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周末祈禱功課《心經》
送交者: 紅塵有你 2005年05月15日21:47:11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http://www.dharma-world.com/play.asp?id=208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

西康貢噶法獅子講授 慈威記錄

  凝念贊絕智慧到彼岸 不生不滅虛空之自性
各各自明智慧之境界 三時佛母尊前皈命禮

蓮花中,白蓮最為殊勝,諸佛中以釋迦牟尼佛之發心,最為希有,因其於此
五濁惡世,人壽短促,諸佛不出世之時,感而降生,發廣大心,應機成佛、調伏
智慧下劣而又難以調伏之眾生,是為甚難。就了義言,世尊於無量劫前,早經成
佛,救度眾生;自不了義言,則世尊在三大阿僧祈劫前,於大釋迦佛座下,示現
為一瓦匠之子,以瓦罐供佛,發菩提心,誓願成就無上菩提,其功行各稱智慧福
德與佛無異,故廣修供養,經具佛之五千佛土之初阿僧祈劫,具佛之七萬五千佛
土之二阿僧祈劫,具佛之七萬七千佛土之三阿僧祈劫,於每一佛前,作諸功德,
資糧圓滿,乃就南瞻部洲示現成佛。當世尊居兜率天時,音樂時發,樂中有人告
言,燃燈佛於佛授記時,曾雲,人壽百歲,乃世尊降生之時,今往南瞻部洲教化
眾生,時機已至,佛教天人一同降生,天人不從,兜率天諸菩薩眾,以南瞻部洲
外道險惡,眾生難調,佛如下生,天上固乏人數化,且濁世擾攘不淨,咸以佛出
世為慮。世尊默察時運,觀眾生中,已有多人可以證果,決意下生。聖眾乃集議
降生應取何相,或謂取日光相,或謂取月光相,或謂取梵天相,中有一天子,
(毗盧經典授記菩薩)謂應具六牙白象相,眾議始決,迨經十二載後,將兜率天
教化事業,交付彌勒菩薩,而以六牙象相降生,此藏文經典記載如是。
世尊既應出世,即默察時地,及應投生母胎,遂擇伽毗羅國淨梵王及摩耶夫
人之宮室而降生。未生以前,摩耶夫人夢白象入懷,以告國王,信將誕生貴子。
迨四月初八日,從夫人右脅降生,具足瑞祥,天樂震動,天人龍部為其灌頂,足
登蓮花,步行前後左右七步,手指天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相者告王,謂
太子生而靈異,出家必定成佛,在家則為輪王。復有一仙人化身之相者,加以指
示,謂此時非輪王出世之時,太子將來必定成佛,淨梵王因而寵愛太子逾常,以
八母哺乳,以八母懷抱,以八母攜帶遊戲。迨其年達學齡,廣延名師教誨善巧,
匪特一切通達,且超越其師。王意欲世襲其位。太子於十九歲時,因因緣感覺生
老病死苦,擬離王宮,入山修道,歷經魔障,一日有天人於空中告知,出離之
期,於六月初八日夜,乘白馬由四金剛托馬足,從北門出走,遍訪善智識,參究
修學,終以願不滿足,往尼黑羅河,修苦行六年。初二年日食一粟,次二年日食
一麻,後二年日食滴水,復以從世間法,欲究竟菩提,非苦行可得,最後受摩尼
耨折去羅大乘,恢復飲食,登金剛寶座,誓願不成正覺,不起此座,於是放大光
明,照耀十方,魔宮振動,大自在天魔,最懼世尊成佛,既見光明,知世尊菩提
成就,大為震恐,乃親往謁世尊,問因何坐金剛寶座,答為求圓成正覺,復謂世
間太子享盡安樂,曷必趨此,世尊乃告以汝過去供養辟支佛飲食,得為六欲天
子,享梵天之福報,余則經三大阿僧祈劫,供養無量數諸佛,修行布施,具足六
波羅密,故應於此時成佛。繼詢有何作證,當時大地湧出甘泉以為證盟,魔王復
令魔軍魔女,欲加誘敗,悉以定力摧毀調伏。旋於中夜由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而至
大定,待黎明乃證無上正等正覺,時維十二月七日,初夜得天眼明,中夜得宿命
明,後夜得漏盡明,八日晨障無不盡,智無不周,故成正覺,曰:清淨甘露之
法,我已獲得。復往森林中入定四十九日,不發一語。兜率天眾見世尊已大成
就,乃由梵王龍部等,敦勸轉大法輪,救度眾生,世尊允為隨緣應化,金諾傳
播,天人讚嘆,事跡既夥,難於詳述,茲從康藏講經例,先學釋迦牟尼本紀以啟
其端,然後敷演經文,示緣起也。
在小乘言,自佛發心至坐金剛寶座,皆是菩薩加行,修資糧道,故謂菩薩作
