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妻子打電話,從沒甜心,親愛過,也沒love you過,稱呼也就是個"哎",結束時,一般都是:別的沒啥事,就這樣吧。就差此致,敬禮了。稱兩個兒子,也用的是貶義詞,臭臭,醜醜,蟲蟲,蛋蛋等,好像是越臭,越丑才能表達出對他們的愛。看看現在的一些電視劇之類的,對夫妻,求愛方面的場景,也常常是,男:某某同志,你要是沒那個啥,咱就那個啥吧。女羞答答地:你說那個啥就那個啥。最浪漫的一頁,也就那個"啥"了。其實當初,雖然不至於那個"啥",但也強不到哪裡,怎麼的,咱啥時領個證。就這麼完事了,即使是戀愛之中,也很少love you來,love you去的。年青時沒說過,這人到中年,就更很少有機會去說。這是不是中國人普遍不擅於在情感,愛情方面的表達?或自己老了,過時了。對此,女同胞頗有微詞。曾有位大聖告訴我,對戀愛中女孩,任何肉麻的話,都不為過,雖沒有嘗試過,但估計不假。
有人說老外浪漫,別的不說,光這 Honey,I love you,也不管真心還是假意,隨嘴就淌出來的話,咱都做不到,甘拜下風,更別說花兒朵兒的。葉芝那首著名的《當你老了》,應是愛情詩選中的極品的極品,年青時基本都可以倒背,還有舒婷那首《致橡樹》。並不是為了秀給女孩聽,喜歡而已,屬於一種對文學作品的偏愛。愛你,不分年青年老,從年青的柔和眼神到老時痛苦的皺紋,愛你,愛那朝聖者般聖潔的靈魂。全詩,字裡行間全是"愛"這個詞,到處流淌着愛,濃濃的愛,直接表達的就是愛,愛而痛苦。相對來說,咱的老祖宗可要含蓄簡單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的最愛,一切的一切,盡在不言之中。美麗的鮮花,如畫的風景,坎坷不平,瑟瑟寒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路走來,晨曦落日,平平淡淡,普普通通,是古老而堅定的承諾,是美麗而浪漫的化身。這大概就是普通中國男人的愛情觀,愛不一定要時時掛在嘴上。
附:葉芝,《當你老時》 冰心譯
當你老了,頭髮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爐邊,取下這本書來,
慢慢讀着,追夢當年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與深幽的暈影。
多少人愛過你青春的片影,
愛過你的美貌,以虛偽或是真情,
惟獨一人愛你那朝聖者的心,
愛你哀戚的臉上歲月的留痕。
在爐柵邊,你彎下了腰,
低語着,帶着淺淺的傷感,
愛情是怎樣逝去,又怎樣步上群山,
怎樣在繁星之間藏住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