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自費留學生的省錢故事 |
送交者: 蔡真妮 2007年11月07日19:41:55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
從中可以看出現今的中國人民真的富裕起來了。 以前的留學生兜里裝着東湊西借在黑市換來的幾百美元,憑着滿腦袋的啞巴英語,從《新概念英語》中得來的國外印象,就雄心萬丈赳地登上飛機來到他鄉孤軍奮戰。面對着語言文化,衣食住行等等全方位的巨大差異,頭幾個月只差沒被新生活剝掉一層皮。等到逐漸安頓下來,讓人寢食難安的就是囊中羞澀的問題了。如果有全額獎學金的還好一些,那些只有半獎靠打工賺學費或生活費的人,其辛苦真是不足與外人道。 有一位現已經是年薪幾十萬美金的朋友不吃雞肉,無論是怎樣做的。他說讀書時為了省錢專門等超市大減價時去買東西,雞腿是最便宜的肉,減價時只要四毛九一斤,他會買一大箱回來放到冷凍箱裡,周末做上一大鍋,就是一周的菜。天天吃、月月吃,再好吃的東西也令人反胃,到後來都是強着往下咽。曾經發誓等熬出頭了,再也不吃這鬼東西。 有一位留學生在妻子來探親的當天向一個同學借車去機場接人,向另一個朋友借二十元錢給車加油,苦笑說自己銀行賬戶上僅剩下不到一元錢。他老婆來了以後,時差尚未倒過來就去中餐館打工去了。 有一位清華土木工程系畢業的小伙子,父母都在北京的高校當教授,出國前他在北京過的是養尊處優的生活。出國半年後,他給在另一州上學的朋友寫信,開篇是這樣的:“**,給你郵寄這封信的32分錢的郵票現在對我來說是太昂貴了,當然打電話更不是我能負擔得起的。現在告訴你一個不用花錢的聯繫方式,就是發Email,我的Email地址是……”沒經歷過的人,很難想象要用寫信的方式告訴朋友自己的郵箱地址,更難想象的是一枚郵票會讓人覺得太貴。 有個別人的省錢方式已經超出了正當範圍。 聽一個朋友講過她同學的典故。那時許多留學生湊到一起就是交流哪兒有便宜東西賣,我的朋友說有個商店的廁所用紙大減價,那個男生很奇怪的問她,怎麼還需要去買廁所用紙?朋友問不買怎麼辦,他說:“學校的男廁所里都有沒開封的備用紙放在水箱上,難道你們女廁所里沒有嗎?” 公用電話一般都是投幣的,本地電話要花兩毛五分錢。加拿大和美國的兩毛五都是硬幣,還是這位男生,他把一個硬幣鑽了個孔,栓上線,用這枚硬幣投進電話機打完電話後,再慢慢把硬幣拽出來。 最讓我心酸的是聽一個人講的他開車拉女同學去看牙醫的故事。 許多留學生為了省錢都不參加學校的醫療保險計劃。一次一個女生牙疼,忍了一天,第二天半邊臉已經腫起來了,牙疼的已經到了什麼都做不了的地步。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命”。最後咬咬牙請同學開車拉着她去看牙醫。一路上,車子只要稍微一顛,她捧着半邊臉就“哎喲、哎喲”地呻吟不止。 到了診所,和掛號的護士講了情況,護士讓她先交40元錢掛號費。 她聽了後,捂着臉低頭尋思半晌,轉過身慢慢走出了那個診所。 還沒有進去見醫生,掛號費就把她打倒了。 回來的路上,無論車子怎樣顛簸,她仍是捂着臉,卻一聲都未吭。
還有一個和就醫有關的故事發生在我的一個親戚身上。當時他在一個中餐館打工,掌勺的那人顛勺時出了意外,把一勺滾燙的油澆在了正在打下手的他的胳膊上,燙傷面積超過他的手掌大小。當時老闆還未到,他擎着胳膊,忍着劇痛,一直等到兩個小時後老闆來了,當面答應他會出醫藥費,他才去醫院急診室上藥包紮。假如老闆不給出醫藥費,他說他就自己回去抹點紅花油什麼的,不可能去醫院,否則下學期的學費生活費就接不上了。 很久以來國內流行這樣的說法:國外回去的人是說話洋氣,穿衣土氣,花錢小氣。 在我看來,說話洋氣是這些人平時習慣了中國人在一起說話時中英文混着說;穿衣土氣是北美和國內的風俗不同,這裡平時穿着以舒適為主;而花錢小氣一項,則和眾留學生們曾度過的艱難歲月息息相關,雖然這些人現在都已成為各行業的精英,但是他們對金錢的態度和消費習慣已經定型,身上都被生活烙上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6: | 男人不壞, 女人不愛 (56) | |
2006: | 男人不壞, 女人不愛 (57) | |
2005: | ZT 白衣怪 (16) | |
2005: | ZT 白衣怪 (17) | |
2002: | 風箏 | |
2002: | 愛情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