業,坐金剛賣座調伏魔王以後,是佛作業。就大乘言,則菩薩久已成佛,南瞻部
洲所顯現者,僅為化身,故一切均為佛作業。實則虛空明月,月影隨地,所見不
同,世尊於奧明天中早經成怫,就其報身所顯示化身,謂為菩薩作業可,謂為佛
作業亦無不可。世尊應梵天勸請而轉法輪,先傳世間法,復因眾生因緣說無量無
數法門,從大乘則有八萬四千法,從小乘則有八萬法,每一法又有六千頌,大小
兩乘總括為十二部,簡說分類為經律論三藏,經藏調治嗔心,律藏調治貪心,論
藏調治痴心。經藏以定為主,經藏以戒為主,論藏以慧為主。從戒定慧三學而調
伏貪嗔痴三墮,隨眾生根器之不同,說大乘小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無上乘,權
巧方便,無非欲眾生明徹解脫,迨其往生清淨佛土,無乘無趨,是為了義。法華
經雲,十方佛土,僅一佛乘,所謂乘者,教義是也,必須修持,方能證得,有教
無證,不了究竟,有證無教,不能正等。凡夫偏執,所求正法,僅賴文字,故所
見不能超越所信,斷章取義,徒滋舛誤,要明白佛之真理,必須多聞,故講經說
法,流傳至今,必須依止大善智識,學者廣聞法要以資證悟,而獲究竟。以善財
之智慧,尚遍求於諸善智識,五十三參,進而問道。故有教無證者,如口渴之
人,見大海而徒然讚嘆,不設法取水,其渴仍不能解。又如耳聾之人,奏樂僅以
娛人,自身不能欣賞。反之有證無教,則如盲者騎旅驢,終日摸索,目的地終不
能達,亦不能領導他人到達,是以應如理觀察,如理修持,如法求證,以上系依
聞思修而從教證得究竟。
以言說法,翌三事具足,一說法師,二聽法弟子,三所說法,三者具足便合
說法。
  上師須——戒律清淨,軌範行持無犯——智慧清淨,通達了義——意樂清
淨,不為名利恭敬,完全為利他心而說法。
  聽眾——稟賦聰敏,能明說法妙義,具精進求了解之智慧——於說法師,起
甚深信心與恭敬。
  所說法——如來親口所說經——羅漢或菩薩為宏法所說之論,不超越如來所
說經義——歷代祖師所傳不超越經論之口訣。
  說法方法亦有三種——佛親以身口意三種變化而宣說者,如世尊說法,放白
毫光遍照十方世界,從七寶上種種莊嚴變化,攝受聽法弟子,此用身以說法,復
以迦陵頻伽六十四種妙音與神通,及他心通,隨一切眾生根性因緣而方便種種宣
說,令聞者斷疑生信,此用語及意以說法者也——聞佛說法已證阿羅漢果諸聲聞
弟子,從身則以定力觀察眾生,而應機說法,從語用從無過失語,說如來法,從
意則所說法,與佛無差別——在佛涅盤後,業重眾生,不能見佛,菩薩應化現阿
舍黎相,說法宏揚,暢宣佛義,如般智達說經之人師。(印度博士之稱)從身則
現阿舍黎身相,從語則所說法,根據何經何論,何種原因所造,屬於何來,從意
則指示論中所說法要,共幾法門。經論上須具足五種圓滿:法、主、時、地、眷
屬五種圓滿。具足聽法之人,必須離三種過失,六種垢穢,見四種相,發菩提
心,所謂三種過失:不聞——如一破碗,任何法不能接受;不記——如一漏碗,
雖經裝盛,不能積儲;煩惱——貪嗔痴之煩惱,積聚於心。如碗中有毒,甘露盛
注,亦化毒質。六垢穢:驕傲心——如高山落水,恃我智慧學問,不得承受法
益,謙下如溝,可以留水;不信心——如無信心,則往往將所聽之法,與自心妄
念比較,以致不得佛法真義,故必須信心堅定,則所聞之法,與凡夫妄念衝突
時,常覺己非,就此觀察而明佛法;懈——不願意聽而隨便聽,不精進不得意
義;散亂——聽法之時,心騖外緣,身雖在座,實未聞法;昏沉——身雖在座,
而思睡眠,身不得益;不耐——對種種疲勞及關心事,須能排遣,如不能忍耐,
一日聽法,一日不聽,又有何益。
  具四相者,華嚴經謂善男子須作病人想,法作良藥想,說法師作良醫想,因
如此關係,得到依止。想無始以來,人天三界六道輪迴,貪嗔痴執著造諸病苦,
欲療治之,除取佛法,無根本治癒之方,其他諸法,僅暫時治標,貪嗔痴在,終
久復發,故於說法上師應作良醫想,上師阿舍黎為佛化身,必能治我之病,所說
之法,功若甘露,難醫之病,可能根本剷除,同時具脫離心,視三界若火宅,不
願有片刻留駐。
發菩提心,由聞佛法脫離苦海,但無始來,生生世世父母,均經具恩,均應
報恩。現在父母之恩如此,過去父母亦如是,須要報答,則世間報恩之事,既微
且薄,更不究竟,必引導使其出離。要引導出離,須自己成就,為報恩故求成
