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日本人的節分習俗(zt) |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03月11日21:03:46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
探秘日本人的節分習俗(zt)
日本節分的來歷,最遠可追溯到中國商周時代的“儺祭”,由負責驅疫避邪之神方相氏主祭。儺祭習俗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貴州和湖南等地,在中國雖然傳承仍在,但已少人知。 儺,平安初期傳入日本,日本人定其名曰:“追儺”,是當時的文武天皇在宮中練的把式。日語的“追”,在此即“趕走”、“驅逐”之意。驅鬼最高負責人倒是沒變,日本也用方相氏,由他率20名役人在“大奧”(大內)吆喝着轉圈趕鬼,而大臣們則在清涼殿階上引弓相援,殿上還有和太鼓助威,可謂聲勢浩大,日本小鬼焉能不懼,也就只有跑路一途了。
葛飾北齋《北齋漫畫四編 節分的鬼》 就這樣跑着追着,不覺就追到了9世紀。風水輪流轉,“追儺”習俗整個反過來了,方相氏開始丟盔卸甲屁滾尿流的被鬼趕着跑了。據日本人說,這是因為後來日本的“觸穢信仰”抬頭,對與疫病、鬼邪有很深關係的方相氏,自然忌諱感增強,因此才開始把方相氏作為污穢的象徵來加以驅除,看來日本人的現實主義作風,還真是古已有之。 這還不算完,儺,還在繼續發展演變。在日本有一個驅鬼的傳統戲劇故事,說的是立春的前一夜,一蓬萊惡鬼到一位獨守空閣的婦人家求愛,女人佯裝應允,待騙得惡鬼財寶後,撒黃豆把惡鬼趕跑了。就這樣,日本人把時令與儺和黃豆又弄一塊了。
吉田神社追儺 江馬務著,中島莊陽畫《都年中行事畫帖》(1928年)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藏 節分,據說也就因此而生。日本的節分,過去一般是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節分日,也就是用來區分季節的那一天。但自江戶時代以後,日本人口中的節分,基本上就是指立春的前一天了,也就是每年的2月3日(2月4日立春)。 至於節分撒豆驅鬼的出處,據說是宇多天皇在位時,鞍馬山的鬼出山來皇都鬧事兒,因日本人的自然信仰,他們自古就相信穀物具有生命力和降魔力,而日語的“豆”與“魔目”音同,傳說用“豆”打“魔”,就能打瞎“魔目”。結果用了三石三升的炒黃豆一頓扔砸,鬼眼被打瞎,跑了,人們也逃出了災厄。撒豆驅鬼是習俗,吃豆放屁也有利健康,但過後的打掃就很辛苦,於是,部分地區如北海道、北陸、九州等地的聰明人,後來就用帶殼花生來取巧代替黃豆,花生落地,不髒易拾還能吃,就收一舉“三”得之利。所以說,隨着時代、地域的的變遷,古時風習也在與時俱進的發生着變化。 日本的節分習俗發展到這天,還有了東、西之分。一般來說,關東地區繼承了儺的傳承,每到節分的晚上,人們一邊嘟噥着:“福進來,鬼出去”,一邊在屋子裡撒黃豆。據說如果當晚吃了與自己年齡相同數字的黃豆,就能除厄康健。是否能康健不知道,不過估計除厄這事兒靠譜,試想,一家子人吃炒黃豆,然後響屁連天,什麼鬼也要被臭得逃之夭夭了。 而關西人在節分這一天則是以吃“惠方卷”(一種緣於七福神而使用七種魚肉蔬菜捲成的筒狀壽司,意思把‘福’捲起來)來祈福敬神的,同時用“金棒”(粗卷壽司)來退制惡鬼。一般來說,關西這一習俗是從江戶末期開始的,不過那時也叫做“卷壽司”或“丸被壽司”等。惠方則是指歲德神(日本陰陽道信奉的主管福德的吉神)所在的方位,歲德神似乎好動,所以,每年都是由陰陽道士根據當年的干支計算出歲德神所在的最好方向。而日本人相信,面向歲德神祈禱,就會萬事大吉,所以這惠方卷的吃法還挺有講究,首先要面向由陰陽道士算出的歲德神方向,直立閉眼,不許說話,然後一邊默想歲德神,一邊把一整根兒惠方卷吃下去,一定要整根吃,如果切斷,就是切斷了“神緣”,那就不靈了。
惠方卷 近年來西風東漸,經常在東京的超市前看到印有惠方卷三個大字的旗幟飄飄,車站、超市的電子顯示屏也像流水作業般滾動着惠方卷的廣告。問日本朋友,答曰:近來關東一帶開始流行吃惠方卷了。至於理由,人們內心空虛找尋寄託和商家藉機炒作據說是主因。查資料又發現,近年來,東風西漸,關西人也開始在節分撒豆驅鬼了,而且很正規的。像京都的八坂神社每年節分都會舉行“節分祭”,由美麗的舞伎們身穿和服裊裊婷婷的沿街撒豆,不過,頗有點懷疑這一出是否能驅走鬼,說把鬼引來倒還更靠點譜,不夠,是色鬼哦。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7: | 婉兮:想不開的時候,去醫院走走 | |
2016: | 紅葉:長篇小說:九針(118) | |
2015: | 美國華人冰火故事:媽的老男友22 | |
2015: | 苦難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課 | |
2014: | 影視小說《依風煙雨》第三十四章(05) | |
2014: | 男孩覺得女孩可愛的5個瞬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