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成功研製專門攻殺乙肝病毒的“細胞導彈”
科技日報 2月13日 作者:張哲浩
記者日前獲悉,經過第四軍醫大學全軍基因診斷技術研究所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歷經10年刻苦攻關,一種全新的乙肝治療模式——高通量的乙肝病毒基因突變檢測體系、高效能的體細胞療法體系、可視化的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近日在臨床上獲得成功,這標誌着我國在肝病治療策略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組合式生物芯片在剛剛揭曉的第九屆中國專利獎評選中榮獲金獎。
乙型肝炎是人類的大敵,屬世界性難題。我國攜帶乙肝病毒的人數達1.2億,年發病人數超過3000萬人。目前,常規的西藥和傳統的中藥是通過持續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清除或減輕肝臟的炎症、壞死,而阻延疾病進展,但很難從根本上祛除病毒。具有兩大里程碑的藥物——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雖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復製作用,但阻止病毒的進展和惡化率也僅有30%。
據第四軍醫大學全軍基因診斷技術研究所所長閻小君教授介紹,這種全新的治療模式主要是建立了高通量的乙肝病毒基因突變檢測體系、高效能的體細胞療法體系和可視化的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該所於1995年10月開始了生物芯片的研製與開發,並於1999年4月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塊醫用蛋白質芯片。在此基礎上,他們針對胃癌、肝炎、性病等疾病,根據不同的抗原和不同的基因片段,設計不同的點陣,研製出了採集標本少、診斷快速、費用低廉的20多種醫用醫學生物芯片,在基因診斷和基因分析研究及應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成果。
2003年,他們首次成功地篩選合成出乙肝病毒特異性抗原表位肽。這種多價位優勢抗原表位肽和細胞因子的樹突狀細胞結合能在短時間內“克隆”大量的淋巴細胞。“細胞導彈”療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從人體內採集出單核細胞,進行體外特殊培養,使其發育成樹突細胞並大量擴增後與效應肽或靶向肽結合,成為專門攻擊殺傷乙肝病毒的“細胞導彈”。這種特殊的“導彈”能精確“瞄準”乙肝病毒進行殺傷,卻不會傷及“無辜”。在一系列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他們採用體細胞治療的方法,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地為患者進行了“細胞導彈”治療。目前已有近千名乙肝患者接受了此項治療,療效持久可行。
吳祖澤院士、塗通今、姜樹椿教授等專家指出,這種全新治療模式中的高通量基因突變檢測體系,可以很好地幫助臨床醫生分析疾病的個體差異,更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疾病;高效能體細胞療法體系將中醫的辨證施治原理引入現代醫療,可以定向、定點清除和徹底殺滅血液和肝細胞中的乙肝病毒,且可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個性化治療;可視化生物芯片療效評估體系,可及時觀察療效,調整治療方案,使治療更科學。其核心部分為世界首創,必將給乙肝的治療帶來一次革命性進步。
●相關鏈接
“細胞導彈”療法
近年來,隨着生物療法的問世,腫瘤和病毒性疾病治療有了新的突破。在生物療法中較為成熟的有CIK細胞療法及DC細胞療法。CIK細胞全稱為細胞因子活化殺傷細胞,是存在於人體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屬於可在細胞因子誘導下產生特殊功能的免疫細胞。這類細胞的特點是對腫瘤細胞的識別能力很強,好比一枚“細胞導彈”,能“瞄準”腫瘤細胞進行殺傷。而DC細胞又叫樹突細胞,除CIK細胞具有的功能外,其靶向性和抗腫瘤活性比CIK細胞更強。二者共同應用時具有協同效應,即DC-CIK細胞療法具有更好的療效。
“細胞導彈”是將乙肝病毒多價位優勢抗原表位肽(靶向肽)與其他的細胞因子一起培養。使其產生對乙肝病毒特定的靶向性及主動式細胞免疫和細胞殺傷功能,從而很徹底殺滅血液和肝細胞中的乙肝病毒,這種療法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方向性和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