佛,是為發菩提心。彌勒菩薩世親菩薩,要眾生作父母想;文殊菩薩龍樹菩薩,
我要安樂,眾生亦要安樂,眾生受苦,我將福德給予眾生以解除之。
  說法聽法及所說之法果能如是圓滿,則上師所說之一句一偈,即為十方諸佛
功德,見聞者所獲功德,較以恆河沙數金銀財寶花香七寶供佛功德尤大,凡參與
具足圓滿之法會,雖聞其鍾鼓之聲,亦究竟得到菩提,已種聖勝故。
  所謂小乘,求自己之解脫離苦;緣覺乘則通達十二因緣,明一切法無我,在
果上證得;大乘則個人之外,兼欲救度無量無數眾生,令其離苦得樂。如一大
車,自乘之外,還可乘載多人,以發心廣大,究能成佛,獲證菩提。大乘法要,
有七重大意義:1.經大——有八萬四千法源,每一法源如三十三天大象,頭載
三十三天天子眷屬,身載全天人民,如是者八萬四千之眾現前留傳經典,僅為極
少一部份,有存諸龍宮,有藏諸地下,有儲諸天上,或付諸虛空,不一而足,蘊
藏者既若是之多,故留而不傳者甚夥。2.利他大——修大乘道,不但自己求證
究竟,於眾生亦有功德,使眾生獲得究竟,所謂自利利他.3.方便大——大乘
自菩提心出發,於事業不加拘束,如小乘有五戒,比丘有二百五十三戒,利人方
便,雖不簡單,但有顧及戒律,而違菩提心者。大乘則開放五戒方便,如釋迦牟
尼往昔因中,見有商人,往大海取寶,此五百商人均為菩薩化身,船主起心欲加
殺害,世尊以菩提心殺船主,而使五百菩薩事業成就,以五百菩薩之住世,可為
無量無數利益眾生之事,而船主之被戮,則使其不因犯殺菩薩罪而墮地獄。經典
所載,甚多世間資糧以一剎那而成就,由菩提心出發,可以轉殺盜淫為戒定慧,
多種方便,佛為許可。4.智慧大——大乘經典於一切法法性,解釋徹底。5.
精進大——大乘經典,於如何修持,究竟得佛智慧資糧種種精進,不畏難行苦
行,為小乘所不能,故不可思議。6.果大——小乘緣覺自十二因緣通達人我一
般,至於究竟如何則未了知,大乘對三身五智,圓滿具足。7.利益一切眾生大
——相續不斷,眾生隨緣,皆得成就。經典中有時佛說有我,有時說無我,有時
說非人,有時說非我非佛所說,似自相矛盾,要知應眾生根機,隨緣異說,悉為
方便,佛經中以大乘經典為殊勝,大乘經中又以般若經為最殊勝法要。
  南瞻部洲之江河,流歸大海,大乘經典之法要,納入般若汪洋,般若經中又
以大般若經為最豐富,有一萬八千頌,今所講者,為般若波羅密多經中心要。經
籍定名,或依喻為名,如妙法蓮花經,或從講經之地址名,如楞伽經,則講於楞
伽山者,亦有從意義立名者,如心經,是將般若波羅密多經之原理揭舉而定名
者。多數經籍立名之法,不外七種,即人法喻單復具。雖來自印度,而康藏所譯
者,遠較漢文譯本為多,尤以論藏為夥。各經論原文題目,本為印度文,以佛出
生印度故,但梵音難為表達,藏譯人乃將其深意冠於文題,今此心經其命名之
義,即智慧到彼岸,般若為智慧,亦即離開生死涅盤離邊不二之智慧,波羅密多
即到彼岸,凡夫眾生在生死上執著輪迴,而小乘又執著涅盤,到彼岸,則於生死
涅盤都不執著之謂。本來空體性上,無二無邊,求到彼岸,則依仗般若智慧,方
得究竟。或問波羅密多,是佛境界,菩薩尚不能知,凡夫修菩薩道,行六波羅
密,求得般若波羅密多,竟易得耶,要知通達生死涅盤無二,為道波羅密,而非
波羅密之果,如京滬路所經過處,總名京滬,非南京或上海之謂,依般若波羅密
稱多者,謂循由是途,而非得究竟般若波羅密多果,故經典中有假定般若波羅密
多,道般若波羅密多,實相般若波羅密多,究竟般若波羅密多,文字般若波羅密
多,心經為講般若波羅密多中最殊勝之經,所謂觀照般若,文字般若,均不能載
人,惟般若波羅密多可為諸佛抵達彼岸之筏乘,一切聲聞緣覺菩薩雖行於六度萬
行,然均以般若智慧而獲成就。般若離一切戲論,凡眼之能見,耳之能聽,心之
能思維,均非般若,文字亦非般若,是以盲人雖健足能行,非引導無以達目的
地,引導者,般若是也,故般若為一切大悲法之總結心要,為一切佛出生處,一
切佛之母,是聲聞緣覺菩薩如來一切成就之庫藏,故應敬禮三世佛母而皈依之,
以聲聞緣覺之得解脫,只通達一點空心如芥子許,菩薩解脫,系依仗般若證到虛
空一般,是以般若為一切解脫之門,非經此門,不克達彼岸也。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及大菩薩眾俱。】

