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北美后记 |
送交者: 晨雪 2005年05月10日19:24:48 于 [恋恋风尘] 发送悄悄话 |
BY 陈霆 你要是问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只能说这不是一个唐人街或华人圈里的故事,也不是 个在国外赚了钱或发达的故事.我的焦点放在人的本身,探索的是一颗陨石落入另一个星球 后发生的故事. 1996年,刚刚结束了一场漂泊的我开始在一张杂乱的书桌上,开始了另一次征途,这本小说 的创作. 那时我在做新闻记者,每天晚上八点多才下班,吃完饭就到了九点半,拿起笔时,满世界不是 电视新闻的噪音,就是震耳欲聋的音乐.但我的脑海里,是一片寂寞 深沉 广阔的土地.我曾 经开着车,在这片大地上一步一步地抚摸过去;当我写作时,我再一次用笔来抚摸它. 虽然平均每天只能写四十分钟,但周围的加拿大朋友都知道我在写作,因为我总是拒绝和他 们一起去酒吧里"享受生活".在他们的眼里,写小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也许有人认为我是 在浪费青春.不过我的一个女朋友说过:"青春就是用来浪费的!" 我靠着这句话,孤身走遍北美.游历生活像一场大浩劫,很沉重地影响了我的性格.两次驾车 漂流美国后,我患上了漂泊恐惧症. 后来才知道,很少能有人像我这样不知受什么魔力的驱使,孤身开车环游;也许是我对漂泊 无定的生活有种本能的依恋.我的好朋友郭莉有次从加州来电话说:"把它写出来,不要辜负 了这份经历." 更多的人则问我:"你当时怕不怕?" 其实,"在路上"这三个字,一直是我的梦.这本书最初是以认为"青春就是用来浪费的"那位 女朋友为读者写的.我知道,很多人,同我一样有这种梦,只是没有机会去实现.读这本书,对 于他们是一场精神实验.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写作人最致命的两样东西.我常常因这两样东西与他人不同而感到 不安,尽量去掩饰它们. 我的主人公,是属于中国在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即无沉重的传统精神包 袱,又无狭窄的国家定义和种族界限.她的出国,是经历人生,探险异国,实现自我;以一个大 写的"人",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面对自己. 后来,我在多伦多的一个朋友,属于知青一代,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没有包袱的 向一切开 放的.这使我思考到,也许这并非两代人的不同,而是人的不同.一种人喜欢活在"历 史"和"国家"中,另一种人则喜欢活在"现在"和"地球"上;一种人写得很沉重 很"伤痕",另 一种人则写得很年轻 很幽默. 九七年,我用小说的一种情绪写了一篇"西方不相信眼泪",去投海外"明笔"写作比赛,获得 了第二名.我被告知,之所以没有把第一名给我,是因为我的文风和题材较新,会引起争议. 同年,该小说中的一个片断,又获得了全球征文的芝加哥"海华"文艺奖.这两件事给了我鼓 励,加速了我的写作过程.因为我发现,人们喜欢读我写的故事. 我擅长散文式的跳跃,写的又是一个路上的故事,因而读这部作品也许会像驾驶汽车奔驰在 高速路上一样,有视野,有速度,也有苍凉,但结构"漂",人物多,情绪和感觉的笔墨很重. 我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文学专业,又跑到美国读出个硕士,发表过不少东西,但对于小说是什 么,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写作这部小说的激情,给了我一段极为振奋的生活,在穿梭于多 伦多市高楼大厦之间当记者的日子里,我像个注射了兴奋剂的瘾君子,头脑异常亢奋,每天 写出很多文字.这种经历本身,它的意义超出了小说.当小说写完后,我就像一个刚产出婴儿 的产妇,长吁一口气. 小说没有一定之规,就像好的人生,各自有各自的活法.感谢橡子 文钊 雷格 季晟康及我的 家庭,我们艰辛生活的补偿之一,就是这些人的欣赏与关注.----- 1998年8月 陈霆 |
|
|
|
实用资讯 | |