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學”何以先後風靡日中兩國? |
送交者: 芨芨草 2021年06月07日06:20:47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
“躺平學”何以先後風靡日中兩國? 《中文導報》
今年4月,在中國曾經最熱鬧的大型論壇“百度”貼吧里,一位ID叫“好心的旅行家”的年輕網友發布了一篇《躺平即是正義》貼文,“金句”迭出直擊人心,瞬間被無數年輕人追捧,被奉為“躺平學大師”。其實在日本,早就有“躺平”現象,而“躺平學”為什麼能先後在日中社會風靡呢?十分值得深思。 中國年輕人的“躺平”能維持多久? “好心的旅行家”在文章中寫道,自己以打零工和低消費的水準生活了兩年,“沒有工作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壓力主要來自身邊人互相對比後尋找的定位和長輩的傳統觀念。” “你每次看見的新聞熱搜也都是明星戀愛、懷孕之類的“生育周邊”,就像某些“看不見的生物”在製造一種思維強壓給你,人大可不必如此。” “我可以向第歐根尼之水在自己的木桶里曬太陽,也可以向赫拉克利特在山洞裡思考“邏各斯”,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 “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與“躺平學”相對應的是一個剛剛在國內流行過的人類學專有名詞“內卷”,原本用來指亞洲農業社會中長期投入大量勞動力辛勤工作卻沒有獲得經濟突破的問題。作為2020年中國最熱的流行詞之一,“內卷”光是在微博就有着超10億的話題量。當今中國社會的二三十歲年輕人,面對的是極度激烈的競爭和無法突破階級的無力感。他們眼睜睜看着父輩和學長輩在短短幾十年內就積累了財富,通過一代人的努力就改變了命運,而自己這一代卻錯過了幾乎所有的紅利期,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跳出死循環,只能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被轟隆隆運轉的時代齒輪絞死。 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人,為了靠讀書出人頭地,先是在學生時期豎起“衡水中學模式”目標玩命赴考,好不容易上了好大學進了大公司,馬上進入“996”和“007”的血汗工作制。如果結婚背上幾十年房貸,再加上預期中的雙方四位老人養老+撫養下一代的成本,如同盲驢拉磨,低報酬的“努力”沒有盡頭,生命報廢算完。九零後一代既是當下“內卷”的中流砥柱,自然而然為對抗“內卷”而產生了“躺平”的欲望。甚至發出了“只要我躺得夠快,資本就剝削不到我”,“社會險惡,先躺為敬”之類的呻吟。 在4月剛剛發布的2021年全球《福布斯》富豪榜上,包括港澳台在內,中國地區富豪人數一共745人,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其中,高達4成的新上榜億萬富豪都來自中國內地,共626人。而在去年,中國總理李克強曾公開發表“中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數據,同一個世界,貧富差距之大和距離拉開之迅速,也令這一屆的年輕人不得不望而卻步。 由於中國的獨特國情和文化,九零後的的“躺平學”雖然在網絡上風靡一時,卻沒有任何激烈地向上對抗的觀點和聲音。他們既談不上是什麼不合作運動,也不同於曾經在發達國家流行過的御宅族,慢生活等生活方式上的優裕。“躺平族”每天仍然照常上班下班,吃飯看劇,但能使出10%的力氣辦到的事情絕不花費20%。既不做打工的血汗奴隸,也不做消費主義的現實羊牯,因為付出的努力越大,賠上的代價就更大。無力消解,只好走着走着突然躺平。 中國的“躺平族”還處於起步階段,許多現實問題,身為“躺平族”的他們或者並沒有仔細考慮過。近期,在一項中國網站發起的民眾調查投票數據中顯示,有61.55%的人對“躺平族”表示理解、同情。投票者認為躺平之所以風行,根源更多在經濟社會,不應針對個體做更多苛責。 該調查中,有32.03%的網友認為,對“內卷的拒絕”正是躺平的直接原因,認可這種消極態度其實是對社會過度競爭的反抗。20.57%的網友認為,躺平是新一代中國人“低欲化”的外在表徵。也有不少網友其視為一種自我排遣調節(25.4%認為是紓解焦慮的途徑,10.23%認為只是一種口頭調侃)。另有11.77%的網友以一種負面觀點歸因於年輕人群體本身,認為躺平是因為害怕而退縮。 如何看待踐行躺平理念的年輕人呢?多數參與投票網友(61.55%)表示理解、同情,認同年輕人滑向無奈處境有其社會根源。11.98%的網友認為,躺平只是人生選擇之一,是社會價值多元的體現。16.95%的網友認為躺平只是年輕時代的一種玩笑,不必當真。以上三者對躺平持正向或中性觀點的占到投票網友的90%以上,只有不到9.52%的網友對躺平的年輕人持完全的批評態度(不可理喻,消耗生命)。 總而言之,以現在的社會發展揣測整個“躺平”大軍的集體走向有很大不確定性,而且每個國家都有其獨特性。但是,其趨勢可能就會像媒體刊文說的那樣: 部分行業的資源越來越集中,一些人對獲得成功確實感到有力沒處使,不過,對選擇“躺平”的年輕人來說,首先要警惕的是“躺平”的地方可能不會一直是平的。