  佛之說法共有三種,一為佛親口宣說,一為佛加被眷屬所宣說,一為阿難尊
音欽奉遺命所說,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大眾若干人俱等,此
名證信序,或名通序,或名遺教序,凡結集一經,具此一種,方克成就。
  結集經藏事實,據小乘經言,由多聞阿難尊音,(密乘之金剛薩垛)記錄當
時所聞佛說,奉佛命於全經之首端,加如是我聞一句。阿難初未證果,集經時,
被同席阿羅漢擯於場外,後由眾勸請精進,再獲果證,於是阿難入座,場中集經
即得四種果,彼如不入場,集經時,困難常生,因阿難為多聞第一,佛所說法彼
均了知,顯教經典中,凡有如是我聞者,皆指阿難所聞,以彼出家最遲,出家
時,求佛將已說過之經對其重講一遍,佛允之,故遍知也。
  據般智達說法方式,講經須具足五種圓滿:法圓滿、主圓滿、時圓滿、地圓
滿、眷屬圓滿。
  如是即指法圓滿,我指眷屬圓滿,一時為時間圓滿,薄伽梵為主圓滿,王舍
城靈鷲山為地圓滿。比丘與我均為眷屬。一時何以不說年月,而稱一時,蓋佛之
境界,超越時間,佛土之一剎那,在人間已歷若干年月。有時佛在說法,經過多
少年月,世人仍可聞見當時說法清況,故講法華經時,地上湧出許多菩薩,讚嘆
供養,作諸佛事,實則說法時間已遠離五十小劫。此經一時即佛說般若波羅密多
之時,佛說一剎那,聞似多時,佛說多時,聞似一剎那,是以佛是超越時間。薄
伽梵是具足正覺,離開煩惱,破四摩障,具足六種功德之世尊。四魔障者:大自
在天魔、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壽命得自在)。六種功德:不受一切拘束,心
得自在——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十力四無畏——名稱普聞,遍三千
大千世界——通達如來所有一切智——任運度生,了知超越輪迴涅盤二邊之勝
義,從無明罪惡中而覺悟。
  靈鷲山居王舍城之東,在六大城市之中,佛常在該處說法。大菩薩眾為眷屬
圓滿,比丘為當時聲聞弟子,已經離諸煩惱,證得阿羅漢果,三業清淨,趨入菩
提,為樂於隨緣受人布施,常在城內乞食,又名聲聞比丘,其人數有千二百五十
人,故稱為眾,又以彼等煩惱除盡,功德廣大,名大比丘。所稱大菩薩眾,即菩
提薩垛,彼等具足二種清淨,一明如來藏本來清淨,二將無始以來煩惱障礙全部
清淨,菩薩為趨入菩提,發心廣大,不但自求究竟,且欲令一切眾生得菩提果,
是以菩薩修波羅密行,頭目腦髓皆願供養,頭之布施如須彌山,眼之布施如天上
星,血液布施如大海水,忍耐苦行,修持勇猛,經三大阿僧祈劫,如是發心,並
修精進禪定,六波羅密具足,是名菩提薩垛,舉其功德廣大,智慧廣大,發心廣
大,與佛無異,復以障礙去除,神通無礙,超越小乘,究竟得達波羅密多境界,
故與會之諸菩薩眾,均十地以上等覺之大菩薩,及天人阿修羅世人等參加聞法。

