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喜歡凋零與孱弱之美的日本人
2018年1月23日,日本下了一場大雪,我家所住的埼玉縣,積雪達20厘米厚。早晨起來,雪過天晴,潔白的大地閃着銀光,輝映着湛藍的天空,所有的樹上都掛滿了雪花,不由得讓人想起唐代詩人岑參詠雪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場瑞雪對於我這個攝影和寫詩的愛好者來說可以說是天賜良機,樹木、河川、田野,都有了嶄新的姿態,一片結冰的青苔像透明的翡翠,一隻漆黑的烏鴉像山水畫中的一點墨痕,一串麻雀的腳印像一行神秘的象形文字……
我拿起了相機,穿上了長水靴,走出家門,去雪地里“採風”。走進一個胡同時,突然看見眼前有一棵南天竹,已經在大雪中彎曲,似在重壓中喘息,而它殷紅的葉子,輕拂潔白的大地,像是在萬籟俱寂中書寫着美的羸弱與孤絕。
當我拿起相機要拍照時,院子裡走出一位婦人,這棵南天竹可能是她家的,她手裡拿着掃帚,不忍看不堪重壓的南天竹,要掃除壓在樹上的厚厚的雪。我急忙對這位婦人說:請等一下,讓我先拍照一下,這位婦人笑着停住了手,等我把照片拍完。
中國詩人寫冰雪與植物的時候,非常喜歡寫雪與松,以此表現松樹“凌風傲雪”的陽剛之美,如三國劉楨的《贈從弟》中寫道:“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國詩人也喜歡寫在風雪中亭亭玉立的梅花,南宋詩人盧梅坡《雪梅二首》中的一首是這樣寫的:“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這樣的詩詞在中國古今詩詩詞中十分常見,這是一種不屈之美,傲岸的美,其中蘊含着一種強壯、不滅、永恆的寓意和期冀,而日本人卻很喜歡類似於雪壓紅葉的孱弱之美、凋零之美、瞬息的美、無常的美,日本喜歡滿山遍野盛開的櫻花,更喜歡滿地落櫻,只是描寫落櫻的俳句的季語中,就有許多非常優美的詞語,如花散、散櫻、花屑、花塵、花埃、花吹雪、櫻吹雪、飛花、花瀑……
“冬紅葉”也是日本俳句中一個很常用的季語。
著名俳人正岡子規有一首以 “冬紅葉”為季語的俳句:
冬天的紅葉
在寒風的腳步中
稀疏
(はげそめてやゝ寒げ也冬紅葉 )
我想這種意境也和雪壓紅葉的意境是相通的,冬天的紅葉,美得稀疏,美的寂寞,美得瑟縮。正岡子規還把這首俳句收在他的俳句集《寒山落木》中,作為他表現荒疏、凋零、無常的日本美意識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楚楚動人的雪壓紅葉,也使我想起日本江戶中期的女詩人加賀千代女曾寫過這樣一首俳句:
嬌艷牽牛花
紫露晶瑩鎖清井
惜花借水去
(朝顔に つるべ取られて もらい水)
這首俳句說的是女詩人加賀千代女在一個清爽的早晨來井台打水,看見飽蘸露珠的牽牛花晶瑩綻開,纏繞在井台和吊桶上,這自然於晨曦的夢霧中的神來之筆驚呆了她,她心醉痴迷,不忍驚動這如霓如幻的絕美,竟然去向別人借水去了。
牽牛花的生命只有一個早晨,在短促的時間裡把絢麗的生命推向頂點,然後無悔無愧地枯萎、凋零,但是它似乎凝聚了早晨最美的景色,紅影濕牆,紫露含星,只爭朝夕,不問永恆。
雪壓紅葉也是瞬間之美,太陽升高,冰消雪化,那在紅與白的張力中淒絕的美也會隨之消失,我想,我珍惜這瞬間之美的心情,也和加賀千代女去借水的心情相通吧?
雪中紅葉(張石 詩)
最後的霜葉
依偎着
瑟瑟殘枝
等待着
在一片白雪上
書寫自己
紅透了的名字
讓生命和歲月
一起
凍結成
透明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