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煒:停車場的野良貓
家附近有個寬闊的停車場,本是一派原風景,雜草叢生,四季都有斑斕的野花在草叢中搖曳,那片未開發的土地有些凹凸不平,沙土混合,小石子也比較多。若是忽視停車場周邊一棟棟獨門獨戶兩層三層的房子,單看停車場中風景,你很可能會產生一種身在荒原野外的錯覺。那是都市鋼筋水泥包圍中難得的天然渾成的景觀。
停車場里長期住着五六隻貓,流浪貓日語叫做“野良貓”,我喜歡“野良”這個詞,既是野性的,又是善良的。其實那些野良貓不去流浪,他們以原風景停車場為家。看起來它們在履行停車場管理員的職責,每天早出晚歸地這里上班。停車場一向停車稀稀拉拉的,常見的風景是五六隻貓與五六輛車相伴,下雨時貓們躲在車底下,冬天它們登上車頂曬太陽。
日本的野良貓,其實大部分是在固定區域生活,日本人又把這些貓叫做“地域貓”,鄰里之間因為這些貓的存在而多了溝通,地域增添了活力。傍晚時分,野良貓都集中在停車場,鄰里便輪流給貓們送糧送水。
有個冬天的夜晚,我看到鄰居老太太提了個大保溫瓶來到貓的身邊,她拿出幾個小碗,放在地上,然後把保溫杯中的熱牛奶注入每隻小碗,老太太對貓說:“天冷了,多喝些熱牛奶暖身子。”看到貓們呼哧呼哧地喝牛奶,我心中湧起一股暖意。從那以後,家裡沒養貓的我總在包里放一包貓零食,路過停車場,遇到它們就餵一點。
有一天傍晚下班,路過停車場,看到幾隻貓在懶洋洋地打盹。我輕輕喚了一聲,它們一下子激靈起來,同時起身邁着堅定而歡快的步伐向我跑來,就像一群迎接父母回家的孩子一樣,讓我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激動。我在每隻貓的面前放一小把點心,它們很有教養地只吃自己的份,不去搶其它貓的。
這些貓就像是鄰里們共同關心的孩子,顏色、個性各異,有白有黃有黑,有的喜歡與人套近乎,有的則是害羞,吃了東西就躲得遠遠的。貓們都長得乾乾淨淨胖胖乎乎的。鄰里們不僅給它們餵食,還給它們梳毛,跟它們談心。後來發展到鄰里們圍着這幾隻貓拉家常,所以我們感謝貓帶動了人的交流。同時人們在言談中流露出一種羞愧之情:如果不是貓牽線搭橋,我們這些人是不是老死不相往來,連個話都說不上了?!別看現代人個個在網上叱咤風雲,現實中的溝通能力連貓都不如。
話說5月的一天,停車場事件發生!原風景遽然消失……幾輛推土機轟轟隆隆地開進了停車場,它們碾壓着雜草野花,一會兒功夫就把原風景推得無影無蹤,土地被整平……6月初,停車場基本整備完成。凹凸不平的沙土泥石變成了水泥地平面,有人在光溜溜的地表上用筆直的白線隔離出一個個車位,然後寫上數字,從1到30……從不知道這停車場可以排列這麼多車,估計之前崎嶇的地形制約了停車場的生意。
我已經習慣了看車五六部、貓五六隻的停車場風景,一想到這塊土地馬上就要密密麻麻地填滿車,而且是自動繳費自動停車,不需要管理員,於是貓們失業了,心頭有種莫名的惆悵或者說是憤怒,不禁要吶喊:你們這樣做,徵求過那幾隻停車場貓管理員的意見了嗎?!停車場開發商也許不知道這幾隻貓的存在,他們只想把停車場弄得規范些、氣派些,能夠停更多的車,當然這樣就能夠取得更多的經濟效益。他們還沾沾自喜地覺得自己為社會做貢獻了呢。
自從水泥停車場完工後,就不見野良貓的蹤影了,它們一定被突如其來的變化搞得很困惑,它們的生存之地變得面目全非,沒有了泥土的芬芳,也沒有了野草野花的搖曳,太陽底下就是硬梆梆的無味無聲的水泥塊,野性又善良的動物植物無處藏身。我們的家園周邊,橫空出世一個亮堂堂的停車場,卻再也沒有了原野的詩意。也許,這個停車場的巨變就是現代文明社會建設的縮影,這也是新冠病毒肆虐時期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地球上,原風景漸漸消失,城市中,人工景致漸漸取代自然風光,原先只在動物身上生存的病毒忍無可忍地轉移到人類身上……
托貓們的福,鄰里們開始說話,我們進一步理解了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性,讓我們重溫了人世間的溫存。但是我們眼下無能為力,無法給貓們任何幫助,但願世界有個角落還能留一塊綠島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