【爾時,薄伽梵入深明法門三昧,是時,復有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觀照般若波羅
密多深妙之行。】

  深明三味,即甚深光明三昧,光明法性,系佛境界。佛當時在此甚深光明,
通達一切法性上境界入定。一切法性在勝義上說,一切法空,一切法幻,用定力
加持舍利子,令其對波羅密多深明提出疑問,由觀自在菩薩作辯答,使在會諸
眾,更能頜悟。佛入定後,舍利子亦從定中觀照。夫觀為一切法根性表現,觀自
在離二障,自得自在,從悲心中常觀照眾生痛苦,常救度眾生;聖者偉大超越之
意,其境界功德在一切菩薩之上,摩訶薩大也,言其發心廣大,功德廣大,觀自
在菩薩,於身口意得清淨,離一切貪執,般若智慧不動搖,行六波羅密,故究竟
得到彼岸,故名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本為十地以上等覺菩薩,功德與佛無別,早
經成佛,為利眾生,現菩薩相。行即依止修般若波羅密多而究竟到彼岸之意。般
若波羅密多者,普通經籍中之圓滿五種道是也。發心後,欲得圓滿福德資糧,必
須五道十地修持圓滿。五道者:
  資糧道: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念念無常,觀諸法無我。四
生處——四正勤——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滅,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
四神足——四如意足——欲、念、勤、慧。修四念處,對治四顛倒,修四生處,
止惡行善,修四神足,可得神通。
  加行道:五根五力——信、進、念、定、慧——五根堅固,發生五種不壞力
量,使五根功德,如說實現。七菩提分——七覺支——念、擇法、精進、喜、輕
安、定、舍——能調和昏沉散亂,使定慧平均,趨入正道。
  見道:八正道——正見、正語、正思維、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
定——超離一切執著偏計。
  修道:正修——於自心明體,毫不散亂,以上四種為有學道。
  無學道:位斷三界,煩惱俱淨,究竟真理,無法可修。
  觀自在菩薩於此觀照,逐次趨入具足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而得波羅密多
果。
  十地,依梵網經為體性平等地——體性善慧地——體性光明地——體性爾焰
地——體性慧照地——體性華光地——體性滿足地——體性佛吼地——體性華嚴
地——體性入佛界地。華嚴經判位,為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慧
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金剛地,以上十
地名稱,皆趨入般若波羅密多應經之程序,而逐次成就之定名,至十地與佛幾
等,故謂之等覺。

【照見五蘊皆自性空。】

  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蘊之自己體性皆空,遂知色為眾生世界之地水火風聲香味
觸內外能所八法,受是受心所,領納前塵各種境界,想即思維,為想心所,行者
念念相續,遷流不住,非心非色之生滅法,名心不相應行,識是八識心王,統名
五蘊。按心所有法,共有五十一種,與心王相應,有二十四種行法,不與心相
應,故名心不相應行法,心法八種,即八識,色法十一種,即五根六塵,行法
如——壽命、生、住、老、無常、流轉、時、數、和合、不和合、次第、方位
等。

【於是壽命具足舍利子承佛威力,白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若有欲
修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者,作何修習?」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壽命具足舍利子
言:「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樂修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者,應作是觀(應以五
蘊亦從自性空真實現)。】

  舍利子,以其母之眼如舍利鳥眼,乃得是名。壽命具足,亦譯長老。舍利子
在佛弟子中,年齡較長,具阿羅漢福德,壽命得自在,阿羅漢能將壽命移為福
德,福德移為壽命。舍利子證阿羅漢果,因佛力加持,乃能發問,向觀自在詢應
如何修如何觀察,觀自在菩薩告舍利子,若樂修般若深妙行,應從自性空上下
手。所有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概以善男子善女人包括之。
  三界既如火宅,為求自他解脫,不得不發心自佛法求得究竟,為求智慧故,
發心以外,尚須明佛真義,自聞思修從善智識修學,凡大德講經,均具足清淨,
具足圓滿,參加聞法,自一句一偈中所獲功德,較以七寶纓絡供養布施者尤勝。
  聞法時,天然具足六波羅密:布施波羅密——聞法之前,香花供養;持戒波
羅密——聞法時,清潔佛堂,既而安坐,具足威儀,處講堂之內,無喧譁擾亂;
忍辱波羅密——遠道臨會,天氣之冷熱,座位之舒適與不適,均不顧疲勞,繼續
參加,一切忍耐;精進波羅密——今已聽講,明再繼續,不遲來早去,具足精
進;禪定波羅密——聞法之時,心不散亂,具足禪定;般若波羅密——於所聞
法,如義了達,不起邪見。六種波羅密不假外求,自然具足六種功德,其偉大自
不可思議。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亦不異色,受想行識,亦知是空。】

