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論思想看 “文化革新”
上個世紀的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遷真可謂千年來之難遇的大變局。就文化變革而言,在西方列強的重壓下,為革新圖強,接着十九世紀的革新運動浪潮,以五四運動為發端開始了“新文化運動”,一直到極端的“文化大革命”,中國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受到了極大的衝擊。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家庭婚姻和性觀念還是比較的保守的(文本中的“保守”更偏向於褒義的)。但是,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特區的開發,尤其是近幾年手機和互聯網等通信和聯絡方式的快速發展,傳統文化進一步被打破和衝擊。自鄧麗君和搖滾樂衝擊大陸,中國社會各種禁忌逐一被打破,價值觀念變得極為混亂。紅燈區,包二奶,一夜情,網戀,激情派對,等等現象爭先恐後,雨後春筍般的付出水面,成了公開的秘密。據統計表明,未婚同居,試婚,或婚前性行為的比例逐年增高,而且呈現低齡化趨勢。離婚率也是一再的上升。女士們是越露越多,過去女孩子講求個女孩子的樣,大家閨秀不敢說,至少不會那麼開放,現在不僅瘦身美容,而且裸腿露胸。知名文化人木子美發表了性愛日記,其中是非讓人們爭吵的甚是熱鬧。不僅出現美女作家用身體寫作,甚至是用下半身寫作,而且美男作家也被炒作了起來。從對美女的享受到對美男的青睞,讓這個世界不斷的翻騰着給脫離了溫飽的人們提供者花樣的刺激。另外,各式速食店,如「麥當勞」代表中國新一代飲食文化的改變。老年人不再那樣受到尊重,一胎化的“小太陽”使得原來的孝敬老人,樂於奉獻的精神大打折扣。孔融讓梨的精神再也無法打動他們的現代化了的神經。有些媒體稱我們在掀起一波“新文化大革命”。
那麼,面對這樣的“文化革新”局面,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作為個人,在這個傳統文化遭到極大破壞,價值觀念如此混亂的年代,如何選擇我們的行為?我想從進化論的思想里尋找一點啟發。我似乎找到了一點。就是,在文化上,我們要多點保守主義。理論根據就是,如果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可以和基因的遺傳和變異類比的話,那麼,保守的基因告訴我們,我們要採取文化保守主義,謹慎進行文化的革新。
下面來看看何謂“保守的基因”?我們知道,高等生物中都是有性繁殖,低級的生物是無性裂變繁殖的。不管何種繁殖,這些都是基因的複製。但是,有性和無性繁殖的差別,確是非常要緊的。DNA在繁殖新個體時自我複製,複製會發生錯誤,生物進化論里叫做變異。在進化的意義上說,這些變異一般都是有害的。所以,就有了修復機制。通過這個機制把複製錯誤糾正過來。而這個修復機制的強大力量是有性生殖帶來的。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平均每人有1.6個有害的新的變異基因條,而且是父母雙方都不具有的。另有基因學家認為,每人每代平均具有3個新的有害變異基因條。這和人擁有的大約8萬個基因條比較起來,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就是這一點點差別,會造成後果的極大不同。這個時候,變異的部分就要被修復。有性生殖好在是個體同時從父方和母方複製了兩份基因,兩份基因的變異相同的可能性極小,這樣就可以讓兩者互補而修復了複製錯誤的部分。如果只有一份,糾錯能力就大為降低。有些變異是有害的,但對修復機制來說,她看上去是好的,被騙過去了。因此,無性生殖的生物在進化中,很不利。基因研究表明,進化中基因的變異極少極少是有利於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但是,就是這些極少的好的變異,才使得進化機制運行下來,生物得到繁衍不息。從變異通常都是有害的,而一次次要被修復來看,我們的文化的革新,可以說和基因的變異一樣,通常也不是有利於人們的生存和繁衍的。文化就是人們求生存和繁衍的一套方法。經過千百年的不斷檢驗選擇積累到現在,自有她的生命力的獨特之出,對人們的生活發揮着她的功能。古人說,“天不變,道亦不變”,在這個意義上說,並非沒有道理。一代一代人積存下來的生活方式和方法,自有她的功能。而變遷,就像生物的進化一樣,是漫長歷史長河裡的事情,不是一個早上就可以完成的。說明我們要革新文化,但要非常謹慎,因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斷定革新的利弊的,而傳統是千百年的實踐檢驗過的。所以,從進化的觀點來看,還是文化的保守主義更好些。以《後工業社會的來臨》,《意識形態的終結》和《資本主義的文化矛盾》而馳名世界的美國未來學家和社會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貝爾就是持文化保守主義的觀點,但他政治上是自由主義,經濟上社會主義的。
我相信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是可以和基因的遺傳和變異類比的。因此,再重申一遍我的觀點,在當前所謂的“新文化革命”面前,我們還是採取文化保守主義的觀點和態度。我就不相信,作為世界上的文明古國之一的中華文化傳統就那麼沒有價值,那麼容易被顛覆。是不是我們的“少年中國”或“弄潮兒”根本就沒有明白我們祖宗的偉大智慧和寶貴經驗,對我們中華文明的歷史一無所知? 情之所系,感之太深,言重心危,望方家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