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粉纓
萬維讀者網 > 戀戀風塵 > 帖子
曹 孟 德 樂 府 詩 集 選
送交者: 旦復旦兮 2003年02月24日20:36:32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班白不負戴。雨澤如此,百穀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雲,登彼九嶷歷玉門。濟天漢,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食芝英,飲醴泉。(掛)[拄]杖桂枝佩秋蘭。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歘飄翩。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翩一作颻。)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漢舊歌”,屬《相和歌.平調曲》,古辭已佚。本篇氣格商遠,情感豐富,是曹操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詩歌先感慨時光易逝,繼而抒寫求賢若渴的心情,最後傾訴自己的雄心壯志,生動地展示了一代梟雄慷慨激烈的情懷。清人陳沆說:“此詩即漢高《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該比興箋》)此詩以貌似頹放的意態來表現及時進取的精神,以放縱歌酒的方式來表達對人生哲理的嚴肅思考,以酒宴歌舞之景來抒寫心憂天下之情。貌似對立的二者被作者巧妙地融匯在一起,準確地表達了他獨有的氣質、個性。所以陳祚明稱曹詩:“本無泛語,根在性情,故其跌宕悲涼,獨臻超越。”(《采菽堂古詩選》卷五)(韋鳳娟)

《同前(即短歌行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祟侯讒之,是以拘系。一解
後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為仲尼所稱,建及德行,猶奉事殷,論敘其美。二解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車。正而不譎,其德傳稱。三解
孔子所嘆,並稱夷吾,民受其恩。賜與廟(昨),命無下拜。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四解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賜珪瓚,秬鬯彤弓,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五解
威服諸侯,師之者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以其名紛葩。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結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春)[暮]無(一作瞑無所)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一解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道啼。二解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三解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何怫鬱,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四解
迷惑失徑路,瞑無所宿棲。失徑路。瞑無所宿棲。行行日以遠,人馬同時飢。五解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點校按:此節與上重複)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率兵親征高幹,途中經過太行山著名的羊腸坂道,寫下此詩。此詩屬《相和歌·清調曲》。詩人用質樸無華的筆觸描述了縈曲如腸的坂道、風雪交迫的征途、食宿無依的困境,以及此時此境的內心波動,感情真摯,格調沉鬱。梁朝鐘嶸稱:“曹公古直,頗有悲涼之句”(《詩品》下),此待即是一例。(韋鳳娟)

《秋胡行二首》

[其—]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牛頓不起,車墮谷間。坐盤石之上,彈五弦之琴。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一解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傍。負揜被裘,似非恆人。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惶惶所欲,來到此間?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二解
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道深有(十)[可]得。名山歷觀,邀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沉吟不決,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崑崙山。三解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正而不譎,乃賦依因。經傳所過,西來所傳。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四解(乃一作辭。)
[其二]
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願登泰華山,神人共遠遊。經歷崑崙山,到蓬萊。飄飄八極,與神人俱。思得神藥,萬歲為期。歌以言志,願登泰華山。一解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世言伯陽,殊不知老。赤松王喬,亦云得道。得之未聞,庶以壽考。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二解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萬國率土,莫非王臣。仁義為名,禮樂為榮。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三解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大人先天而天弗違,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存亡有命,慮之為蚩。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四解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壯盛智慧,殊不再來。時進趣,將以惠誰?泛泛放逸,亦同何為!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五解

 

《秋胡行》為樂府舊題,屬《相和歌·情調曲》。古辭已佚。據《魏志·武帝紀》載:“建安二十年(215)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夏四月,公自陳倉,出以散關。”《秋胡行》二首,當寫於此時。當時曹操巳六十一歲,三國鼎立之勢已成,他感到統一天下的雄心難以實現,因而“意中迷煩”。詩歌正反映了他欲求不得、敵罷不能的矛盾心情。

第一首《秋胡行》寫作者在登上散關山時與仙人相遇。他感到延長壽命、求仙得道不可能,只有像齊桓公一樣任用寧戚那樣的賢才未實現西伐的願望。詩中的主人公忽而進入仙境,“邀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忽而又回到人間,“沉吟不決”,正反映了他複雜的內心世界。詩歌雖透露了作者的內心彷徨,卻無頹唐之辭,不失一代雄主的聲威。(韋鳳娟)