  觀自在菩薩因佛加持而作答覆,謂一切眾生,以不明諸法自性,故輪迴生
死,流轉六道。菩薩就一切法實相,說明是空。色相即其一端,佛以善巧令眾生
觀察一切法,如水月鏡花,曾在菩提經中說有一百種觀察,一百種思維。龍樹菩
薩從百種中提精擷華,歸納為五。觀自在菩薩先說色蘊,苟能色蘊了達,則其他
自能了達,故先從色觀察,欲明色即是空,先須明何者為空,龍樹菩薩觀察
法——自因觀、自果觀、自因果合觀、自體性觀、自一切法現相(象)觀。
  自因觀從因上觀察——自因生、他因生、共因生。
  外道稱一切法,從自因而生,但自兩方面判斷,則決其不能,如謂由因而
生,則須經過空間,才可以生,如不經過空間,則因不能生因,若因生因,因再
生因,因因相續,不可能生,亦用不著生。
  大自在天說,一切世間都是由他種因生出來,所謂他者,必有相對,他因
生,指二者同時存在,抑不同時存在,如牛二角同時茁生,無左角靠右角而生之
理,既同時存在,他因生不可能,又如甲生乙,乙生丙,如甲尚未生,則成依無
而生,亦不可能。
  由於自因生及他因生均不可能,則共因生亦不可能。印度外道常言無因生,
一切成就,由於自然,如太陽生來混圓,孔雀毛生來美麗,無人教他,刺蝟天然
有刺,亦無人教他,故有無因生之說。但仔細觀察,均各有因,如無因而生,則
一切無秩序,無一定規律,則牛可生孔雀,棉花可生花生米,故無因生不可能。
世間一切有微妙之因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無因不生,以上觀察,如金剛鑽
能破一切外道執著。
  自果觀——從果上觀察,即是否一切有果始生,或無果而生,如已有果則不
鬚生,如無果而能生,則如石女而能產子,亦不可能。
  自因果合觀——從因果一體觀察,即先有因耶,抑先有果耶,果如未生,何
以謂因,如先有果,而後有因,勢不可能,因無因之果,如無母之兒,因在先不
生,果在先不可能,從因果上觀察是不生。
  自體性觀——從體性是一是多上,觀察一切法體性,究竟是一是多,有一即
有多,茲就一先分解,譬如一個人,是頭目手足等拼合而成,則人體不是一;再
說一個頭,是眼耳鼻舌眉須組成,一隻手是皮毛指甲組成,眼耳毛甲又是微細之
物質組成,均不得謂為一。如說東南西北,各方面本位看來是一,六方看來,每
方都有一個一,但在東方之東看東方是西,在西方之西看西方是東,各方之一都
無,故多則更無,一切法就體性上說,離一離多,究竟是空,瑜伽大手印法要,
對於一多之法,觀者,謂如試問心為一法乎,抑為多法乎,如謂一法者,云何而
能生起種種之法,如謂多法,則彼種種之法,皆同具此一真空體性,由是觀察一
多兩邊,均非可善安住。
  自一切法現象觀——從一切法上普遍觀察,即一切法性空,說有是空,說空
是有,如鏡中之影,不在內,不在外。一切法不是從他生,由因緣和合而生,人
面和鏡子合成影相,如尋色相,無從尋覓,但鏡內明明有影。勝義說一切法空,
俗義說一切法均有,其實一切是空,顯即是空,空即是顯,顯空不二,就是色究
竟是空之判斷。
  從以上五種觀察,是即顯即空,本性真空,從空中幻化一切,決定色即是
空,離色以外無從覓空,是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故說色不異
空,空不異色。為何重複再說,因為眾生執有,墮在輪迴生死,故說色即是空,
以破執有.小乘執空,墮在涅盤,故又說空即是色,以破執空。有外道執空,如
火燃時是有,火滅時是空,故佛說不是離空有色,離色有空,火之體性,不異空
色,為破外道故,說色不異空,又有毗婆薩教執有,說身體是頭手足合成,頭為
眼耳舌合成,眼有極細微物質組成,佛破其執,說空不異色,一切法本來無生,
從空體性如幻顯現,在顯現上,當體即空,色蘊既明,受想行識亦復是空。

【舍利子,以是諸法性空無相,不生不滅,無垢亦無離垢,無減無增。舍利子,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無想、無行、無識、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
無意、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無眼界乃至無意界、無意識界、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以無苦集滅道,無智無得,
亦無不得。】

既知一切法空,無非在空中顯現,宛如幻花,種種色相看去似真,實在無
有,故曰無相,但是濕是水,光明是火,堅硬是地,明明實有,如何觀空?譬如
火一見便知其為火,是火之相,光明是相之性,燃起來是相之根,安其名曰火,
凡一切物都有相,有性、有根、有名,雖明相性與根之關係,如何是空,如火有
熱有光,知為火矣,光從火上來耶,還是熱從火上來耶,離開光與熱,火何從而
生耶,還自根生耶,還是相生?沒有光,沒有熱,便不是火,是先有光有熱,才
有火耶,還是沒有光與熱之先,就有火耶?光熱先有不可能,光熱是火,有火才
是光熱,而此二者究竟是空,二者沒有,名字亦空。又如水是濕涼,離此濕涼,
就沒有水,不從水上覓,涼濕也沒有。地、風亦如是,一切外表顯現,不離四
大,四大是空,一切都空。何從生,何從去,一切均如龜毛免角,夢中穢淨都是
夢,故煩惱即菩提,無垢亦無淨,猶如零加零,終等於零,五蘊是空,六根六塵
乃至十八界一起是空。一切幻相皆從無明上出生,但是無明在何處,也是沒有,
無明流露表現地方(即一切幻相)沒有,無明也沒有,乃至生老十二因緣都沒
有,老死盡離,四諦法也是空而沒有。
  集為苦之因,苦為集之果,滅為道之果,道為滅之因,眾生在三界火宅中所
受之苦,如生病,此病從無明煩惱貪嗔痴積集而成,故集為苦因,要解決苦之方
便,須從貪嗔痴下手,故修道以對治苦病,修道能使離苦得樂,如服藥,對症下
藥,病苦消滅,病苦既已消滅,即清淨、即快樂,此是滅之意義,苦無自性,因
無明起種種煩惱,無明是空,一切都空,病已空,苦集滅道更空,從般若智慧得
解脫,無得也無不得,菩薩從此得阿耨菩提。要真實明澈空性,才能行六度萬
行,如有執著,一切六度萬行,便不能行,便不得究竟。
  於是知一切法,均為因緣和合,鏡花水月。如:內空——六識俱空,外空
——六塵皆空,內外空,六根自性空——即色受想行識俱空,大空——一切方所
皆空,空本不存在,故色不異空,色即是空,勝義空——即涅盤亦空,無生無
死,究竟輪迴,本體亦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超越兩邊皆空,輪迴無
住空,無說空,自性空,一切法空——偏虛空一切色相,實在均是空,名相空
——一切名相,其性皆空,不可得空,根本空。
  以上十六種空,如下面四種共為二十種空。
  一切實體空,空,自性空,他無自性空。
  無論根性上,色相上,均非實在,是如夢如幻之顯現。但眾生根本執著有
我,外道更特別執著,或說身內有我,或說我大、身大,或說偏滿一切,種種
執著,如從龍樹菩薩中觀論,於有上觀察無我,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知一切
法都是空之本性,了解人法無我,一切是空,修深般若,於定中知一切皆幻
化,雖見種種顯現,無非是空,仔細觀察,不起妄念,從空上入定,體認空
性,於是輪迴空,四諦空,智慧亦空,無一實在,故得亦無,不得更無。

