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大不同系列
之感受國內“大爺”文化
序言:
很多人因為經濟條件和工作的原因,不能夠隨心所欲想回國便回國。從春天拖到冬天,再拖到春天;這樣年復一年直到工作穩定了感情有着落了或是小孩子生出來了,才拉家帶口回國探親。這一別動輒5、6年,長的有十幾二十年。
從10月31日-11月21日,夕子將對幾位久居加國、最近回國居住或是探親的朋友進行越洋連線直播。看看在他們的眼中,在他們的親身經歷里,在他們的感受中;國內現在的生活究竟有何大不同?
*紅小馬:國內大爺比較多
自從有了孩子,我一直就沒有回國。一來孩子體質比較弱怕他經受不起長途旅程的折騰;二來自己辦公司也比較忙一直抽不出空回國。等到孩子差不多八歲左右,才帶着他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
到中國旅遊,本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尤其帶着兒子,讓他們從小能夠切身體會一下中國的風土人情,到各個歷史景點感受一下中國的文化傳承,真是勝過書本上一萬個對長城,故宮,兵馬傭介紹的文字與圖片。可是,未曾想這個愛國主義教育適得其反,讓我這個做家長的有些尷尬。
回國的第一個月,我和太太帶兒子特地選擇坐火車這個交通工具出去旅行。對於在多倫多出生的兒子來說,火車並不是一個很常見的交通工具。他一開始特別興奮地坐在車廂里四處張望,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他開始像我提一些讓我尷尬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譬如,為什麼大家會在那麼擁擠狹小的車廂里抽煙?為什麼列車員掃車廂的時候還有乘客往地下扔垃圾?為什麼廁所里都擠着人?為什麼人們講話那麼大聲好像在吵架?為什麼每到一個站總會有那麼多人舉着籃子爭先恐後撲過來非要賣東西給你?其實答案不是沒有,只是我不想說,因為我不願意讓他們在心中種下太多對中國負面的印象,儘管我知道我的努力最終可能仍會是徒勞。
前幾天,應朋友之邀和兒子太太一起去一家飯館吃飯。因為朋友想讓我們嘗嘗當地比較特色的地方小吃,去的也是一家街邊的排擋。奇怪的是,當時我們吃的菜比較咸,我就叫服務員添一些茶水;結果我好聲好氣叫了三遍,服務員瞟了我幾眼,愣是沒過來。我朋友粗聲粗氣呵斥的口吻叫了只一遍,服務員就樂不顛地跑過來添了慢慢一壺茶水。那架式就像是奴隸主在吆喝自己的家奴,聲音比那舊時為官老爺在前面開道的衙役還兇猛。可周圍的人們似乎並不以為奇,估計是司空見慣了。據說這樣才特別能章顯出自己是個大爺的身份,請客時在客人面前也顯得面子十足。太太看在眼裡抿嘴一樂,回頭跟我說,看來做先生不如做大爺吃香。你落伍了。
我不以為然,可是後來幾次經歷的事情,讓我不得不另眼相看這個“大爺文化”。
因為這次回國的時間比較長,趁着這個機會,我也客串給朋友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的顧問。在公司里的這段時間,我每每看到公司里的主管用大爺嘴臉面對下屬,以在美國完全可以被視為人身攻擊的方式進行訓斥和辱罵,而同一個下屬當他/她點頭哈腰地承受了上司如此的辱罵之後,轉過身去便將同樣的待遇拋給他/她的下屬;而在街頭上,則更不用說了。在北京,曾目擊過一個警察如何像流氓一樣欺辱訛詐一個騎板車的民工,而這個民工卻自始至終滿臉讒笑不敢回一句話;也在浙江義烏的火車站,看到另一個騎板車的民工如何凶蠻地當着眾人的面,狠狠地抽一個應該是比他地位更底的剛進城的鄉下人耳光。
乘飛機從杭州到北京,身後坐着一位不知道何等來歷的中國人,想必自己以為應是有點錢,或是有些權的。從登上飛機的一刻到最後下了飛機的一秒,一路上全機艙里就聽他大着嗓門哇啦哇啦地不停,把空中小姐呼來喚去地指揮得團團轉,仿佛是在使喚他自己的私家女傭,神氣活現地,覺得自己特有身份,有臉面。其實讓人看着十足地缺乏教養,淺薄可笑。我就忍不住想,如果他真是那麼大牌,何不買個頭等艙的位子,坐到前面讓空中小姐好生伺候着,也般配他有錢有地位的身份,卻要擠在普通艙里拿腔做勢,真是讓人看着莫名其妙。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平時走在外面是如何自以為是,邁起步子來,一定會以為屁股下面至少抬着八乘的大轎。
這種“大爺文化”造就了每個人出門時,無論時間場合,都要穿上最漂亮最貴重的衣服,以在公眾場合顯示自己很有身份,從而獲取別人的尊重;這種“大爺文化”造就了即便上班騎車也不過十分鐘,開車卻要堵半個小時,而仍然前仆後繼爭相購買私家車的人群,以顯示自己富有與高人一等;這種“大爺文化”造就了全民族的小心謹慎,永遠帶着懷疑的眼光審視着周圍的人群,害怕被騙,也常常被騙,有了機會也毫不遲疑地去騙別的傻瓜以顯示自己的機警與聰明;這種“大爺文化”造就了全民族的心理學家,在與別人的初次接觸時,每個人都隔着大腦中的門縫細心揣摩對方的身價與身份,在自己心中暗暗排列高低的檔位,然後逐一划歸屬於要向他/她磕頭的一族,或是將來有機會可以扇耳光的一類;這種“大爺文化”造就出與人交往時,如果你客氣禮貌地對人說話,人家定會以為你身份卑微,或者有求於人,於是對你橫眉豎眼,不屑正視;而你故意扯起了嗓子,一副土匪的樣子高聲吆喝,別人卻會立即對你點頭哈腰,唯唯諾諾,生怕一不小心得罪了不知道有着什麼背景的何方神聖。
畸形的“大爺文化”很是給我和太太甚至兒子上了一課。也讓我自己好好的反思了許多。不僅是這種風氣在社會上盛行,悄無聲息地滲透在各個角落;在麥當勞小坐,隔壁的兩個人高聲地談論自己如何正在做着上千萬,上億萬元的某個項目,一邊用眼角的餘輝探視是否引來了周圍敬慕的眼神;這種風氣甚至影響到幼兒園、小學、中學;小孩子有樣學樣,愛炫耀、不僅向熟悉的人,更向陌生人表現自己父母或者親戚有多高多特別的身份,如何與眾不同;我有個朋友是做警察的,每次幫忙去接表姐的孩子總被要求穿上警服,然後就聽小孩在那兒嚇唬其他的孩子,你們要是再不聽我的,就讓我阿姨把你們都槍斃了。把我的朋友弄得哭笑不得,不知道說什麼好。
(在下一期里,夕子將會為大家講述 “回國大不同系列”之“人際漩渦”;很多人說我們在加拿大時間長了,人都變呆了變傻了,回國後遇到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無從着手不知如何面對;也鬧出不少笑話產生不少故事來;敬請收看下期11月14日的《北美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