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西藏生死書(第一章)  zt
送交者: caoan 2002年10月28日20:00:23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第一章 在死亡的鏡子中

第一次接觸死亡的經驗,是在我七歲左右。那時候,我們準備離開東部高原前往西藏中
部。我的上師有一位侍者名叫桑騰(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家人,在我童年時代很疼
我。他的臉明亮、圓潤而豐滿,隨時都會開顏而笑。因為他很隨和,所以是寺廟中最受歡迎
的人。我的上師每一天都會開示佛法、傳授灌頂、領導修行、主持法會。每天終了後,我都
會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騰總會拿我的上師在早上穿過的長袍借給我,
從來沒有拒絕過。

後來,桑騰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惡化。我們不得不延遲出發。隨後的兩個星期令我終
生難忘。死亡的臭味像烏雲般籠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聞到那股味道。整
座寺廟瀰漫在死亡的陰影下,可是,一點也沒有恐怖的氣氛;有我的上師在,桑騰的死就顯
得特別有意義,變成我們每個人的課程。

在我上師駐錫的小寺里,桑騰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將不久人世。我不時走進
那個房間,坐在他旁邊,他已經不能說話了,他的臉變得憔悴而乾癟,讓我大為吃驚。我很
明白他就要離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傷孤獨。桑騰死得很艱苦,我們隨
時可以聽得到他極力掙扎的呼吸聲,也可以聞得出他的肉體正在腐壞。整個寺廟鴉雀無聲,
只剩下他的呼吸聲。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騰身上。雖然桑騰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
們看得出他內心很平靜,對自己也充滿信心。最先我無法解釋這一點,但後來我知道了它的
來源:他的信仰,他的訓練,還有我的上師就在身邊。雖然我感到悲傷,但我知道只要我的
上師出現,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他能夠幫助桑騰解脫。後來我才知道,每一個修行
人都夢想在他上師面前去世的福報,讓上師引導他走過死亡。

在蔣揚欽哲引導桑騰寧靜地走向死亡時,他對桑騰開示他正在經過的每個過程。我的上
師知識精確,信心充滿,和平安詳,令我驚訝不已。只要上師在場,即使是最焦慮不安的
人,也可以從他安詳的信心中獲得保證。現在,蔣揚欽哲正在告訴我們,他對於死亡絲毫不
恐懼,這並不是說他對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經常告訴我們他怕死,警告我們不要幼稚或自滿
地對待死。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的上師在面對死亡時,能夠這麼鎮定、從容、有條不
紊而又出奇的無憂無慮?那個問題讓我着迷不已,也教我神往不已。


桑騰的死震撼着我。七歲時,我第一次看到我正在接受訓練的那個傳統竟然這麼法力無
邊,我開始了解修行的目的何在。修行讓桑騰接受死亡,也讓他清晰地了解痛苦是一個精
深、自然的淨化過程的一部分。修行讓我的上師對於死亡瞭若指掌,知道如何正確地引導人
通過死亡。


在桑騰圓寂後,我們就啟程前往西藏首府拉薩,費時三個月,那是一段辛苦的馬背旅
程。從那兒我們繼續前往藏中和藏南朝聖,這些地方都是第七世紀以來把佛教傳入西藏的聖
賢、國王和學者的聖地。我的上師是西藏傳統許多上師的化身,聲譽崇隆,因此所到之處,
都受到熱烈的接待。

我對那次旅程極感興奮,美麗的回憶仍然縈繞腦際。西藏人起得很早,為着能充分使用
自然的光線。天一黑我們就上床,破曉前我們就起床;當第一道曙光照臨前,背負行李的氂
牛就出來了。大伙兒拆下帳篷,最後才拆除廚房和我上師的帳篷。斥侯先行,尋找良好的扎
營地點,中午左右我們就停下來紮營休息。我喜歡在河邊紮營,傾聽潺潺的流水聲,或坐在
帳篷里,聽着雨點拍打篷頂的聲音。我們的隊伍不大,總共只有二十個帳篷。白天我騎在金
黃色的駿馬上,緊挨着我的上師。路上,他不停地開示、說故事、修行,並特別為我設計修
行法門。有一天,當我們快到揚卓曹(Yamdrok Tso)聖湖時,遠遠看到從湖面反射出碧玉
般的光芒,隊伍中的另一位喇嘛左頓(Lama Tseten),又面臨死亡的威脅。


