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啟功口述歷史:晚清正史中缺載的歷史細節
送交者: 深水花房 2006年03月20日18:06:37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啟功先生依據祖輩親歷見聞,結合自己的文史考證,在《啟功口述歷史》中披露了一些晚清正史缺載的歷史細節。

  張謇中狀元的內幕

   我的九代祖是清世宗雍正皇帝,我曾祖叫溥良,曾任江蘇學政(相當於江蘇教育廳廳長)。他是一位善於選拔、培育人才的人,凡當時江蘇有名的文人學者,大多出其門下。如張謇(季直),他家與翁同騄家為世家友好,翁同騄曾特別寫信囑咐我曾祖父務必安排好張謇。翁同騄曾任同治、光緒的老師,並幾乎任遍六部尚書,還任過中堂,也算是一代名臣,親自過問了張謇的前程。

  

  張謇

  這封信現在還在我手中,信上說“吾從事春官,目迷五色,賢郎其一也。我有要好通家,江南張謇,孝友通達……”翁同騄做過禮部尚書,按《周禮·春官》記載,春官為六官之一,掌禮法、祭祀,後來就成為禮部的代名詞。所謂“目迷五色,賢郎其一”,是對上次科考,沒能看準,因而遺漏了令郎(即我祖父)而表示歉意。我曾祖也是翁同騄的門生,這封信寫得又這樣富於暗示性,豈敢不聽?於是就安排張謇做崇明書院的山長。過了兩年,到下一次省試時,他和我祖父兩人果然高中,張謇拔得狀元,我祖父考中進士,入翰林。

  顯然,張謇和我祖父的中第與翁同騄的特意安排有關,說白了就是當今所說的“貓膩”,但這在當時也是公開的秘密。狀元是要由皇帝欽點的,一般情況下都由閱卷大臣排定。他們認為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畫一個圈,誰的圈多,誰就排在前面。前十本要呈交皇帝親自審查,閱卷大臣把他們認為第一的放在最上面,皇帝拿起的第一本就是狀元了。下邊的就是榜眼、探花,以此類推。

  其他級別的考試也如此,但也有例外。如乾隆時,有一位尹繼善,他是劉墉的學生,曾四任兩江總督。兩江是清朝財政的主要來源,尤其是鹽政,再加上錢、糧,有大量的收入,因此兩江總督是朝廷和皇帝非常倚重的要職。某年會試,尹繼善參與主持,準備錄取的狀元是江蘇人趙翼(甌北),他本來學問就好,又是軍機章京,最了解考場的內情,知道什麼文章最對路數。但乾隆覺得江蘇的狀元太多了,想換一個別省的。他特別喜歡尹繼善奏摺上書一類公文的文筆,又知道這些文筆都出自尹繼善手下的幕僚陝西人王傑,便特意問尹繼善:“你們陝西有狀元嗎?”“王傑這個人怎麼樣?”意思是想取王傑,並以此來獎掖尹繼善,或者說得更直白些,就是拍尹繼善的馬屁,為了政治的需要,皇帝有時也要拍大臣的馬屁。尹繼善自然順水推舟,於是改取王傑為狀元,而把趙翼取為探花,為此趙翼始終耿耿於懷。但科舉要服從政治,這是明擺着的道理。

  張謇也確非等閒之輩。他入仕後,覺得在官場上混沒前途,就主動棄官經商,去搞實業,成為洋務派中的重要一員,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下海”了。他反過來對翁同騄也有很大的影響,翁同騄的那些較新的思想、知識,多是從張謇那兒來的,頗有點像康有為的許多東西都是從梁啓超那兒販來的一樣。而翁同騄為此在守舊派眼中逐漸被視為異己,不斷受到排斥。

  光緒皇帝之死真相

   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件事:他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員,在西太后臨終前要晝夜守候在她下榻的樂壽堂外。其他在京的、夠級別的大臣也不例外。就連光緒的皇后隆裕(她是慈禧那條線上的人)也得在這邊整天伺候着,連梳洗打扮都顧不上,進進出出時,大臣們也來不及向她請安,都惶惶不可終日,就等着屋裡一哭,外邊好舉哀發喪。

  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從病危到彌留的時間拉得比較長。候的時間一長,大臣們都有些體力不支,便紛紛坐在台階上,哪兒都是,情景非常狼狽。就在宣布西太后臨死前,我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着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出於職責,就問這個太監端的是什麼,太監答道:“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酸奶的意思。