第二首寫詩人有感於“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希望得到神藥,延長壽命。但又深知這是幻想,故而寬慰自己:“歡笑意所之,戚戚欲何念”!詩人雖然年老,但雄心不滅,他說:“不戚年往,憂世不治”,在普遍的憂生意識中融入了他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獨有的生命價值觀。《秋胡詩》二首雖是遊仙之作,但作者對神仙之說是心存疑惑的,他曾公開宣稱“性不信天命之事”(《讓縣自明本志令》)。因此,他的遊仙不過是排遺內心苦惱的一種形式,他的遊仙詩中往往寄寓着他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韋鳳娟)

《善哉行》

[其—]
古公亶父,積德垂仁。思弘一道,哲王於豳。一解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髮文身。二解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讓國不用,餓殂首山。三解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何用杜伯,累我聖賢。四解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後任豎刁,蟲流出戶。五解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與世沈德,未必思命。六解
仲尼之世,王國為君。隨制飲酒,揚波使官。七解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一解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二解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泣涕於悲夫,乞活(要)[安]能睹?三解
我願於天窮,琅邪傾側左。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四解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五解
我願何時隨?此嘆亦難處。今我將何照於光曜?釋銜不如雨。六解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里餘,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繞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步出夏門行四首》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臨觀異同,心意懷猶豫,不知當復何從。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雲行至此為艷。)

[其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一解。波一作濤。右觀滄海。)
[其二]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天氣肅清,繁霜霏霏。鵾雞晨鳴,鴻雁南飛。鷙鳥潛藏,熊羆窟棲。錢鎛停置,農收積場。逆旅整設,以通商賈。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二解。右冬十月)
[其三]
鄉土不同,河朔隆寒。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葦籟深奧。水竭不流,冰堅可蹈。士隱老貧,勇俠輕非。心常嘆怨,戚戚多悲。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三解。右(上)[土]不同)
[其四]
神龜雖壽,猶有競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怡一作姑。右龜雖壽。)
 

其一又稱《隴西行》,屬《相和歌.瑟調曲》。建安十二年(2O7)曹操北征烏桓時所作。此是第一章。明人鍾惺在《古詩》中說:“《觀滄海》直寫其胸中眼中,一段籠蓋吞吐氣象”,道出了此詩的特點。全詩氣勢磅礴,意境壯闊,透出一股叱咤風雲,吞吐宇宙的豪情壯志,寫畫出一位傑出政治家的胸襟氣魄。(韋鳳娟)
毛澤東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詞中,曾提到曹操北征烏桓和他的這首詩: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在這首詞中,毛澤東同志對曹操遠征烏桓,消滅袁氏殘餘勢力,完成北方的統一事業,給予歷史的肯定。但曹操畢竟是封建朝代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的文治武功又哪能和我們今天無產階級的偉大事業相比呢?時代不同了,已經“換了人間”。(選自柳春藩《三國史話》)

其四闡發了詩人的人生態度,筆力遒勁,氣韻沉雄,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韋鳳娟)
傳說中的神龜,可以活三千歲,但終有死亡的一天;能夠騰雲駕霧的蛇,也免不了化為塵土。人終究是要死的,但有生之年,就要努力奮鬥。這一年曹操五十三歲,已經進入“暮年”,但他要象伏在馬棚里的老驥一樣“志在千里”,繼續為統一大業,努力奮鬥。曹操的這種積極進取精神,是值得肯定的。(選自柳春藩《三國史話》)