喇嘛左頓的死,又給我另一個強烈的教訓。他是我師母的老師,師母迄今仍然健在。許
多人認為她是西藏最有修行的女性。對我來說,她是一位隱形的上師,和藹可親,恭敬虔
誠。喇嘛左頓身材魁梧,就像大家的爺爺。他六十幾歲了,很高,頭髮灰白,流露出絲毫不
矯柔做作的紳士風度。他也是禪定功夫很深的修行人,只要一靠近他,就會覺得安詳莊嚴。
有時候他會罵我,我也會怕他,但即使在偶然的嚴肅時刻,他也從來沒有失去他的熱情。
喇嘛左頓的死很特別。雖然附近就有一間寺廟,他卻拒絕去,他說他不想留下一具屍體
讓他們清理。因此,我們照往常一樣地紮營,圍成圈圈搭起帳篷。喇嘛左頓由師母護理和照
顧,因為他是她的老師。當他突然叫她過來的時候,帳篷內只有她和我兩個人在場。他對師
母有一個窩心的稱呼,稱她「阿咪」,在他家鄉話的意思是「我的孩子」。「阿咪,」他溫
柔地說,「過來。事情就要發生了。我沒有其他的話可以送給你,你還是老樣子,有你在身
旁我就高興。你要像過去一般地伺候你的先生。」


她當下就轉身往外跑,但被他拉住袖子。「你要去哪兒?」他問。「我要去請仁波
切。」她回答。「不要煩他,沒有必要。」他微笑着。「我與上師之間,是沒有距離的。」
話剛說完,他凝視天空,就過去了,師母掙脫身,跑出帳篷,叫我的上師。我愣在那兒,動
彈不得、


我很驚訝,竟然有人那麼信心滿滿地凝視死亡的臉。喇嘛左頓大可以請來他的喇嘛幫助
他——這是每個人多麼期待的事——但他卻一點也不需要。現在,我知道箇中原因了:他的
心中早就證得上師的現前。蔣揚欽哲與他同在,就在他的心中,沒有一秒鐘他覺得離開上
師。


師母真的把蔣揚欽哲找來了。他弓身進入帳篷的樣子,我仍然記憶猶新。他看了一下喇
嘛左頓的臉,盯着他的眼睛,咯咯笑了起來。他一向叫他「拉根」、「老喇嘛」。這是他熱
情的表示。「拉根,」他說,「不要停在那個境界了!」我現在明白,他看出喇嘛左頓正在
修習一種特殊的禪定法門,把他自己的心性和真理的虛空融合為一。「這是你知道的,拉
根,當你做這種修行的時候,偶爾會有障礙產生。來!讓我引導你。」


當時我驚呆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如果不是我親眼目睹的話,我絕對不會相信。喇嘛
左頓竟然復活了!我的上師就坐在他的身邊,帶着他修完頗瓦法(phowa),引導他在臨終
前的神識走過死亡。頗瓦法有多種修法,他當時所使用的方法,最後是由上師誦三遍的
「阿」字母。當我的上師誦出第一個「阿」字時,我們可以聽見喇嘛左頓跟着他大聲念,第
二聲比較微弱,第三次發不出聲,他就走了。


桑騰的死,教我修行的目的;喇嘛左頓的死,教我像他這種能力的修行人,經常在他們
活着時隱藏他們的非凡特質。事實上,有時候它們僅在死亡的那一刻出現一次。即使那時候
我還是小孩子,我已經知道桑騰的死和喇嘛左頓的死截然不同;我知道差別在於一個是終身
修行的好出家人,另一個是體證比較多的修行人。桑騰以平凡的方式死去,雖然痛苦卻充滿
信心;喇嘛左頓的死,則展示了他的來去自如。


在喇嘛左頓的喪禮舉行後不久,我們就住進揚卓的寺廟。像平常一樣,我還是睡在上師
的旁邊,我記得那個晚上我睜大着眼睛看酥油燈的影子在牆壁上晃動。其他人都已經呼呼大
睡了,只有我徹夜難眠,哭了一整個晚上。我躺在那兒,想着死亡和我自己的死,在我的悲
傷當中,慢慢浮現出一種深沉的接受,一旦接受死亡的事實,我就決心把一生奉獻在修行
上。


因此,在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面對死亡,探索死亡的含義。那時候,我從來
也想象不出到底還有多少種死亡將接着發生。失去家人和我自己所擁有的每一樣東西,就是
一種死亡。我家姓卡藏(Lakar Tsang),一直是西藏最富有的家族。自從第十四世紀以
來,我家是護持佛教最力的望族,護持佛法,協助大師推動弘法工作。


