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沒有女人(三) |
送交者: 紫筠 2011年04月19日23:21:01 於 [戀戀風塵] 發送悄悄話 |
帶着上斷頭台的勇氣,帶着下地獄的衝動,咱繼續這個系列的第三篇文章。
咱在這裡批評中國女人缺乏女人氣,結果被一幫“中國女人”罵得狗血噴頭,被女人罵咱理解,還有一幫“中國男人”也跟着起鬨,看女人砸磚掄棒子也偷偷地踹上咱兩腳,讓咱好難過,咱幫着中國男人維護權力,這幫男人自己不需要,還要對幫助他們找回男人威風的人背後捅刀,這是什麼世道啊?難怪有網友高呼:中國沒有男人。 閒話少說,咱繼續這個系列,進行有理有節有據的論證。 說到中國傳統,這個世界上保留中國傳統最好的地區當屬台灣。年輕的時候耳邊就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法制在香港,傳統在台灣,腐敗在大陸”,咱對這句話的第三點有較深的感觸,但前兩點感觸不深,不過,當咱作為訪問學者到台灣“一游”,對“傳統在台灣”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感受。 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咱單位和台灣相關業務單位建立了協作關係,對方希望咱們單位派一位“學者”進行“長期深入”的考察進修,很榮幸,派到台灣進行“業務學習並宣傳大陸政策”的光榮任務落在了咱的身上。那個年代,連香港都沒有回歸,兩岸更別說“三通”了,帶着祖國人民的“重託”,帶着新一代改革開放中國青年人的革命熱情,咱通過香港,轉機抵達台灣。 對香港,咱沒有好感,由於是回歸前夕,香港人對大陸人既歧視又畏懼,加上語言不通(香港人很多人不說英語,加上地名都是廣東話,坐過站也搞不清楚),讓咱在香港多待一天都難受,但一抵達台灣,咱聽到柔柔的國語,仿佛一下回到了家。 一進海關,一位長相很普通的中年女士看到咱的“大陸訪台證”(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宜用護照) ,馬上幫咱辦理好了所有的入境手續,並把相關文件留下,給了咱一張紙,裡面詳細介紹了注意事項,告知咱如果要離開台灣,只需打相關電話,告訴海關航班,他們會把咱的所有資料都交還給航班登機處,以免咱把這些資料丟失,出關遇上麻煩。等咱表示謝意離開時,女士笑着預祝咱在台灣的時光開開心心。 無獨有偶,2001年咱第一次從美國回國的時候,帶着踏上祖國土地的激動,帶着遊子返鄉的感慨, 咱把護照交給祖國的海關人員,那是一個扳着臉非常漂亮的年輕女士,見咱遞護照比較“殷勤”(護照遞到她的面前,而不是放在台子上),很不耐煩,拿過護照,眼睛帶着敵意地看看咱,再看看護照,把護照前後翻了個遍,蓋上戳,扔在了台子上。前後時間很短,沒有一句對話,讓咱遊子歸鄉的激動一下掉進了褲襠。 咱在台灣的單位是個非常大的公立單位,進修的科里大多是女性。台灣對女性時興“姐”啊“妹”的稱呼(現在咱們在網上這樣肉麻地叫,學的都是人家10多年前的稱謂了),那個年代,咱還屬於小老弟範疇,所以,咱對大多數女士只能稱“姐”了,一個“A姐”、一個“B姐”地叫,直叫得人家把家裡的剩飯剩菜都給咱帶來了。等混熟了,眾姐妹都喜歡聽咱瞎侃,咱把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向 這些沒到過大陸的“姐妹們”作了放大宣傳,加上科里有很多大學流動義工(前後接觸30多位大學在校生),這些年輕人聽了咱的宣傳,都很氣憤台灣報紙的片面宣傳(咱很慚愧,咱那個時候孤陋寡聞,加上帶了政治任務,也進行了片面宣傳),咱為能較好地完成架起兩岸溝通的友誼橋梁而添磚加瓦感到由衷地高興(自我拔高,遠比一些網友用建設社會主義的磚砸咱要高尚的多了)。 科里的A姐來自殷實之家,按科里其他人說,她是為了散心才出來工作的。咱和A姐聊天,問她為什麼不在家好好享受生活,A姐跟咱道了實話,她和公公婆婆住一個屋檐下,公公婆婆對她挑鼻子挑眼睛,周末睡個懶覺,婆婆就在客廳里摔盆子摔碗,指桑罵槐地表揚他人媳婦賢惠,平時里家裡衣服沒洗乾淨、碗沒有及時刷、地板上有塵埃……一切的一切,不是兒子的錯,都是媳婦的不是,老公平時上班,A姐每天無法面對這樣的挑剔,只好選擇找一份工作去逃避。 再說說B姐,B姐快人快語,性格很開朗,唱一口好越劇,但一說到公公婆婆,就氣不打一處來,那一日,向咱抱怨:“老公公那麼大年紀了,還買了勞力士,對了老公兄弟倆說,這塊勞力士52萬元 (台幣),你們兄弟倆出錢,一人一半。” 咱納悶:“他們兄弟倆就把這錢出了?” “當然啦,”B姐憤憤然,繼續道:“不就是看看時間嗎,買這麼貴的手錶有什麼用呢,再說了,年紀那麼大了,還和年輕人趕時髦。” 咱更納悶了:“你老公沒有怨言就這樣付款了?你也同意了?” “我怎麼敢說啊,老公也不敢說,當然付啦,26萬啊,”B姐越說越氣憤,同時又顯出一副無奈相。 “你如果不同意付款會怎麼樣呢?”咱好奇了。 “不可能啦,我們女人家,如果不孝敬公公婆婆,周圍人會說我們的,老公不付錢,也會被人罵不孝順的,”B姐道出了真話。 咱更好奇了:“你就這麼怕別人說你?” “當然啦,你問問M姐、N姐……X姐,看她們怕不怕別人說,”B姐苦着臉,仿佛咱是救世菩薩一樣。 聽到這,咱把大陸發生的一個故事告訴了B姐。 在國內的時候,有一個交往很多的女人,和公公婆婆住在公公婆婆的房子裡,在家裡輕輒罵公婆,動輒打老公,可憐的老人四個孩子裡面就這麼一個兒子,從小到大沒動過一個指頭,兒子結婚了,把媳婦迎娶進家門,沒過幾天,媳婦就對兒子又打又罵,公公實在看不慣媳婦用尺竿打自己的兒子,提出了抗議,沒成想媳婦大罵出口,罵老不死的干涉人家內政,罵老兩口養了一個沒出息的兒子,罵自己瞎了眼嫁進了雞窩…… 看在孫女的面上,老兩口忍了,結果媳婦得寸進尺,連沒出門的小姑子都罵上了,老兩口進出門大氣都不敢喘,聽到兒子挨打挨罵也當看不見,整一個得過且過,度日如年。 科里的姐妹對咱的故事將信將疑,認為可能是特例,咱不否認這樣的例子比較特殊,但咱提出了一個大陸和台灣女士都無法否認的現象:在大陸,有哪一個媳婦願意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個屋檐下的? 結婚後,大陸女人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比例少得可憐,農村一結婚就鬧着分家,如果有看到本文的中國女士不同意咱的看法,您自己問問自己,你是否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 這個故事,讓科里的姐妹們興奮不已,大家恨不得趕緊嫁到大陸去,揚眉吐氣,徹底感受一下媳婦領導婆婆、讓婆婆嘗試媳婦厲害的氛圍。 咱不無調侃地對這幫台灣女人道:“可惜你們都有主啦,更可惜的是咱也有主啦!’ 咱的孩子是保姆帶大的,保姆來自農村,兩個兒子一個女兒,57歲死了老公。在農村,女兒是人家的,嫁出的女兒潑出的水,老太太理所當然地需要兩個兒子照顧。只可惜兩個媳婦在分家的時候, 只想到了老太太的財產,沒想到自己的責任,每天個罵老太太是吃閒飯不幹活的老不死,老太太賭氣到城裡找保姆的工作。 老人家在咱家待了7年,直到咱出國前夕才回到農村。在咱家的日子裡,過年的時候從來沒有回去過,不是她不願意回去過年,實在是回去過年花費太大,除了出份子,還有孫子輩的壓歲錢,少了還被晚輩們罵。每年農忙的時辰,是老人家回去幫忙的時候。有一年,老太太回來的時候氣色不對, 身體贏弱,咱納悶,向同一個村裡的介紹人打聽,結果才知道,老太太這次回去農忙,差點送了老命。 老太太每次回去,兩個媳婦都逼了老太太要錢,老人家告知媳婦,她的工錢都被東家(咱)扣着呢 ,直到最後離開的時候才能結帳(咱告知老太太這麼說,怕老人家的養老錢被媳婦們搶去了),這下好,小媳婦實在忍受不了老太太空手回家(也不空手,每次讓老人家帶回去的路費和零花錢都空手而歸),讓老人家去死,老太太一氣之下,喝了農藥,也不知是農藥藥性不足,還是老人家留戀 人間少喝了幾口,老太太沒死,到衛生院掛幾瓶水就沒事了,這下小媳婦更猖狂了,嘴裡一直“你為什麼不去死”、“有本事再去死啊”不離口,老人家無奈,只好跳進了家門口的小河,被村民們 看到了,又免去了一死。等農忙時節一過,老人家趕緊離開了自己居住了幾十年的村莊,趕到了咱這個不是自己家的家。從此以後,老人家每到農忙的時候,都害怕回家,但又不得不回到讓自己傷心不已的“家”。 如果大家有和台灣女孩接觸的經歷,大家都會得到這樣的一個印象:台灣女孩永遠沒有騎在男人頭上的想法,舉止之間,無不透露着一種柔柔,在中國大鬧“破四舊”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台灣進行了繼承傳統的“復古”文化教育,加上台灣近代被日本統治了50年,女人地位雖然在近期有了極大的提高,但台灣女人從骨子裡會給男人“面子”,會笑着談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否定你的結論。 寫到這裡,咱要對中國男人說,沒結婚或是離婚的中國男人,咱奉勸你們,台灣女孩是首選啊! 台灣“進修”結束,咱從深圳乘飛機回到家鄉,咱家領導捧了花到機場迎接,聽慣了柔柔的國語,一聽到領導的大嗓門,“小別賽新婚”的感受馬上消失,那束花沒給咱留下太多印象,咱只看到了花莖上的刺了. 作者:xqw63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0: | 十年了,看見他仍有心跳的感覺(三) | |
2010: | 解碼男人:對女人胸部大小的隱秘態度zt | |
2007: | 從趙承熙的槍擊事件探討移民第二代精神 | |
2007: | 陪你慢慢變老(一) | |
2006: |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ZT) | |
2006: | 生於七十年代的尷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