中,乞丐没有向他讨过钱,孩子们没有向他问过时间,也没有人向他问过路,甚至连狗见到他来了都要
藏起来。
斯克鲁奇从前有一位合伙人马利,也是一个吝啬鬼,七年前在圣诞节去世了。圣诞节的前夜,斯克鲁奇下班回到家中,马利的鬼魂来访问他,并警告他,“哪
些在世时不帮助他人的人,其灵魂死后,都在这个世界上永无休止地游荡。”鬼魂告诉他,他还有机会拯救自己,有三个幽灵将带他看一些场景,提示他将如何做。
“过去之灵”
让他看到在自己孤单寂寞的童年生活中,他的姐姐是如何关心爱护他的;在他当学徒期间,宽厚仁慈的老板菲茨威格在圣诞之夜和大家一起开心庆祝。这些场景触动
了他的心,他开始后悔自己对待雇员的冷酷态度。
“现在之灵”带他到他的一个雇员家里的圣诞晚会上。虽然这个小职员薪水微薄,买不起圣诞礼物,也买不起火鸡,可是却活得清贫而满足,家中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未来之灵”让他看到在他衰老之后病卧在床,连圣诞节也没有亲人朋友来看望的凄凉孤苦景象。
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认识到了“施比受更为有福”的真谛,人生观发生了重大转折,变得富有同情心、乐善好施,也活得快乐了。雇员鲍勃上
班迟到了,以为老板一定会生气。可是斯克鲁奇不但不生气,反而祝他圣诞快乐,而且宣布要给他加薪。接着他又买了一只大火鸡,叫人给鲍勃家送去。在街上,他
一改往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神情,逢人便说“圣诞快乐”,而人们也都报以和善的微笑。斯克鲁奇平生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快乐。“他的心在笑”,从乐善好施
中他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圣诞颂歌》出版后一时间洛阳纸贵,影响巨大。小说中所倡导的圣诞精神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美国、加拿大等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圣诞节前
夕,许多慈善机构都会向社会募捐,去帮助需要救助的人们。教会的孩子们会呼吁会友奉献“爱心盒”,把爱心礼物装入鞋盒中,寄给远方贫苦的孩子们,也把上帝
的爱带给他们。
狄更斯说过,“我一直认为圣诞节是美好的时光,祥和,宽容,慈善,愉悦。据我所知,它是漫长的一年当中,所有人,无论男女,唯一能自由敞开心扉的时
刻”。当然,这样美好的氛围不是人为刻意营造出来的,这样的圣诞精神必须有真实的信仰支撑。圣诞节的真正意义是上帝的儿子为了救赎世人脱离罪恶和死亡而降
世为人。神学家帕克(J.I.Packer)曾批评道:“我们滔滔不绝地谈论圣诞精神,其实我们所谈的只是圣诞节所带给我们的欢乐……,圣诞节应该意味着
上帝的性格特征在人类当中再生,因为上帝为了我们不断付出;圣诞节也应意味着燃烧自己来照耀别人的精神。他们就像他们的救主一样,一生坚持这样的原则,在
任何有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人时间,为他人考虑,关心和照顾他人。”奉献、牺牲,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圣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