最令我心碎的死亡不久就發生了——那是我的上師蔣揚欽哲的死亡。失去他,我覺得我
已經失去生存的基礎。


現代世界的死亡


當我初到西方的時候,就被兩種截然不同面對死亡的態度所震撼:一種是得自成長的西
藏,一種是我當時在西方發現的態度。現代西方社會雖然有輝煌的科技成就,對於死亡、死
亡當時或之後所發生的事卻缺乏真正的認識。


我發現今日教育否定死亡,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換句話說,大多數人不是否
定死亡,就是恐懼死亡。連提到死亡都是一種忌諱,甚至相信一談到死亡就會招來不幸。


其他人則以天真、懵懂的心情看待死亡,認為有某種不知名的理由會讓死亡解決他們的
一切問題,因此死亡就無可擔憂了。想到這裡,讓我憶起一位西藏上師所說的話:「人們常
常犯了輕視死亡的錯誤,他們總是這麼想:『嗯,每個人都會死。死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死最自然不過了。我不會有什麼問題的。』這個理論很美,但在臨終的一刻就不太妙了。」


在這兩種死亡態度中,一種是把死亡當做避之唯恐不及的事,另一種則是把死亡當做自
個兒會解決的事。兩者對於死亡真義的了解都何其錯誤啊!


世界上最偉大的精神傳統,當然包括基督教在內,都清楚地告訴我們:死亡並非終點。
它們也都留下未來世的憧憬,賦予我們的生活神聖的意義。然而儘管有這麼多宗教的教義,
現代社會仍是一片精神沙漠,大多數人想象這一生就只這麼多了。對於來世,如果沒有真正
或真誠的信仰,大多數人的生活便缺乏任何終極的意義。


我終於體悟到,否定死亡的可怕影響力,絕不止於個人層面,它影響着整個地球。由於
大多數人相信人生就只有這麼一世,現代人已經喪失長程的眼光。因此,他們肆無忌憚地為
着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掠奪地球,生活自私得足以毀滅未來。如同致力挽救亞馬遜雨林的前任
巴西環境部長所說的,我們到底還需要多少類似的警告呢?


現代工業社會是一種瘋狂的宗教。我們正在剷除、毒害、摧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統。
我們正在透支我們的子孫無法償付的支票……我們的作為,好象我們就是地球上的最後一
代。如果我們不從心理、心靈、見解上做一番徹底的改變,地球將像金星一般地變成焦炭而
死亡。


對於死亡的恐懼和對於來生的無知,使得我們的環境受到變本加厲的毀滅,正威脅着我
們一切的生命。因此,如果我們的教育不談死亡是什麼,或不給予人們任何死後的希望,或
不揭開生命的真相,不是將使事情變得越來越糟嗎?年輕人接受各種各樣的教育,卻對於了
解生命整體意義,以及與生存息息相關的主題,茫然無知,有哪件事情比這個還要諷刺的
呢?


有些我認識的佛教上師,會問前來請求開示的人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你相信今生之後還
有來世嗎?我常常對這種現象感到好奇。其實他們並不是問對方是否相信這個哲學命題,而
是問對方從內心深處是否感覺到有來世。上師們知道,如果人們相信今生之後還有來世,他
們的整個生命將全然改觀,對於個人的責任和道德也將瞭然於胸。上師們必須懷疑的是,如
果人們不深信這一世之後還有來世,必然會創造出一個以短期利益為目標的社會,對於自己
行為的後果不會多加考慮。目前我們已經創造出一個殘暴的世界,這麼一個很少有真正慈悲
心的世界,上述心態難道就是主要原因嗎?


有時候我會想,在已開發世界中,那些最富裕、最強盛的國家,就像佛經上所描述的天
界。天神的生活窮奢極侈,享盡歡樂,從來沒有想過生命的精神層面。一切都很順利,直到
死亡逼近,出現不可逆料的腐壞現象。那時候,天神的嬌妻美妾再也不敢接近他們,只是遠
遠地把花丟過來,偶爾祈求他們能夠再轉世為天神。不論他們怎麼回憶過去的快樂幸福,都
不能使他們免於受苦;所有的作為只是火上添油而已。因此,臨終的天神都是在痛苦中孤單
地死去。


天神的命運,讓我想起今天我們對待老人、病人和臨終者的方式。我們的社會只迷戀年
輕、性和權力,卻逃避老年和病衰。當老年人完成了他們一生的工作而不再有用時,我們加
以遺棄,這不是很可怕的事嗎?我們把他們丟進老人院,讓他們孤苦無依地死去,這不是很
令人困惑的事嗎?


