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然對周郎感興趣,要叫板,可以給我發email.
現在一些海外女作家們寫的東西,我也看了不少,有幾大特點,或俗套吧:
1)有意無意地暗示主角(實際指自己)貌若天仙,在情節中靠"個人魅力"往往逢凶化吉,無往不利.
2)有意無意地庸俗化華裔男性,為自己追求和外國男性的交往張目.我不是衛道士,在這個自由的社會,愛找誰找誰,不妨大大方方,旗幟鮮明地找.不要踩我們華裔男性一腳.好象是因為我們太不堪了,她們才被迫去找外國男人一樣.
3)模式化外國男性.怎麼說呢,理想中的男性的優點恨不得全放到外國男性身上.又是寬容,有生活情趣,有錢,有藝術氣質,強健體魄,等等.這樣的男的要是出現在生活中,又正好看得上我們飄泊的華人姑娘,也難怪她們要投懷送抱了.實際上,主席早就指出,"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外國男人中具備上述高貴品質的人不是沒有,其比例和在中國男性中差不多.
另外,迴避了中外的差異.其實,和外國人之間,最大的障礙就是文化.簡而言之就是沒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點.比如,他們對某些球類運動的狂熱興趣.在外國生活久了,就發現,大多數外國人根本不關心中國.他們對中國的知識少得可憐.這也難怪,如果問我們,有關印度的事,我們也幾乎一無所知,而且毫不關心.另外,有一點,可能同胞們要生氣,但卻是事實.白人,(我估計女同胞們並不想找黑人)實際上從心裡是看不起黃種人的.面子上可以很客氣,也可以做朋友,也可以給我們很多幫助.
也不乏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願意找,並找了中國姑娘的絕大部分都是這些另類的老外.在這種情況下,保持較強民族特色的女性會比那些恨不得把自己的黃皮漂白的姑娘們有吸引力.
4)把愛情庸俗化.把明明是struggle for survival(為生存而奮鬥)的故事非要貼上"為愛,為感情"的標籤.
在海外生活過的人對兩件東西印象特別深:一是生存的壓力,二是孤獨.在這兩塊巨石的擠壓下,愛情已經沒多少空間了,就算長出來,也是一棵歪脖子樹.哪位女作家要是寫寫這方面,我一定力捧.那才是生活的真實.
文中的楊帆,我看到了她的自私,她為生活的奮鬥,她的性慾,她的殘存的小資.我沒看見愛,除了愛她自己.如果,這就是作者要表現的,OK,I服了她了.
5)順便說一下,我覺得這個安排也不真實.以文中楊帆那麼多的優點和能力,又那麼有男人緣,性格又那麼能闖.竟然連一個象樣的工作也找不到.而且,楊帆在找工作時,似乎從來不必考慮北美求職中最頭痛的"身份"問題.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作者自己從來沒有真正的北美職場經歷.對這部分完全無知.估計當時以某種簽證在美國呆了一段時間而已.有些初到北美的興奮點倒是寫得很傳神.而呆久以後的感悟一點也沒有.可能作者只呆了一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