【舍利子,是故菩提薩垛以無所得故,依止般若波羅密多,心無掛礙故,無恐
怖,遠離顛倒,完竟涅盤,三世安住,諸佛亦依般若波羅密多,得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圓成沸道。】

  菩提薩垛,以觀察了解故無掛礙,經若干阿僧祈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難捨能舍,修六波羅密,心不厭倦,遇危難而無恐怖,為眾生犧牲一切,勇猛精
進,永不退轉,無執著故無顛倒,有執著故有顛倒,不顛倒即證涅盤,菩薩無顛
倒,功行圓滿,證大涅盤,三世安住。諸佛亦依般若波羅密多,究竟得無上正等
正覺。

【故應諦知般若波羅密多咒,是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除一切苦咒,真實
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咒是護持心者,心有散亂妄念,以咒而定。梵文稱曼達拉,達拉者守也,曼
為心。般若波羅密多咒,即空定,明一切法皆空,顯空不二,此定即名幻化定。
大明咒如日光破除一切黑暗,猶之般若破除無明,亦即自二十種空上得徹底了
解,而得無相定。無上咒,是沒有比無相定再較高之咒。無等等咒,無另一咒及
智慧可與相等,僅佛之境界可與相等,即無緣定是也,因已與佛相等,故較此再
高之境界無須更求。除一切苦咒,因明空故,一切無明皆除,無明既除,因無明
而生十二因緣所種輪迴生死之苦厄亦除,而得究竟。苟於此勝義不能了解,任何
方便不能將苦根鏟盡。是般若咒,是空定,無相定,無緣定,幻化定,是真實不
虛,倘能一切皆空,除苦亦假,未趨入般若波羅蜜多固苦,得究竟後,苦自除
盡,故除苦是真實不虛。

【爹雅他、嗡、噶德、噶德、巴喇噶德、巳喇桑噶德、菩提娑哈。】
(原文於此附有藏文,此略)

爹雅他,即咒語,噶德、噶德,即到了到了,巴喇噶德,即彼岸到,巴喇桑
噶德,即殊勝之彼岸速成到,菩提娑哈即菩提成就,究竟抵達。所謂般若波羅密
多深妙行,即三十七菩提分至此而圓滿五道十地。
第一噶德,為已到資糧道——四念處、四正見。
第二噶德,為已到加行道——五根、五力、四神足。
第三巴喇噶德,為見道到——七菩提分。
第四巴喇桑噶德,為修道到——從二地至十地圓滿,四道圓滿,進而菩提,
娑哈。
第五菩提娑哈,為無修道到,十地圓滿,至凡夫地起——凡夫資糧——加行
——念慧——定慧——續地——因緣慧——見道——已定地,地即定意——修道
——自二地至十地,皆深妙行之應經程序。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修習深妙般若波羅密多。」於是薄伽梵從三昧
起,告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復云:「善哉,善男子,如是如
是,如汝所說,深妙般若波羅密多應如是行,一切如來亦皆隨喜。」】

觀自在菩薩告舍利子,應修般若波羅密多,薄伽梵自光明足中起而印證,觀
自在菩薩所說之真實妙諦,曰善哉,(至)如來亦皆隨喜,系佛親口讚嘆,並連
聲讚嘆,含有確定之意,復證可曰是,曰真實是,如所說,修般若深妙行,匪特
我印證可以成佛,十方三世如來,都隨喜讚嘆也。