現在不也是重新檢討我們是如何看待癌症或愛滋等絕症病患的時候了嗎?我認識不少死
於愛滋病的人,他們經常被視為賤民,甚至連朋友也避之唯恐不及,大家把罹患愛滋病當成
丟人現眼的奇恥大辱,使得他們陷於絕望,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命可憎,在世界的眼中,
他們已經死了。


即使是我們所認識或所愛的人瀕臨死亡時,我們也常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
走完人生;當他們去世之後,我們也不去想象他們將何去何從,或是我們應該如何繼續幫助
他們。事實上,如果有人這麼想,也會被斥為荒誕無稽。


所有這些現象清晰地告訴我們:比起從前,我們現在更需要徹底改變我們對於死亡和臨
終的態度。


很高興的是,人們的態度已經開始改變了。譬如,臨終關懷運動在提供實際和情感的照
顧方面,成績斐然。不過,實際和情感的照顧仍然不夠;臨終的人需要愛和關懷,但他們的
需要不只這些,他們需要發現死亡和生命的意義,否則我們怎麼給他們終極的安慰呢?所
以,幫助臨終的人,必須包括精神的關懷,唯有靠精神方面的知識,我們才能真正面對死亡
和了解死亡。


最近幾年,西方先驅如精神科醫師庫布勒羅斯(Elisabeth K¨1bler-Ross)和雷
蒙·慕帝(Raymond Moody)等人,對於死亡和臨終的研究使我頗感欣慰。庫布勒羅斯深入
探討我們應如何關懷臨終者,認為只要付出無條件的愛和採取比較明智的態度,死亡可以是
安詳,甚至是轉化的經驗。慕帝對瀕死經驗的許多層面做科學研究,給予人類一個鮮活和堅
強的希望:生命並不是在去世時就結束,確實有「死後的生命」。

不幸的是,有些人並未充分了解這些關於死亡和臨終真相的意義。他們走向偏鋒,把死
亡當做一種榮耀;在年輕人自殺的悲劇例子裡,他們相信死亡是美麗的事,也是對於生活壓
迫的解脫。但不管是因恐懼而拒絕正視死亡,還是把死亡浪漫化了,我們都是把死亡當作兒
戲。對於死亡感到絕望和陶醉,都是一種逃避。死亡既不會令人沮喪,也不會令人興奮,它
只是生命的事實。


我們大多數人只有在臨終的那一刻才會珍惜生命,這是多麼令人悲傷的事啊!我常常想
起蓮花生大士的話:「那些相信他們有充分時間的人,臨終的那一刻才準備死亡。然後,他
們懊惱不已,這不是已經太晚了嗎?」今天大多數人死的時候毫無準備,活着的時候也沒有
準備,有什麼事比這個現象更令人寒心呢?


走過生死的旅程


依據佛陀的智慧,我們確實可以利用生命來為死亡未雨綢繆。我們不必等到親密的人死
得很痛苦時,或受到絕症的衝擊時,才去觀察我們的人生。我們也不必到死亡時還赤手空拳
地面對未知。此時此地,我們就可以開始尋找生命的意義了。我們可以全心全意、準確無
比、心平氣和地把每一秒鐘當成改變和準備死亡與永恆的契機。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體,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體意義的一面
鏡子。


這種觀點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義核心。許多讀者都聽過《中陰聞教得度》(或譯
為《西藏度亡經》,Tibetan Book of the Dead)這部書。本書想說明和補充《中陰聞教得
度》,討論的內容不只是死,還包括生,同時詳細解說《中陰聞教得度》未詳述的部分。在
這個殊勝的教義里,我們發現整個生和死被當做一連串持續在改變中的過渡實體,稱為中陰
(bardos)。「中陰」這個名詞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轉世之間的中間狀態,事實上,在整個生
和死的過程中,中陰不斷出現,而且它是通往解脫或開悟的關鍵點。


中陰是促成解脫的最好機會,如同佛法告訴我們的,中陰在某些時刻的威力特別強,潛
力特別大,不管你做什麼,都能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我把中陰想成如同走到懸崖邊緣的
時刻;譬如,上師向弟子介紹最重要、最原始和最核心的心性的時刻。不過,在這些時刻
中,威力最大和最富潛能的,還是死亡的那一刻。


因此,從西藏佛教的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把整個存在分成四個不斷而息息相關的實體:
①生,②臨終和死亡,③死後,④轉世。它們可以稱為四種中陰:①此生的自然中陰,②臨
終的痛苦中陰,③法性的光明中陰,④受生的業力中陰。


由於中陰教法廣大無邊,巨細靡遺,因此,本書做了仔細的安排,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
走過生和死的旅程。我們的探索,應該從直接反省死亡的意義和無常的許多層面開始——這
種反省可以讓我們在一息尚存的時刻,充分利用我們的這一生;也讓我們在死亡的那一刻,
不致於悔恨或自責虛過此生。西藏的著名詩人和聖哲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說得好:
「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