因為“躺平”的舒適圈是需要前期的努力創造和“躺平”過程中的低欲望去維持的,在當下高速運轉的社會中,“躺平”的舒適圈很難一直保持舒適。 其次,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要保持好心態,一方面,不能還沒站起來走幾步的時候就覺着難,就選擇躺下,而應該有良好的心態、充盈的內心去對待生活和工作,畢竟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年輕人不能因為在一個領域、一個行業或者一件事上受挫,就感覺自己“看破紅塵”了。 日本式“躺平”叫“開悟”? 中國有躺平,日本早在十年前就有過類似的說法,叫做“開悟世代”。這個詞是從“寬松世代”派生出來的詞。原本是在網絡上使用的,但是2013年被提名為“新詞·流行語大獎”而廣為人知。 正如其名,寬松世代是指接受“寬松教育”成長的一代,指1987~2003年間出生的人。另一方面,悟性世代是指經歷過“脫・寬松教育”的1996~2005年出生的人。 作為悟性世代的人們的特徵,經常被列舉出來的是沒有欲望地躺平這一點。因為看起來沒有欲望,“領悟了”,所以被稱為開悟世代。他們的特點,第一就是沒有什麼欲望。和上一代人相比,擁有高級名牌和高級外國車等的顯示地位的欲望很低,為了重視實用性和成本性能(性價比),很多人會根據網絡上的口碑來判斷東西的好壞。 第二是合理主義、現實主義。雖然這與重視實用性和性價比的非品牌消費傾向有關,但是開悟世代的人總是追求合理性。很多人都沒有遠大的夢想和目標。因為經常有合理的、現實的思考方式,不被社會碾壓和教化,是開悟世代所強調的。 數字母語也是日本式躺平的特點,他們從小就通過電腦、手機、智能手機與網絡相關,所以是以數字為母語的人。一方面擅長通過郵件和SNS等虛擬交流,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不擅長構建真實的人際關係。不是和誰“狹窄而深刻”的交往,而是和大家有着“寬廣而淺薄”的聯系傾向。 日本式“躺平”,其實還有一個國家的保障做底。在日本只要願意去打工,無論付出體力還是腦力,總能掙到維持溫飽的生活費,並且日本社會普通民眾對於生活條件並不刻意攀比,減輕了人們出於“攀比”而受到的生活壓力。作為一個基本成熟穩定的生活,賺最低工資也總能生活下去是日本式“躺平”的特點。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日本社會年功序列的風氣依然比較重,年輕人想依靠自己的才華而闖出一條路來,往往受到前輩的各種壓抑,既然年紀輕輕很難在社會恣意發揮才能,不如早早就舒舒服服“躺平”了,不拼搏不奮斗只求每天能買兩個便利店飯盒。他們目睹了經歷過日本經濟騰飛後泡沫經濟崩潰的事實,面對着日本社會的財政由一批老人掌握着的現實,了解到自己如何努力也很難跨越階層,對於未來看不到奮進之後會有什麼改變的希望,所以主動地“躺平”了。 其實在中國躺平族之前,日本已經有數百萬年輕人早早走上了“躺平”之路。對這個群體,日本政府都給了一個嚴肅的標籤:蟄居族(Hikikomori),也就是整天呆在家裡很少出門的一代,中文也翻譯成“家裡蹲”。 “蟄居族”一詞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日本學者提出,從此持續受到關注和研究。這一群體的年齡主要在18-35歲之間,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官方統計,日本的“家裡蹲”人數大約有115萬。 視頻網站裡,一位躺平十年的日本資深“家裡蹲”Nito向觀眾展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並把這視頻取名為《一個日本蟄居族的一天》。 簡單的早餐,電腦、午餐、電腦、晚餐……如此循環,年復一年。 Nito“躺平”的理由,同樣也是很多其他蟄居族的理由。他們從大學畢業,嘗試進入社會時,卻發現社會上沒有合適自己的位置,自己對於社會而言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路人甲。 然而,一部分日本蟄居族的境遇,不禁讓人產生疑問,徹底躺平,真的會快樂嗎?根據統計,在健康中心有就診記錄的蟄居族中,幾乎一半人存在心理疾病。 除此之外,當蟄居族步入中年,他們還將面臨一系列讓人頭痛的難題。 大部分蟄居族依然與父母住在一起,或是靠遺產度日,采購日常用品、打掃房間等家務也時常需要依賴其他家庭成員的幫忙。 父母年邁後,能否完成從長期受照顧者向照顧者的角色轉換?父母過世之後,有沒有獨自活下去的能力?要不要為了養活自己出門找工作?如果想要重返社會,自己又能不能被社會所接納呢?特別是現在面臨新冠疫情,縱然他們想走出“家裡蹲”的狀態,也並易事。 NHK電視台曾經專門出過紀錄片,非常震撼。這些選擇低欲望生活的年輕人,在成為中年人老年人後,不僅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曾經照顧自己的父母已經老邁。 中日“躺平”的社會背景 “內卷”與“躺平”,一個指向“過度競爭”,一個代表“退出競爭”,而在目前“躺平”者正在不斷增多,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首先就是現在出現了一種“競爭飽和”現象。