  當時光緒被軟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從沒聽說過他有什麼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終在慈禧這邊忙活。但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接着這邊屋裡才哭了起來,表明太后已死,整個樂壽堂跟着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參與主持下舉行哀禮。

  其實,誰也說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麼時候怎麼死的,也許她真的挺到光緒死後,也許早就死了,只是密不發喪,只有等到宣布光緒死後才發喪。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醫院的任何檔案也不會有真實的記載。但光緒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親賜他一碗“塌喇”,確是我曾祖親見親問過的。這顯然是一碗毒藥。而那位太醫院正堂姓張,後來我們家人有病還常請他來看,我們管他叫張大人。

  慈禧的心狠手辣

   說到這兒,不能不說說西太后和光緒這兩個人。後人都很同情光緒而痛恨西太后,認為如果當時能把西太后廢掉或幹掉,讓光緒執政,中國就會走向強盛、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光緒是個很無能的皇帝。他生於深宮,長於婦人之手。在西太后的壓制下,不能隨便說,隨便問,隨便做,還要隨時提防被廢。因為已有他的皇儲“大阿哥”被廢的事情發生過了(據說大阿哥後來很潦倒,成天出入後門橋一帶的茶樓酒肆,不知何時默默死去)。所以光緒並不懂國事,更沒有實際有效的管理國事的本領和經驗,也並不真正懂得如何維新變法。在那矛盾重重、內外交困的局面下,即使他上台,也不可能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而慈禧這個人卻很厲害,心狠手辣。咸豐死後不久,她就把當時最有權的宗室領袖肅順在菜市口殺掉。據李慈銘《越縵堂筆記》的記載和分析,慈禧殺掉肅順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肅順看不起她,認為她只不過是咸豐的偏宮。她用人有一套,在朝廷上有意不安排自己家族的人,而是用夫家的人。按清制:慈禧做了皇后,她們家的人,如父親、兄弟都可做承恩公,清初封為一等公,乾隆時才降為三等。娘家稱貴公府,當時掌事的人叫貴祥。但實際上,貴公府的人都沒任過什麼要職。

  當年英法聯軍打到北京後,咸豐皇帝帶着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及太子同治,逃到熱河。英法聯軍撤出北京後,咸豐明確地吩咐西太后帶着她生的兒子同治回北京,言外之意是自己不準備再回朝執政,而把大權交給西太后和同治了,這也正是西太后日後能獨掌大權的原因。而咸豐最後在熱河自殺了,至於具體怎麼死的不知道。但他指着同治對慈禧特意說的“你帶着他走吧”的話,用意是再明顯、再清楚不過的了。這恐怕也是史書中缺載的。而同治死後的光緒純粹是個傀儡,指望他能改變中國的局面和命運是不可能的。

  實錄不實的典型慈禧死後葬在東陵

   按清制:皇帝死後,他墓室的門就封上了,之後其他的嬪妃就不能與他合葬,而只能單修一座墳墓。後來西太后的墳被軍閥孫殿英盜開了,盜走了無數的珠寶。解放後我也去參觀過乾隆陵和慈禧陵,才知道皇室的棺材是怎樣的情景。

  慈禧的諡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羨崇熙皇太后”,墓中還有一小牌位,寫着“配天興聖”四個字,《清史稿》缺載。難為他們是怎麼想的,幾乎把所有好詞都用上了。

  我前面引用過我文章中的一段話:“後世秉筆記帝王事跡之書,號曰‘實錄’……實錄開卷之始,首書帝王之徽號,昏庸者亦曰神聖,童馬矣者亦曰文武,是自第一行即已示人以不實矣。”西太后雖不是昏庸、童馬矣的問題,但加上如此多的桂冠,這也是“實錄”不實的典型例證之一。

  【摘自《啟功口述歷史》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鏈接

  張謇(1853~1926)字季直,海門常樂鎮人。1894年,考中狀元,當上翰林院修撰。鑑於甲午戰敗,國事日非,他在兩江總督張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民國初年,曾任農商總長。他提倡實業救國、棉鐵主義、村落主義,馳名中外。1917年中華農學會成立,被擁戴為名譽會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龍泉: 鵲橋仙 - 呂布與貂蟬
2004: 五律 . 詠柏林
2003: 雙子座--to lao hua yan
2003: 女人請聽好zt
2002: 小心電梯
2002: 紅色馬甲(女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