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
送交者: 對吧 2002年03月11日19:44:40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Banner 10000131 只剩一口氣,留與明日再相聚。不要叫青蛙了,記住我們的約定。

             “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詞淺賞

               ·杜正東·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我國北宋偉大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同時,他還精通音律,擅園林藝術和金石鑑賞,可謂全才。不僅如此,他還精於烹調,川菜名饌“東坡肉”,其始作俑者就是這位大學士。我曾有幸品嘗,其肉酥嫩無比,入口化渣,肥而不膩,確為上品。蘇軾之父洵、弟轍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造詣,當世並稱“三蘇”,滿門書香當不過譽。蘇軾生於四川眉州(即今眉山縣),從成都乘車,三小時左右即達。當地建有“三蘇祠”,是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可惜我在成都多年,數游峨嵋山途經眉山而無緣一游,甚憾。

  蘇東坡所生活的,大體上是一個“承平”的時代,他有着遠大的政治理想,可惜生不逢時,不為當政者所喜,數遭貶謫。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之間,廣交賢人雅士。他和佛印和尚及黃庭堅的友誼一直傳為美談,留下了許多趣聞。這種閒逸的生活也使得他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奠定了他在我國古典文學史上泰山北斗的地位。

  東坡詩詞的顯著特點是敢於接觸現實,不作無病呻吟;風格上清雄豪邁,色濃情摯。後人有評其詩曰:“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確為至評。我很喜歡李白和蘇軾的詩詞,因為他們的作品有着磅礴的氣勢,每讀必豪氣頓生。然而他們風格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李詩有着非常浪漫的情調和大膽的想象,而蘇詩、蘇詞更具現實主義色彩。也許由於這個原因,我更偏愛蘇東坡一些,特別是他的詞,更是我的最愛。

  東坡一生填過大量各種詞牌的詞,他的詞大多氣勢豪邁,充滿英雄主義氣概。記得念中學時讀到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時,深為詞中所含的思古之幽情所折服。想象着一代英雄,無論他有着多麼顯赫的權勢,建立過多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其結局也不過是黃土一堆,任人褒貶。那種人生無常,生死變幻的無奈和惆悵實是久久難以排解。這就是蘇詞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蘇東坡所遺留下的三百多首詞中,許多已成為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佳句。如他有一首《水調歌頭》的詞,其中幾乎句句都充滿深遂的哲理,成為八百多年來人民所最喜歡的詩詞之一。茲錄於後,與君共賞: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蘇詞是他那首悼念亡妻王氏的《江城子》,每次吟誦都不禁淚流滿面,不能自已!特別是開首一節:“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短短十三字把蘇東坡對愛妻的款款深情表露無遺。一對恩愛夫妻,生死永隔,死者已矣,生者卻承受着無可挽回的十年相思,此情何其悲涼!有朋友指出這首詞好是好,卻太過悲傷。竊以為沒有真正經歷過生死離別的痛楚,是無法真正體會這首詞的意境的。在蘇東坡大量詞作中,這首詞很短,但我個人認為用情最專。出於個人興趣,我是不喜歡他的一些風花雪月,或粉飾太平的應景之作的。我覺得悲情主義的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這也是我特別喜歡這首詞的原因。這裡我願試析此詞,與大家切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首詞作於宋熙寧八年(1075),蘇東坡亡妻王氏卒於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距這時整十年,東坡夜夢亡妻,有感而作,故開始一句點明“十年生死兩茫茫”。下面一句“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是指王氏葬於東坡家鄉眉州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而作者斯時正在密州,相距甚遠。所以有“千里孤墳”之說。“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王氏卒時,東坡尚不足三十歲,正是風華正茂,英俊瀟灑的年紀,然而經過“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苦歲月,東坡歷經歲月雕蝕,宦海沉浮,及懷念亡妻“不思量,自難忘”的感情煎熬,此刻已步入中年,飽經風霜的他早已紅顏不再,而是“塵滿面,鬢如霜”。他這裡慨嘆,即使這時和王氏再見,想必她也早已認不出他了!聊聊數言,道盡人事滄桑、幽明兩隔的悲愴!上闋不僅交待了背景,而且一開始就把讀者帶入了一個悲傷的情感世界。

  下闋是寫夢景:“夜來幽夢忽還鄉。”在密州的一間小客店裡,失意的東坡夢中回到了“千里”以外的眉州故居,遠遊的江湖浪子思鄉、思亡情切,夢中終於回到了故鄉,多少情懷,盡付於“幽夢”二字!夢裡故園風情若何?“小軒窗、正梳妝”!吟到此處,我不禁淚如雨下!佳人雖逝,故景依在,東坡夢裡恍惚見到了愛妻王氏依然如往昔般在“小軒窗”旁對鏡打扮。“女為悅己者容”,想必往昔東坡常站在王氏之側欣賞王氏秀髮婆娑,皓腕輕舞巧“梳妝”的,因而這一幅夫妻恩愛的場景已在他腦中定了格,雖經十年歲月滄桑,仍無法從記憶中抹去,他夢中出現這一場面決非偶然。然而夢景雖美,畢竟流於虛幻,這時東坡夢中似乎仍能意識到與妻已生死兩途,昔日恩愛無復重現於現實生活,只能借夢幻聊作慰籍,因而接下來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這首詞的悲傷情緒至此達到了高潮!面對自然規律,多麼地無奈——相愛的人無法衝破阻隔在他們面前的生死鴻溝,“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夢終於破滅了,東坡一定再也不能入眠,悄坐床頭,想着千山萬水之外的王氏的“千里孤墳”,那是他的“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王氏安眠於此,清風淒淒,一定十分孤苦。佳人泉下有知,芳魂何之?東坡千里之外實是掛懷,故因之而“年年斷腸”,這與上闋的“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遙相呼應,都是寫作者對亡妻的刻骨相思。

  整首詞真情濃摯,悲情外溢,頗堪玩味,實乃同類悼亡之作中之千古絕唱。想想某些現代詩那副嬌柔造作,矯情弄詞,裝嗲取寵的噁心嘴臉,蘇詞以及我國古代的許多詩詞作品藝術價值愈顯突出。是以我很少去認真讀所謂的現代派詩人的作品,故紙堆里其樂無窮矣。

  世上最寶貴的感情是男女之間的愛情,她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象徵和源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兩相許!”她令多少少男少女如醉如狂!有的人辛苦追求一生而永遠無緣一親愛神芳澤;有的人付出了真摯的愛,卻永遠得不到回報,看着心愛的夢中情人與別人踏上了紅地毯的另一端,只能躲在角落裡暗中哭泣;有的人輕易地得到了愛,卻不知珍惜,棄之如敝屣,直到失去方如夢初醒;更有的人渾渾噩噩,不知道什麼是愛什麼是被愛。能夠真正享受到愛的芳香的能有幾許?愛是這樣的多姿多彩,是以有“永恆的主題”之譽。東坡這首詞雖寫於九百多年前,其震撼力直到今天仍是那麼地強烈!可見刻骨銘心的愛,其力量是多麼偉大!

  我喜愛蘇東坡的詩詞,希望大家也能從中汲取向上的力量。如果您慨嘆光陰如梭,年華不再,東坡會告訴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如果您被戀人所棄,不必煩擾,“天涯何處無芳草”!只要您懂得愛的真諦,愛就在您的身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