中國隨着高校的擴招,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曾有人戲稱,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工作太難找了。雖然從人口比例上來說,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在中國並不多,但是集中在22歲-40歲的年輕人之間,因此出現具有同樣的才能,同樣的學歷的人集中在年輕一代,使競爭越來越激烈,達到了有許多人無法加入競爭的“競爭飽和”狀態。 去年8月13日,中國最大的就業招聘平台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將6月份仍在智聯招聘平台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視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報告顯示,考慮到升學以及最新政策和招錄計劃等,去年約有590萬大學生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6月份平台上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與此同時,在6月份就業困難的應屆大學生群體中,本科生的比重最高(65.6%),大專生次之(26.2%)。 由於現在走向有房有車、成為中產的既定的社會上升通道變得越來越狹窄,選擇“躺平”,對於某些人來說似乎已成為一條必然之路。 這種現象其實也和日本相似。長期以來,日本的大、中企業一直實行“終身雇用制”的人事管理制度。終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工資制度、企業工會制度並稱為日本經營的“三大法寶”。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進入公司,將在這家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為止,只要這個人忠實於公司,自己就會隨着年齡的增長步步高升,而公司不能以非正當理由(如犯罪、違紀)開除職工。 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蕭條之中,企業難以維持以往的成長力,而信息化的發展也使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大減少,就業壓力增大,眾多的企業開始對終身雇用制進行改革,大量裁員,使失業人員劇增,失業率不斷攀升,“終身僱傭制”崩潰。使中小企業只能用最低的成本雇用國內勞動力,而不拿獎金、不參加保險、使完就可以扔掉的臨時工成本最低,這就使日本國內開始出現大量非正式職工。日本NISSEI基礎研究所的調查顯示:30-34歲的被正式雇用的男子平均年收入為404.6萬日元;非正式雇用的男子僅為251.4萬日元,這樣的收入去掉稅金等僅能養活自己一個人,建立家庭和走向中產簡直就是一種奢侈的夢想。 同時由於電腦和網絡的發展,帶來了不需要與他人接觸的虛擬娛樂世界的高度發達,而智能手機的普及,更使虛擬的娛樂隨時隨地可以進行。也為“躺平”提供了廉價的精神生活的空間。 從2006年開始,日本輿論界出現了“草食男”的概念,2008年7月16日,大阪府立大學教授森岡正博出版了《草食系男子的戀愛學》一書,他給“草食男”所下的定義是:“所謂草食系男子,是指心地和善,不被所謂‘男子氣’束縛,不貪婪於戀愛,自己不想在戀愛中受傷也不想去傷害別人的男子。”“草食男”一般也不熱衷於結婚和競爭。 而日本醫生池岡清光等曾對平均年齡30.9歲,被認為是“草食男”的人們進行男性荷爾蒙檢測,其中10名的男性荷爾蒙水平處於表現加齡男性性腺機能減退(LOH)綜合症診斷指標——游離睾酮(testosterone)基準值以下,占全體接受檢測者的47.6%,雖然DHEA-s和IGF-1等由於加齡減少的激素處於正常值范圍內,但是仍呈現了低分泌的傾向。(見Wikipedia(日文版),“草食系”詞條。) 而醫學研究顯示:睾酮的高低影響冒險精神、鬥爭精神、行動力、干勁、精力集中能力等,那些對微小的事情抱有恐懼心,難以將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付諸於行動的人,很可能是因為睾酮分泌低下或原本分泌得就少的原因。 因此,日本早已出現了“家裡蹲”這樣的“躺平族”,和“草食男”這樣的“躺平族”預備軍,也許中國“躺平族”的出現,也有和日本相似的社會的因素。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0: | 《芳夢佳人》 情愛小說連載 (41) | |
2018: | 拒收紅包,醫學博士搵食在灶台和工廠間 | |
2017: | 長篇小說 《原草枯榮》我要飛 | |
2017: | ZT:全球罕見奇花異草 | |
2016: | 藍若:打油詩一首 | |
2016: | 長篇小說:紐約八年(46)-第十五章 落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