【薄伽梵作是語已,壽命具足舍利子,聖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暨諸眷屬,天人阿
修羅,乾達婆等,一切世間,皆大欲喜,宣贊佛旨。】

壽命具足舍利子,與觀自在菩薩,一為聲聞阿羅漢等小乘眷屬之首領,一為
大乘菩薩眷屬之首領,他如天人阿修羅梵王及非天非人一切無量無數眾等,均歡
喜讚嘆,宣說佛所說,超越離開輪迴生死及涅盤兩邊,究竟到菩提之勝義,以示
法會結束。
一切法體性本如虛空,今已了解,然不加以修持,不能心領神會,如有黃疸
病者,見海螺以為黃色,善智識者,告以為白,雖信其言,終未能徹悟其為白
色。猶諸一切法空,均已聞知,因五蘊業障,終不能徹底了解。五蘊色受想行
識,色為色法,受想識是心法,行為遷流之法,名為行法,均依因緣而生。一方
面依般若智慧,一方面加修五道,今為方便大眾故,特將般若佛母密法,及修持
口訣,普為傳授,如法修持,當如對症單方,服者可奏奇效,昔無著菩薩專修彌
勒,亘三年五年十二年之久,終未見彌勒。後見一犬背上生瘡,蟲蝕其肉,見而
悲憫,用舌吮舔,忽見彌勒顯現。當時啟問,修持多年,何以不見,彌勒告以雖
經多年,但功行未足,今以悲心故,乃現爾前,實則十二年來,何嘗須臾離爾之
左右。無著菩薩,遂得親承口訣。要知我輩亦復如是,周圍左右之佛菩薩,以我
輩業重故,不能得見,勤加修持,亦可獲見本尊。今大眾得聞此法及口訣,亦即
過去功行之顯現。
無著菩薩傳承之口訣,系謂外界幻境,天人六道所見不同。如人見水為水,
天見水為琉璃,魚見水為房屋,餓鬼見水則如火,實則均由心之變化而生,證明
外境是空。知外境空,即知內境亦空,一切本性為空,故彌勒菩薩所傳者,即以
幻境本空,識自幻境顯現,識空,故觀察境識均空,從智慧入定,依傳承上師之
加持,而通達般若波羅密多深妙行。
  文殊菩薩傳龍樹菩薩之口訣,為中觀修持自無我無識着手,眾生執著有我,
外道執著有殊勝我,或言我在身中,或言我無一定大小,或因人而定,或言我無
一定住所,或謂我遍滿一切;中觀派為破除此見,自人無我至法無我趨入,而了
解一切皆空,於此修定,非僅忘我之空,實已徹悟空後之空,得力於此,便可掃
除過去執著之病,而一旦完全解脫。
  密法應有修般若波羅密多之方便,以過去種種思想妄念不能立即歇下,尤其
在靜坐之時,妄念更多,執事時,尚能定於世間法上,靜坐治妄,非由般若佛母
三摩地,以一目標,不能收攝神識,一既沒有,故終為空,此自有所得至無所得
之修行方便,即密法之觀想,(此非生想)。一方面依加持,一方面修定,自能
證得。
  般若佛母體性,為一切佛悲心之體性,亦為般若空之自性,為報身佛相。當
修持時,坐舒適墊椅之上,剎那觀想自己為般若佛母,身金黃色,一面四臂,二
足金剛跏跌坐,下有蓮華月輪,兩手結定印,背上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般若經
典,現報身佛相,頭載五佛寶冠,衣裙釧鐲珠寶纓絡種種莊嚴圓滿具足,相好光
明;心間有月輪,上有黃色短「啊」(藏文)字,(無腳及圈)周圍咒輪,向右
圍繞;本尊身透明,可內望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行者觀想明白,乃同時念
咒,使散亂心集中在觀想上,於心印及咒輪,須加注意,疲勞時,觀想一切世界
均清淨,由清淨之世界變為壇場,再化光明攝集般若佛母(自身)之身,上下內
外咒蔓圍繞,放光攝集啊字上,最後清淨世界及咒蔓均轉為啊字,莊嚴入定,啊
字復化空,從船若空性上得定。比較修其他法門為殊勝,成就亦迅速。厭倦時當
即出定,隨時隨地作如上觀想,則感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一切皆在夢中作佛事也,空既了達,應以大悲心任運修菩薩行,圓
滿資糧,則佛土自證圓滿。東土所傳心經,為鳩摩羅什及玄奘法師所議,如依此
經念誦,或依密法修持修行觀想,不久自能成就,(所謂不久,或非在此生),
即不修持,以今日聞法及念咒故,功德亦大,真實不虛。

薄伽梵母智慧到彼岸心經終

饒益有情 興聖教海
宏揚正法 普放光明

戊子年六月十九日圓滿吉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眼睛像梁朝偉會勾人
2004: 如是我聞-痴情自古空餘恨
2003: 女生學電腦(想笑的進來)
2003: 龍君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