深入思索無常的秘密訊息,也就是思索究竟什麼東西可以超越無常和死亡,可以直接引
導我們進入古老有力的西藏佛法的中心:最根本的「心性」。心性是我們內心甚深的本質,
也是我們所尋找的真理;體悟心性則是了解生死之鑰。因為在死亡那一刻,凡夫心及其愚昧
都跟着死亡,而且在這個空隙之間,像天空一樣無邊無際的心性,剎那間顯現無遺。這個根
本的心性,是生與死的背景,正如天空擁抱整個宇宙一般。


中陰教法說得很清楚,如果我們所了解的心,只是我們死亡時消散的心,我們就會對死
後的事情一無所知,也無法了解心性更深的實相所呈現的新面向。因此,當我們還活着的時
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熟悉心性。唯有如此,在我們死亡的那一刻,當它強有力地自然顯露
時,我們才能夠有恃無恐,才能夠視之為「自然」,就像中陰教法所說的「有如孩子投向母
親的懷抱」;而且還可以藉着安住在那個狀態中,終得解脫。


要描述心性,自然得介紹整套的禪坐方法,因為禪坐是可以讓我們一再顯露心性,並且
逐漸加以體悟和穩定的唯一方法。因此,我們將說明人類演化、再生和業力(karma)的性
質,以便讓讀者充分了解我們走在生死之道上的意義和內涵。


屆時您將具備足夠的知識,得以有把握地進入本書的中心:取材自許多不同來源的資
料,以及對於四種中陰、死亡和臨終的不同階段所做的詳盡說明。為了幫助自己或親友度過
生命、臨終、死亡及死後的階段,本書列出各種說明、實際的忠告,以及精神修行的法門。
最後,本書將說明中陰教法如何幫助我們了解人心和宇宙的最深沉的本質。

我的學生經常問我:我們如何知道這些中陰到底是什麼呢?中陰教法怎麼可能如此驚人
的準確呢?它們對於臨終、死亡和輪迴的每一個階段,怎麼可能說得那麼清楚呢?答案也許
一下子很難讓許多讀者了解,因為目前西方對於心的觀念非常狹隘。縱使最近幾年有重大的
突破,尤其是在身心科學和超個人心理學方面,但是大多數科學家仍然把心簡約成大腦的生
理過程,與幾千年來所有宗教的神秘家和禪修者的經驗證明大相徑庭。


因此,這樣的一本書到底是根據什麼寫成的呢?誠如一位美國學者所說的,佛教的「內
心科學」立基於「對實相有透澈而完整的認識,對自我和環境有經過印證的深度了解;換句
話說,就是立基於佛陀的完全證悟。」中陰教法的來源是證悟心、全然覺醒的佛心,這是遠
自本初佛以來許多歷代大師所經驗、說明和傳承的心。許多世紀以來,他們對於心做了謹慎
而仔細的探討,以及有系統而詳盡的說明,給了我們有關生和死的最完整圖像,首度介紹給
大家。

經過許多年來的思索、教授和修習,並與我的上師們澄清問題之後,我寫成了這本《西
藏生死書》(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它是我所有上師心法教授的精
髓,是一本新的《中陰聞教得度》和一本《西藏生命書》(Tibetan Book of Life)。我希
望它是一本手冊、指南、參考書和神聖啟示的本源。我認為唯有一而再、再而三地熟讀這本
書,書中許多層面的意義才能顯露出來。您將發現,您越使用這本書,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它
的深意,也將越能體悟中陰教法所傳達給您的智慧深度。

中陰教法精確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對於死亡有所準備的話,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
不準備的話,又將會是如何。該如何選擇,其實是再清楚不過了。如果在我們還活着的現在
拒絕死亡,那麼我們的一生、死亡的那一刻和死亡之後,都將付出昂貴的代價。拒絕死亡的
結果,將毀掉這一生和未來的生生世世。我們將無法充分利用這一生,且將受困於終將一死
的自己。這種無知將奪掉我們開悟之旅的基礎,把我們永遠系縛在妄想的境界、不由自主的
生生死死,也就是我們佛教徒所謂的輪迴苦海。


然而,佛法的基本訊息卻是,如果我們預做準備,不管是生是死,我們都將有很大的希
望。佛法告訴我們,證得驚人而無邊無際的自由,是在現世可以做得到的。這個自由,讓我
們可以選擇死亡,並進而選擇再生。對已經做了準備和修行的人來說,死亡的來臨並不是失
敗而是勝利,是生命中最尊貴和最光榮的時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