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老喜板板
王海軍,中央文革王力長女,1968年到內蒙武川縣插隊10年,1978年考入內蒙師大中文系,1990年回京。
老喜板板孤身一人,是村裡的五保戶。大家只知道她是跟老喜從外地遷來的。她說不清自己姓什麼,閨名叫什麼,老家是哪裡,也說不清老喜是她的第幾個男人。按她平時零零星星的述說,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克夫命吧,嫁一個,死一個,老喜至少是她的第三個男人。
老喜板板個子高高的,臉盤圓圓的,滿臉深深的皺紋記錄着一生的滄桑。你若跟她說話,她把眼一眯,笑得撲喜喜的,挺典型的農村老闆板形象。她不曾生育過一男半女,所以特別喜歡小孩。見了小孩子,總要抱一抱。她特別愛到我家來,就是為了抱抱我女兒。
孩子很小時,我把孩子放在二嫂家,就去生產隊出工勞動了。二嫂也是一大家人家,有許多活要干,怎麼好意思總是麻煩人家呢?想想孩子如果會翻身會爬了怎麼辦呢?這兒的老鄉一般都在炕上釘個鐵橛子,用繩子拴住孩子的腰。可是,拴上也不能走遠。不然,繩子脫扣了,橛子拔起來了,或繩子繞到孩子脖子上了,都是很危險的。
看老喜板板這麼喜歡孩子,我靈機一動,讓她上炕抱着孩子,我來做飯。那天,正好有人送給我一綹韭菜,我做了韭菜雞蛋攤餅。老喜板板吃了個不亦樂乎。她還詳細地問了做法,說晚上回去自己做。第二天,老喜板板一早就來了。我問她做好攤餅了嗎?她笑着搖搖頭:“莫(沒)抬(做)成,圪攪了一鍋白面圪髑(du),圪(給)接壁(隔壁)家豬吃了。”原來,這老喜板板活了一輩子,什麼飯也不會做,每天東遊西串,各處釘鍋(蹭飯)。釘不上,就不管怎樣,把生的搞熟,塞進肚裡。我邊笑邊讓她再上炕。經過幾天觀察,這老喜板板只要一上炕抱上我們孩子,一上午也不下來,連廁所也不上。真是盡心盡職。我試着問她,每天來給我抱孩子,我管她中午、晚上兩頓飯,行不行?她樂得嘴都合不上了。幾天下來,平安無事。
這天晚上,我收工回來,見老喜板板沒精打采的耷拉着腦袋,臉色發黑,眼睛也快睜不開了,一摸她額頭燙得嚇人。我趕快接過孩子,一眼就看見好幾個虱子在竄。我讓我先生楊永增給孩子抓虱子,我送老喜板板回家。老喜板板家又黑又髒又亂,炕席已經爛得拿不起來了,炕上只有一個爛棉花套子。我想給她倒點水吃藥,只有鍋里有一個沒洗的盛菜的淺盤。我說:“你咋不買個碗呢?”老喜板板無力地答道:“哦老歪歪快死的仍(人)了,圪(給)甚仍(誰)置家產了?”我回家拿了一床被,一身內衣,一身棉衣,還有兩個碗……,把她的爛棉套、爛衣服都扔了。回到家,楊永增告訴我,因為發燒,老喜板板身上的虱子就爬出來了。他給孩子抓了幾十個虱子了。第二天,老喜板板穿着“新”棉衣,美不滋滋,精神煥發的又準時來“上班”了。
說來老喜板板不聾、不瞎、不瘋、不傻。可你要是跟她聊天,說到新社會、舊社會,共產黨、國民黨。她只有一句話:“知不道。”真好像個外星人。別看她沒文化,可她會一套一套的童謠,大約有十幾二十套。她抱着我女兒,總是美滋滋的笑着,有腔有調的念叨着:“撓(好的意思)圪蛋(對小孩的暱稱),會打炭,莜麵窩窩搗爛蒜。……”“……。”我女兒就在老喜板板的童謠聲中逐漸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