《謠俗詞》

瓮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董卓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郭景圖命盡於園桑。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歷登高山臨溪谷,乘雲而行。行四海外,東到泰山。仙人玉女,下來邀游。驂駕六龍飲玉漿。河水盡,不東流。解愁腹,飲玉漿。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玉(關)[闕]下,引見得入,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惶惶)[焜煌]。開王心正興,其氣百
道至。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東到海,與天連。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心恬淡,無所愒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願得神之人,乘駕雲車,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跪受之,敬神齊。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高百丈,浮云為之蓋。仙人慾來,出隨風,列之雨。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閻誾!酒馬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玉女起,起舞移數時。鼓吹一何嘈嘈。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乘雲駕龍,郁何蓩蓩。邀游八極,乃到崑崙之山,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樂共飲食到黃昏。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磪(石嵬)(昨)硌,爾自為神。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東西廂,客滿堂。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長樂甫始宜孫子,常願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終期。莫不有終期。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思想崑崙居。見欺於迂怪,志意在蓬萊。志意在蓬萊。周孔聖祖落,會稽以墳丘。會稽以墳丘。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本篇選自《曹操集》,後同。曹操雖然“性不信天命之事”,但在魏晉神仙道教的影響下,追慕仙界,企求長生的想法他終究是不能完全擺脫的。然而歲月滄桑,周孔等前輩先賢都只留下一抔黃土,這是不容否認的現實。曹操的遊仙詩都體現出這一矛盾的心境,而且對曹丕一輩有着深刻的影響。歸根結底仍然是傲世之雄對壯志未酬的一種慨嘆。此詩發端大氣磅礴,與漢《鐃歌》同調,體現了曹操詩作純以氣勝的特點。(亦 夫)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聖,總統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獄。有燔丹書,無普赦贖。皋陶甫侯,何有失職。嗟哉後世,改制易律。勞民為君,役賦其力。舜漆食器,畔者十國,不及唐堯,采椽不斫。世嘆伯夷,欲以厲俗。侈惡之大,儉為共德。許由推讓,豈有訟曲?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本篇運用樂府歌辭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的政治理想。其中心內容是說執政者應該實行“人為貴”的政治。詩中具體提出了“人為貴”的三個方面;一是要愛惜百姓,不要“勞民為君,役賦其力”;二是要嚴守法紀;三是要厲行勤儉。此詩立論明確,文辭質實,體現了曹操統一天下的胸懷抱負。(韋鳳娟)

《薤露》

惟漢二十[二〕世,所任誠不良。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強。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賊臣執國柄,殺主滅宇京。盪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薤露行》屬於樂府《相和歌.相和曲》歌辭,原先它和《蒿里行》都是古人出喪時的輓歌,曹操用此古調寫漢末董卓之亂的前因後果,展示了漢末歷史的真實一幕。明代鍾惺《古詩歸》稱之為 “漢末實錄,真詩史也”。詩的前八句通過對何進的評價回顧了漢末歷史,以為何進胸無謀略,優柔寡斷,除奸不成,反而禍國殃民,身罹其害,造成君王被持,漢祚覆墜的局面。詩歌接下去轉到董卓之亂,戰亂的災害揭露無遺。全詩用語樸素真摯,而感情深厚誠篤,因此陳祚明說曹操之詩“本無泛語,根在性情”(《采菽堂.古詩選》),稱“孟德全是漢音”(同上)。(亦 夫)

《蒿里行(—作蒿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蒿里行》是輓歌,屬漢樂府《相和歌·相和曲》,古辭現存。曹操此作是以古題來敘述漢末的一段史實。初平元年(190)春, 關東各州郡起兵討伐董卓,公推勢大兵強的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董卓縱火焚燒洛陽,挾持獻帝遷都長安,形勢本來對義軍很有利,但是袁紹等人都各懷野心,觀望不前,甚至相互火併,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袁紹的從弟袁術在淮南壽春自稱帝號,袁紹也忙着“鑄金銀印”,陰謀另立天子。曹操在詩中對袁紹、衰術等人以討伐董卓為幌子,行南面稱孤之實的卑劣行徑作了尖銳的諷刺 和無情的批判。詩人還揭示了長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流露出傷時憫亂的沉痛感情。這首詩敘事簡潔,層次分明,感情充沛,格調沉鬱。清代沈德潛說曹操詩“沉雄俊爽,時露霸氣” (《古詩源》卷五)。此語不虛。(韋鳳娟)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a poem written by a friend
2002: 三天的美麗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